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53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伸缩鞋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家居用品之鞋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结构简 单、可自由拆装各部件并可调节其搁鞋层高度的鞋架。
背景技术
鞋架是属于人们生活之家居用品之一,其系用于搁置鞋靴,将杂乱无 章的鞋靴整齐划一的陈列排放,可使人们获得一种感觉舒畅、整齐和干净 的生活环境。传统之鞋架系由木材或塑料板制成多层之搁鞋层结构,其各 搁鞋层这间为固定高度之结构,并鞋架的空间体积较大, 一个鞋架可放置 许多双鞋靴。虽然此种鞋架可实现整齐陈列鞋靴的功效,但其仍存在有诸 多不足之处。 一方面,由于其空间体积较大,自然占据较多的空间资源, 而且更是笨重和移动困难,如此将给生活空间有限的都市一族带来困扰。 另一方面,其拆装极其不便,造成包装和运输上成本的增加,不利于市场 竞争。再一方面,由于其各搁鞋层之间的高度为固定之结构,其灵活性太 弱,以至不能适应各种消费人群的需要,如果各搁鞋层之间的距离较小,
其虽然可放置较短之鞋靴,但不能满足习惯穿长筒靴之人士的需要;如果 各搁鞋层之间的距离设计得较高些,其虽然可放置入长筒靴,但对于只着 较矮之皮鞋的人士来说,剩下的鞋架空间实在太过浪费空间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伸縮鞋架,其各搁鞋层之间可自由调节高度,从而使其满足不同高度 之鞋靴的放置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伸縮鞋架,其系由可自由拆装的多 个部件组成,其可拆散后再包装运输,藉而占据极小的运输空间资源,为 产品之包装运输带来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伸縮鞋架,其具有体积小巧、占据 空间资源小和移动灵活方便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伸縮鞋架,包括上下间距层叠设置的第一搁鞋层和第二搁鞋层, 以及设置于第一搁鞋层和第二搁鞋层之间的支撑单元,该支撑单元系支撑 于第一搁鞋层底面的单一侧边上,该第一搁鞋层的另一侧边悬空;
该支撑单元包括设置于第一搁鞋层底面的内套筒和设置于第二搁鞋层 上表面的外套筒,该内套筒自第一搁鞋层的底面竖直向下延伸,该外套筒 自第二搁鞋层上表面竖直向上延伸,该内套筒自上而下插伸于外套筒内呈 可自由上下滑动的间隙配合,以形成可调节第一搁鞋层高度的伸縮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套筒的外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弹性扣,该 弹性扣上的凸勾向外凸伸出内套筒的外壁面;该外套筒的外壁面上设置有
多个定位孔,这些定位孔沿外套筒的轴向间距分布,前述弹性扣的凸勾对 应卡扣于该定位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套筒与第一搁鞋层之间为可拆卸结构,或 者,前述外套筒与第二搁鞋层之间为可拆卸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搁鞋层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弹性卡 勾,对应于内套筒的根部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一勾槽,该第一弹性卡勾卡扣 于该第一勾槽内,形成内套筒与第一搁鞋层之间的可拆卸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弹性卡勾系插伸于内套筒内,第一弹性 卡勾上的凸勾向外凸伸于第一勾槽内,并于第一弹簧卡勾的周围设置有环 包住内套筒外部的第一定位围栏。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搁鞋层上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二弹性 卡勾,对应于外套筒的根部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勾槽,该第二弹性卡勾卡 扣于该第二勾槽内,形成外套筒与第二搁鞋层之间的可拆卸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弹性卡勾系插伸于外套筒内,第二弹性 卡勾上的凸勾向外凸伸于第二勾槽内,并于第二弹簧卡勾的周围设置有环 包住外套筒外部的第二定位围栏。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搁鞋层或第二搁鞋层的形状大小与一般 鞋靴底面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单元系支撑于第一搁鞋层底面的前部正 中、前部两侧、尾部正中、尾部两侧或中部一侧边位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其通过将上层之 第一搁鞋层的一侧悬空,由此以利用鞋靴自身的重力来提供鞋架之伸縮机 构的锁紧作用力,从而实现了一种结构简单、经济实用、操作方便以及可 调节高度的鞋架。这种鞋架可以使鞋叠起来,不但节省空间,而且不会压 坏鞋的表面。进一步通过将其各搁鞋层和伸縮机构中的各组件设置为可拆 装结构,以大大方便产品的包装和运输,减少对包装和运输之空间资源的占用。而且其还具有体积小巧、占据空间资源小和移动灵活方便的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 图2是图1的分解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种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 图4是图3的分解图5是图3中鞋架尾部处的截面放大示图,其第一搁鞋层处于原始高 度位置;
