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能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644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能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锅底面结合集能板,使集能板
的立板的顶端与内锅的底面接触,并以立板在内锅底面与集能板之间形成聚能空间,以延 长加温及保温时间的聚能锅。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再煮锅、节能锅等保温节能产品大多具有一定程度的节能效果,其
基本的结构主要包括具有隔热及保温功能的外锅及可置入外锅内的内锅。并在使用时,将
内锅加热至沸腾后,再移入外锅内,然后藉由外锅的隔热保温作用,使热能保留在锅内,以
对内锅中的食物持续进行焖煮,使能达到长时间的保温功效,但是这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
常出现热能使用率不够高,离开明火加热后,继续自行加热的时间不够长的缺点。 因此,即有业者研发出另一种节能锅以改进上述缺点,其结构主要是在内锅底下
环设有数个固定片或固定块,再于固定片或固定块的下端固定悬挂聚热环,以使聚热环与
内锅底面保持一定的间距,藉以在加热内锅,使锅内的食物开始沸腾时,同时加热使聚热环
的温度达到500 60(TC的通红状态,当内锅移入外锅内后,聚热环即可针对内锅产生"再
加温"的作用,使得食物焖熟更快,以縮短对食物的焖煮时间,同时减少燃料的使用。 比较现有技术的焖烧锅而言,上述节能锅确实有功效增进之处,惟仍有下列缺失
尚待改进 1.由于聚热环悬空于内锅的底面,且聚热环与内锅的底面之间形成开放空间,因 此,在加热时容易使热气经由该开放空间向外散逸,而无法更快速的加热内锅及聚热环。 2.由于聚热环系呈悬空状态,当其在对内锅进行再加温动作时,主要是藉由环设 的固定片或固定块的热传导对内锅的底面加温,容易会有热量过度集中而使食物烧焦的问 题。 3.当聚热环散热时,其热量除了经由固定片或固定块向上传导之外,大部份系散 逸至内锅的底面与外锅内部底面之间的空气之中,若该空间与外锅的外部未能完全密合 时,热量将会快速散逸,而降低保温效果。 因此,需要一种使聚能锅不仅能加速内锅食物的煮沸速度,均匀再加温内锅,且可 大幅延长保温的时间的聚能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在集能 板的底盘上形成至少一个上下贯穿的通孔及在集能板的底面分布设有多个集热块的结构, 俾能让加热的火焰同时对集能板及内锅进行加热,并且使火焰在各集热块之间窜行,以增 加加热面积,从而提高加热效率,縮短加热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聚能锅,藉由在集能板的底盘顶端向上延伸立 板,以形成聚能空间的结构,俾能将集能板所散发的热能集中,以延长再加温时间,进而使内锅所需加热的时间縮短,以有效节能减碳。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聚能锅,藉由将集能板的立板的顶端及多个导
热管的顶端分别与内锅锅底接触的结构,俾能使集能板的热量均匀传导至锅底,以避免在
烹煮过程因热量过度集中传导而出现食物烧焦的问题,而可改善烹煮质量。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聚能锅包括外锅、内锅以及集能板。该外锅的内部形
成容置空间,该内锅容置于外锅的容置空间中,而该集能板连结于内锅的底面,该集能板包
括底盘及由底盘顶面向上延伸的立板,该底盘上形成至少一个上下贯穿的通孔,而该立板
于底盘顶面圈围形成聚能空间,且该立板的顶端与内锅的底面接触。 实施时,该立板由底盘顶面的周缘向上延伸,以于底盘顶面圈围形成聚能空间。 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括多个集热块,这些集热块分布于底盘的底面,且任 一集热块的内部形成集能槽,该集能槽与底盘顶面的聚能空间连通。 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括多个导热管,这些导热管的顶端及底端系分别连 结内锅的底面及集能板的底盘。 实施本实用新型,可同时对集能板及内锅进行加热,并且使火焰在各集热块之间 窜行,以增加加热面积,从而提高加热效率,縮短加热时间;并且本实用新型能将集能板的 热量均匀传导至锅底,以有效避免因热量过度集中而使食物烧焦的问题,而可改善烹煮;再 者本实用新型能将集能板所散发的热能集中于聚能空间中,使不会快速散逸,藉此,可有效
延长再加温之时间,从而使内锅以明火加热所需的时间縮短,以节省能源。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兹详述于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集能板的立体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第1、2图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聚能锅1的较佳实施例,包括外锅2、内锅3 以及集能板4。 该内、外锅(3、2)分别呈圆筒状,该外锅2的内部形成容置空间21,而内锅3的外 径略小于外锅2的内径,以容置于外锅2的容置空间21中。 该集能板4为概略呈圆形且外径略小于内锅3外径的实心金属板,包括圆形底盘 41及由底盘41顶面的周缘向上延伸的薄片状立板42。