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用吸入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734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吸尘器用吸入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吸尘器用吸入工具,特别涉及在电动吸尘器中安装使用的、用于 吸入被清扫面上的灰尘而将其向电动吸尘器输送的吸入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动吸尘器用的吸入工具中,在形成于壳体内与地面对置的面上的吸入 口配置旋转刷,通过使该旋转刷旋转而将地面的灰尘刮起,将刮起的灰尘从吸入口向电动 吸尘器主体侧输送,由此进行地面的清扫。这里,已知有如下所述的吸入工具,其内置涡轮,在通过电动吸尘器主体的吸引力 将空气吸入壳体内时,利用该空气的流动旋转涡轮,从而在产生的旋转力的作用下使旋转 刷旋转(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已知有内置驱动马达,在驱动马达的驱动力的作用下使旋转刷旋转的吸入 工具(参照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吸入工具中,可以通过使旋转刷旋转而将 擦地用的板卷绕在旋转刷的外侧,由该板进行地面的擦拭清洁。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27265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130498号公报。在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入工具那样通过电动吸尘器主体的吸引力而产生的 涡轮的旋转力使旋转刷旋转的结构中,也优选像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吸入工具那样,将板 卷绕在旋转刷的外侧而能够进行地面的擦拭清洁。然而,通过电动吸尘器主体的吸引力而产生的涡轮的旋转力使旋转刷旋转的情况 与通过驱动马达的驱动力使旋转刷旋转的情况相比,通常旋转刷的转矩低而不稳定,因此 难以将板平滑地卷绕在旋转刷的外侧。另外,即使能够将板卷绕在旋转刷的外侧,也会由于 如下情况而不能稳定地进行地面的擦拭清洁,即,在上述吸引力的作用下板的一端发生抖 动而产生噪声,或者抖动的板卡在壳体内部而导致旋转刷不能够旋转。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背景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用吸入工具,其构 成为利用吸入壳体内的空气的流动旋转涡轮,从而在产生的旋转力的作用下使旋转刷旋 转,在上述结构中,将板平滑地卷绕在旋转刷的外侧而能够由该板稳定地进行地面的擦拭清洁。第一发明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吸入工具的特征在于,具有壳体,其在底面形成有 主吸入口,在与所述主吸入口不同的位置形成有开口;弯管,其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 端从所述壳体突出而能够与电动吸尘器主体连接;旋转刷,其以面对所述主吸入口的方式 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在外侧能够卷绕擦地用的板;主吸入风路,其被划分在所 述壳体内,从所述主吸入口向所述弯管的一端连通;涡轮用风路,其与所述主吸入风路不同 地被划分在所述壳体内,从所述开口向所述主吸入风路连通;涡轮,其设置在所述涡轮用风路上,通过从所述开口流入而在所述涡轮用风路中流动的空气来进行旋转,在该旋转力的 作用下使所述旋转刷旋转;主吸入口侧部分,其在所述主吸入风路上构成从所述主吸入口 到所述主吸入风路与所述涡轮用风路的连通部分为止的区域;操作部,其设置为在所述壳 体的表面露出;开闭部件,其与所述操作部连接,根据所述操作部的操作来开闭所述主吸入 口侧部分。第二发明以第一发明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吸入工具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开 闭部件根据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变位,其中,所述打开位置 使所述主吸入口侧部分全开,所述闭合位置以存在未闭合部的方式闭合所述主吸入口侧部 分。第三发明以第二发明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吸入工具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开 闭部件根据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能够变位到中途位置,其中,所述中途位置位于所述打开位 置和所述闭合位置之间,且与所述闭合位置时的情况相比所述未闭合部大。