图6是图5中第一搁鞋层上调高度后的状态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种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四种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五种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第一搁鞋层101、尾部
102、前部103、左侧部
104、右侧部11、第一弹性卡勾
111、凸勾12、第一定位围栏
20、第二搁鞋层21、第二弹性卡勾
211、凸勾22、第二定位围栏
30、支撑牟-元31、内套筒
311、第一勾槽312、弹性扣3121、凸勾
321、第二勾槽
32、外套筒 322、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实施 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上下间距层叠设置的第一搁鞋层10和第二搁鞋层20, 以及设置于第一搁鞋层10和第二搁鞋层20之间的支撑单元30,其第一搁 鞋层10或第二搁鞋层20的形状大小与一般鞋靴底面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单元30为支撑于第一搁鞋层10底面之尾部101两侧边 上的两柱杆组件,使第一搁鞋层10的前部102呈悬空之态势。具体而言, 其每个柱杆组件系由内套筒31和外套筒32轴向对插组成,该内套筒31自 第一搁鞋层10的底面竖直向下延伸,该外套筒32自第二搁鞋层20上表面 竖直向上延伸,该内套筒31自上而下插伸于外套筒32内呈可自由上下滑 动的间隙配合,以形成一伸縮机构,使其可依需要而调节第一搁鞋层10相 对于第二搁鞋层20的高度,达到满足容纳不同高度之鞋靴的功效。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前述伸縮机构在调节高度的过程中,其第一搁鞋 层10能在没有任何高度固定结构的作用下而保持在较高的位置不下滑,其 原理在于由于该第一搁鞋层10的前部为悬空态势,当放置鞋靴于第一搁 鞋层10上时,其利用鞋靴提供于第一搁鞋层10之前部102的重力作用, 形成一作用于第一搁鞋层10后部101之内套筒31上的扭矩,并结合外套 筒32作用于内套筒31上的反平衡扭矩,从而将内套筒31卡死于外套筒32 中不至下滑,达到上调第一搁鞋层10的目的。当然,如果鞋靴由第一搁鞋 层10上被拿走,前述的扭矩平衡丧失,内套筒31亦失去其卡死作用力,便会自动下滑,回到其原始高度位置。
当然,作为本技术领域之技术人员应该可显而易见地联想到另外一种 等同替换之结构。即将其内套筒31与外套筒32的位置对换,使内套筒31
设置于第二搁鞋层20的上表面上,外套筒32设置于第一搁鞋层10的底面 上,如此亦可达到同样之伸縮效果。此种等同替换之结构系被视为仍然落 入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精神之内。
接着,请参照图3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二种实施 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系为前一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其一方面将内套 筒31与第一搁鞋层10之间设计为可拆卸结构,以及外套筒32与第二搁鞋 层20之间设计为可折卸结构;另一方面于内套筒31与外套筒32之间增设 了高度定位结构。
具体而言,第一搁鞋层10底面上设置有两第一弹性卡勾11,对应于内 套筒31的根部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一勾槽311,该第一弹性卡勾11插伸于内 套筒31内,并由第一弹性卡勾11上的凸勾111向外凸伸于第一勾槽311 内,形成内套筒31与第一搁鞋层10之间的可拆卸结构。以及,最好于第 一弹簧卡勾11的周围设置有环包住内套筒31外部的第一定位围栏12。
前述第二搁鞋层20上表面上设置有两第二弹性卡勾21,对应于外套筒 32的根部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勾槽321,该第二弹性卡勾21系插伸于外套 筒32内,并由第二弹性卡勾21上的凸勾211向外凸伸于第二勾槽321内, 形成外套筒32与第二搁鞋层20之间的可拆卸结构。以及,于第二弹性卡 勾21的周围亦设置有环包住外套筒32外部的第二定位围栏22。
该内套筒3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一弹性扣312,该弹性扣312上的凸勾 3121向外凸伸出内套筒31的外壁面;该外套筒32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322,这些定位孔322沿外套筒32的轴向间距分布,前述弹性扣312 的凸勾3121对应卡扣于该定位孔322内,以形成内套筒31与外套筒32之 间的高度定位结构。通过该高度定位结构以提供用户更方便、准确地调节 所需要之第一搁鞋层10的高度。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单元30系为单一之柱杆组件,其系支撑于第 一搁鞋层10底面尾部101的正中位置。
再者,请参照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三种实施例的具 体结构,其与前述第二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支撑单元30系包括有 两个柱杆组件,且该两侧柱杆组件系分别支撑于第一搁鞋层IO底面尾部101 的两侧边位置。
图8所示则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四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 例与前述第二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支撑单元30仍为一个柱杆组件, 而该柱杆组件系支撑于第一搁鞋层10底面尾部101的一侧边上。
