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窗帘及窗帘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583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智能窗帘及窗帘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帘,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窗帘及窗帘控制器。
背景技术
窗帘是一种日常家居生活的必需品 ,有遮光、隔尘、隔音等效果。随着现代家居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的发展,各种智能窗帘开始出现,如光感应窗帘、声控窗帘等。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根据光度自动开合的光控窗帘,只有有光和无光两种模式,它会在室内光线过强时关闭窗帘,在室内光线过弱时开启窗帘。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光控窗帘在使用上具有局限性,当外界光线很强时,开启窗帘使得射入室内的光线过强,而关闭窗帘则使得室内的光线过弱,在这种情形之下开启或关闭这种光控窗帘都是不合适的,无法满足舒适度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只有有光和无光两种模式,无法满足舒适度需求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窗帘及窗帘控制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窗帘,其包括窗帘组件和窗帘控制器,所述窗帘组件包括用于固定在窗框上的窗帘座、和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窗帘座上的多个帘折,所述窗帘控制器包括感光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窗帘组件的透光程度的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光模块测得的光线强度计算室内光线强度并根据所述室内光线强度控制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模块,所述感光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窗帘组件机械连接。优选地,所述感光模块包括分别设置在多个预定位置的多个光敏传感器。优选地,所述感光模块包括四个光敏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机,所述窗帘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电机上的电机轮盘、和与所述电机轮盘的数量相应的拉线,所述多个帘折的两端铰接在所述窗帘座上,所述帘折上对应所述电机轮盘分别开设有帘折挂口,所述拉线一端固定在所述电机轮盘上、所述帘折通过所述帘折挂口间隔固定在所述拉线上。优选地,所述拉线的另一端通过一弹簧固定在所述窗帘座上。 优选地,所述电机轮盘上设有轮盘挂口,所述拉线的一端通过所述轮盘挂口固定在所述电机轮盘上。优选地,所述窗帘控制器还包括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电灯的电灯控制模块。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窗帘控制器,其包括感光模块、用于控制窗帘组件的透光程度的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光模块测得的光线强度计算室内光线强度并根据所述室内光线强度控制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模块,所述感光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0014]优选地,所述感光模块包括分别设置在多个预定位置的多个光敏传感器。可选地,所述窗帘控制器还包括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电灯的电灯控制模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窗帘控制器可以收集环境光线的强度并根据收集到的光线强度来自动调节窗帘透光程度,使室内光线强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实现了智能化调节,满足人们舒适度的要求。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 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中提供的智能窗帘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中提供的智能窗帘的窗帘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中提供的智能窗帘的窗帘组件的部分主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中提供的智能窗帘的感光模块在室内的位置分布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智能窗帘的窗帘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提供的窗帘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I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窗帘1,该智能窗帘I包括窗帘组件11和窗帘控制器12。窗帘组件11包括用于固定在窗框上的窗帘座111、和可转动地安装在窗帘座111上的多个帘折112。窗帘控制器12包括感光模块121、用于控制所述多个帘折112的透光程度的驱动模块122、用于根据感光模块121测得的光线强度计算室内光线强度并根据室内光线强度控制驱动模块122的控制模块123,感光模块121和驱动模块122分别与控制模块123电连接,驱动模块122与窗帘组件11连接。感光模块121收集室内的光强度信息并传递至控制模块123,控制模块123根据该信息控制驱动模块122,驱动模块122根据控制模块123的指令进行动作,从而控制窗帘组件11的透光程度,达到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目的。