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覆式双层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721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覆式双层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帘,尤其是一种包边的双层帘。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帘子是用布制作的,因此帘子的周边没有包边,最多是将帘子的周边 用线缝边,防止出现毛刺或者拉线,毛刺或者拉线在帘子卷起的时候容易被勾住,或者缠绕 在一起,造成帘子不能顺利松开,拉线被勾住的时候,还容易破坏帘子,帘子内部的线容易 被拉出。特别是使用竹子等植物编条制作的帘子的时候,植物编条的周边存在刃边,如果 直接暴露在外,再卷升的时候有可能将窗帘边上的墙壁刮坏或者勾住其他物品,帘子卷曲 的时候,如果高度不高,刃边存在危险性,如果碰到人体有可能将皮肤划开。中国专利局于2010年3月3日,公开了一份CN101658382A号文献,名称为一种双 层窗帘,该窗帘包括沿窗帘横向延伸的固定座、上端固定在固定座上的帘体,帘体包括内层 帘体和外层帘体,帘体沿其纵向方向上固定设有多个过线环,在多个多线环处内层帘体和 外层帘体相固定连接,帘体的下端固定有拉绳的一端,拉绳的另一端自下而上依次穿过多 个过线环,多个过线环设在内层帘体和外层帘体之间,外层帘体在过线环的上方设有穿孔, 拉绳自下而上穿过过线环后,穿出所述穿孔。这种结构的窗帘,帘体的周边没有包边,如果 是织物则容易出现拉线,可能造成缠绕,如果是植物编条,则容易出现毛刺或者刃边,可能 出现划破皮肤的事故,而且该窗帘的拉绳处于内层帘体与外层帘体之间,拉动拉绳时,帘体 处于不规则的折叠状态,比较凌乱。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窗帘的周边属于开放式结构,容易出现毛刺或者拉 线,造成缠绕或者割伤的缺点,提供一种帘子的周边进行包边,封闭帘体,保护帘体也保护 用户的包覆式双层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覆式双层帘,包括帘子 和与帘子连接的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拉绳,拉绳一端固定连接到帘子的下端,帘子包括 前面用植物编条编织成的透射层和后面的阻光层,光线投射层和阻光层的边缘包覆有包 边。帘子的边缘包覆有包边,可以将帘子的毛刺或者拉线给封闭起来,拉绳拉动帘子的下 端,将帘子收折时,帘子就不会出现缠绕或者存在刃边将皮肤割伤的现象,透射层还可以选 用网状的塑料制成,可以相互平行的条状的材料用线编织排列而成,阻光层一般选用布料 制成;使用时,一般将透射层朝向室内,阻光层朝向外面。作为优选,透射层的植物编条为水平状紧密排列或者间隔排列。植物编条处于水 平状,这样帘子可以往上折叠,植物编条紧密排列,使得植物编条之间的间隙较小,减少光 线的透射度;植物编条间隔排列,使得植物编条之间的间隙较大,增加光线的透射度。作为优选,阻光层为遮光材料制成的布层。采用布层作为阻光层,比如使用无纺布,布层能阻挡光线,同时还能阻挡灰尘,防止灰尘通过透射层的缝隙进入到室内。作为优选,植物编条为麻条或者竹条或者藤条。作为优选,透射层和阻光层之间通过胶粘结,胶呈水平状布置,胶与胶之间具有横 向和竖向的间隔。透射层与阻光层除了周边包边外,还通过中间分布的胶粘结,使得透射层 与阻光层成一体结构。作为优选,帘子的上侧边缘设置有穿孔,拉绳从穿孔穿过再固定到帘子的下端。升 降装置一般固定在帘子上端的前侧位置,通过穿孔,拉绳可以隐藏到帘子的背面。作为优选,帘子上设置有若干固定环,固定环与穿孔处于同一条竖线,拉绳从上往 下逐个穿过固定环,固定环穿透阻光层并固定到透射层。通过固定环,帘子折叠的时候形成 往复的折叠;而且固定环穿透后还能将透射层与阻光层连接成一体。作为优选,拉绳共两根,升降装置还包括两个转轮和一个固定轮,两根拉绳各自穿 过一个转轮固定到帘子的下端,两根拉绳的另一端同时穿过固定轮。升降装置使用两根拉 绳,这样帘子在折叠的时候比较平稳,不会发生倾斜。作为优选,包边为棉带布,棉带布折叠后夹住透射层和阻光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无纺布将帘子的边缘包覆,防止出现拉线缠绕或 者割伤皮肤,提高使用安全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正视图;图中1、横 杆,2、卷帘机构,3、前挡帘,4、竹帘,5、布帘,6、包边,7、拉绳,8、固定环,9、穿孔,10、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 明。