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热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811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电热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热器件领域,是一种薄壁轻质电热盘。
技术背景现有的厨用电热蒸煮器具中的电热盘,其加热盘面的厚度都在2.5mm以上。这 种电热盘由于质量大(即重量,下同),热容量高,在与压控式电热蒸煮器具配套使用 时,容易出现粥汤溢现象,引发电气安全问题。其热惯性还会导致压力过冲,出现压力 安全问题。虽然降低电热盘热容量,可以采用把加热盘面的厚度降低到2.5mm以下或者 缩小加热盘面面积的办法,但前者会由于强度降低,导致电热盘发生热变形问题。后者 则由于热量过于集中于某一处,使得被加热器具内烹煮的食物受热不均勻,从而影响烹 饪效果。除上述问题外,还存在生产成本高和能源浪费问题。为防止器具干烧(被加热器具内无水)或者电热盘空烧(电热盘上未放置被加热 器具),现有技术采用在电热盘中心开一个圆孔,并在孔内设置温控器的办法当被加 热器具内无水或电热盘上未放置被加热器具的状态导致温度产生异常时,温控器自动切 断加热电源。但在这种温控器中,感温元件(碟型双金属片)的感温壳外,还有一层感 温帽。并且,感温壳和感温帽之间还充填有导热脂。这一感温途径,明显地降低了温控 器的温控敏感度,使其温控误差较大,很容易发生限温温度值过高的问题。其中的导热 脂还会因长期使用,发生干裂、硬化现象,使温控元件的性能进一步降低。另外,现有 温控器在电热盘的圆孔中上下移动时,会出现向任意方向超量“摇摆”的现象。这种现 象不仅影响温控精度,还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品质。
发明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电热盘,它包括加热盘 面、电热管、测温孔。在所述的加热盘面的背面,设置若干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相互 交接为网状结构;所述的加热盘面厚度小于2.5mm。在所述的测温孔内设置一个限温装 置,所述的限温装置包括温控器、支撑架、弹簧等。为了提高温控器的温控敏感度,减少温控误差,解决电热盘加热盘面的厚度小 于2.5mm时,其防空烧和防干烧能力下降的问题,本发明的温控器由感温元件、触头开 关、外罩等组成。外罩为上端封闭、具有上下两个感温端面的凸台式结构。温控元件固 定安装在外罩的上感温端面内的下表面,二者呈稳定的热接触。该温控器的上感温端面 直接与被加热器具热接触,在器具处于干烧状态时实行限温控制。其下感温端面直接与 电热盘热接触,在电热盘处于空烧状态时实行限温控制。温控器在电热盘中的上下位置 不同,其防空烧和防干烧功能也不同,即两个功能不是同时启用的。温控器位置(功能) 的转换,是通过其与支撑架之间设置的弹簧实现的在电热盘盘面上未放置被加热器具 时,温控器被弹簧顶起,下感温端面与电热盘热接触。当电热盘被通电加热“空烧”, 在温度上升到一定数值后,温控器发生跳变,切断电热盘的电路,实施限温控制;在电热盘盘面上放置被加热器具时,受器具重力对于上感温端面的压迫,温控器下感温端面 与电热盘脱离。此时,上感温端面感应器具下表面的温度。当电热盘通电加热后,如器 具内有水,温控器不会发生跳变。如器具内无水或水被烧干后,器具底部的温度在“干 烧”状态下急速上升,致使温控器发生跳变,切断电热盘的电路实施限温控制。所述的 支撑架是一个与温控器下部相匹配并与电热盘固定的刚性结构。温控器通过弹簧安装在 支撑架内,并可在支撑架内上下位移。为避免支撑架将电热盘的高温传递给温控器的下部,使其温控性能受到影响, 可在支撑架的侧壁上设置若干通孔。为使温控器在位置转换时保持平稳状态,避免产生超量的摇摆现象。可以在温 控器的下部设置若干支撑凸,形成温控器在支撑架内以凸点定位的上下位移。本发明采用网状加强筋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加热盘面的厚度减薄到最 低限度后,出现的强度不够的问题,防止或者降低电热盘的热变形。合理地设计网状加 强筋,将加热盘面的厚度减小到2.5mm以下,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热盘的质量,从 而将热容量降低到配套产品所需的范围。