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平均锅温的热对流节能锅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59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平均锅温的热对流节能锅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生活用品,特别是一种具平均锅温的热对流 节能锅具结构。
背景技术
在烹、闷、煮、炖、烧、烤等料理方式中,所需的火候控制均不
相同;因此,要能烧出一手好菜,除所需的基本料材知识外,火侯及 时间拿捏亦是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相对地,以快炒与煮食目的而言, 并不是说大火或是超热高温就是好的,此种观念错误一直存在着主妇 朋友脑海中,长久以来导致着危害妇女朋友健康上的隐性因子,同时 亦把家人健康吃进肚子里;进一步讨论所谓「快炒」的精义,可使营 养不流失吃出健康,此一论点虽然正确,但也不是说r超热高温J快 炒起锅就是对的,其中部份所含具的错误认知,将由以下分析讨论; 以使用最频繁的「炒锅J为例, 一般炉火在持续加热下,锅体超高温 度约可超过三百余度,可轻易地让油质类食品发生r烟化作用」(烟 化作用约为280度左、右),也就是说所引发的烟化作用,随空气布 满油烟分子,当吸入肺或对油质食料而言,均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甚 钜,且长久以来一直^皮人们所乎^L;此点可由家家户户所^吏用的油烟 机上,沾满难以清洗的油垢加以得证,而油烟的形成主因,也就是出 在于错误的「超高温快炒」观念所造成。
观诸于习者r炒锅、煮锅、炖锅或汤锅等锅类」而言,大部份均 是以导热性相当良好的金属材质所制(如铸铁锅、铝合金锅、白铁 锅等),以炒锅使用的法,就如前述般稍微加热就会轻易越过至超 高温的阶段;因此,油类食品一经超高温加热后,除会引发微妙的质 变外,若r烟化作用」 一旦被引发,即会随着呼吸进入人体,即难以 经由人体自然性排出;经医学报告证明「烟化作用」所产生的高温质 变,乃是最危险的致癌因子,不论是吸入或食入均有损于健康;所以超高温快炒现状除应予改善外,炒锅能有效排除「超高温」,改以r高
热快炒」方式,才是正确做法,最起码的好处就是不要引发「烟化作
用J及r质变」问题。
至于煮锅、炖锅或汤锅等锅具类,为使食物达到烹、煮、炖的目 的,中至小火持续加热,则为该种锅具共通特性;也就缘此,炉火不 断加热于锅具以及炉火热能不断耗费散发下,除锅具续热性不良致以 造成燃源耗费外,更是该等锅具类共有的弊端。
再论,最受家庭主妇所欢迎的「不沾锅具」,由于具有不沾食物 好处,大部份的不沾锅表层,均会施上一层化学性不沾锅物质(如 铁弗龙);当然,铁弗龙是具有耐高热能力,但是却不耐「超高热J , 不沾锅一旦逾越其临界温度值时(约300-350度左右),表层即会引 发脆化性的质变现象,渐渐地一片一片开始脱落,若混于菜中一并食 入人体内,除为一大隐忧外,相对于锅具不沾特性亦渐渐丧失,此现 象也等于是宣告了此不沾锅具寿命的终结;因此,为甚么有人会问昂 贵的不沾锅,用不到几次就丧失不沾性能,其原因即出于此。
因此,抑制锅具发生超高温及进一步平均其温差确有其必要性, 一来,可确保使用者不会轻易引发「烟化作用」与侵害,二来,可有 效延长不沾锅具的使用寿命,三来,亦可有效大幅节省燃源,达到r三 贏J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具平均锅温的热对流节能锅具结构,其主要 目的在于突破传统锅具的使用观念及锅具加热方式,有效抑制锅具 因超热现象,致使油质食物烹煮过程的烟化性与快速破坏锅具表面不 沾层造生质变与碎化现象;本案实用新型结合热能三种现象1.热 对流;2.热辐射;3.热传导;进行加热于锅具底部与加热板两者所 形成的空间;因此,针对于热对流而言,主要是依据锅具底部与加 热板两者,所形成的空间内部,可由炉火经由加热,造成"热能进" 与"热能出"的自态性热对流运动,即可达到热对流加热;t几能。
而热辐射性加热,同样是指锅具底部与加热板两者所形成的空间,藉由加热板包覆结构特性,即可将炉火加热后所造成的热辐射保 存于此空间内,形成相乘与相辅性的加热作用。
至于,热传导加热,则是指锅具与加热板金属材料导传热能的原
因,由炉火加热于金属材质锅具锅具加热之法,进行导热作用,此为 传统。
藉由上述三种加热的结合(热对流、辐射热与热传导),本案除 可在最短时间内加热于锅具外,亦能同时有效平均整个锅具温度,特 别是,具有不沾层的锅具与烹煮性的锅具;同时,亦可让燃料能源使 用效率提升,有效达到节省燃料目的。