第四发明以第一 第三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吸入工具为基础,其特 征在于,包括避让孔,其在所述壳体内形成在与所述主吸入口以及所述开口不同的位置,并 与所述涡轮用风路连通的避让孔。第五发明以第一 第四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吸入工具为基础,其特 征在于,包括切口,其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前表面的下端缘,具有能够使所述板通过的尺寸, 且与所述主吸入口连通。根据第一发明,在该电动吸尘器用吸入工具中,含有地面的灰尘的空气在通过电 动吸尘器主体的吸引力从壳体的底面的主吸入口被吸入到壳体内而在主吸入风路中流动 后,从与壳体连接的弯管的一端流入弯管内,之后被输送到电动吸尘器主体。这里,由于旋 转刷旋转而将地面的灰尘刮起,因此在主吸入口中能够有效地吸入地面的灰尘。在壳体上,开口形成在与主吸入口不同的位置,设置于从开口向主吸入风路连通 的涡轮用风路上的涡轮在空气的作用下旋转,该空气是指通过电动吸尘器主体的吸引力从 开口流入而在涡轮用风路中流动的空气,并在涡轮的旋转力的作用下使旋转刷旋转。在涡 轮用风路中流动的空气在主吸入风路和涡轮用风路的连通部分与在主吸入风路中流动的 空气以及灰尘合流,而被输送到电动吸尘器主体。这里,旋转刷在外侧能够卷绕擦地用的板。因此,在该电动吸尘器用吸入工具中, 能够通过卷绕在旋转刷的外侧的板来进行地面的擦拭清洁。在电动吸尘器用吸入工具以在壳体的表面露出的方式设有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与 通过板进行的地面的擦拭清洁相关,在操作部连接有开闭部件。开闭部件根据操作部的操 作来开闭在主吸入风路中构成从主吸入口到上述连通部分为止的区域的主吸入口侧部分。由此,若操作操作部而闭合主吸入口侧部分,则电动吸尘器主体的吸引力优先作 用于涡轮用风路,因此从开口流入而在涡轮用风路中流动的空气的趋势增加,与此相应,能 够使涡轮的上述旋转力、换言之旋转刷的转矩增加。因此,通过闭合主吸入口侧部分,能够 将板平滑地卷绕在旋转刷的外侧。另外,若闭合主吸入口侧部分,则从主吸入口流动到连通部分的空气变少而在主 吸入口内的灰尘的吸入量减少,由于对灰尘的吸入造成影响,从而在主吸入风路中空气的 流动紊乱的情况变少,因此与主吸入风路连通的涡轮用风路中的空气的流动稳定。由此,能够使旋转刷的转矩稳定,从而将板更加平滑地卷绕在旋转刷的外侧。另外,在将板卷绕在旋 转刷的外侧后,由于旋转刷的旋转稳定,因此使卷绕在旋转刷的外侧的板伴随着旋转刷的 旋转稳定地擦到地面,从而能够稳定地进行地面的擦拭清洁。而且,通过闭合主吸入口侧部分而使从主吸入口流动到连通部分的空气变少,卷 绕在与主吸入口面对设置的旋转刷的外侧的板不易发生抖动。由此,能够防止因板的一端 的抖动而导致的噪声或抖动的板卡在壳体内部的情况,从而能够更稳定地进行地面的擦拭清洁。如上所述,在构成为利用吸入壳体内的空气的流动旋转涡轮,从而在产生的旋转 力的作用下使旋转刷旋转的结构的电动吸尘器用吸入工具中,能够在旋转刷的外侧平滑地 卷绕板,通过该板来稳定地进行地面的擦拭清洁。根据第二发明,开闭部件根据操作部的操作,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变 位,其中,所述打开位置使主吸入口侧部件全开,所述闭合位置以存在未闭合部的方式闭合 所述主吸入口侧部分。因此,在开闭部件位于打开位置时,电动吸尘器主体的吸引力优先作用于变为全 开的主吸入口侧部分,因此在主吸入口中,能够有效地吸入地面的灰尘。另一方面,在开闭部件位于闭合位置时,电动吸尘器主体的吸引力优先作用于涡 轮用风路,但是通过上述未闭合部,也稍稍作用于主吸入口侧部分,因此在主吸入口中,能 够一定程度上吸入地面的灰尘。即,在闭合部件位于闭合位置时,以高转矩使旋转刷旋转而 由旋转刷的外侧的板强力地擦拭地面,从而有效地除去地面的污垢,与此同时,还能够从主 吸入口吸入地面的灰尘。根据第三发明,开闭部件根据操作部的操作,能够在中途位置变位,其中,所述中 途位置位于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且与闭合位置时的情况相比未闭合部大。因此,在闭合部件位于中途位置时,能够以比闭合部件位于打开位置时高的转矩 使旋转刷旋转,同时能够从主吸入口吸入比闭合部件位于闭合位置时多的灰尘。由此,例如,在不进行通过板来擦地的清洁中,通过使开闭部件位于中途位置,从 而以比通常(开闭部件位于打开位置时)高的转矩使旋转刷旋转,而能够有效地从绒毛长 的地毯等刮出灰尘,同时能够可靠地从主吸入口吸入刮出了的灰尘。根据第四发明,在壳体中在与主吸入口以及开口不同的位置上形成有与涡轮用风 路连通的避让孔,因此能够防止在涡轮用风路内流动的空气的趋势过强。由此,能够防止以 下情况由于在涡轮用风路内流动的空气的趋势过强而导致的涡轮以及旋转刷的必要以上 的高速旋转,由此相伴产生的对涡轮以及旋转刷分别造成的轴承损伤。根据第五发明,在壳体的前表面的下端缘形成有切口,所述切口具有能够使板通 过的尺寸,且与主吸入口连通。在构成为利用吸入壳体内的空气的流动旋转涡轮从而在产生的旋转力的作用下 使旋转刷旋转的结构的电动吸尘器用吸入工具中,在旋转刷的旋转刚开始后,难以在旋转 刷上产生能够使板卷绕在旋转刷的外侧的程度的大转矩。因此,使静止状态的旋转刷与铺 在地面上的板接触后使旋转刷旋转,即使这样也会产生板没有适当地卷绕在旋转刷的外侧 的情况。因此,在将板铺在地面上的状态下,以切口位于该板的后侧的方式配置电动吸尘器用吸入工具,操作操作部而将主吸入口侧部分闭合,由此使需要的转矩预先产生在旋转 刷上,从而之后,能够经由切口将板平滑地卷绕在与主吸入口面对的旋转刷的外侧。


