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鞋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07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功能鞋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存鞋具的生活用品,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鞋柜。
背景技术
鞋柜是一种储存鞋具的生活用品。现有的鞋柜内部横向设有若干存鞋层,人们将闲置的鞋具放入存鞋层内储存。但是,现有鞋柜的存鞋层仅仅只能存放鞋具,存在以下不足(I)鞋具在使用时会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细菌,例如人们穿上鞋具行走时地面上肉眼不可见的细菌会附着在鞋具外部。而现有鞋柜的存鞋层没有消毒功能,因此鞋具在存放时,鞋具上的细菌得不到消除;由于存鞋层内可储存多双鞋具,因此带有细菌的鞋具会将其细菌传至没有细菌的鞋具,进而使得鞋具上的细菌传至使用人体,给人体带来疾病。(2)对于患有脚气、湿气或者汗脚的人群会给使用的鞋具带来异味(臭味),尤其是运动量较大的人,其运动带来的大量汗水给鞋具带来的臭味较重(臭味由汗水变质带来)。而现有鞋柜的存鞋层没有除臭功能,因此带有臭味的鞋具在存放时,会使得鞋柜内部充满臭气,不仅污染了鞋柜内的鞋具,而且在打开鞋柜时,鞋柜内的臭气会污染鞋柜周围的环境。对于有臭味鞋具的处理方法一般为放在通风处通风除臭,但是通风处一般比较潮湿,鞋具放在潮湿的通风处会滋生细菌。(3)鞋具在使用时会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变得潮湿和冰冷。例如鞋具在下雨时会被雨水打湿,鞋具在空气相对湿度较大的地方使用时会因空气中较大的湿度变得潮湿;鞋具在天气寒冷(例如东北,一年四季基本上为冬季)的地方使用时会因较低的气温使得鞋具温度较低。现有鞋柜的存鞋层没有烘干功能,不能将潮湿的鞋具烘干,也不能给温度较低的鞋具加温。而潮湿的鞋具会滋生细菌并传递至使用人体;鞋具温度较低不仅会使得鞋具表面较为僵硬,易于损坏,而且使用人体穿上温度较低的鞋具会感到非常寒冷,舒适度较差。对于潮湿或者温度较低的鞋具一般的处理方法为放在太阳下烘干和加温,不仅操作比较复杂,而且鞋具在太阳下会因外部环境(紫外线或者较高的温度)的原因受到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鞋柜,它具有消毒、除臭和烘干功能,鞋具在存放时能够消毒、除臭和烘干,不仅操作比较简单,而且便于人们的使用。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鞋柜,包括鞋柜本体,其内部横向设置、且纵向排列有若干存鞋层,所述存鞋层包括消毒层、除臭层和烘干层。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除臭层侧部开有放置换气扇的换气口。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鞋柜本体内还设有夹层,其纵向设于所述存鞋层侧部,所述换气口位于除臭层与夹层之间的侧板。[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夹层与换气口相对的一侧开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换气口错开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夹层的宽度为5cm 10cm。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消毒层内部设有消毒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烘干层内底设有加热电路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存鞋层的数量为4 12层,其中消毒层的数量为I 2层,除臭层的数量为I 3层,烘干层的数量为I 3层。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存鞋层的数量为四层,其中一层为除臭层,一层为烘干层,另外两层为消毒层。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存鞋层的高度为25cm 50c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I)本实用新型的存鞋层包括消毒层、除臭层和烘干层。消毒层能够对鞋具进行消毒,鞋具上的细菌难以传递至人体;除臭层能够对鞋具进行除臭,鞋柜内部的鞋具难以受到污染,鞋柜内部难以出现臭气,不会污染环境;烘干层能够将鞋具进行烘干和加温,鞋具不会因潮湿而产生细菌并传递给人体,也不会因温度过低使得鞋具比较僵硬,鞋具不仅难以损坏,而且鞋具内的温度适宜,人体穿上鞋具时的舒适度较好。存储鞋具时,人们只需将需要消毒的鞋具放入消毒层,将需要除臭的鞋具放入除臭层,将需要烘干或者加温的鞋具放入烘干层即可实现鞋具的消毒、除臭或者烘干,不仅操作比较简单,而且便于人们的使用。(2)本实用新型的鞋柜本体内部设有夹层,夹层与除臭层之间开有用于放置换气扇的换气口,夹层与换气口相对的一侧开有通风孔。鞋具在除臭层除臭时,换气扇将鞋具内的臭气抽至夹层内部,鞋具内的臭气与外界空气(由通风孔进入夹层)在夹层内进行循环对流后经通风孔排出。夹层不仅阻隔了换气扇与外界的直接接触,保证了鞋柜使用的安全(儿童可能因为触碰换气扇而受伤),而且使得鞋具内的臭气与外界空气充分接触后排出,排出后的气体与外界空气无异,难以污染鞋柜周围的环境。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外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鞋柜本体,2-消毒层,3-除臭层,4-烘干层,5-消毒灯,6_换气口,7_加热电路板,8-夹层,9-通风孔,10-电源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I、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多功能鞋柜,包括鞋柜本体1,鞋柜本体I的宽度为108cm,其内部横向设置、且纵向排列有四层存放鞋具的存鞋层。