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约煮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91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预约煮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冷凝水导致机体内部电路短路的预约煮食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号200820189108公开了 “一种可预约煮食的电饭煲”,该专利在现有技术的机械式或微电脑式电饭煲的基础上增加了制冷部件及远程遥控开关,通过致冷装置对电饭煲内部放置的食品进行降温保鲜,在一天至三天内,使用者可以预约启动电饭煲煮饭, 顺便把预先放在电饭煲内的肉菜也蒸熟了,主人回到家就有饭菜吃,达到预约煮食的目的。 中国专利号200820189108 “一种可预约煮食的电饭煲”在使用的过程中,致冷装置的吸热端紧贴用于容纳锅体的内腔壁,由于致冷装置的冷作用,在用于容纳锅体的内腔的壁上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形成少量冷凝水珠向下流,用于放置锅体的内腔下方通常是电热器、温控器等带交流电流的元器件,向下流的冷凝水珠因此可能造成机体内部元器件电路短路, 损坏机体内部元器件及导致使用者触电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中国专利号200820189108 “一种可预约煮食的电饭煲”由于致冷装置的冷作用,在用于容纳锅体的内腔的壁上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形成冷凝水珠向下流,可能损坏机体内部元器件及导致使用者触电危险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冷凝水导致机体内部电路短路、使用更安全的的预约煮食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是包括壳体、电加热器、锅体、锅体腔、控制装置、隔热层、致冷装置,在壳体内设有锅体腔,锅体活动设置在锅体腔内并连接电加热器,锅体腔与壳体之间设有隔热层,致冷装置的吸热端热连接锅体腔,控制装置输出端与电加热器电连接,在锅体腔下方设有沿着锅体腔腔壁闭合的冷凝水收集槽。所述的冷凝水收集槽可设置为由一条沿着锅体腔腔壁保持间隔并闭合的凸筋和底平面、锅体腔腔壁形成的槽结构;所述的冷凝水收集槽也可以是凹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2是包括壳体、电加热器、锅体、锅体腔、控制装置、隔热层、致冷装置,在壳体内设有锅体腔,锅体活动设置在锅体腔内并连接电加热器,锅体腔与壳体之间设有隔热层,致冷装置的吸热端热连接锅体腔,控制装置输出端与电加热器电连接,在致冷装置吸热端冷作用于锅体腔腔壁的位置下方设置两头封闭的槽结构。所述的致冷装置可以是现有技术的压缩机制冷系统、半导体制冷系统、吸收式制冷系统等制冷器或蓄冷体的其中一种。常用的压缩机制冷系统包含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毛细管、干燥过滤器,是一个注入制冷剂的封闭循环系统,运转时制冷器的吸热端(即蒸发器)吸收隔热箱体内的热量,并将热量转移、传递到箱体外,以实现制冷;吸收式制冷系统是由一些钢管经弯曲成型、组合焊接而成的全封闭循环系统,一般包括贮液罐、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氨液管等结构部件,本实用新型所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机芯可采用电发热源推动制冷剂循环达到制冷目的;半导体制冷系统是以半导体致冷片为制冷核心部件,一般由半导体致冷片、散热器、风扇、直流变压器等组成,半导体致冷片的吸热端 (即制冷的一面)紧贴固定在隔热箱体内壁,散热器在箱外紧贴固定在半导体致冷片的散热端(即发热的一面),风扇装在散热器上用于促进散热,其吸热端的热量可被转移到箱外的散热端,达到降温的目的。所述的蓄冷体可以是现有技术具备良好蓄冷作用的固体或液体或金属等物体,包含蓄冷冰盒、蓄冷冰袋、用容器装着的水等,蓄冷冰盒其结构是在一个密封的容器装着蓄冷剂,通过设计蓄冷剂配方,可控制蓄冷剂在特定温度或速度释放冷量, 使用时把蓄冷体放在冰箱预先冷冻,和要保鲜的物体一起放置在具备保温结构的容器内可达到降温保鲜的目的。所述的致冷装置的吸热端在压缩机制冷系统或吸收式制冷系统结构中是蒸发器, 而在半导体制冷系统结构中是半导体致冷片制冷的一面;所述的半导体致冷片可以是一层或一层以上的半导体致冷片;蓄冷体的吸热端也是蓄冷体本体。所述的隔热层可以是现有技术的保温隔热材料,例如聚氨脂泡沫、聚苯乙烯泡沫、玻璃棉、岩棉、海棉、气凝胶等。