图1是从右前侧观察到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动吸尘器用吸入工具1的立 体图。图2是吸入工具1的仰视图。图3是吸入工具1的右侧剖面图。图4是从右上侧观察到的将壳体2的内部露出的状态下的吸入工具1的立体图。图5是壳体2的主剖面图,(a)表示闭合部件23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b)表示闭 合部件23位于中途位置的状态,(c)表示闭合部件23位于闭合位置的状态。图6是从左前侧观察到的壳体2的分解立体图,以剖面示出一部分。图7 (a)是旋转刷10的主视图,以剖面示出一部分,(b)是(a)的A_A箭头指向剖 面图。图8是壳体2的右侧剖面图,示出了在旋转刷10的外侧卷绕板S的情况。符号说明1-电动吸尘器用吸入工具,2-壳体,2A-底面,3-弯管,3A-前端,3B-后 端,4-主吸入口,6-开口,10-旋转刷,14-主吸入风路,15-涡轮用风路,16-连通部分, 18-涡轮,23-开闭部件,27-主吸入口侧部分,28-避让孔,51-操作部,80-切口,S-板,Y-未 闭合部,Z-未闭合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具体地进行说明。图1是从右前侧观察到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动吸尘器用吸入工具1的立 体图。以下,以图1中的吸入工具1的姿态为基准,来规定吸入工具1的前后左右方向。在 图1中,跟前侧为前侧,里侧为后侧。另外,左右方向与宽度方向同义。此外,图1的吸入工 具1处于配置在地面X上而能够在地面X上清洁的状态。参照图1,吸入工具1包括壳体2和弯管3。壳体2是宽度方向长且上下方向扁平的中空的盒形状。壳体2的顶面的后侧部分 向上呈圆弧状鼓出。在壳体2的顶面的后侧部分的左端部形成有宽度方向长的长方形状的 露出孔50,在露出孔50设有操作部51。操作部51是在壳体2的表面露出的杆,在露出孔 50内左右滑动自如。在壳体2的底面2A形成有主吸入口 4(在图1中未图示,参照后述的图2)。在壳 体2的前表面形成有副吸入口 5。副吸入口 5是具有遍及板壳体2的前表面的大致整个区 域的尺寸且宽度方向长的长方形状,并与主吸入口 4连接。在壳体2的右表面的后侧(与 主吸入口 4不同的位置)形成有向上鼓出的大致半圆形状的开口 6。开口 6通过具有规定 尺寸的网眼的网24来覆盖。主吸入口 4、副吸入口 5以及开口 6与壳体2内连通。在壳体2的前表面设有开闭器(shutter) 7。开闭器7是宽度方向长的板状。从宽 度方向观察,开闭器7以向前上侧呈圆弧状鼓出的方式弯曲(也参照后述的图3)。在开闭 器7的下端部的宽度方向整个区域上一体地设有向前上侧突出的凸部8。另外,在开闭器7 (换言之壳体2的前表面)的下端缘形成有宽度方向细长的切口 80。切口 80的宽度方向 尺寸与副吸入口 5的宽度方向尺寸大致相同。切口 80经由副吸入口 5与主吸入口 4(参照 图2)连通。而且,开闭器7从前上侧能够开闭地覆盖副吸入口 5。这里,图1表示开闭器7闭 合副吸入口 5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开闭器7的下端缘的切口 80,在开闭器7和地面X 之间确保与切口 80相当的间隙。在壳体2的后面的宽度方向中央安装有连接筒9。连接筒9是具有向前后方向延 伸的中心轴的大致圆筒状,相对于壳体2的后面从后方插通,以上述中心轴为中心旋转自 如地支承在壳体2上,而构成壳体2的一部分。连接筒9的内部与壳体2内连通。连接筒 9的后端面与外周部分的圆周上的一个部位连续而被切入,从而形成切口部9A。弯管3在图1中前后方向长,其前端3A形成为大致球体状。弯管3的前端3A相 对于壳体2的连接筒9的切口部9A从后方插通,由此,通过连接筒9 (壳体2)来支承弯管 3。具体而言,在弯管3中,前端3A(—端)与壳体2连接,后 端3B (另一端)从壳体2向后 侧突出。在该状态下,弯管3以前端3A为支点相对于连接筒9转动自如。在图1中,弯管3 上下转动自如。而且,连接筒9以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轴为中心转动自如,弯管3相对于 连接筒9转动,同时能够与连接筒9 一起以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弯 管3的内部经由连接筒9的内部与壳体2内连通。弯管3的后端3B经由软管(未图示) 等与电动吸尘器主体(未图示)连接。若电动吸尘器主体(未图示)运转,则在电动吸尘器主体(未图示)中产生吸引 力,该吸引力作用于弯管3及壳体2的内部。由此,将壳体2的外部的空气从壳体2的底面 的上述主吸入口 4(参照图2)向壳体2内吸引。因此,若使主吸入口 4与地面X对置,则地 面X上的灰尘与从主吸入口 4向壳体2内吸引的空气一起,从主吸入口 4向壳体2内吸引, 之后,经由弯管3、上述软管(未图示)到达电动吸尘器主体(未图示),并积聚在电动吸尘 器主体(未图示)内。