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鲜便当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769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保鲜便当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保鲜,保温且可加热便携的便餐饭盒,属于小型智能化家电领域。
背景技术
受工作环境影响,有的需要自带饮食;另外,从饮食安全角度考虑,自带饮食是首选。早期大量应用的饭盒不保温,需要外部热源加热;现虽有自行加热的饭盒,但均为市电加热,既不安全,又受电源插座数量限制,不可群体或远离市电的供应,况且电热体为电阻丝,加热不均匀,易产生烧焦点。
自带饮食的另一点不足是存放时间不可过长,否则食物易变质。虽然有的通过降温(即所谓的致冷),来保存食物,但受技术限制不能制成便当盒,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物变质问题。发明的主要内容针对现有的技术缺欠,充分考虑利用空气保温;但空气是造成食物变质的根本原因,而温度是外部原因,故采用食物免接触空气的“无空气保鲜”及“自愈密封”技术达到食物保鲜目的;使用自备蓄电池供电或汽车蓄电池供电,带动电热膜加热,实现加热便当。实施方案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在饭盒与饭盒之间加以空心密封条,内充空气,且端口封严,保证内充空气不外泄;饭盒盖上装有气阀;饭盒与饭盒盖之间配有铰链和锁扣,盒盖绕铰链开合,锁扣用于锁住盒盖与饭盒。锁扣分两种,一种是内卡锁,一种外卡锁,分别用于内排气和外注气。内排气时,密封条内空气膨胀力加大,使饭盒与盒盖之间的接触更加严密,同时由于大气压力压于盒盖,使饭盒和盒盖与密封条之间密封压力加大,故而形成自愈密封。此时锁扣几乎不承压锁紧拉力,故而用承受压力较小的内卡锁,以减小外型尺寸。外注气时盒盖承受张开力,锁扣承受拉力较大,故宜用外卡锁。为了食物免接触空气,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外注气法,向饭盒内注入抗氧化且无毒的保鲜气体,比如C02,以排除饭盒内的空气;二是内排气法,将饭盒内的空气抽除。两种方法均需空气单向流动,气阀的作用主要就是逆止空气流动,其安装方法分倒置和正置两种,倒置用于外注气,保证保鲜气体可注入而不可排出,但盒内的空气则由于注入气体压力迫使密封圈瞬间收缩,密封瞬间失效而排出;气阀正置用于内排气,保证盒内气体可被抽出,而盒外气体不可进入。气阀的另一作用是显示盒内气压,当盒内气体被排除后,正置的气阀顶部球形面凹下,其凹下的程度由盒气压决定。外壳不但用于包容,而且用于保温。外壳与饭盒之间留有一定保温空间,且外壳可开启部位和与饭盒接触部位均有密封,防止外部空气与保温空间中空气进行热传递,同时具有防止水或其他液体侵入壳体内的作用。加热用的电热膜,采用先进的非金属材料制成,并配有单向传热保温板,加热饭盒底部,热量分布均匀,不会形成烧焦点。适当的厚度(不大于30毫米),较大的底面,使饭盒内的食物温度上下基本一致,综合起来热效率高达99%以上,既节能又环保。
采用逻辑控制电路(FPGA),设定开饭时间后,自行进行加热,并自动控制恒温温度,实现智能化,数字化。采用先进的特制锂电池供电,充电一次,连续使用时间不少于2小时,充电次数不下于1000次。


图I是本发明的外形轴测图;图2是饭盒菜盒及餐具盒的布置图;图3是本发明的主视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左视剖视图;图5是饭盒与饭盒盖接口图;图6是电控板与外壳配合图;图7是气阀剖视图;图8是气阀倒置图;图9是气阀正置图;图10是铰链;图11是外卡锁图;图12是内卡锁图;图中的标号名称如下(I)盖外壳;(2)餐具盒;(3)饭盒与饭盒盖密封圈,简称密封圈③;(4)饭盒与外壳密封圈,简称密封圈④;(5)饭盒盖;(6)饭盒盖与外壳密封圈,简称密封圈⑥;(7)饭盒;
(8)菜盒;(9)气阀;(10)盒外壳;(11)电热膜保温板;(12)电热膜;(13)电热膜导线;(14)电控板与外壳密封圈,简称密封圈(14) ; (15)电控板;(16)充电电源插座;(17)电控面板;
(18)铰链轴;(19)锁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以进一步说明。如附图I所示,保鲜便当盒外形如同手提电脑,盖外壳⑴通过铰链置于盒外壳
