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扣环把手及扣环把手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34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扣环把手及扣环把手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设有扣环的容器把手及设置扣环把手的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和把手,所述把手包括把手上端面,把手第一折弯,以及把手下端面,所述把手还包括一个使用时放置大拇指的大拇指扣环和至少一个使用时放置中指的中指扣环。
背景技术
现有盛装液体的生活用具例如壶、杯等的整体表面一般为弧形,外形较为美观,其把手的设计通常是为了适应整体形象,一般考虑把手的外观设计,很少考虑设计把手的结构以便使用者方便使用。中国专利200720051703. 2公开了一种壶,该壶包括壶体和设置在壶体上的弧形把手,所述的弧形把手设有一定厚度的握柄,该握柄一侧与弧形把手的内壁弧面相适应,另一侧的表面上设有便于手持的多个凹陷。这种把手设计增加了手与把手之间的接触面,其上的凹陷进一步增大了握柄与手之间的摩擦力,这样结构的把手便于使用者抓握,方便使用者用力。但是,上述专利的设计只是便于使用者抓握,方便使用者用力。对于一些较大的杯、壶,抓握时把手可能会滑动,大拇指和手腕需要用很大的力来压住把手。对于经常使用杯、壶的使用者来说,尤其是在茶馆等地方工作的工作人员来说,长时间用力的大拇指和手腕会酸痛,甚至可能肿胀。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结构合理的、省力的容器把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扣环把手及扣环把手容器,包括把手主体,所述把手主体包括把手上端面,把手第一折弯,以及把手下端面,所述把手还包括一个使用时放置大拇指的大拇指扣环和至少一个使用时放置中指的中指扣环;所述把手通过上端面和下端面与所述容器结合,所述容器为壶、杯子的一种。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使用省力的功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扣环把手,包括把手主体,所述把手主体包括把手上端面,把手第一折弯,以及把手下端面,把手主体通过把手上端面和把手下端面与容器连接,把手的上端面和把手下端面与容器接触的位置与容器表面的弧度相适应,所述把手还包括一个使用时放置大拇指的大拇指扣环和至少一个使用时放置中指的中指扣环,所述的大拇指扣环和中指扣环呈弧状,所述大拇指扣环设置在把手上端面和把手第一折弯之间并且靠近第一折弯的位置, 所述中指扣环设置在把手第一折弯和把手下端面之间。一种扣环把手容器,所述的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和上述的扣环把手,所述把手通过上端面和下端面与所述容器连接;所述容器为壶或杯子的一种。[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扣环把手容器,使用时倒水和提起容器时手指的用力点不同, 使用者不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握紧把手即可完成倒水和提起容器的工作,非常省力。2本实用新型的扣环把手可以同时适应大小不同的手,不同的人使用都具有省力的效果。3本实用新型的扣环把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 一种扣环把手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另一种扣环把手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扣环把手与杯子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一种扣环把手,包括把手主体,所述把手主体包括把手上端面1,把手第一折弯2,以及把手下端面4,把手主体通过把手上端面1和把手下端面4与容器连接,把手的上端面1和把手下端面4与容器接触的位置与容器表面的弧度相适应,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还包括一个使用时放置大拇指的大拇指扣环5和至少一个使用时放置中指的中指扣环6,所述的大拇指扣环5和中指扣环6呈弧状,所述大拇指扣环5设置在把手上端面1和把手第一折弯2之间并且靠近第一折弯2的位置,所述中指扣环6设置在把手第一折弯2 和把手下端面4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大拇指扣环和中指扣环的形状为半圆形,也可以为环形或月牙形等其他弧形;所述的大拇指扣环的厚度为2mm,宽度为4mm,可以通过粘结、嵌合等方式与把手主体连接;所述的中指扣环的形状为半圆形,也可以为月牙形等其他弧形;所述的中指扣环的厚度为3mm,宽度为5mm,可以通过粘结、嵌合等方式与把手主体连接。使用时,倒水时,大拇指的施力点为图1中箭头A与大拇指扣环接触点,施力方向如图1中箭头A所示,向容器方向施力,食指勾住第一折弯2,中指的施力点为图1中箭头C 与中指扣环接触点,施力方向如图1中箭头C所示;提起容器时,大拇指的施力点为图1中箭头B与大拇指扣环接触点,施力方向如图1中箭头B所示,向容器方向施力,食指勾住第一折弯2,中指的施力点为图1中箭头D与中指扣环接触点,施力方向如图1中箭头D所示。本实施例的扣环把手可以用于壶,也可以用于杯子等任何容器,把手通过上端面和下端面与所述容器结合,把手的材料可以是陶瓷、金属、藤等任何适合制造把手的材料。