这里,只要开闭器7打开副吸入口 5,则不仅能从主吸入口 4,也可以从副吸入口 5 向壳体2内吸引灰尘。例如,将壳体2竖起,以使壳体2的底面2A的主吸入口 4不从上方 与地面X对置,而使副吸入口 5从上方与地面X对置。这样,在壳体2中,副吸入口 5侧变 为底面,弯管3侧变为顶面,从而使壳体2在前后方向(水平方向)变薄,因此能够将壳体 2插入墙壁和家具之间的狭窄的部位。而且,能够从副吸入口 5将这样的狭窄部位的地面X 的灰尘向壳体2内吸引。这里,在打开开闭器7时,操作上述凸部8。此外,对开口 6的作用进行如下说明。图2是吸引工具1的仰视图。如图2所示,上述的主吸入口 4形成在壳体2的底面2A上偏向前侧(图2中的右 侧)的位置。主吸入口4是宽度方向(图2中的上下方向)长的长方形状。在壳体2内设有旋转刷10。旋转刷10具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60、直立设 置在旋转轴60的外周面的刷70。旋转轴60的左端部经由轴承22 (参照后述的图4)旋转 自如地支承在壳体2的左端部,旋转轴60的右端部经由轴承22 (参照后述的图4)旋转自如 地支承在壳体2的右端部。在该状态下,旋转刷10的下侧部分从主吸入口 4向下侧露出。 艮口,旋转刷10能够旋转地设置在壳体2上,并与主吸入口 4面对。
而且,在壳体2的后面(图2中的左面)一体地设有从宽度方向夹持连接筒9并同 时向后侧延伸的一对延伸设置部11。在各延伸设置部11的后端旋转自如地设有滚轮12。 通过滚轮12在地面X (参照图1及后述的图3)上旋转,从而能够使壳体2在地面X上平滑 地移动。图3是吸入工具1的右侧剖面图。如图3所示,在壳体2内划分有主吸入风路14。如粗虚线箭头所示,主吸入风路 14从主吸入口4向后上侧(图3中为右上侧)延伸,而与弯管3的前端3A连通。这里,上 述连接筒9的内部构成主吸入风路14的一部分。这里,上述副吸入口 5相对于主吸入风路14,从前侧连通。如图3所示,若在主吸入口 4从上方与地面X对置的状态下运转电动吸尘器主体 (未图示),则在电动吸尘器主体(未图示)中产生的吸引力作用于弯管3内以及主吸入风 路14内。由此,地面X上的灰尘从主吸入口 4向壳体2内吸引,通过主吸入风路14,流向弯 管3。这里,通过旋转旋转刷10,地面X上的灰尘能够被旋转刷10 (具体而言从主吸入口 4 向地面X露出的刷70)向主吸入口 4刮起。由此,能够有效地将地面X上的灰尘从主吸入 口 4吸引到壳体2 (主吸入风路14)内。图4是从右上侧观察到的将壳体2的内部露出的状态下的吸入工具1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主吸入风路14使宽度方向长的主吸入口 4和配置在壳体2的后面的 宽度方向中央的弯管3连通,因此从上方观察,形成为向后侧宽度变窄的凸状。这里,在壳体2内划分有与主吸入风路14不同的涡轮用风路15。涡轮用风路15 在壳体2内,划分在右后侧(比主吸入口 4的右侧部分靠后侧)的区域。涡轮用风路15沿 宽度方向延伸。涡轮用风路15的右端部与上述壳体2的右表面的开口 6(参照图1)连通。 涡轮用风路15的左端部15A是宽度方向长且中空的盒形状,从上方与主吸入风路14的后 端部(具体而言比连接筒9靠跟前侧的部分)连通。即,涡轮用风路15从开口 6(参照图 1)向主吸入风路14连通。主吸入风路14和涡轮用风路15 (左端部15A)的连通部分16形成在主吸入风路 14的后端部(具体而言后述的后侧部分14B)的上侧部分。连通部分16是由宽度宽且大致 U字状的缘17(参照标注剖面线的部分)划分而成的宽度宽且大致长方形状的孔,其中,缘 17沿着主吸入风路14向后上侧延伸。而且,在涡轮用风路15上设有涡轮18。涡轮18 —体地具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旋 转轴18A和固定在该旋转轴18A上的叶板18B。旋转轴18A的右端部经由轴承19旋转自如 地支承在壳体2的右端部。因此,涡轮18整体以旋转轴18A为中心旋转自如。这里,在涡轮18的旋转轴18A的右端部(具体而言比轴承19靠左侧的部分)安 装有带轮(称为涡轮带轮20),在旋转刷10的旋转轴60的右端部(具体而言比右侧的轴承 22靠左侧的部分)安装有带轮(称为刷带轮21)。涡轮带轮20和刷带轮21在宽度方向上 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在涡轮带轮20和刷带轮21之间卷绕有带(未图示)。由此,连接旋 转刷10和涡轮18。如上所述,若通过使电动吸尘器主体(未图示)运转而在电动吸尘器主体(未图 示)中产生吸引力,则该吸引力如上所述地作用于弯管3内及主吸入风路14内,进而经由 连通部分16也作用于涡轮用风路15内。由此,壳体2外的空气从开口 6(参照图1)流入涡轮用风路15内而在涡轮用风路15内向左侧流动,从连通部分16到达主吸入风路14 (参 照图示的粗虚线箭头),与在主吸入风路14中流动的空气及灰尘合流,而被输送到电动吸 尘器主体(未图示)。而且,通过叶片18B承受这样从开口 6流入而在涡轮用风路15内流动的空气,从 而在该空气的作用下使涡轮18旋转。通过使涡轮18旋转,如上所述与涡轮18连接的旋转 刷10也开始旋转。换言之,涡轮18在该旋转力的作用下使旋转刷10旋转。此外,如上所 述由于开口 6被网24覆盖(参照图1),因此壳体2外的灰尘不会与空气一起从开口 6流入 涡轮用风路15内。