依据本案的技术领域,专指定于锅具的界域,包括炒锅、汤锅、 煮锅、炖锅、煎锅、平底锅等商品范围,具体结构由 一锅具及一加 热板所组成,其中的锅具于底层以包覆性焊制一加热板,并使该加热 板与锅具底层间形成一夹层空间;具体实施方案,本案可分为直接 加热于加热板与不直接加热于加热板分种不同实用新型;
其中
直接加热于加热板,于锅具底层以包覆性方式焊制一加热板,并 使加热板与锅具底层间形成一夹层空间;其次,位于加热板底部周边, 开设有若干的加热孔,可令炉火热能可经由此等加热孔进入至此一夹 层空间内,而以由加热板顶周边所设的热对流孔,形成"一进"与"一 出"的热能对流运动效果。
不直接加热于加热板,于锅具底层以包覆性方式以滚轧或焊制一 加热板,并使加热板与锅具底层间形成一夹层空间;其次,位于加热 板底部开设有一镂槽,可令炉火热能可经由此一镂槽进入至此一夹层 空间内,而以由加热板顶周边所设的热对流孔,同样形成"一进"与 "一出"的热能对流运动效果。
上述两种实施方案,亦可于加热板与锅具底层所形成的夹层空间 内(即是加热板内部)配设纵向性的导热片或旋弧式导热片,除能加 速并分导于夹层空间内的热能与热对流外,更能有效并强化整体锅具 底部暨加热板的抗压应力。
经上技术分析,本案炉火加热对象,不论是针对锅底部或是加热板,均不会影响锅具加热能力及加热速率;同时,由于该加热板在进
入高热阶段时,内部的幅射对流热即会被引发,加快热导与对流现象, 把多余的高热能量由热对流孔快速自态排出,自然而然达到抑制锅具
高热现象,同时亦具平均锅温的使用机能;此外,藉由此一加热板所 具快速吸热及导热做用,则有利用于锅具离开炉火续为加热能力,达 到闷、煮的衍生功能或是排除烹炒下一道菜必经的热锅程序,有效达 到节省燃料目的。
本案最终目的,乃是具有保护暨加快锅具预热、续热、防制超热 与节省燃源五大机能;特别是,针对锅具若处于长时间空锅加热时, 可有效排除锅具受到超热临界温值阶段造成烟化作用,进而保护于不 沾锅具表层质,同时有效提升锅具加热效率与储热效果。
具体结构主要由 一锅具及一加热板所组成,其中锅具的底层 以包覆性焊制或滚轧一加热板,并使该加热板与锅具底层间形成一夹 层空间;其次,位于前述加热板的底部周边,开设有若干的加热孔或 直接开设一镂槽,可令炉火热能可经由此等的加热孔或单一镂槽,进 入至夹层空间内,以自体方式造成热对流、幅射热暨热传导三种加热 机能,而以能经由加热板顶周边所设的热对流孔,形成"一进"与"一 出"的热能对流运动效果。
缘是,本案与习用的锅具相较后,实已明确发生绝大不同与认知; 其优势效能及所能衍出的功效,将由以下分点陈述
1. 利用本实用新型将可使锅温达到平均受热的首要目的;其次, 由于所具的加热特性,已由传统的导热变为热对流、幅射热与热传导 三种方式进行加热,因此,反而是加快锅具快炒与烹、煮菜肴效率, 达到真正快炒起锅与营养不流失的要求。
2. 利用本实用新型自体所形成的热对流、幅射热与热传导三种 并合方式进行加热,除有效提升锅具预热效率外,亦可大幅达到节省 燃源(节能)的功效。
3. 利用本实用新型自体所形成的热对流、幅射热与热传导三种 并合加热方式,可使锅具不会轻易达到油类食品超高热的临界温值阶 段,自然不会引发油类食品产生烟化作用。4. 利用本实用新型自体所形成的热对流、幅射热与热传导三种 并合加热方式,可使锅具不会轻易达到不沾锅层超高热临界温值质变 阶段,有效保护于不沾锅的表层质,进而达到延长不沾锅不沾层的使 用寿命。
5. 利用本实用新型将可使锅具离开炉火时,仍然具有续热功能, 极适于烹、闷、煮、炖、烧、烤等料理方式。
6. 利用本实用新型将可使锅具的底部多具一层保护层,具有耐
用与持久的优势。


图l: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于加热板内加设旋弧式的导热片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于加热板内加设纵向平式导热片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西5: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热对流孔施以型态性排列放大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与锅具周缘同高的一体式焊制包覆结构示 意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与锅具周缘同高的一体式滚轧包^_结构示
意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于煮锅、炖锅或汤锅的实施例外观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于加热板底部镂槽配设一速热网片的结构图。图号说明
锅具l 凸嵌缘ll 加热斧反2 加热孔21 镂槽22 速热网片221 热对流孔23 弧式导热片10
