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节能效果的炒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85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节能效果的炒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炒锅,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节能效果的炒锅。
背景技术
炒锅是中国一种烹饪工具,为锅的一种,特征是顶部开口大,圆底,但中国南方食 物,多以小炒为主,故炒锅设计成有手柄以方便抛炒。炒锅主要用作煎或炒食物,但也可以 用作蒸、炖、炸等其他不同的烹饪方法。炒锅是中国及东南亚的主要煮食工具。但是,炒锅与火焰接触是一种开放式的接触,因而火焰散发出的能量不能被锅体 完全吸收,并且会从锅底处流失到空气中,由于这部分的热量没有起到加热炒锅的效果,因 而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具有节能效果的炒锅,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炒锅节能 效果不佳。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一种具有节能效果的炒锅,包括炒锅主体,在所述炒锅主体的锅底部设有一环形 结构,所述环形结构为多层同心圆环体组成,所述每层同心圆环体的高度随着同心圆环体 的直径减小而递减,所述多层同心圆环体的材质为金属铜。进一步,所述炒锅主体开口处设有提把。进一步,所述环形结构与所述锅底部为可拆结构。该具有节能效果的炒锅与普通炒锅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在 炒锅主体的锅底部设有一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可以充分吸收火焰热量,同时防止火焰热 量从锅边逃逸,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损失,因而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并且降低了碳的排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节能效果的炒锅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节能效果的炒锅的使用状态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节能效果的炒锅的环形结构在拆卸后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炒锅主体;2-锅底部;3-环形结构;31-第一环体;32-第二环体;33-第三环 体;4-提把;5-灶台;6-火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节能效果的炒锅,包括炒锅主体1,在所述炒锅主体1的锅 底部2设有一环形结构3,所述环形结构3为多层同心圆环体31、32、33组成,该多层同心
3圆环体为三层,包括第一环体31、第二环体32以及第三环体33。所述每层同心圆环体31、 32、33的高度随着同心圆环体31、32、33的直径减小而递减,所述多层同心圆环体31、32、33 的材质为金属铜。该环形结构3可以充分吸收火焰热量,同时防止火焰热量从锅边逃逸,造 成不必要的能源损失,因而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并且降低了碳的排放。此外,所述炒锅主体1开口处设有提把4。如图2所示,炒锅主体1安放在灶台5上,灶台5上的火焰6将与环形结构3直接 接触,由于每层同心圆环体31、32、33的高度随着同心圆环体31、32、33的直径减小而递减, 最外层的同心圆环体可以将火焰6控制在炒锅底部,因而火焰6发出的热量的利用效率将
会更高。如图3所示,所述环形结构3与所述锅底部2为可拆结构。第一环体31可以起到 支撑整个环形结构3的作用。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并不受 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 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内。
权利要求一种具有节能效果的炒锅,包括炒锅主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炒锅主体(1)的锅底部(2)设有一环形结构(3),所述环形结构(3)为多层同心圆环体(31、32、33)组成,所述每层同心圆环体(31、32、33)的高度随着同心圆环体(31、32、33)的直径减小而递减,所述多层同心圆环体(31、32、33)的材质为金属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节能效果的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主体(1)开口处 设有提把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节能效果的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结构(3)与所述 锅底部(2)为可拆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节能效果的炒锅,包括炒锅主体,在所述炒锅主体的锅底部设有一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为多层同心圆环体组成,所述每层同心圆环体的高度随着同心圆环体的直径减小而递减,所述多层同心圆环体的材质为金属铜。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炒锅主体的锅底部设有一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可以充分吸收火焰热量,同时防止火焰热量从锅边逃逸,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损失,因而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并且降低了碳的排放。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1683686SQ20102013414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8日
发明者邢智勇 申请人:邢智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