优选地,如图2和3所示,驱动模块122包括至少一个电机125,前述窗帘组件11还包括设于电机125上的电机轮盘114、和与电机轮盘114的数量相应的拉线115。帘折112的两端铰接在窗帘座111上,帘折112上对应电机轮盘114分别开设有帘折挂口 113,拉线115 —端固定在所述电机轮盘114上、帘折112通过帘折挂口 113间隔固定在所述拉线115上。进一步地,窗帘座111包括用于固定电机125的电机撑柄118和用来固定帘折112的帘折撑柄119,电机撑柄118和帘折撑柄119均设置在窗框上,帘折112的两端铰接在帘折撑柄119上。这样的结构使得电机125和帘折112与窗户间隔一定的距离,便于电机125控制帘折112的摆动。更进一步地,拉线115通过弹簧116固定在窗框上,如图所示,拉线115的末端连接弹簧116的一端,弹簧116的另一端固定在窗框上。弹簧116可选用软皮弹簧等弹性较弱的弹簧,使拉线115绷直,从而使得各个帘折112与窗户平面的夹角保持一致。具体地,电机轮盘114上设有轮盘挂口 117,拉线115的一端通过轮盘挂口 117固定在电机轮盘114上,在电机125动作时,拉线随着电机轮盘114的转动而发生位移,从而拉动帘折112。 进一步地,感光模块121包括分别设置在多个预定位置的多个光敏传感器。设定与各个光敏传感器的编号相对应的测量值为\、V2>……Vn_i、Vn,设定环境光感强度为E,E的计算公式为E=K1 X VK2 X V...... +Kn^1 X Vn_!+Kn X Vn,其中,Ki、K2、……K1^Kn分别表示与各个光敏传感器位置相对应的权参数。光线较强位置的光敏传感器对应的权参数大于光线较弱位置的光敏传感器对应的权参数,η为自然数。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感光模块121包括了四个光敏传感器,其中两个为对窗传感器1211、1212,另外两个为背窗传感器1213、1214,如图4所示。对窗传感器1211、1212设置在与窗户相对的墙面两角以检测从窗户进入室内的光线,背窗传感器1213、1214设置在与窗户同侧的墙面两角以测量室内较暗处的光线。对窗传感器1211、1212设定的权参数I、K2大于背窗传感器1213、1214的权参数K3、K4。E的计算公式为E=K1 X VK2 X V2+K3 X V3+K4 X V4。由于在计算环境光感强度时采用多个光敏传感器,即采用多点测量的方法,提高了测量的精度,使得环境光感强度E的计算值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优选地,感光模块121可以与控制模块123无线电连接,便于安装和布线。需要说明的是,感光模块121也可以采用其他数量的光敏传感器,如3个、6个,采用不同数量的光敏传感器需要相应调整环境光感强度E的计算公式。此外,前述光敏传感器的位置仅为举例,并不作限制,可以根据需要将其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同时根据它们的位置设置前述权参数。下面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感光模块121光线强度转换为电信号V1 V4,并将该电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123,控制模块123根据收到的电信号V1 V4和以上公式计算光线强度E,判别光线强度是否符合条件,是则启动电机125,电机125运转使轮盘5上的轮盘挂口 117转动,轮盘挂口 117上固定的拉线115受到牵引,拉线115拉动帘折挂口 113,从而使得帘折112随着拉线115的牵引与窗户所在平面形成不同的角度,以控制帘折112的透光程度。进一步地,控制模块123中有预设定的期望光感强度M值,控制模块123判别Ε-Μ>Δ时,驱动电机125转动,调整帘折112与窗户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每一次执行帘折112的调整后重新测量环境光感强度Ε,并再次进行Ε-Μ> Δ的判别,构成一个反馈控制系统,直到Ε-Μ〈 Δ时不执行任何操作,以确保控制的精确性。[0041]更进一步地,控制模块123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如单片机等,以达到自动化控制帘折112的效果,具体工作流程如下步骤101 :设定一个周期性计时器T,每隔10分钟启动程序(间隔时间可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执行步骤102;步骤102 :访问感光模块121,返回环境光感强度E,若Ε-Μ> Λ,判定光线过强,执行步骤103 ;若Ε-Μ〈 Δ,则不作任何操作;步骤103 :启动电机125,电机125运转使轮盘挂口 117围绕轮盘5的中心点向下旋转角度1°,执行步骤102。可选地,窗帘控制器还包括电灯控制模块124,电灯控制模块124与控制模块123电连接,并根据控制模块123的控制电灯开启。增加电灯控制模块124可以应用在晚上或 光线过弱时自动开启电灯,感光模块121感知环境光线并传输信号至控制模块123,当控制模块123判定时间为夜间或光线过弱,启动电灯控制模块124,电灯控制模块124开启照明灯补充光线,调整室内光强。本实施例提供了智能窗帘可以收集环境光线的强度并根据收集到的光线强度来自动调节窗帘透光程度,使室内光线强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实现了智能化调节,满足人们舒适度的要求。此外,本实施例采用多点测量环境光线,使得测量值的准确度高,调整光线摄入量时运用循环反馈程序,精确性好。实施例2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窗帘2,其结构基本与实施例I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窗帘座211包括用于固定电机125的电机撑柄118,和固定在窗框上伸出的横杆212上的固定杆213,帘折112远离窗户的两端与固定杆213铰接,电机125动作时,通过其上固定的拉线115拉动帘折112靠近窗户的两端上下摆动。本实施例工作原理与实施例I的工作原理相同,在此省略详细描述。本实施例提供了智能窗帘可以收集环境光线的强度并根据收集到的光线强度来自动调节窗帘透光程度,使室内光线强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实现了智能化调节,满足人们舒适度的要求。实施例3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窗帘控制器30,包括感光模块301、用于控制窗帘组件的透光程度的驱动模块302、用于根据所述感光模块301测得的光线强度计算室内光线强度并根据所述室内光线强度控制所述驱动模块302的控制模块303,所述感光模块301和所述驱动模块302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303电连接。优选地,感光模块301包括分别设置在多个预定位置的多个光敏传感器,以检测室内的光线。控制模块303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室内光线强度E=K1 XV^K2XV2+...... +Kn^1 X Vn^1+Kn X Vn,其中,E表不室内光线强度,Vp V2、......Vm、Vn分别表不所述光敏传感器的测量