所述的控制装置可以是控制煮食过程的微电脑控制器或定时控制装置,也包含采用电信途径(即固话、手机、互联网络等方式)进行远程控制的电信遥控器以及无线遥控器;本实用新型可单独采用微电脑控制器作为控制装置;也可采用微电脑控制器电连接电信遥控器模块或无线遥控器模块的组合控制装置,使用者因此可通过电信遥控器或无线遥控器传递控制指令给微电脑控制器,对负载电路进行远程控制,使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更方便;控制装置输出端是控制装置的控制输出接口,所连接上输出端的负载电路打开和关闭因此受控于控制装置。微电脑控制器是现有成熟的技术,可由专业技术人员按具体的应用而开发,市场上的微电脑电饭煲等家用电器的应用有着极丰富的案例,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本实用新型说明书描述的应用要求将相应的程序设置在微电脑控制器即可合乎本实用新型的要求。控制装置输出端是控制装置的控制输出接口,所连接上控制装置输出端的负载电路的打开和关闭受控于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致冷装置的吸热端与锅体腔热连接方式可以是以下几种1、致冷装置的吸热端紧贴锅体腔腔壁;2、致冷装置的吸热端通过金属传热至锅体腔;3、致冷装置的吸热端经空气或导热剂传热至锅体腔腔壁;4、致冷装置的吸热端设在与锅体腔相连的腔体。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可通过上述的具体零部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按需组合,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煮饭功能,还可用于焖煮菜肴等其它煮食用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了收集冷凝水的方式使锅体腔内壁冷凝水不向下流, 阻止了冷凝水可能损坏机体内部元器件及导致使用者触电的危险,本实用新型因此具有使用更安全、结构简单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的设计,达到了设计的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锅体腔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锅体腔剖面结构示意图。[001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锅体腔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加热器、11冷凝水收集槽、111凸筋、112底平面、113两头封闭的冷凝水收集槽、2锅体、3锅体腔、31锅体腔腔壁、311导热隔板、312致冷装置吸热端冷作用于锅体腔腔壁的位置、32蓄冷体腔、4壳体、5控制装置、6隔热层、7锅底温度传感器、71盖体温度传感器、8致冷装置、81压缩机、82冷凝器、83过滤器、84毛细管、85蒸发器、9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包括壳体4、电加热器1、锅体2、锅体腔3、控制装置5、隔热层6、致冷装置8,在壳体4内设有锅体腔3,锅体2活动设置在锅体腔 3内并连接电加热器1,锅体腔3与壳体4之间设有隔热层6,致冷装置8的吸热端85热连接锅体腔3,控制装置5输出端与电加热器1电连接,在锅体腔3下方设有沿着锅体腔腔壁 31闭合的冷凝水收集槽11。图3中,所述的冷凝水收集槽11具体设置为由一条沿着锅体腔腔壁31保持间隔并闭合的凸筋111和底平面112、锅体腔腔壁31形成的槽结构,该冷凝水收集槽达到了以收集冷凝水的方式使锅体腔内壁冷凝水不向下流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为技术方案1的实施例,它采用公知的微电脑电饭煲的结构, 图中由壳体4、电加热器1、锅体2、锅体腔3、作为控制装置的微电脑控制器5、盖体9、锅底温度传感器7、盖体温度传感器71为主要结构组成微电脑电饭煲;微电脑控制器5具备定时预约煮饭程序,微电脑控制器5的电源输入端使用时需连接公共电网220伏交流电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微电脑控制器5输出端除电连接电加热器1外还电连接压缩机制冷系统 8 ;微电脑控制器5的锅底温度传感器检测端、盖体温度传感器检测端分别电连接锅底温度传感器7和盖体温度传感器71 ;微电脑控制器5通过检测温度传感器(7、71)的反馈,在使用时按程序自动控制电加热器1的通电加热动作。实施例1中,致冷装置8采用了压缩机制冷系统,压缩机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81、 冷凝器82、过滤器83、毛细管84、蒸发器85等主要结构;致冷装置8的吸热端(即压缩机制冷系统的蒸发器8 热连接锅体腔3的方式为蒸发器85紧贴锅体腔腔壁31,使用时蒸发器85通过锅体腔腔壁31带走锅体腔3的热量,使锅体腔3的温度下降,进而使锅体2内预先放置的米、水和菜肴得到降温保鲜,为预约煮食作准备。如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冷凝水收集槽11设为凹槽,其它结构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相同。