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豆浆机提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豆浆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豆浆机提手结构。 技术背景
现有的豆浆机的操作界面外露,灰尘易吸附面板上,需要经常清理,并且清 洗时水滴容易进入并导致内部的操作指示板发生故障,从而影响正常使用;现有 的豆浆机的操作指示板一般都安装在机头内部,机头内的环境比较恶劣,没有一 种有效的方法将它隔离开来,严重影响操作指示板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防尘防水性能好,能延长操作 指示板寿命的提手结构,该结构能有效地保护操作界面和操作指示板,操作过程 更具趣味性,并且使机头造型更加具有美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豆浆机提手结构,包括盖体,所述提手结构设置在豆浆机机头上,所述 提手结构还包括功能部,所述盖体设置在功能部上,并能围绕功能部运动,以实 现对功能部的开合,完成功能操作。
所述功能部上设有转轴,转轴插入盖体上设置的轴孔内,使盖体能够绕着转 轴旋转,以实现对功能部的开合,完成功能操作。
所述转轴上还套有扭簧,以实现盖体的自动复位。
所述功能部的上端还设有一盖板,功能部内置操作指示板,盖板覆盖在操作 指示板上。
所述功能部与盖板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盖体为平板状或为立体状,立体状盖体可为实心或者空心。 所述功能部的下端设有压线板。
所述功能部和盖体上相互对应的部位设有强力磁铁。
所述豆桨机提手结构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案实现,所述盖体上设有导轨,功能 部上设有导柱,使盖体能够沿着导轨进行平面运动,以实现对功能部的开合,完 成功能操作。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盖体能相对于功能部运动,方便进行面板操 作,并且能自动复位。操作指示板设置在功能部内,与机头隔离开,因此机头内 的水汽和热量不影响操作指示板,从而有效地延长了操作指示板的寿命。功能部 上面覆盖有盖体,能有效地防止粘灰尘和水滴进入操作面板以内,同时,在机器 工作时,能有效地保护操作界面,防止乱按键、错按键等现象。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豆浆机提手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豆桨机提手结构第一实施例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豆浆机提手结构第一实施例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豆浆机提手结构的第二实施例。 图中部件名称对应的标号如下 1、盖体;11、盖体上盖;12、上强力磁铁;13、盖体压板;131、导槽;132、 轴承室;14、轴承;2、功能部;21、面板;22、盖板;23、下强力磁铁;24、
密封圈;25、操作指示板;251、信号线;26、功能部下盖;261、.穿线孔;262、
限位柱;263、转轴;27、压线板;3、转动扭簧;4、平垫;5、挡圈;6、弹簧; 7、按钮;8、卡扣;9、轴套;10、横向转轴;31、翻动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实施例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豆浆机提手结构的实施例,如
图1所示,包括盖体1
和功能部2,所述提手结构设置在豆浆机机头上,所述盖体1设置在功能部2上, 并能围绕功能部2运动,以实现对功能部2的开合,完成功能操作。
本实施例所述功能部2和盖体1通过转轴263连接,使盖体1能够绕着转轴 263旋转,所述功能部2包括面板21、盖板22、下强力磁铁23、密封圈24、操 作指示板25、功能部下盖26和压线板27,转轴263 —端固定在功能部下盖26 上,成为一个整体,转动扭簧3套装在转轴263上,转动扭簧3—端的引脚固定 于功能部下盖26上;所述盖体1包括盖体上盖11、上强力磁铁12、盖体压板 13和轴承14,盖体压板13上设有轴承室132,轴承室132内置轴承14,转轴 263穿过轴承14,使复位结构运动更平稳,转动扭簧3另一端的引脚固定于盖体 压板13上,当功能部2与盖体1相对转动时,产生一个扭力,以实现盖体1的 自动复位。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本 实用新型中转轴263设置在功能部下盖26上,当然也可以设置在其他部件上, 比如盖体压板13上,也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2禾n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盖体1与功能部2打开状态 和闭合状态时的示意图。用户将所述盖体1绕转轴263旋转,使盖体1和功能部 2产生相对转动,此时转动扭簧3已经产生一个回弹扭力,同时,露出功能部2 上的操作界面,用户可进行功能操作,当操作过程完成以后,将手放开,则盖体 l在转动扭簧3扭力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即闭合状态。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本 实用新型设有转动扭簧3,以实现盖体l的自动复位,当然,可选的,不设置转 动扭簧3,则盖体l需要手动复位,也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所述转轴263另一端设有卡槽,先后安装平垫4和挡圈5,用于限制运动过 程中产生的轴向位移,使结构更加牢靠、稳定,保证了功能部2与盖体1相对转 动以后自动复位,给操作带来了方便。
所述功能部2的上端还设有一盖板22,功能部2内置操作指示板25,盖板 22覆盖在操作指示板25上,功能部下盖26与盖板22之间设有密封圈24,用于 防止水及灰尘进入功能部2,从而影响操作指示板25的寿命,在盖板22上设有 面板21,进一步防尘防水,并且美化操作界面。