本发明由于热容量低,热惯性小,在与压控式 电热蒸煮器具配套使用时,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有效地避免粥汤溢,及压力过冲带来 的压力安全隐患。由于本发明无需缩小加热盘面面积,并且加强筋相互交接均勻分布, 电热管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其传导到整个盘面,使被加热器具内的食物受热均勻,烹饪 效果好。由于减小了总质量,本发明具有明显的节省原材料的优势,与现有技术相比, 节约原材料可达4成左右,还能节省能耗。由于本发明减小了加热盘面的厚度,相对于现有技术,其防干烧和防空烧能力 有所下降,因此对温控器的温控性能有较高的要求。而现有技术的温度感应环节,是通 过特设的感温帽和导热脂,再传递到温控器的温控元件上的。这种温控误差较大的感温 技术,并不能满足薄壁型加热盘面的温控要求。本发明采用的简化温控元件测温环节的 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温控性能,提高薄壁轻质型电热盘的防干烧和防空烧能力。另外,本发明在限温装置中的支撑架上开设若干通孔,使得温控器的下部与支 撑架的热交换降至最低,避免电热盘的热量通过支撑架传递给温控器中的感温元件,影 响其限温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除节省原材料和简化生产工艺外,还提高了温控灵敏 度,缩小了限温误差值。也是提高薄壁轻质型电热盘的防干烧和防空烧能力的一个手 段。本发明在温控器的下端设置若干支撑凸,使其在支撑架内以凸点定位的方式滑 动。可保证温控器在位置转换时保持平稳状态,避免出现超量的“摇摆”现象。由此 不但提高了温控器的控温性能,也提高了产品的外观品质。

图1是本发明的全剖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仰视示意图,为使图面简洁,未包括温控装置图3是处于“空烧”状态时温控器在限温装置中的位置示意图图4是处于“干烧”状态时温控器在限温装置中的位置示意图图中,1.加热盘面2.环形加强筋3.辐射形加强筋4.电热管5.测温孔6.温控器
47.温控元件8.触头开关9.外罩10.支撑架11.弹簧12.支撑凸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图1中加热盘面1的壁厚可以取Imm或稍厚。 最大直径选在140mm左右。在加热盘面的背面设置若干条加强筋,这些加强筋相互交 接,组成一个网状结构,覆盖于整个加热盘面的背面。上述网状结构,可以由环形和直 线形加强筋相互交接组成,也可以由其它形状的加强筋相互交接组成。本实施例采用从 加热盘面背面的中心部位到外缘,设置若干条环形加强筋2和直线形加强筋3,这些加强 筋相互交接,组成一个网状结构,覆盖于整个加热盘面的背面(参见图2)。环形加强筋 2和直线形加强筋3,仰视图上的宽度可在3mm左右选择。这两种加强筋的侧视图上的 高度,可以依据结构需要在数毫米的范围内选择,但应大于加盘面的厚度值,本实施例 选在3 6mm。加强筋均勻布置,相互交接,使之组成一个网状结构。电热管4的管 径可选用直径6.6mm,弯绕形状为圆形,电热管4功率选在650W左右,或者按器具要求 配置。为了有效地降低重量,电热管4也可弯绕为如图2所示的“心形”,这样,电热 管4的管长及覆盖电热管4所需的铝都是较少的。实施中,电热盘4的直径、加热盘面1 的凸面球径等几何尺寸与功率、绝缘等电气参数,还可以参照电饭锅用铝电热盘。温控 器6由感温元件7、触头开关8、外罩9等组成。可以选用现有碟形温控器产品去掉原有 的感温帽,只保留双金属片结构作为温控元件7。外罩9设计为一端封闭的凸台式结构, 使之具有上、下两个感温端面(参见图3)。该凸台式结构,可以根据产品的需要设计为 环形或其它形状。本实施例的外罩9选择环形凸台式结构,采用铝板拉伸制作,其厚度 可在亚毫米范围选择,如选用0.6毫米。温控元件7固定安装在外罩9的封闭端内,即上 感温端面内的下表面。安装时,须保证二者之间有稳定的、良好的热接触。触头开关8 的触头,接受温控元件7的控制。触头开关8的引线,作为温控器6的输出端,与电热 管4的两端串联接入电源。支撑架10为与外罩9下部相匹配的刚性结构。在本实施例 中,支撑架10设计为与外罩9下部同轴的桶式结构,即支撑架10是外桶、外罩9下部是 内桶,内桶可以在外桶内上下位移。支撑架10的底部设有安置弹簧11的支撑结构。支 撑架10用机械方法固定在电热盘的下表面。温控器6通过弹簧11安装在支撑架10内, 并可在支撑架10内上下移动。为了解决温控器6的“摇摆”问题,可在其外罩9的下 部冲压出若干支撑凸12。