纵向平式导热片10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l、 4、 IO所示,本案结构特征可分别实施于炒锅、 煮锅、炖锅或汤锅等锅具,主要由 一锅具1及一加热板2所组成,具 体实施结构于锅具l的底部以包覆性方式焊设或滚轧一加热板2,藉由 加热板2与锅具1底部两者,所形成的夹层空间,即可有效让炉火加热 效能,在此夹层空间内,形成热对流、幅射热暨热传导三种并合加热 效果,致以达到保护暨加快锅具预热、续热、防制超热与节能五大机 能。
其次,包覆施以焊设或滚轧于锅具1底部的加热板2结构,如图l、 5、 9所示,乃于底部周边开设有若干的加热孔21或直接于底部开设一 镂槽22,可令炉火热能可经由此等加热孔21或镂槽22,直接进入至夹 层空间内,以自体方式营造出热对流、幅射热暨热传导三种加热机能; 同时,再藉由加热板2顶周边所设的热对流孔23,即可形成"一进" 与"一出"的热能对流运动效果。
续如图2、 3、 7所示,位于锅具1底部与加热板2间,所形成的夹 层空间内(即加热板的内部)可配设旋弧式的导热片IO或纵向平式导 热片IOI,利用该等导热片IO、 101,除能有效加速并分导于夹层空间 内的热能、续热性与热对流外,更能有效并强化整个锅具l底部暨加 热^1的抗压应力, -使加热与续热效率更为理想。
有关加热板2顶周边所设的热对流孔23,可施以型态性的排列设 计,如图6所示;且,锅具1底部的加热板2可直接与锅具1周缘同高, 成为一体式的焊制包覆结构,以美化整体锅具者,如图8所示;或是 以滚轧施工方式,以锅具l缘边所设的凸嵌缘ll,藉由弯折结构嵌定 于加热板2,使两者形成嵌合性的封密结构,而整个锅具1与加热板2 两者的圓形体态,恰好构成一完整的圆圈型滚轧嵌定机能。
最后,在不改变本案原有实用新型精神与结构下,可于加热板2 底部所开设的镂槽22,配设一速热网片221,藉以强化该镂槽22与锅 具l夹层空间内部加热效果;如图11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具平均锅温的热对流节能锅具结构,包含一锅具及一加热板;其特征在于锅具的底部包覆性方式焊设一加热板,而使加热板与锅具两者,形成一夹层空间;且,该加热板底部设有镂槽,顶周边另设排列型态的热对流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平均锅温的热对流节能锅具结构,其特 征在于,其中的加热板底部周边设呈具对称暨排列性的加热孔。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平均锅温的热对流节能锅具结构,其特 征在于,其中加热板与锅具两者所形成的夹层空间内,配设旋弧式的 导热片或纵向平式导热片。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平均锅温的热对流节能锅具结构,其特 征在于,其中的加热板顶周边所设的热对流孔,设呈造型排列式的型 态。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平均锅温的热对流节能锅具结构,其特 征在于,其中的加热板直接与锅具周缘同高,成为一体式的焊制包覆结构。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平均锅温的热对流节能锅具结构,其特 征在于,其中的加热板直接与锅具周缘同高,成为一体式的滚轧包覆 结构。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平均锅温的热对流节能锅具结构,其特 征在于,其中的加热板底部镂槽配设一速热网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平均锅温的热对流节能锅具结构,主要以导引炉火于锅具底部快速以热对流,使锅具在最短时间内平均加热与有效节省燃源外,同时有效抑制锅温超热所引发一连串问题,如油类物质所产生的烟化作用、锅具表面不沾层质变现象;本案实用新型理念于锅具底部,以包覆性方式增设一加热板,并使该加热板与锅具底部形成一适当空间,炉火所施加的热能,则于该空间内以对流方式做为导引,而使该空间自而形成具有热对流、辐射热暨热传导三种方式进行加热,使得锅具能在恒态平均温度中进行加热,且能更进一步有效抑制锅温与节省燃源两大能力,进而完全排除锅具因超热现象所引发一连串的问题。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1360907SQ20092000967
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6日
发明者赖荧辉 申请人:赖荧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