所述功能部2的下端还设有压线板27,信号线251穿过功能部下盖26上的 穿线孔261,压线板3固定于功能部下盖26上,起密封并压紧信号线251的作 用,操作指示板25板被隔离在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与机头分离,可以有效地 保证操作指示板25的寿命。
所述功能部下盖26上设有限位柱262,盖体压板13上设有导槽131,导槽 131为圆弧形,盖体1绕转轴263旋转时,限位柱262在导槽131内滑动,具有 此限位结构,使功能部2与盖体1之间的相对运动更到位、更平稳,本领域内的 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限位柱262和导槽131位置可以互换,也在本实用新型保护 范围之内。
所述盖板22和盖体压板13相对应的部位各设有上强力磁铁12和下强力磁 铁23,实现盖体1与功能部2闭合状态时自锁,在机器工作时,能有效地保护 操作界面,防止乱按键、错按键等现象。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中盖体l为空心的半圆球状,当然也可以为平板状或其他立体状,立体 状盖体可为实心或者空心,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豆浆机提手结构的第二实施例,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的 区别在于功能部2与盖体1之间的相对运动为翻动,功能部2和盖体1通过横
向转轴10连接,翻动扭簧31套装在横向转轴10上,横向转轴10通过轴套9 固定在功能部下盖26上;所述盖体1设有按钮结构,包括按钮7和弹簧6,所 述功能部设有卡扣8,所述按钮结构用于扣紧盖体1与功能部2,当按下按钮7 时,弹簧6压縮,按钮7与卡扣8分离,盖体1在翻动扭簧31的扭力的作用下 绕横向转轴10翻动弹开,盖体1与功能部2分离,此时可进行功能操作,当合 下盖体1时,按钮7与卡扣8卡和,此时盖体1起保护作用。其余结构和有益效 果均与实施例一一致,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功 能部2与盖体1之间的运动方式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案实现,比如采用滑动结构实 现相对运动,所述盖体l上设有导轨,功能部2上设有导柱,导轨与导柱两者配 合,使盖体能够沿着导向结构进行平面运动,并设有限位结构,以实现对功能部 的开合,完成功能操作。当然,导轨和导柱的位置可以互换,也在本实用新型保 护范围之内。其余结构和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一致,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豆浆机提手结构,包括盖体,所述提手结构设置在豆浆机机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结构还包括功能部,所述盖体设置在功能部上,并能围绕功能部运动,以实现对功能部的开合,完成功能操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豆衆机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上设有转 轴,转轴插入盖体上设置的轴孔内,使盖体能够绕着转轴旋转,以实现对功能部 的开合,完成功能操作。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豆浆机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还套有扭 簧,以实现盖体的自动复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豆浆机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有导轨, 功能部上设有导柱,使盖体能够沿着导轨进行平面运动,以实现对功能部的开合, 完成功能操作。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豆浆机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的上 端还设有一盖板,功能部内置操作指示板,盖板覆盖在操作指示板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豆桨机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功能部与盖板之间设 有密封圈。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豆浆机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盖体为平板状或为立 体状,立体状盖体可为实心或者空心。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豆浆机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的下端还,--设有压线板。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豆浆机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和盖体上 相互对应的部位还设有强力磁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豆浆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豆浆机提手结构,包括盖体,所述提手结构设置在豆浆机机头上,所述提手结构还包括功能部,所述盖体设置在功能部上,并能围绕功能部运动,以实现对功能部的开合,完成功能操作。操作指示板板设置在功能部内,与机头隔离开,从而有效地延长了操作指示板的寿命;功能部上面覆盖有盖体,能有效地防止粘灰尘和水滴进入操作面板以内,能有效地保护操作界面,方便进行面板操作。
文档编号A47J31/44GK201349973SQ20082023286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5日
发明者王旭宁, 赵丽丽 申请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