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蓄水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244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蓄水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蓄水装置,具体涉及用于饮水机、饮水设备的新型蓄水罐。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饮水机,其制冷系统可采用半导体制冷和压缩机制冷,半导体 制冷由于制冷量弱,速度慢等缺点,导致使用率低,压缩机制冷的饮水机其制冷原理为当 按下压缩式制冷饮水机制冷开关,制冷绿色指示灯亮,压缩机启动运行,将蒸发器中已吸热 气化的制冷剂蒸汽吸回,并随之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送至冷凝器,经冷凝器向外界空气 中散热冷凝成高压液体,再经毛细管节流降压流入蒸发器内,吸收冷胆热量而使水温下降, 然后被压缩机吸回。如此循环,达到降温的目的。当水温随时间降到设定温度时,制冷温控 器触点断开,制冷绿色指示灯熄灭,压缩机停转,转入保温工况。断电后水温逐渐回升,当升 到设定温度时,制冷温控器触点动作闭合,接通电源绿色指示灯亮,压缩机运行。如此循环, 以达到制冷的效果。但是上述的制冷系统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即制冷速度不快,制冷效果 一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制冷效果快、结构紧凑、节能环保 的新型蓄水罐。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蓄水罐,包括罐体,罐体上设有出水口、进水口,罐体的底板上设有排污 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设有制冷用的冷凝管,所述冷凝管与罐体外的压缩机连接。所述进水口与罐体内部的进水缓冲器连接。所述冷凝管通过防水式斜口硅胶塞与压缩机连接。所述罐体采用塑料制成,外部用泡塑保温。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冷凝管是直接设置在蓄水罐内部的,所以可以使得将瓶装纯 净水装入饮水机后就马上开始制冷,由于采用了冷凝管的设置,从而冷凝管与纯净水的接 触面积大,使得制冷效果更好,同时又在进水口设置了一个进水缓冲器,则使得当常温水从 进水口进入的时候,是缓慢进入不会马上与已经制冷完毕的水混合,从而保证了饮用效果, 采用发泡剂泡塑罐体外部,可起到保温的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新型蓄水罐,包括罐体1,罐体1采用塑料制成,外部用发泡剂、泡 塑,可起到保温的效果,罐体1上设有出水口 2、进水口 3,罐体1的底板4上设有排污口 5,出水口 2与罐体1内部的出水管7相连接,罐体1内设有制冷用的冷凝管6,冷凝管6的输 出口 11和输入口 10穿过罐体1的底板与罐体1外的压缩机连接,冷凝管6通过防水式斜 口硅胶塞9与压缩机的连接,在连接处还设有用于安装的金属压板12,进水口 3与罐体内部 的进水缓冲器8连接。 由于采用了冷凝管6的设置,冷凝管6与纯净水的接触面积大,当压缩启动后,冷 凝管6内通以制冷剂,制冷剂可采用13 无氟制冷液(CFCS),制冷剂反复作“汽化一液化一 汽化”的热交换循环运动,则冷凝管吸收罐体内与冷胆接触的纯净水的热量,从达到了制冷 的效果,由于冷凝管是直接设置在蓄水罐内部的,所以可以使得将瓶装纯净水装入饮水机 后就马上开始制冷,而且由于采用了冷凝管的设置,冷凝管在罐体内部环绕设置,这样使得 冷凝管与纯净水的接触面积更大,使得制冷效果更好,同时又在进水口设置了一个进水缓 冲器,则使得当常温水从进水口进入的时候,是缓慢进入不会马上与已经制冷完毕的水混 合,从而保证了饮用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蓄水罐,包括罐体(1),罐体(1)上设有出水口( 2 )、进水口( 3 ),罐体(1)的 底板(4)上设有排污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设有制冷用的冷凝管(6),所述冷 凝管(6)与罐体(1)外的压缩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蓄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3)与罐体内部的 进水缓冲器(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蓄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6)通过防水式斜 口硅胶塞(9)与压缩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蓄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采用塑料制成, 外部用泡塑保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蓄水罐,包括罐体,罐体上设有出水口、进水口,罐体的底板上设有排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设有制冷用的冷凝管,所述冷凝管与罐体外的压缩机连接。所述进水口与罐体内部的进水缓冲器连接。所述冷凝管的通过防水式斜口硅胶塞与压缩机的连接。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冷凝管是直接设置在蓄水罐内部的,所以可以使得将瓶装纯净水装入饮水机后就马上开始制冷,由于采用了冷凝管的设置,从而冷凝管与纯净水的接触面积大,使得制冷效果更好,又在进水口设置了一个进水缓冲器,则使得当常温水从进水口进入的时候,是缓慢进入不会马上与已经制冷完毕的水混合,从而保证了饮用效果,采用发泡剂泡塑罐体外部,可起到保温的效果。
文档编号A47J31/50GK201855138SQ20102058224
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8日
发明者陈旭锋 申请人:陈旭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