(10)之上,气阀(9)突出于盖外壳⑴,锁扣(19)突出于盒外壳(10)之长侧面,电控板(15)与充电电源插座(16)置于盒外壳(10)的小侧面;附图2是餐具盒⑵、饭盒(7)及菜盒(8)的布置图,餐具盒⑵置于饭盒⑵侧面,菜盒⑶置于饭盒(7)内部,菜盒⑶有两种布置形式,一种如附图粗实线所示,置于中间,适应于内排气法;一种如双点划线所示,置于侧面,适应于外注气法。由附图3所示,餐具盒⑵下边为电控空间,内置PCB板和蓄电池;电热膜(12)紧贴饭盒(7)置于电热膜保温板(11)之上,电热膜保温板(11)置于盒外壳(10)内底面之上;气阀(9)置于盒盖(5)中部,并可以靠自身弹性在注气或排气时与盒盖之间形成空隙,然后闭合,图7是气阀剖面图,其上部的薄的半球面显示盒内气压,气压低时此半球面凹陷,完全凹陷便可结束排气;图8是气阀倒置图,适应于外注气,图9是气阀正置图,适应于内排气。饭盒(7)上沿的内缘与盒外壳(10)上沿的外缘结合,二者之间内置密封圈(4);饭盒
(7)的上沿外缘与盒盖(5)的凹槽之间装有密封圈③,此密封圈内封有空气,其气压随外部气压的减小而增加,产生自愈密封效果。图5是(I)、(3)、(4)、(5)、(7)、(10)之间的配合关系(接口)图。盖外壳(I)与盒盖(5)之间压有密封圈(6),阻止外部水分等进入(I)与
(5)之间。电控板(15)与盒外壳(10)之间通过子母口连接,二者之间镶有密封圈(14),图
(6)是(15),(10),(14)之间配合关系图 ,电控板(15)装有充电电源插座(16)及电控石板
(17)。盖外壳(I)与盒外壳(10)之间关闭后通过锁扣(19)锁紧,有两种锁紧方式,一种是外卡锁锁紧,如图11,适应于外注气法;另一种是内卡锁锁紧,如图12,适应于内排气法。打开锁扣(19),盖外壳(I)与盒外壳(10)之间绕铰链轴开启或关闭,图4是其原理示意图。本发明小巧玲珑,便于携带,热效率高,不用市电供电,保鲜效果好,实为密集人群及野外作业人员的必备佳品。
权利要求
1.一种保鲜便当盒,包括饭盒、菜盒、盒盖、气阀、餐具盒、电热膜、电控板、蓄电池、密封件及上外壳下外壳,饭盒置于电热膜之上,菜盒置于饭盒之内,电控板及蓄电池置于饭盒侧方,外包类似于手提电脑的外壳,分大、中、小号三种规格。其特征在于外壳与饭盒之间有相应的空隙,利用空气保温,且外壳与饭盒之间接触处有密封件,阻止空隙内空气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传导。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鲜便当盒,其特征在于饭盒与饭盒盖之间采用自愈密封。当将热的饭菜装入饭盒后,随着温度的降低,密封件自行膨胀,严密封住饭盒与饭盒盖接触部位,阻止外界空气进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鲜便当盒,其特征在于无空气保鲜,方法一是内排气法,利用抽空器排出饭盒内的空气后,突显自愈密封效果。随着盒内空气的减少,饭盒盖与饭盒之间压力增加,密封件膨胀力增强,密封效果升高,既保证饭盒内无空气,又阻止外界空气进入,实现无空气保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空气保鲜,通过气阀由抽空器吸除盒内空气,其气阀既有抽气的逆止作用又有无空气的显示作用,当盒内空气少到保鲜程度,则气阀上的球面凹下。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鲜便当盒,采用电热膜加热,并配单向传热保温板,热效率高于99%以上,且饭盒受热面加热均匀,无热焦点。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鲜便当盒,饭盒厚度不大于30毫米,而长度和宽度较大,便于大面积加热盒内饭菜和减少饭菜热阻,利于饭菜的温度均匀一致,并且便于携带。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鲜便当盒,采用逻辑控制及数显电路,按要求自行设定开饭时间,智能控制加温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鲜便当盒,采用自备蓄电池或汽车蓄电池供电,既安全又便于远离电源地带和群体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鲜便当盒,电气部分均有密封,防止水份侵入电控线路。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无空气保鲜方法二是外注气法。通过气阀向盒内注入保鲜气体,排除盒内空气,实现无空气保鲜。
全文摘要
保鲜便当盒是一种既可保鲜、保温、又可加温的方便应用的小型餐具。它似如小型手提电脑,由上下外壳、饭盒、菜盒、盒盖、餐具盒、电热膜及电控线路等组成;饭盒置于电热膜之上,电控线路置于饭盒侧方;饭盒为不锈钢材料,外壳为无毒塑料,二者之间有空隙保温;自备蓄电池供电,便于无电源地带应用,便于密集人群使用;加热效率高达99%以上,且无电击危险;饭盒与盒盖之间自愈密封,内抽真空,有效抑制细菌侵入及繁殖,实现真正的保鲜;采用逻辑控制及数显电路,智能控制并显示温度。
文档编号A47J36/28GK102743000SQ20111010125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1日
发明者蔡培明 申请人:蔡培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