这里所述的内容与如上所述从上方观察形成为向后侧宽度变窄的凸状的主吸入 风路14相关,通过沿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状的划分壁25将壳体2内前后划分,在壳体2 内比划分壁25靠前侧的区域配置有主吸入风路14中宽度宽的前侧部分14A。在前侧部分 14A配置有如上所述的旋转刷10。另外,在壳体2内比划分壁25靠后侧的区域配置有主吸入风路14中宽度窄的后 侧部分14B。而且,在划分壁25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位置(在宽度方向上与壳体2及主吸 入口 4的各自中央大致一致的位置)形成有将划分壁25前后贯通的连通口 26,上述前侧部 分14A和后侧部分14B经由连通口 26相互连通。而且,在这样的主吸入风路14中,将从主吸入口 4到上述连通部 分16为止的区域 作为主吸入口侧部分27。连通口 26位于主吸入口侧部分27的中途。图5是壳体2的主视剖面图,(a)表示开闭部件23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b)表示 开闭部件23位于中途位置的状态,(c)表示开闭部件23位于闭合位置的状态。参照图5(a),在壳体2内(具体而言,主吸入风路14的前侧部分14A)设置有开闭 部件23(参照标注了剖面线的部分)。开闭部件23是宽度方向长的一片板状,从正面观察形 成为长方形状。在开闭部件23的左端部的上端部一体地设有向上侧突出的棒状的肋23A。 肋23A的上端部相对于上述操作部51 (具体而言,设置在操作部51的底面的凹部51A)从 下方穿透,由此将开闭部件23连接在操作部51上。在该状态下,开闭部件23沿左右方向滑动自如地支承在划分壁25的前侧面。这 里,如图5(a)所示将位于最左侧时的开闭部件23的位置设为打开位置,如图5(b)所示将 从打开位置仅向右侧滑动了规定距离时的开闭部件23的位置设为中途位置,如图5(c)所 示将位于最右侧时的开闭部件23的位置设为闭合位置。中途位置位于打开位置和闭合位 置之间。这里,如上所述,由于开闭部件23连接在操作部51上,因此根据使操作部51在露 出孔50内向左右滑动的操作,在打开位置、中途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变位。此外,也可以在 将操作部51露出的壳体2的顶面(参照图1)显示有表示操作部51的位置和开闭部件23 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的标记。另外,若在每次滑动操作部51从而使开闭部件23在打开位置、 中途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变位时,对操作操作部51的使用者赋予所谓的喀哒感,则使用性 良好。如图5(a)所示,当开闭部件23位于打开位置时,开闭部件23的右端缘比划分壁 25的连通口 26的左端缘靠左侧,连通口 26 (换言之主吸入口侧部分27)变为全开。此时, 操作部51位于壳体2的顶面的露出孔50的左端部。
这里,若如上所述电动吸尘器主体(未图示)产生吸引力,则该吸引力也作用于涡 轮用风路15(参照图4),但优先作用于变为全开的主吸入口侧部分27。因此,在吸入工具 1中,与涡轮用风路15相比,主吸入口 4中的吸引力增大了与在主吸入口侧部分27中空气 大力流动相应的部分,在主吸入口 4中,能够有效地吸入地面X(参照图3)的灰尘。如图5 (b)所示,当开闭部件23位于中途位置时,在宽度方向上,开闭部件23的右 端缘与连通口 26中从中央稍偏向左侧的部分一致,开闭部件23的右侧部件将从连通口 26 的左侧大致三分之一的区域从前侧闭合。即,位于中途位置的开闭部件23以产生与从连通 口 26的右侧大致三分之二相当的未闭合部Y的方式将主吸入口侧部分27闭合。此时,操 作部51位于露出孔50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这样,当闭合部件23位于中途位置时,若由于主吸入口侧部分27变窄而产生上述 吸引力,则与开闭部件23位于打开位置时相比,该吸引力较强地作用于涡轮用风路15(参 照图4),另一方面,较弱地作用于主吸入口侧部分27。因此,在吸入工具1中,与开闭部件 23位于打开位置时相比,在涡轮用风路15中流动的空气的趋势变强,在主吸入口侧部分27 中流动的空气的趋势变弱。如图15(c)所示,当开闭部件23位于闭合位置时,在宽度方向上,开闭部件23的 右端缘与连通口 26中从中央偏向右侧的部分一致,开闭部件23的右侧部分将从连通口 26 的左侧大致三分之二的区域从前侧闭合。即,位于闭合位置时的闭合部件23以产生与从连 通口 26的右侧大致三分之一相当(即,在宽度方向上比位于中途位置时的未闭合部Y小) 的未闭合部Z的方式将主吸入口侧部分27闭合。此时,操作部51位于露出孔50的右端部。这样,当开闭部件23位于闭合位置时,若由于与开闭部件23位于中途位置时相比 主吸入口侧部分27变窄而产生上述吸引力,则与开闭部件23位于中途位置时相比,该吸引 力更强地作用于涡轮用风路15(参照图4),另一方面,更弱地作用于主吸入口侧部分27。 艮口,吸引力也稍作用于主吸入口侧部分27,但优先作用于涡轮用风路15(参照图4)。因此, 在吸入工具1中,与主吸入口侧部分27相比,在涡轮用风路15中空气大力流动,与其相对 应,涡轮18 (换言之旋转刷10)大力(以高转矩)旋转。如上所述,在主吸入口侧部分27中流动的空气的趋势(主吸入口 4中的吸引力) 在开闭部件23位于打开位置时最强,随着开闭部件23从打开位置向闭合位置变位而变弱, 在开闭部件23位于闭合位置时最弱。另一方面,在涡轮用风路15(参照图4)中流动的空 气的趋势(换言之涡轮18及旋转刷10的转矩)在开闭部件23位于闭合位置时最弱,随着 开闭部件23从闭合位置向打开位置变位而变弱,在开闭部件23位于打开位置时最弱。这 里,若将开闭部件23的位置从打开位置切换到闭合位置,则旋转刷10的转速变大例如两倍 左右ο在通常的地面清洁(将地面X的灰尘从主吸入口 4吸引的清洁)中,开闭部件23 位于打开位置,但在以下所述的特殊的清洁中,将开闭部件23的位置切换到中途位置或闭