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 请参照实施例1中公开的内容进行理解,实施例1公开的内容也应当作为本实施例的内容,此处不作重复描述。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把手主体呈问号(?)形状,把手主体还包括一个第二折弯3,把手的下端面4也与容器连接,把手的下端面4与容器接触的位置与容器表面的弧度相适应,所述的中指扣环6呈圆弧状,所述的中指扣环6设置在第二折弯3的外侧面, 所述的中指扣环6的外侧面与所述把手第二折弯3的外侧面连接,所述的中指扣环6内侧面为与中指接触的位置。本实施例中,把手的下端面也与容器接触,增加把手与容器的接触面积,使把手更稳;所述的中指扣环设置在第二折弯的外侧,与手持时中指的位置适应;所述大拇指扣环和中指扣环倒水时的施力点和施力方向与实施例1相同,提起容器也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 请参照实施例2中公开的内容进行理解,实施例2公开的内容也应当作为本实施例的内容, 此处不作重复描述。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中指扣环的数量为2个,所述的两个中指扣环依次设置在第二折弯的外侧面,所述的中指扣环7设置与中指扣环6相邻的位置的一侧。本实施例中,所述中指扣环7形状与中指扣环6相同,但是比中指扣环6略大,中指扣环7设置在中指扣环6的下方;使用时的施力点和施力方向与中指扣环6相同,参见实施例1。设置2个扣环是为了配合人们的手的大小而设计的,手较小时进入中指扣环6,手较大时进入中指扣环7。实施例4本实施例是一种扣环把手壶,本实施例的扣环把手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3相同的部分,请参照实施例3中公开的内容进行理解,实施例 3公开的内容也应当作为本实施例的内容,此处不作重复描述。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中指扣环的数量为3个,所述的三个中指扣环依次设置在第二折弯的外侧面,所述的中指扣环8设置与中指扣环6相邻的位置的一侧。本实施例中,所述中指扣环8形状与中指扣环6相同,但是比中指扣环6略小,中指扣环8设置在中指扣环6的上方;使用时的施力点和施力方向与中指扣环6相同,参见实施例1。设置3个扣环是进一步配合人们的手的大小而设计的,手小时进入中指扣环8,中等大小的手进入中指扣环6,而大手进入中指扣环7。设置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容器把手适合不同大小的手使用,使容器对于大小不同的手都是省力的。实施例5本实施例是另一种扣环把手壶,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请参照实施例1中公开的内容进行理解,实施例1公开的内容也应当作为本实施例的内容,此处不作重复描述。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把手第一折弯2靠近把手上端面的一侧呈抛物面的形状。大拇指扣环5为弧形,弧长为实施例1中大拇指扣环的二分之一;使用时,倒水时,大拇指的施力点为箭头A与大拇指扣环的接触点,施力方向为箭头A的方向,提起容器时,大拇指的施力点为箭头B与把手主体的接触点,施力方向为箭头B的方向。实施例6[0044]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 请参照实施例1中公开的内容进行理解,实施例1公开的内容也应当作为本实施例的内容, 此处不作重复描述。参见图6,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把手主体与大拇指扣环5、中指扣环6整体呈一不规则连续的曲线形状,所述的大拇指扣环5设置为把手上端面1和把手第一折弯之间的所述连续曲线的凹槽,所述中指扣环6设置为所述第二折弯3与所述把手下端面4之间的所述连续曲线的凹槽。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把手主体和大拇指扣环以及中指扣环呈一整体,大拇指扣环和中指扣环为设置在把手主体上的凹槽;设置这样的结构使制造时把手可以一次成型,而且使用时大拇指扣环和中指扣环更稳固。实施例7本实施例是一种扣环把手杯,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请参照实施例1中公开的内容进行理解,实施例1公开的内容也应当作为本实施例的内容,此处不作重复描述。参见图7,图8,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把手主体与大拇指扣环5、中指扣环6整体呈一不规则连续的曲线形状,把手的第一折弯2靠近把手的上端面1的一侧呈抛物面的形状,所述的大拇指扣环5设置为把手第一折弯2靠近把手上端面1一侧的抛物面处,所述中指扣环设置为所述第二折弯3与所述把手下端面4之间的所述连续曲线的凹槽。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把手主体和大拇指扣环以及中指扣环呈一整体,大拇指扣环设置为把手第一折弯靠近把手上端面的抛物面,中指扣环为设置在把手主体上的凹槽;使用时,倒水时,大拇指的施力点为箭头A与大拇指扣环的接触点,施力方向为箭头A的方向, 提起容器时,大拇指的施力点为箭头B与把手主体的接触点,施力方向为箭头B的方向。设置这样的结构使制造时把手可以一次成型。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容器为杯子,容器也可以是壶等任何容器。