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保温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364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减震保温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瓶,尤其是减震保温瓶。
背景技术
现有的保温瓶普遍采用在外壳内设置内胆,通过设置在外壳底部的基座将内胆固 定在外壳内,内胆和外壳之间一般设置间隙,以防止内胆碰撞破碎,但是,由于此种结构内 胆和外壳之间的间隙不易设置过大,另外,卡槽和基座与内胆之间接触受力集中,只能用于 轻度防震,保温瓶不慎碰到倾翻或摔落在地面上时,普遍会碎。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抗摔击 性较高的减震保温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减震保温瓶,由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内 瓶胆构成,所述内瓶胆自上而下由瓶嘴、瓶身和瓶底构成,所述外壳顶部设置有容置所述瓶 嘴的卡槽,外壳底部向内设置有固定所述瓶底的底座,其中,所述至少在外壳上部和下部分 别向外设置有上、下凸出部,在所述上凸出部与瓶身上部之间以及下凸出部与瓶身下部之 间的环形空间内分别填充设置有上、下减震层。 其中,所述的下减震层与所述瓶底接触,下减震层上端面对应所述内胆瓶底面上
尖端部位置向下设置有环形槽,下端面中央位置设置有容置所述底座的柱形盲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凸出部沿径向向外依次设置有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呈
横置"凸"字型,所述上减震层外壁与所述上凸出部内壁形状相适配。 其中,所述的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由弧状光滑曲线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卡槽与瓶嘴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其中,所述的减震层为苯类化合物制成的软泡沫、气囊或高密度海绵。 上述的结构,保温瓶在翻倒或摔落过程中外壳上、下凸出部分别形成两个支撑点
首先受力,置于其内的减震层使内胆瓶受到的冲击力得以缓冲,大大降低了内瓶胆的破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凸出部减震层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凸出部减震层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保温瓶,由外壳1和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的内瓶 胆2构成,所述内瓶胆自上而下由瓶嘴21、瓶身22和瓶底23构成,所述外壳顶部设置有容 置所述瓶嘴的卡槽,外壳底部向内设置有固定所述瓶底的底座3,其中,所述外壳至少在上 部和下部分别向外设置有上凸出部11、下凸出部12,所述上凸出部与瓶身上部之间的环形 空间内填充设置有上减震层41,下凸出部与瓶身下部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填充设置有下减震 层42。所述外壳外部侧面设置有提手5,顶部设置有瓶盖6。 上述的结构,保温瓶在翻倒或摔落过程中外壳上、下凸出部分别形成两个支撑点 首先受力,置于其内的减震层使内胆瓶受到的冲击力得以缓冲,大大降低了内瓶胆的破碎。 当然,所述的外壳还可以设置多个凸出部,内置所述减震层,或在所述外壳外部设置减震 层,但是,上述的结构简单,节约用材,上下两减震层足够防止保温瓶在摔倒或跌落时内胆 瓶被击碎。 其中,所述的下减震层42与所述瓶底接触,上端面向下设置环形槽43,用于保护 内瓶胆底部的尖端部分,防止被碰。下端面向上设置有柱形盲孔44,用于容置所述底座,便 于安装。由于下减震层与所述内胆瓶底部接触,抗震效果更好。 所述的上凸出部沿径向向外依次设置有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呈横置"凸"字 型,所述上减震层外壁与所述上凸出部内壁相适配。此种结构,所述上减震层与所述外壳以 及内胆瓶之间配合更好,结构相对稳定牢固,长时间使用不会与外壳脱落,减震效果凸出, 并且使用寿命较长。 其中,所述的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由弧状光滑曲线构成。避免应力集中,便于
安装,减少耗材,同时能够达到抗震标准。当然可以采用直线组成的其他形状结构,在此不限。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卡槽与瓶嘴之间设置有密封圈7。加强固定效果。 其中,所述的减震层为苯类化合物制成的软泡沫、气囊或高密度海绵。使用广泛,
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做任何变化,凡是利 用上述的减震保温瓶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均应认为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 内。
权利要求一种减震保温瓶,其特征在于,由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内瓶胆构成,所述内瓶胆自上而下由瓶嘴、瓶身和瓶底构成,所述外壳顶部设置有容置所述瓶嘴的卡槽,外壳底部向内设置有固定所述瓶底的底座,其中,所述至少在外壳上部和下部分别向外设置有上、下凸出部,在所述上凸出部与瓶身上部之间以及下凸出部与瓶身下部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分别填充设置有上、下减震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保温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减震层与所述瓶底接触,下 减震层上端面对应所述内胆瓶底面上尖端部位置向下设置有环形槽,下端面中央位置设置 有容置所述底座的柱形盲孔。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震保温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凸出部沿径向向外依次 设置有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呈横置"凸"字型,所述上减震层外壁与所述上凸出部内 壁形状相适配。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保温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由 弧状光滑曲线构成。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保温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卡槽与瓶嘴之间设置有密 封圈。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保温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层为苯类化合物制成的 软泡沫、气囊或高密度海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保温瓶,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内胆瓶易碎等问题而发明。本实用新型由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内瓶胆构成,所述内瓶胆自上而下由瓶嘴、瓶身和瓶底构成,所述外壳顶部设置有容置所述瓶嘴的卡槽,外壳底部向内设置有固定所述瓶底的底座,其中,所述至少在外壳上部和下部分别向外设置有上、下凸出部,在所述上凸出部与瓶身上部之间以及下凸出部与瓶身下部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分别填充设置有上、下减震层。上述的结构,保温瓶在翻倒或摔落过程中外壳上、下凸出部分别形成两个支撑点首先受力,置于其内的减震层使内胆瓶受到的冲击力得以缓冲,大大降低了内瓶胆的破碎。
文档编号A47J41/02GK201469060SQ20092024985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5日
发明者周大玺 申请人:周大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