实施例一种包覆式双层帘(参见附图1附图2),包括帘子和与帘子连接的升降 装置,升降装置包括矩形的横杆1和固定在横杆1下表面的卷帘机构2,帘子固定在横杆1 的侧边,横杆1的另一侧边固定有前挡帘3,前挡帘3的高度盖住卷帘机构2,帘子包括前面 的竹帘4和后面与竹帘贴一起的布帘5,竹帘4是由宽的竹编和圆的竹编间隔拼成,竹编处 于水平状,竹帘4和布帘5之间间隔粘有胶10,竹帘4和布帘5的边缘包覆有包边6,包边 的宽度为5cm,帘子的上端设置有两个穿孔9,在布帘上与穿孔处于同一条竖线的位置上各 间隔固定有三个固定环8,固定环8穿过布帘5固定到竹帘4上,卷帘机构2包括拉绳7,拉 绳7的一端从竹帘4 一侧穿过穿孔9,再依次穿过布帘背面的固定环8,最后固定连接到帘 子的下端,拉绳7共两根,卷帘机构2还包括两个转轮和一个固定轮,两根拉绳各自穿过一 个转轮,两根拉绳的另一端同时穿过固定轮。拉动拉绳7,拉绳7先将帘子的下端收起,拉绳下端固定的位置卡住最下端的固定 环8,形成折叠,依次往上,在每一个固定环8的位置处都形成折叠,最终将帘子升起。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 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权利要求1.一种包覆式双层帘,包括帘子和与帘子连接的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拉绳,拉绳一 端固定连接到帘子的下端,其特征在于帘子包括前面用植物编条编织成的透射层和后面的 阻光层,光线投射层和阻光层的边缘包覆有包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式双层帘,其特征在于透射层的植物编条为水平状紧密 排列或者间隔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式双层帘,其特征在于阻光层为遮光材料制成的布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包覆式双层帘,其特征在于植物编条为麻条或者竹条或 者藤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包覆式双层帘,其特征在于透射层和阻光层之间通 过胶粘结,胶呈水平状布置,胶与胶之间具有横向和竖向的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式双层帘,其特征在于帘子的上侧边缘设置有穿孔,拉 绳从穿孔穿过再固定到帘子的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所述的包覆式双层帘,其特征在于帘子上设置有若干 的固定环,固定环与穿孔处于同一条竖线,拉绳从上往下逐个穿过固定环,固定环穿透阻光 层并固定到透射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包覆式双层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绳共两根,升降装置 还包括两个转轮和一个固定轮,两根拉绳各自穿过一个转轮固定到帘子的下端,两根拉绳 的另一端同时穿过固定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所述的包覆式双层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边为棉带 布,棉带布折叠后夹住透射层和阻光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边的双层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窗帘的周边属于开放式结构,容易出现毛刺或者拉线,造成缠绕或者割伤的缺点,包括帘子和与帘子连接的升降装置,帘子包括前面用植物编条编织成的透射层和后面的阻光层,光线投射层和阻光层的边缘包覆有包边;升降装置包括拉绳,拉绳一端固定连接到帘子的下端。通过无纺布将帘子的边缘包覆,防止出现拉线缠绕或者割伤皮肤,提高使用安全性。
文档编号A47H23/00GK201782532SQ20102015089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7日
发明者戴勇 申请人:戴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