节能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7246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炊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具体地涉及一种节能炊具。
背景技术
目前,炊具发展很快,也有多种节能方面的技术措施,但是在提高热效应方面的措施还不多。由于热效率不高,造成能源的浪费,燃料得不到充分利用,能量的损失很多。传统的炊具结构单一,例如,烧水的壶或做菜的锅,多年来依然故我,没有大的改进,使用者也很默然,无论家庭或饭店,其使用成本无法降低。无论从能源还是效益上说,高效节能的炊具产品已经成为当今市场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高效节能、使用方便快捷的节能炊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节能炊具,包括具有内腔的加热体,所述加热体底部设有伸入到所述加热体内部的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水平均匀分布的若干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凹槽的侧壁上并与所述内腔相通。
本实用新型节能炊具,其中所述加热管设有均匀分布的多层,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凹槽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节能炊具,其中所述加热管的内径为15-20mm。
本实用新型节能炊具,其中所述加热体设有篦子,所述篦子具有环形分布的篦孔,所述篦孔的面积为2-10mm2,所述篦子活动置于所述内腔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节能炊具,其中所述加热体和所述凹槽分别呈圆柱形或圆台形,所述篦子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节能炊具有益的技术效果是由于节能炊具的底部设有加热管,可以提高热效率,使燃料得到充分地利用,达到节能的目的,其节能效率高,可达40%以上,使用方便快捷,同时节省时间,降低使用成本,无论从能源还是效益上说,都成为一种高效节能的炊具产品。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节能炊具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实用新型节能炊具第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侧向局部剖视图;图3为图1的侧向仰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节能炊具另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节能炊具中篦子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4,本实用新型节能炊具,包括具有内腔4的加热体1,加热体1底部设有伸入到加热体1内部的凹槽2,凹槽2中设有水平均匀分布的若干加热管3,加热管3内径为15-20mm,设有均匀分布的多层,加热管3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凹槽2的侧壁上并与内腔4相通。
在本实用新型节能炊具作为水壶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加热体1呈圆柱形,凹槽2呈圆台形。凹槽2中水平均匀分布20根加热管3,均匀分布为3层。
在本实用新型节能炊具作为炊锅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与上述水壶的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同时,参照图4和图5,加热体1设有圆形的篦子6,篦子6设有环形的篦孔5,篦孔5的面积为2-10mm2,篦子6活动置于内腔4的底部。
使用本实用新型节能炊具,由于节能炊具的底部设有加热管,可以提高热效率,使燃料得到充分地利用,达到节能的目的,其节能效率高,可达40%以上。由于作为炊锅使用,为防止菜蔬或面食进入加热管,可以随时放入篦子,用后可以清洗。在本实用新型节能炊具方便快捷,节省时间,降低了使用成本,无论从能源还是效益上说,都成为一种高效节能的炊具产品。
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炊具,包括具有内腔(4)的加热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1)底部设有伸入到所述加热体(1)内部的凹槽(2),所述凹槽(2)中设有水平均匀分布的若干加热管(3),所述加热管(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凹槽(2)的侧壁上并与所述内腔(4)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炊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加热管(3)设有均匀分布的多层,所述加热管(3)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凹槽(2)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能炊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加热管(3)的内径为15-2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炊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加热体(1)设有篦子(6),所述篦子(6)具有环形分布的篦孔(5),篦孔(5)的面积为2-10mm2,所述篦子(6)活动置于所述内腔(4)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能炊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加热体(1)和所述凹槽(2)分别呈圆柱形或圆台形,所述篦子(6)为圆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节能炊具,包括具有内腔的加热体,加热体底部设有伸入到加热体内部的凹槽,凹槽中设有水平均匀分布的若干加热管,加热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凹槽的侧壁上并与内腔相通。加热管设有均匀分布的多层,加热管的内径为15-20mm。本实用新型节能炊具有益的技术效果是由于节能炊具的底部设有加热管,可以提高热效率,使燃料得到充分地利用,达到节能的目的,其节能效率高,可达40%以上,使用方便快捷,同时节省时间,降低使用成本,无论从能源还是效益上说,都成为一种高效节能的炊具产品。
文档编号A47J36/24GK2912451SQ200620115720
公开日2007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31日
发明者武来文 申请人:武来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