值,I、K2、……Kn_i、Kn分别表示与所述光敏传感器的位置相对应的权参数。光敏传感器收集光线强度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303,控制模块303计算室内光线强度,并通过计算结果判断信号过强则启动驱动模块302,驱动模块302控制窗帘组件的透光程度,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0057]可选地,窗帘控制器30还包括用于根据控制模块303的控制电灯的电灯控制模块304,以便在光线强度过弱时控制电灯开启。本实施例的窗帘控制器30的各模块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I中的窗帘控制器12的工作原理相同,在此省略详细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以上具体实施方式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窗帘,包括窗帘组件和窗帘控制器,所述窗帘组件包括用于固定在窗框上的窗帘座、和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窗帘座上的多个帘折,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控制器包括感光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窗帘组件的透光程度的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光模块测得的光线强度计算室内光线强度并根据所述室内光线强度控制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模块,所述感光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窗帘组件机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模块包括分别设置在多个预定位置的多个光敏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模块包括四个光敏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机,所述窗帘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电机上的电机轮盘、和与所述电机轮盘的数量相应的拉线,所述多个帘折的两端铰接在所述窗帘座上,所述帘折上对应所述电机轮盘分别开 设有帘折挂口,所述拉线一端固定在所述电机轮盘上、所述帘折通过所述帘折挂口间隔固 定在所述拉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的另一端通过一弹簧固定在所述窗帘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轮盘上设有轮盘挂口,所述拉线的一端通过所述轮盘挂口固定在所述电机轮盘上。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控制器还包括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电灯的电灯控制模块。
8.—种窗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光模块、用于控制窗帘组件的透光程度的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光模块测得的光线强度计算室内光线强度并根据所述室内光线强度控制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模块,所述感光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模块包括分别设置在多个预定位置的多个光敏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控制器还包括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电灯的电灯控制模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窗帘及窗帘控制器,智能窗帘包括窗帘组件和窗帘控制器,所述窗帘组件包括用于固定在窗框上的窗帘座、和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窗帘座上的多个帘折,所述窗帘控制器包括感光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多个帘折的透光程度的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光模块测得的光线强度计算室内光线强度并根据所述室内光线强度控制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模块,所述感光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窗帘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窗帘可以根据收集环境光线的强度来自动调节窗帘透光程度,使室内光线强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实现了智能化调节。
文档编号A47H5/02GK202589238SQ20122005841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2日
发明者雷海东, 王知权, 蔡巧珍, 汪漫, 胡登 申请人:江汉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