合位置。图6是从左前侧观察到的壳体2的分解立体图,以剖面示出一部分。这里,在壳体2的后面比连接筒9靠左侧的区域(与上述的主吸入口 4及开口 6 不同的位置)形成有避让孔28。这里,在壳体2内划分有使避让孔28与上述的涡轮用风路 15的左端部15A(参照图4)连通的连通风路29,由此,避让孔28与涡轮用风路15连通。
如上所述,当开闭部件23位于闭合位置(参照图5(c))时,在涡轮用风路15(参照图4)中流动的空气的趋势(换言之涡轮18及旋转刷10的转矩)最强。这里,在涡轮用 风路15中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经由连通风路29从避让孔28向壳体2外释放(参照图6 的粗虚线箭头)。由此,能够防止在涡轮用风路15 (参照图4)中流动的空气的趋势(参照 图4的粗虚线箭头)变得过强。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在涡轮用风路15内流动的空气的趋势 过强而导致的涡轮18及旋转刷10的必要以上的高速旋转,由此相伴产生的对涡轮18及旋 转刷10的各自的轴承19、22的损伤(参照图4)。在图7中,(a)是旋转刷10的主视图,以剖面示出一部分,(b)是(a)的A-A箭头 指向剖面图。接下来,参照图7对旋转刷10进行详细说明。如上所述,在旋转刷10中,在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60的外周面直立设置有刷 70。具体而言,如图7(b)所示从宽度方向观察,刷70直立设置在旋转轴60的外周面 的周向上隔开大致等间隔的多个部位(这里为六个部位,至少为六个以上)。以下,根据各 部位的刷70的位置并按照从左侧观察顺时针的顺序,将各部位的刷70区分为第一刷70A、 第二刷70B、第三刷70C、第四刷70D、第五刷70E、第六刷70F。即,在这里设有六根刷70。如图7(a)所示,从第一刷70A到第六刷70F的各刷70宽度方向细长,以与旋转轴 60的外周面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相连,各刷70的根部(旋转轴60的外周面侧的基端部)随 着从左侧朝向右侧,逐渐地向旋转轴60的外周面的周向上的规定方向偏离。这里,参照图7(b),对本实施例中的旋转刷10的制作方法详细地进行说明,首先, 旋转轴60的外径设在12mm以上。然后,第一刷70A及第四刷70D为直毛的刷,各刷的绒毛的长度设定为刷的毛的前 端与地面X(参照图3)的最短间隔为Omm 1mm。另一方面,第二刷70B及第五刷70E为卷毛的刷,各刷的绒毛的长度(卷曲状态下 的长度)设定为刷的毛的前端与地面X的最短间隔为Omm 2mm( S卩,比直毛的第一刷70A 及第四刷70D稍短)。另外,第三刷70C及第六刷70F是例如混在直毛和卷毛的刷,各刷的绒毛的长度设 定为刷的毛的前端与地面X的最短距离为Omm 2mm( S卩,比直毛的第一刷70A及第四刷 70D稍短)。如上所述,能够在该旋转刷10的外侧卷绕擦地用的板S (参照后述的图8)。图8是壳体2的右侧剖面图,示出了在旋转刷10的外侧卷绕板S的情况。参照图8,板S是布或纸的干板,或者是渗入了水或酒精等的布或纸的湿板。在将板S卷绕在旋转刷10的外侧时,首先,如图8 (a)所示,将板S铺在地面X上。 然后,虽然在图8(a)中未图示,以开闭器7的下端缘的切口 80从后侧面对铺在地面X上的 板S的后端部(图8中的右端部)的方式,在板S的后方配置吸入工具1。此时,旋转刷10 的任意一根刷70都不与板S接触。这里,如本发明所述,在构成为利用吸入壳体2内的空气的流动旋转涡轮18 (参照 图4)从而在产生的旋转力的作用下使旋转刷10旋转的结构的吸入工具1中,在旋转刷10 的旋转刚开始后,难以使能够在旋转刷10的外侧卷绕板S的程度的大转矩产生在旋转刷10上。因此,使静止状态的旋转刷10与铺在地面X上的板S接触后使旋转刷10旋转,即使这 样也会产生板S没有适当地卷绕在旋转刷10的外侧的情况。因此,如上所述,首先在将板 S铺在地面X的状态下以切口 80位于板S的后侧的方式配置吸入工具1。接下来,在电动吸尘器主体(未图示)上产生上述吸引力,使旋转刷10向从右侧 观察为逆时针的方向(参照图示的粗虚线箭头)旋转。这里,操作上述的操作部51而将开 闭部件23配置在闭合位置上(参照图5(c))。由此,如上所述,旋转刷10的转矩变为最强。 另外,由于该状态下的旋转刷10不与包括上述板S在内的任何结构接触,因此,旋转刷10 的旋转维持上述强转矩的同时稳定进行。之后,维持旋转刷10旋转的状态(使需要的转矩预先产生在旋转刷10上的状 态),同时如图8(a)所示,以将铺在地面X上的板S的后端部相对于开闭器7的切口 80从 前侧插通的方式,使吸入工具1从后侧接近板S。