把手通过上端面1 和下端面4与杯子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扣环把手,包括把手主体,所述把手主体包括把手上端面(1 ),把手第一折弯 (2),以及把手下端面(4),把手主体通过把手上端面(1)和把手下端面(4)与容器连接,把手的上端面(1)和把手下端面(4)与容器接触的位置与容器表面的弧度相适应,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还包括一个使用时放置大拇指的大拇指扣环(5)和至少一个使用时放置中指的中指扣环(6),所述的大拇指扣环(5)和中指扣环(6)呈弧状,所述大拇指扣环(5)设置在把手上端面(1)和把手第一折弯(2)之间并且靠近第一折弯(2)的位置,所述中指扣环(6) 设置在把手第一折弯(2)和把手下端面(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环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指扣环为2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环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指扣环为3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环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主体呈问号(?)形状,把手主体还包括一个第二折弯(3),所述的中指扣环(6)呈圆弧状,所述的中指扣环(6)设置在第二折弯(3)的外侧面,所述的中指扣环(6)的外侧面与所述把手第二折弯(3)的外侧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扣环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指扣环为两个,所述的两个中指扣环依次设置在第二折弯的外侧面,所述的中指扣环(7)设置在中指扣环(6)相邻位置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扣环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指扣环为3个,所述的放置中指的3个扣环依次设置在第三折弯处的外侧面,所述的中指扣环(8)设置在中指扣环(6) 相邻的另一侧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广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扣环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第一折弯(2)靠近把手上端面(1)的一侧呈抛物面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广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扣环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主体与大拇指扣环(5)、中指扣环(6)整体呈一不规则连续的曲线形状,所述的大拇指扣环(5)设置为把手上端面(1)和把手第一折弯(2)之间的所述连续曲线的凹槽,所述中指扣环(6)设置为所述第二折弯(3)与所述把手下端面(4)之间的所述连续曲线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广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扣环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主体与大拇指扣环(5)、中指扣环(6)整体呈一不规则连续的曲线形状,把手的第一折弯(2)靠近把手的上端面1的一侧呈抛物面的形状,所述的大拇指扣环(5)设置为把手第一折弯(2)靠近把手上端面(1) 一侧的抛物面处,所述中指扣环设置为所述第二折弯(3)与所述把手下端面(4)之间的所述连续曲线的凹槽。
10.一种扣环把手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和权利要求广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扣环把手,所述把手通过上端面(1)和下端面(4)与所述容器连接;所述容器为壶或杯子的一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扣环把手及扣环把手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和把手,所述把手主体包括把手上端面,把手第一折弯,以及把手下端面,所述把手还包括一个使用时放置大拇指的大拇指扣环和至少一个使用时放置中指的中指扣环,所述的大拇指扣环和中指扣环呈弧状,所述大拇指扣环设置在把手上端面和把手第一折弯之间并且靠近第一折弯的位置,所述中指扣环设置在把手第一折弯和把手下端面之间。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使用时倒水和提起容器时手指的用力点不同,使用者不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即可完成倒水和提起容器的工作,扣环把手可以同时适应大小不同的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47G19/14GK202069321SQ201120146738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0日
发明者周鹏彦 申请人:周鹏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