每层存鞋层的宽度为96cm,高度为28cm。四层存鞋层包括消毒层2、除臭层3和烘干层4,其中上方两层为消毒层2,消毒层2下方为除臭层3,除臭层3下方为烘干层4。参见图2所示,鞋柜本体I内还设有夹层8,夹层8的宽度为10cm。其纵向设于存鞋层的侧部。夹层8与除臭层3之间的侧板开有换气口 6,换气口 6的面积为10cm2,其内部放置有换气扇。参见图I、图2所示,夹层8与换气口 6相对的侧板开有通风孔9,通风孔9与换气口 6错开设置,其位于夹层8与烘干层4相对之处。换气口 6与通风孔9错开设置能够保证换气口 6内抽出的臭气在夹层8内部循环流动(如果相对设置,从换气口 6抽出的臭气会直接由通风孔9排出,进而污染周围环境)。参见图2所示,消毒层2顶部设有为鞋具消毒的消毒灯5,消毒灯5为紫光灯,其杀毒效果较好。烘干层4内底设有为鞋具烘干或者加温的加热电路板7。参见图I所示,鞋柜本体I外部设有用于控制换气扇、消毒灯5和加热电路板7的电源开关10。本实施例使用时,首先将需要消毒的鞋具放入消毒层2,将需要除臭的鞋具放入除臭层3,将需要烘干或者加温的鞋具放入烘干层4,然后打开电源开关10。消毒层2内的消毒灯5为鞋具进行消毒,本实施例中两层消毒层2可以分别为附有脚气的鞋具和没有脚气的鞋具进行消毒,鞋具内的脚气不会传染,而且消毒时可以连鞋具和袜子一起消毒。烘干层4内的加热电路板7为鞋具进行加温和烘干,加热电路板7的加热温度为40°C,其加温效果 较好。换气口 6内的换气扇将除臭层3内鞋具产生的臭气抽至夹层8内部,鞋具内的臭气与外界空气(由通风孔9进入夹层8)在夹层8内进行循环对流后经通风孔9排出。在实际应用中,存鞋层的高度为25cm 50cm,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定制相应高度的存鞋层。存鞋层的数量一般为4 12层,其中消毒层2的数量为I 2层,以便分别为附有脚气的鞋具和没有脚气的鞋具消毒;除臭层3的数量为I 3层,对于出汗较多的用户群体可订制两层或三层除臭层3的鞋柜,除臭层3侧部换气口 6的面积根据放置换气扇的尺寸来定制,一般为5cm2 IOcm2 ;烘干层4的数量为I 3层,对于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或者气温寒冷的地区可以订制两层或三层烘干层4的鞋柜。夹层8的宽度为5cm 10cm,其根据不同鞋柜的尺寸定制。为了保证夹层8内气体的循环对流,宽度为IOOcm以下的鞋柜所对应夹层8的宽度为5cm以上、IOcm以下;宽度为IOOcm以上的鞋柜所对应夹层8的宽度为10cm。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鞋柜,包括鞋柜本体(I),其内部横向设置、且纵向排列有若干存鞋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存鞋层包括消毒层(2)、除臭层(3)和烘干层(4)。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鞋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层(3)侧部开有放置换气扇的换气口(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鞋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鞋柜本体(I)内还设有夹层(8),其纵向设于所述存鞋层侧部,所述换气口(6)位于除臭层(3)与夹层(8)之间的侧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鞋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8)与换气口(6)相对的一侧开有通风孔(9),所述通风孔(9)与换气口(6)错开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鞋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8)的宽度为5cm 10cm。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鞋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层(2)内部设有消毒灯(5)。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鞋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层(4)内底设有加热电路板⑵。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鞋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存鞋层的数量为4 12层,其中消毒层⑵的数量为I 2层,除臭层(3)的数量为I 3层,烘干层⑷的数量为I 3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鞋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存鞋层的数量为四层,其中一层为除臭层(3),一层为烘干层(4),另外两层为消毒层(2)。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鞋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存鞋层的高度为25cm 50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鞋柜,涉及储存鞋具的生活用品。它包括鞋柜本体,其内部横向设置、且纵向排列有若干存鞋层,所述存鞋层包括消毒层、除臭层和烘干层。本实用新型的消毒层能够对鞋具进行消毒;除臭层能够对鞋具进行除臭;烘干层能够将鞋具进行烘干和加温。存储鞋具时,人们只需将需要消毒的鞋具放入消毒层,将需要除臭的鞋具放入除臭层,将需要烘干或者加温的鞋具放入烘干层即可实现鞋具的消毒、除臭或者烘干,不仅操作比较简单,而且便于人们的使用。
文档编号A47L23/20GK202714477SQ201220222979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7日
发明者刘仁杰 申请人:刘仁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