所述的凹槽可以是设在锅体腔3下方、和锅体腔的腔壁31为同一块相连的金属板材、经模具冲压出来的凹槽,具有节省生产过程工作量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使用电制冷的吸收式制冷系统或半导体制冷系统代替压缩机制冷系统作为致冷装置,其效果一致。如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结构上将作为致冷装置的压缩机制冷系统替换为蓄冷体的方案,即所述的致冷装置8设为蓄冷体,该蓄冷体具体选用了蓄冷冰盒,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 ;实施例3内部,锅体腔3侧面设有用于容纳蓄冷体8的蓄冷体腔32,蓄冷体8活动设置在蓄冷体腔32,蓄冷体腔32与壳体4之间设有隔热层6,蓄冷体8热连接锅体腔3 ;在蓄冷体腔32与锅体腔3之间设有导热隔板311,导热隔板311既分隔了该两个腔体,又能导热,有利于蓄冷体8对锅体腔3降温保鲜。本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使用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前需先把蓄冷体放在冰箱冷冻5-10小时至冰冻, 再放进蓄冷体腔33,后进行预约煮食的操作。本实施例2使用蓄冷体作为致冷装置8在使用时不需要供电及复杂的结构,具有成本更低的优点。 如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为技术方案2,包括壳体、电加热器、锅体、锅体腔、控制装置、隔热层、致冷装置,在壳体内设有锅体腔,锅体活动设置在锅体腔内并连接电加热器,锅体腔与壳体之间设有隔热层,致冷装置的吸热端热连接锅体腔,控制装置输出端与电加热器电连接,在致冷装置吸热端冷作用于锅体腔腔壁的位置312下方设置两头封闭的冷凝水收集槽113。这样的设置方式同样能达到本实用新型使锅体腔内壁冷凝水不向下流的目的,其效果同实施例1 一致。
权利要求1.一种预约煮食器,包括壳体、电加热器、锅体、锅体腔、控制装置、隔热层、致冷装置, 在壳体内设有锅体腔,锅体活动设置在锅体腔内并连接电加热器,锅体腔与壳体之间设有隔热层,致冷装置的吸热端热连接锅体腔,控制装置输出端与电加热器电连接,其特征是 在锅体腔下方设有沿着锅体腔腔壁闭合的冷凝水收集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约煮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槽结构可设置为由一条沿着锅体腔腔壁保持间隔并闭合的凸筋和底平面、锅体腔腔壁形成的槽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约煮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凝水收集槽也可以是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约煮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致冷装置设为蓄冷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约煮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锅体腔侧面设有蓄冷体腔,蓄冷体活动设置在蓄冷体腔,蓄冷体腔与壳体之间设有隔热层,蓄冷体热连接锅体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约煮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蓄冷体腔与锅体腔之间设有导热隔板。
7.一种预约煮食器,包括壳体、电加热器、锅体、锅体腔、控制装置、隔热层、致冷装置, 在壳体内设有锅体腔,锅体活动设置在锅体腔内并连接电加热器,锅体腔与壳体之间设有隔热层,致冷装置的吸热端热连接锅体腔,控制装置输出端与电加热器电连接,其特征是 在致冷装置吸热端冷作用于锅体腔腔壁的位置下方设置两头封闭的槽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冷凝水导致机体内部电路短路、使用更安全的的预约煮食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电加热器、锅体、锅体腔、控制装置、隔热层、致冷装置,在壳体内设有锅体腔,锅体活动设置在锅体腔内并连接电加热器,锅体腔与壳体之间设有隔热层,致冷装置的吸热端热连接锅体腔,控制装置输出端与电加热器电连接,在锅体腔下方设有沿着锅体腔腔壁闭合的冷凝水收集槽。
文档编号A47J36/00GK201977526SQ20102067729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3日
发明者姚凌 申请人:姚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