该底盘41上形成有多个上下贯穿 且均匀分布的通孔43,该立板42于底盘41的顶面圈围形成聚能空间44,该聚能空间44与 各通孔43连通。实施时,所述的立板42亦可设为多个,以分别由底盘41的顶面缘向上延 伸,以形成多个聚能空间44。另外,该底盘41的顶面设有四个均匀分布的圆形固定孔47, 该底盘41的底面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圆柱形集热块45,这些集热块45系分别由底盘41的 底面向下延伸所形成,且任一集热块45的内部同轴形成开口朝上的集能槽46,任一集能槽46与底盘41顶面的聚能空间44连通。 请参阅第3图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四个具阶级的圆柱形导热管 48的底端系分别插入底盘41顶面的四个固定孔47内,并以四个螺丝5分别由底盘41下方 向上螺合各导热管48,使各导热管48的底端分别固定于底盘41上,而该等导热管48的顶 端分别以焊接的方式连结于内锅3的底面,使薄片状立板42的顶端抵压于内锅3的底面, 并使内锅3底面、集能板4的底盘41顶面及立板42之间形成近似封闭的聚能空间44。 藉此,当使用者将盛装食物的内锅3置放于锅炉上,并以明火对内锅3及集能板4 进行加热时,部份火焰将通过底盘41上的多个通孔43,并被包围于聚能空间44中,以直接 对内锅3加热,而其余的火焰则在集能板4的底面与各集热块45之间窜行,以藉由加热面 积的增大,使大部份的热量聚集到集能板4的底盘41及各集热块45上(如第4图所示)。 而当内锅3离开明火加热,并置放于外锅2的容置空间21后,蓄积于集能板4的 底盘41及各集热块45的热能将持续释放,并使热能被限制于聚能空间44及各集热槽46 中,使内锅3可以继续保持在高温状态达更长时间。而在底盘41及各集热块45的热能传 递过程中,由于立板42的顶端及多个导热管48的顶端分别与内锅3锅底均匀分布的接触, 不但可将热量快速的传导,对内锅3再加温,且可避免热量过度集中,以防止内锅3内的食 物烧焦;另,由于聚能空间44及各集热槽46的聚热作用,则可防止热能快速释放,以延长保 温的时间。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可同时对集能板及内锅进行加热,并且使火焰在各集热块之间窜 行,以增加加热面积,从而提高加热效率,縮短加热时间。 2、本实用新型能将集能板的热量均匀传导至锅底,以有效避免因热量过度集中而 使食物烧焦的问题,而可改善烹煮质量。 3、本实用新型能将集能板所散发的热能集中于聚能空间中,使不会快速散逸,藉 此,可有效延长再加温之时间,从而使内锅以明火加热所需的时间縮短,以节省能源。 综上所述,依上文所揭示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确可达到实用新型的预期目的,提供 一种不仅能加速内锅食物的煮沸速度,均匀再加温内锅,且可大幅延长保温时间的聚能锅, 极具实用价值。 以上所述乃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根据本文的揭露或 教导可衍生推导出许多的变更与修正,若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等效改变,其所产生 的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图式所涵盖的实质精神时,均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之技术范畴之 内,合先陈明。
权利要求一种聚能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锅,其内部形成容置空间;内锅,容置于外锅的容置空间中;以及集能板,连结于内锅的底面,所述集能板包括底盘及由底盘顶面向上延伸的立板,所述底盘上形成至少一个上下贯穿的通孔,而所述立板在底盘顶面圈围形成聚能空间,且所述立板的顶端与内锅的底面接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由底盘顶面的周缘向上延伸, 以于底盘顶面圈围形成聚能空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锅进一步包括多个集热 块,所述多个集热块分布在底盘的底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块的内部形成集能槽,所述集 能槽与底盘顶面的聚能空间连通。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锅进一步包括多个导热 管,所述多个导热管的顶端连结内锅的底面所述多个导热管的底端连结集能板的底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能锅,包括外锅,外锅的内部形成容置空间,以容置内锅,该内锅的底面连结集能板,该集能板包括底盘及由底盘顶面向上延伸的立板,该底盘上形成至少一个上下贯穿的通孔,以供火焰穿过,使同时加热内锅及集能板,而该立板的顶端与内锅的底面接触,以均匀向上传导热量,另外,该立板的顶端、内锅的底面与底盘顶面之间圈围形成聚能空间,藉以聚集集能板所散发的热气,以延长内锅加温及保温时间。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1438924SQ200820235869
公开日2010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30日
发明者林暐智 申请人:林暐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