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7580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声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水机,特别是一种采用进气装置,使其在使用时达到无声 的效果的饮水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饮水机在使用时,随着水从桶内流出,桶内形成负压,当桶内压力低于一定 值时,在大气压作用下外界空气从桶口进入桶内,产生“咕咚咕咚”噪声,特别是在会议室、 医院等安静场合使用时带来诸多不便。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要提供一种无声饮水机,用于解决传统饮水机使用时产生的噪声问 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声饮水机,包括联接头、联 接座、分水池、浮力球、弹性软管、单向阀,进气管,其特点是联接头固定在联接座的顶部, 单向阀密封固定在分水池底部,浮力球通过弹性软管与单向阀相接,单向阀的另一端通过 进气管连接到壳体。无声饮水机还包括出水嘴,常温水管,热出水管,进水管,加热罐,其中,常温水管 与分水池直接相接,分水池通过进水管与加热罐相通,加热罐通过热出水管与出水嘴相通。弹性软管为伸缩管,并呈螺旋形状,当水桶内的水减少时,弹性软管收缩在联接头 和分水池内。分水池和联接座之间设有密封座和密封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后,在使用饮水机时,水从联接头空腔流 出,而空气通过弹性软管直接进入到桶的顶部,改变了传统的空气从桶的底部进入,从而避 免了水泡的产生,从而达到了无声的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声饮水机,包括联接头1、联接座2、密封座3、密封 圈4、分水池5、水嘴6、常温水管7、热出水管8、浮力球9、弹性软管10、单向阀11、进气管 12、进水管13、加热罐14、壳体15。联接头1固定在联接座2的顶部,常温水管7与分水池5直接相接,分水池5通过 进水管13与加热罐14相通,加热罐14通过热出水管8与出水嘴6相通。浮力球9通过弹性软管10与单向阀11相接,单向阀11密封固定在分水池5底部,单向阀11的另一端通过 进气管12连接到壳体15。弹性软管10呈螺旋形状,当桶内的水慢慢减少时,弹性软管10 收缩在联接头1和分水池5内。如图2所示,当更换新水桶16后,首先浮力球9带动弹性软管10上升,浮力球9浮 于水面上,当水从饮水桶流出时,桶内空气压力降低,外界空气通过进气管12经单向阀11, 然后通过与弹性软管10相通的浮力球9进入桶内。单向阀11保证空气只从外界流入桶内, 而桶内的水却无法通过单向阀11流出。为使本实用新型达到无声的效果,采用了进气和溢流分开的方法。外部空气通过 进气管12、单向阀11、弹性软管10和浮力球与桶内空气相通,为了避免桶内水通过进气管 12流出,采用了单向阀11,保证空气的单向流通,只能从外部进入桶内。为了确保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上述分水池5和联接座2之间设有密封座3和密 封圈4。
权利要求1.一种无声饮水机,包括联接头(1),联接座0),分水池(5),浮力球(9),弹性软管 (10),单向阀(11),进气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头(1)固定在联接座O)的顶部, 单向阀(11)密封固定在分水池(5)底部,浮力球(9)通过弹性软管(10)与单向阀(11)相 接,单向阀(11)的另一端通过进气管(12)连接到壳体(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声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声饮水机还包括出水嘴 (6),常温水管(7),热出水管(8),进水管(13),加热罐(14),其中,常温水管(7)与分水池 (5)直接相接,分水池(5)通过进水管(13)与加热罐(14)相通,加热罐(14)通过热出水管 ⑶与出水嘴(6)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声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软管(10)为伸缩管,并 呈螺旋形状,当水桶(16)内的水减少时,弹性软管(10)收缩在联接头(1)和分水池(5)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声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池(5)和联接座(2)之间 设有密封座(3 )和密封圈(4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声饮水机,包括联接头、联接座、分水池、浮力球、弹性软管、单向阀,进气管,联接头固定在联接座的顶部,单向阀密封固定在分水池底部,浮力球通过弹性软管与单向阀相接,单向阀的另一端通过进气管连接到壳体。弹性软管为伸缩管,并呈螺旋形状,当水桶内的水减少时,弹性软管收缩在联接头和分水池内。分水池和联接座之间设有密封座和密封圈。本实用新型在使用饮水机时,水从联接头空腔流出,而空气通过弹性软管直接进入到桶的顶部,改变了传统的空气从桶的底部进入,从而避免了水泡的产生,从而达到了无声的效果。
文档编号A47J31/44GK201831687SQ20102056798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0日
发明者张培培, 李伏炎, 王晓萌, 程曦, 范丽君, 董如玺 申请人:上海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