这样,在旋转的旋转刷10中,绒毛最长的第一刷70A及第四刷70D中的任意一根 刷(这里设定为第一刷70A)的毛尖最先刮到板S的后端部。由此,板S通过切口 80,同时 从后端部侧被拉到主吸入风路14 (前侧部分14A)的旋转刷10上。另外,通过使第一刷70A 的刷的毛尖刮到板S的后端部,由此板S的后端部调整为夹在第一刷70A和地面X之间,从 而能够防止主吸入口 4被板S堵塞。然后,接着第一刷70A的毛尖刮到板S的后端部,这次,如图8 (b)所示,第二刷70B 的毛尖刮到板S的后端部,之后,第三刷70C的毛尖进而刮到板S的后端部。通过使卷毛的 第二刷70B刮到板S,从而能够在将板S卷绕在旋转刷10的外侧的途中防止板S从旋转刷 10脱落。这样,在第一刷70A及第四刷70D中第一刷70A最先刮到板S的情况下,其后,在 旋转刷10的旋转方向(参照图8 (a)的粗虚线箭头)上配置在第一刷70A的上游侧的第二 刷70B、第三刷70C、第四刷70D、第五刷70E及第六刷70F按顺序刮到板S。在第四刷70D最 先刮到板S的情况下,其后,第五刷70E、第六刷70F、第一刷70A、第二刷70B及第三刷70C 按顺序刮到板S。然后,随着旋转刷10的旋转,若第一刷70A 第六刷70F的各刷70数次刮到板S, 则板S整体经由上述切口 80被卷入主吸入风路14的前侧部分14A,如图8(c)所示,例如以 两层或三层平滑地卷绕在旋转刷10的外侧(外周面)。这里,在各刷70刮到板S时,如上所述由于开闭部件23持续配置在闭合位置(参 照图5 (c)),因此在主吸入口侧部分27 (主吸入风路14的前侧部分14A)中流动的空气的趋 势弱。因此,能够防止板S被主吸入口侧部分27中流动的空气吸引而在偏向宽度方向中央 的连通口 26侧(参照图4)的状态下卷绕在旋转刷10上。由此,板S能够在宽度方向上不 偏离地卷绕在旋转刷10上。然后,通过在这样将板S卷绕在旋转刷10的外侧的状态下,使旋转刷10旋转,同 时使板S与地面X接触,从而在吸入工具1中,能够通过板S进行地面X的擦拭清洁。由此, 能够除去附着在地面X上的污垢。如上所述,若操作操作部51而将开闭部件23的位置切换到闭合位置(参照图 5(c)),则电动吸尘器主体(未图示)的吸引力优先作用于涡轮用风路15 (参照图4),从而 使旋转刷10的转矩增加,因此能够将板S平滑地卷绕在旋转刷10的外侧。
另外,在开闭部件23位于闭合位置时,由于在从主吸入口 4到连通部分16(参照 图4)的区域(主吸入口侧部分27)中流动的空气变少,而在主吸入口 4中的灰尘的吸入量 减少,因此与其相对应,对灰尘的吸入造成影响,从而在主吸入风路14中空气的流动紊乱 的情况减少。由此,与主吸入风路14连通的涡轮用风路15中的空气的流动(参照图4的 粗虚线箭头)稳定。由此,能够使旋转刷10的转矩稳定,从而将板S平滑地卷绕在旋转刷 10的外侧。另外,在将板S卷绕在旋转刷10的外侧后,由于旋转刷10的旋转稳定,因此使 卷绕在旋转刷10的外侧的板S伴随着旋转刷10的旋转稳定地擦到地面X,从而能够稳定地 进行地面X的擦拭清洁。而且,通过使在主吸入口侧部分27中流动的空气变少,卷绕在旋转刷10的外侧的 板S不易发生抖动。由此,能够防止因板S的一端的抖动而导致的噪声或抖动的板S卡在 壳体2内部的情况,从而能够更稳定地进行地面X的擦拭清洁。如上所述,在构成为利用吸入壳体2内的空气的流动来使涡轮18旋转从而在产生 的旋转力的作用下使旋转刷10旋转的结构的吸入工具1中,与通过驱动马达来使旋转刷10 旋转的吸入工具同样地,能够在旋转刷10的外侧平滑地卷绕板S,通过该板S来稳定地进行 地面X的擦拭清洁。与具有了上述驱动马达的结构相比,本发明的吸入工具1的优点在于不具有作 为重物的驱动马达而相应的轻量,没有电气部件因此结构简单。
而且,在开闭部件23位于闭合位置时,上述吸引力优先作用于涡轮用风路15,但 是通过上述未闭合部Z,也稍作用于主吸入口侧部分27,因此在主吸入口 4中,能够一定程 度上吸入地面X的灰尘(参照图5(c))。即,在闭合部件23位于闭合位置时,以高转矩使旋 转刷10旋转而由旋转刷10的外侧的板S强力地擦拭地面X,从而有效地除去地面X的污 垢,与此同时,还能够从主吸入口 4吸入地面X的灰尘。此外,在将板S卷绕在旋转刷10的外侧后,通过使开闭部件23的位置从闭合位置 (参照图5(c))切换到中途位置(参照图5(b))或打开位置(参照图5(a)),而将旋转刷10 的转矩变弱,从而由旋转刷10的外侧的板S来轻柔地擦拭地面X。由此,能够延长板S的寿 命,或降低在板S擦拭地面X时产生的噪声。而且,如上所述,刷70设定为至少六根以上,而称作第一刷70A 第六刷70F,因此 卷绕在旋转刷10的外侧的板S形成接近圆筒的形状。因此,在使旋转刷10旋转而使卷绕 的板S与地面X接触时,卷绕在旋转刷10的外侧的板S的形状不易走样,且能够有效地擦 拭地面X。另外,如上所述,若旋转轴60的外径在12mm以上,则从主吸入口 4吸入的灰尘中 头发等长的物质(所谓的纤维垃圾)不易缠绕在旋转轴60上,因此不需要频繁地对旋转刷 10进行维修,使用性良好。而且,在吸入工具1清洁绒毛长的地毯等时,开闭部件23的位置从打开位置(参 照图5(a))或闭合位置(参照图5(c))切换到中途位置(参照图5(b))。此外,在清洁地毯 时,不需要将板S卷绕在旋转刷10的外侧。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与通常的擦地的情况(开闭部件23位于打开位置的情 况)相比,在涡轮用风路15中流动的空气的趋势(换言之旋转刷10的转矩)变强,另一方 面,主吸入口 4中的吸引力变弱。
