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锅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745阅读:44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炒锅把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炒锅把手。
背景技术
常见的炒锅把手多为双耳形的,如图1,图2所示,其优点是翻炒方便,只需拇指抠住把耳朵的横向部分,其它四指或与其配合便可控制;其缺点是,出菜时较费力,炒锅的大半重量都集中在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指点上,无名指与小指受力很少,而手掌受力最强的掌心部分完全没有受力,这样手指长期处于炒锅(炒锅重量约为2-3公斤)的压力下对关节伤害极大。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炒锅把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首次提出了一种新型炒锅把手,其分散了锅体对手指带来的压力,且把持更加牢固。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炒锅把手,包括把手本体,所述把手本体包括“U”型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一侧设有一柱状手持部,所述连接端与手持部一体成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把手本体外表面设有绝缘材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把手本体由绝缘材料构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把手本体外表面设有凹凸触摸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柱状手持部位于连接端左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特殊的把手结构, 使手掌与手指都能够均勻用力。在使用时,小拇指与无名指握住柱状把持部,食指与中指扣住“U”连接端,这样各手指及手掌均勻用力,提高炒菜手把持时的舒适感,而且使用时不易滑脱。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列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传统炒锅主视图图2是传统炒锅俯视图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炒锅把手的结构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炒锅把手,包括把手本体,所述把本体包括“U”
3型连接端1,所述连接端1 一侧设有一柱状手持部2,所述连接端1与手持部2 —体成型。进一步,所述把手本体外表面设有绝缘材料。进一步,所述把手本体外表面设有凹凸触摸块。进一步,所述柱状手持部位于连接端左侧。这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特殊的把手结构,使手掌与手指都能够均勻用力。在使用时,小拇指与无名指握住柱状把持部,食指与中指扣住“U”连接端,这样各手指及手掌均勻用力,提高炒菜手把持时的舒适感,而且使用时不易滑脱。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炒锅把手,包括把手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本体包括“U”型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一侧设有一柱状手持部,所述连接端与手持部一体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体外表面设有绝缘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体由绝缘材料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体外表面设有凹凸触摸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手持部位于连接端左侧。
专利摘要一种炒锅把手,包括把手本体,所述把本体包括“U”型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一侧设有一柱状手持部,所述连接端与手持部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特殊的把手结构,使手掌与手指都能够均匀用力。在使用时,小拇指与无名指握住柱状把持部,食指与中指扣住“U”连接端,这样各手指及手掌均匀用力,提高炒菜手把持时的舒适感,而且使用时不易滑脱。
文档编号A47J36/00GK202287844SQ20112031370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6日
发明者石阳阳 申请人:石阳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