以及,图9所示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五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 实施例与前述第二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支撑单元30为一个柱杆组 件,且该柱杆组件系支撑于第一搁鞋层10底面的右侧边104上,该第一搁 鞋层10的左侧边103为悬空之态势。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通过将上层之第一搁鞋层的一侧悬空, 由此以利用鞋靴自身的重力来提供鞋架之伸縮机构的锁紧作用力,从而实 现了一种结构简单、经济实用、操作方便以及可调节高度的鞋架。进一步 通过将其各搁鞋层和伸縮机构中的各组件设置为可拆装结构,以大大方便 产品的包装和运输,减少对包装和运输之空间资源的占用。而且其还具有 体积小巧、占据空间资源小和移动灵活方便的特点。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例如,前述支撑单元还可设为支撑于第一搁鞋层底 面的前部正中或前部两侧等位置,不以为限。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 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伸缩鞋架,包括上下间距层叠设置的第一搁鞋层和第二搁鞋层,以及设置于第一搁鞋层和第二搁鞋层之间的支撑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单元系支撑于第一搁鞋层底面的单一侧边上,该第一搁鞋层的另一侧边悬空;该支撑单元包括设置于第一搁鞋层底面的内套筒和设置于第二搁鞋层上表面的外套筒,该内套筒自第一搁鞋层的底面竖直向下延伸,该外套筒自第二搁鞋层上表面竖直向上延伸,该内套筒自上而下插伸于外套筒内呈可自由上下滑动的间隙配合,以形成可调节第一搁鞋层高度的伸缩机构。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伸縮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的外壁 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弹性扣,该弹性扣上的凸勾向外凸伸出内套筒的外壁面; 该外套筒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这些定位孔沿外套筒的轴向间距 分布,前述弹性扣的凸勾对应卡扣于该定位孔内。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伸縮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与第一 搁鞋层之间为可拆卸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伸縮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搁鞋层底 面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弹性卡勾,对应于内套筒的根部外壁面上设置有第 一勾槽,该第一弹性卡勾卡扣于该第一勾槽内,形成内套筒与第一搁鞋层 之间的可拆卸结构。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伸縮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卡勾 系插伸于内套筒内,第一弹性卡勾上的凸勾向外凸伸于第一勾槽内,并于 第一弹簧卡勾的周围设置有环包住内套筒外部的第一定位围栏。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伸縮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与第二 搁鞋层之间为可拆卸结构。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伸縮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搁鞋层上 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二弹性卡勾,对应于外套筒的根部外壁面上设置有 第二勾槽,该第二弹性卡勾卡扣于该第二勾槽内,形成外套筒与第二搁鞋 层之间的可拆卸结构。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伸縮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卡勾系插伸于外套筒内,第二弹性卡勾上的凸勾向外凸伸于第二勾槽内,并于 第二弹簧卡勾的周围设置有环包住外套筒外部的第二定位围栏。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伸縮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搁鞋层或 第二搁鞋层的形状大小与一般鞋靴底面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伸縮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系支 撑于第一搁鞋层底面的前部正中、前部两侧、尾部正中、尾部两侧或中部一侧边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伸缩鞋架,包括上下间距层叠设置的第一搁鞋层和第二搁鞋层,以及设置于第一搁鞋层和第二搁鞋层之间的可伸缩的支撑单元,该支撑单元系支撑于第一搁鞋层底面的单一侧边上,该第一搁鞋层的另一侧边悬空。其利用鞋靴自身的重力来提供鞋架之伸缩机构的锁紧作用力,从而实现了一种结构简单、经济实用、操作方便以及可调节高度的鞋架。进一步通过将其各搁鞋层和伸缩机构中的各组件设置为可拆装结构,以大大方便产品的包装和运输,减少对包装和运输之空间资源的占用。而且其还具有体积小巧、占据空间资源小和移动灵活方便的特点。
文档编号A47G25/00GK201308372SQ200820204249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8日
发明者赵小英 申请人:赵小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