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拖把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192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拖把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洁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拖把头。
背景技术
拖把一般是指擦洗地面的长柄清洁工具,亦泛指长柄清洁工具。其拖布条组合作为工作头并且可更换,形状已由传统形状的圆形改进为条形、平板型等,除布条外还可为纱绳状,其材质包括超细纤维,胶棉条等。但由于拖布头结构所限,几乎所有拖把头在固定安装拖布条时均为垂直式安装,即每一条拖布条完全展开,其中一端共同缠紧,而另一端呈自然下垂状态。此结构较为普遍,特别是在进行拖布清理、洗涤、甩干时过于蓬松而带来了诸多不便;此外,现有拖把头也因其结构组装复杂而导致加工生产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价低廉、结构合理、一体成型、便于清洗及甩干的新型拖把头,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拖把头,包括由一体成型的注塑轮盘、若干布条及塑料套组成,注塑轮盘内表面设有凸出的内轮盘,所述注塑轮盘与内轮盘上分别开设一个环形凹槽,两个环形凹槽上分别固定一塑料套,每个塑料套分别对应捆绑布条的一端;所述布条呈环形阵列式捆扎于塑料套上,所述布条呈向内弯曲折叠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拖把头的有益效果为造价低廉、结构合理,用于捆绑拖布条的轮盘采用注塑一体成型,在生产加工时节约了制作成本;通过于轮盘内、外侧分别设置环形凹槽,同时将一定数量的拖布条两头分别捆扎于两个塑料套或绳索上,再将其中一端较大的塑料套固定套于外侧环形凹槽,而另一端较小的塑料套固定套于内侧环形凹槽,使所有拖布条均由自然下垂状态改进为呈向内弯曲折叠状态,从而便于清洗及甩干。

下面根据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新型拖把头的注塑轮盘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新型拖把头的内轮盘部分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新型拖把头的拖布条两头捆扎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新型拖把头的拖布条折叠状态局部示意图。图中1、注塑轮盘;2、外环形凹槽;3、内环形凹槽;4、内轮盘;5、中心孔;6、螺纹;7、布条;8、塑料套;9、塑料套。
具体实施方式
3[0014]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拖把头,包括由一体成型的注塑轮盘1、若干布条7、塑料套8及塑料套9组成,所述注塑轮盘1内表面设有凸出的内轮盘4,所述注塑轮盘1外圈与内轮盘4外侧分别开设外环形凹槽2与内环形凹槽3,此外环形凹槽2与内环形凹槽3上分别固定套有塑料套8与塑料套9,若干布条7各自的一端呈环形阵列式捆扎于塑料套8上,特别加以说明的是,此布条7各自的另一端呈环形阵列式捆扎于塑料套9 上,由此在使用时,使所有拖布条均由自然下垂状态改进为呈向内弯曲折叠状态,减少了布条长度,从而便于清洗及甩干。此内轮盘4中部设有中心孔5,内轮盘4里侧设有螺纹6。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拖把头,包括由一体成型的注塑轮盘、若干布条及塑料套组成,注塑轮盘内表面设有凸出的内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轮盘与内轮盘上分别开设一个环形凹槽,两个环形凹槽上分别固定一塑料套,每个塑料套分别对应捆绑布条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拖把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条呈环形阵列式捆扎于塑料套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拖把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条呈向内弯曲折叠状。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拖把头,包括由一体成型的注塑轮盘、若干布条及塑料套组成,注塑轮盘内表面设有凸出的内轮盘,所述注塑轮盘与内轮盘上分别开设一个环形凹槽,两个环形凹槽上分别固定一塑料套,每个塑料套分别对应捆绑布条的一端;所述布条呈环形阵列式捆扎于塑料套上。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用于捆绑拖布条的轮盘采用注塑一体成型,在生产加工时节约了制作成本;通过于轮盘内、外侧分别设置环形凹槽,同时将一定数量的拖布条两头分别捆扎于两个塑料套或绳索上,再将其中一端较大的塑料套固定套于外侧环形凹槽,而另一端较小的塑料套固定套于内侧环形凹槽,使所有拖布条均由自然下垂状态改进为呈向内弯曲折叠状态,从而便于清洗及甩干。
文档编号A47L13/24GK201987491SQ20112004268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1日
发明者任永海 申请人:任永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