在清洁地毯时,即使主吸入口 4中的吸引力一定程度上变弱,只要能够使旋转刷 10强力旋转,就能够有效地除去地毯上夹在长绒毛之间的灰尘。这里,如上所述,开闭部件 23位于中途位置时的主吸入口 4中的吸引力比开闭部件23位于打开位置时弱,比开闭部 件23位于闭合位置时强,从而能够可靠地将旋转刷10从地毯的绒毛间刮出的灰尘吸引到 主吸入口 4内。而且,在旋转刷10的各刷70中(参照图7(b)),由于直毛的第一刷70A及第四刷 70D最长,因此能够可靠地刮出地毯中绒毛的根部所存在的灰尘。而且,由于卷毛的第二刷 70B及第五刷70E比第一刷70A及第四刷70D短,因此不易刮到地毯的绒毛。因此,能够防 止旋转刷10的转速降低。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 种变更。
权利要求
一种电动吸尘器用吸入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其在底面形成有主吸入口,在与所述主吸入口不同的位置形成有开口;弯管,其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端从所述壳体突出而能够与电动吸尘器主体连接;旋转刷,其以面对所述主吸入口的方式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在外侧能够卷绕擦地用的板;主吸入风路,其被划分在所述壳体内,从所述主吸入口向所述弯管的一端连通;涡轮用风路,其与所述主吸入风路不同地被划分在所述壳体内,从所述开口向所述主吸入风路连通;涡轮,其设置在所述涡轮用风路上,通过从所述开口流入而在所述涡轮用风路中流动的空气来进行旋转,在该旋转力的作用下使所述旋转刷旋转;主吸入口侧部分,其在所述主吸入风路上构成从所述主吸入口到所述主吸入风路与所述涡轮用风路的连通部分为止的区域;操作部,其设置为在所述壳体的表面露出;开闭部件,其与所述操作部连接,根据所述操作部的操作来开闭所述主吸入口侧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吸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部件根据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变位,其中,所 述打开位置使所述主吸入口侧部分全开,所述闭合位置以存在未闭合部的方式闭合所述主 吸入口侧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吸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部件根据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能够变位到中途位置,其中,所述中途位置位于 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闭合位置之间,且与所述闭合位置时的情况相比所述未闭合部大。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吸入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避让孔,其在所述壳体内形成在与所述主吸入口以及所述开口不同的位置,并与 所述涡轮用风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吸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包括切口,其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前表面的下端缘,具有能够使所述板通过的尺寸,且与所述主吸入口连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用吸入工具,其构成为利用吸入壳体内的空气的流动旋转涡轮,从而在产生的旋转力的作用下使旋转刷旋转,在上述结构中,将板平滑地卷绕在旋转刷的外侧而能够由该板稳定地进行地面的擦拭清洁。在吸入工具(1)中,在配置有涡轮(18)的涡轮用风路(15)中流动的空气在主吸入风路(14)和涡轮用风路(15)的连通部分(16)与从主吸入口(4)流入而在主吸入风路(14)中流动的空气以及灰尘合流,并被输送到电动吸尘器主体。在吸入工具(1)上设置有操作部(51),在操作部(51)连接有开闭部件(23)。开闭部件(23)根据操作部(51)的操作来开闭在主吸入风路(14)中构成从主吸入口(4)到连通部分(16)为止的区域的主吸入口侧部分(27)。
文档编号A47L9/04GK101828890SQ20091026197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0日
发明者吉田润, 福岛定男, 藤原祐儿, 藤枝真也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电机民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