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398阅读:10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蒸笼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蒸食品的生活用具。
技术背景蒸笼有竹制品和薄铝板或不锈钢薄板等金属材料压制的产品,使 用时根据需要能多层叠加起来蒸熟食品。主要用于蒸包子、馒头一类 成型面食。结构上,竹制蒸笼是编制而成,竹筋间的空隙就是上下层 间的透气通道。铝板或不锈钢板材压制的蒸笼有蒸汽集中笼内,不易 从侧壁外漏的特点,强度和使用寿命都较长。每层蒸笼的笼隔处于圓 环形笼壁的底部,隔面上沖制出一系列的透气孔。作为接受来自下方 的蒸汽的气孔。目前的金属板材压制的蒸笼, 一般均由板材冲压成型。 而笼隔处于笼壁中间位置的蒸笼就不能 一 次沖压成型,需要分件组装 成型,即由笼隔、上筒、下筒构成的蒸笼。此种由多件组装成的蒸笼, 在制造工序中是复杂些,但不需要制作冲压模具,或购置冲压机,同 时避免冲压成型过程中,造成原有材质刚度的退化。对材料的选取也 更灵活。已有的由笼隔、上筒和下筒构成的蒸笼,存在的不足之处就 是笼隔依靠上、下筒接触部形成的夹套将笼隔夹紧的方式连接。直径在3 0公分内的小型蒸笼还可行,如若直径在3 0公分以上更大型的 蒸笼,常因食品的重压作用或其它意外重压,笼隔会脱出,而使蒸笼 不能使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笼隔与上、下筒接触部的夹套形 成 一体的牢固性能更好的蒸笼。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蒸笼,包括笼隔、上筒和下筒三部分,下筒的上部压制成夹 套,上筒下沿外折与笼隔边沿一起夹紧在夹套中构成,关键是笼隔的 周边与下筒的上部立边一起压制成夹套,将上筒垂直外折的连接边夹持在夹套内。上筒的上边沿外翻巻制成圓边;下筒的下边沿外翻巻制成圓边且包襄有钢筋,以增加笼体的强度和边沿的圆滑度。制作时,下筒内径与上筒外径相同或接近,即使两层蒸笼间相互 套装紧严,不会从连接部漏气。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蒸笼,由于笼隔的边沿随同下筒上边沿一起 弯折制成夹套,把上筒下底连接边夹持在套内,所以不论在正常使用 中的压力还是意外重压下,笼隔均不会脱出,保证了笼隔与夹套结构 的牢固性要求,避免了笼隔从夹套中脱出的意外损坏问题,使用起来更放心;从而增加了蒸笼的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笼隔在制作过程中的坯件结构形状剖视图; 图3是蒸笼下筒坯件在制作过程中的形状剖视图; 图4是上筒下边沿成直角外折成连接边形状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作为一个实施例,对前述技术方案作具体说明。 参照图1 、 2 、 3 、 4 ,制作时,按设计的蒸笼尺寸要求,先将 笼隔7制成圓形敞口容器状,使底面与周边8垂直,作待安装的笼隔 坯件。次将下筒3上边沿压制成有外折的圆环台9的形状,同时对巴下
筒的下边沿外巻,制成圓边2,圆边内腔包裹加强钢筋l;作为下筒的待安装坯件。再将上筒4的下边沿成9 0。角外折,制成环状连接边 11,其上边沿内巻,制成圆边5;作为上筒的待安装件。安装时先把笼隔7放置在下筒3坯件的圆环台9上,即要求下筒 的圆环台9的尺寸与笼隔7的尺寸相配合。再4巴上筒4放置在笼隔坯 件7的圓腔内,即要求上筒4外折的圆环边11的尺寸与笼隔坯件的内 腔尺寸一致。最后经过巻边机将下筒3圓台的立边10和笼隔的周边8 一起向内巻折压制成夹套6,将蒸笼的上筒4夹持在夹套6内。这样 结构的蒸笼,承受重力的笼隔7能适应正常使用中的食物压力,也能 承受意外重力的沖击,而不会从夹套6内脱出,保证了整个蒸笼结构 的强度要求和使用效果。另外,在取料时,注意上筒4的外径尺寸与下筒3的内径尺寸相 近或相同,以保证制成的蒸笼能多层相互叠加套接使用而不漏气。
权利要求1、一种蒸笼,包括笼隔(7)、上筒(4)和下筒(3)三部分,下筒的上部压制成夹套(6),上筒下沿外折与笼隔边沿一起夹紧在夹套中构成,其特征在于笼隔(7)的周边(8)与下筒(3)的上部立边(9)一起压制成夹套(6),将上筒(4)垂直外折的连接边(11)夹持在夹套(6)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笼,其特征在于上筒(4 )的上边 沿外翻巻制成圓边(5 );下筒(3)的下边沿外翻巻制成圓边(2 ), 且圓边(2)内腔中包裹有钢筋(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笼,其特征在于下筒(3)内径与 上筒(4)外径相同或接近。
专利摘要一种蒸笼,包括笼隔、上筒和下筒三部分,下筒的上部压制成夹套,上筒下沿外折与笼隔边沿一起夹紧在夹套中构成,关键是笼隔的周边压制成与下筒上部一样形状的夹套,将上筒垂直外折的边沿夹持在套内。上筒的上边沿外翻卷制成圆边;下筒的下边沿外翻卷制成圆边,以增加笼体的强度和边沿的圆滑度。笼隔强度大,牢固性能好。承重能力大,适应于制作内径大小不同的各规格蒸笼。
文档编号A47J27/04GK201052075SQ20072010476
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30日
发明者张路昆, 陈芬琼 申请人:张路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