该支撑凸可以使温控器在支撑架内得以定位,使其既可以上下 活动自如,又不会出现超量的摇摆。为了尽量减小电热盘的高温对温控器的影响,可在 支撑架10的侧壁上开设若干通孔,通孔的开设应避开支撑凸12所对应的部位。外罩9 与支撑架10相交合部位以外的其它部分,也可以开设若干通孔,以便减少对电热盘高温 的接收。实施中,温控器6在支撑架10内的上下移动距离可在数毫米内选择,本实施例 选择5毫米左右。本发明的加热盘面1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根据配套产品的需要设计成其它形 状。另外,加热盘面1应与器具的底面形状一致,以取得最好的传导导热的效果。本发明在与器具内压力较高的蒸煮器具配套使用时,为承载器具内压力,可在 电热盘的背面设置承压结构。该承压结构与器具的结构件接触面积的设计,应尽量降低 压强避免变形。[0020] 限温装置的工作原理图3为温控器6在“空烧”(电热盘已通电加热但盘面 上未放置被加热器具)状态下,在限温装置中的位置。此时温控器6被弹簧11顶起,下 感温端面与电热盘热接触感应其热量,当电热盘的温度升到一定数值后,温控器6发生 跳变,切断电热盘的电路。基于碟型双金属片的温控特征,限温装置可以将电热盘的空 烧状况,限制在一个比较低的温度范围内。图4为温控器6在“干烧”(电热盘已通电 加热,但盘面上放置的被加热器具内无水)状态下,在限温装置中的位置。温控器6被 被加热器具压迫至与电热盘面1处在同一形面上,此时温控器6的上感温端面,感应器具 下表面的温度。在器具内有水时,温控器6不会发生跳变。而当器具内无水或水被烧干 时,器具底部的温度急速上升,致使温控器发生跳变,切断电热盘的电路。同理,基于 碟型双金属片的温控特征,限温装置可以将电热盘的干烧状况,限制在一个比较低的温 度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电热盘,它包括加热盘面(1)、电热管(4)、测温孔(5);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加热盘面(1)的背面设置若干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相互交接为网状结构;所 述的加热盘面(1)厚度小于2.5mm;在所述的测温孔(5)内设置一个限温装置,所述的限 温装置包括温控器(6)、支撑架(10)、弹簧(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控器(6)包括感温元件 (7)、触头开关(8)、外罩(9);所述的外罩(9)为上端封闭的、具有上下两个感温端面的 凸台式结构;所述的温控元件(7)固定安装在外罩(9)的上感温端面内的下表面并与其呈 稳定的热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电热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支撑架(10)的侧壁上设置若干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电热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温控器(6)的下部 设置若干支撑凸(1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电热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温控器(6)的下部设置 若干支撑凸(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热盘,它属于家用电热器件领域,是一种薄壁轻质电热盘。它包括加热盘面、电热管、测温孔等。在其加热盘面的背面,设置若干条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相互交接为网状结构;所述的加热盘面厚度小于2.5mm。在所述的测温孔内设置一个限温装置。本实用新型在与压控式电热蒸煮器具配套使用时,可以有效地避免粥汤溢,及压力过冲带来的压力安全隐患。还有明显的节省原材料的优势,与现有技术相比,节约原材料可达4成左右,还能节省能耗。
文档编号A47J36/24GK201790592SQ20102027815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日
发明者王永光 申请人:王永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