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拖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12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脱水拖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拖把,尤其是涉及一种脱水拖把,具有通过旋转拖把头而实现对拖把头脱水的功能。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拖把在清洗好后需要用手将拖把头上的水拧干,使用不便,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现在也有一些相对较好的拖把,这些拖把能够通过自身的挤压而实现对拖把的脱水功能,但这些拖把的拖把头都需要采用海绵制成,海绵拖把的吸水性差,锁住水分的能力也较差,清洁效果不佳。目前常用的拖把难以达到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吸水性能好,清洁效果佳,便于脱水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吸水性能好,清洁效果佳,便于脱水的脱水拖把。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脱水拖把包括内管、拖把头、固定键、套管、拉手、定位外套、螺杆、定位内套、端盖、螺纹管、连接套和限位圈,所述拖把头安装在内管的一端,所述固定键固定在套管中,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在固定键上,所述限位圈固定在螺杆的另一端;所述螺纹管中带有与螺杆相匹配的内螺纹,该螺纹管的底部周边设置有主动齿,所述连接套的上底面设置有与主动齿相匹配的从动齿,所述端盖、螺纹管和连接套均套装在螺杆上,所述螺纹管安装在连接套内,所述端盖固定在连接套的上端,所述连接套固定在内管中;所述定位内套的一头固定在套管的下端,该定位内套的另一头设置有至少两瓣瓣体,所述定位内套和套管均套装在内管上,所述定位外套套装在套管上,该定位外套上设置有椭圆形的定位孔,所述拉手的结构为U型,该拉手通过螺钉铰接在套管上,所述螺钉穿接在定位外套的定位孔中,所述拉手的两端均位于定位外套的定位孔中,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拖把头包括拖头盖、内齿轮、转轴、安装架和至少两个齿轮,所述拖头盖中开有拖头盖孔,所述内齿轮固定在拖头盖中,所述安装架中开有安装架孔,该安装架上设置有数量与齿轮相等的安装柱,所述齿轮套装在相对应的安装柱上;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一圈齿牙,该转轴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卡腔,所述卡腔为“十”字形结构,所述转轴依次穿接在安装架的安装架孔和拖头盖的拖头盖孔中,该转轴上的齿牙与齿轮啮合,所述齿轮与内齿轮啮合。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转轴的下部设置有法兰面,该法兰面上设置有一圈棘齿,所述安装架中设置有棘轮,该棘轮和转轴中的棘齿相配合。由此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的拖把头能够实现单向转动的功能。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齿轮的个数为三个。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转动圈,所述连接套的外周设置有凸台,所述转动圈套装在连接套上,该转动圈位于凸台上方且介于连接套和套管之间。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握把,所述握把固定在套管的上端。[0009]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缓冲垫圈,所述缓冲垫圈套装在螺杆上,该缓冲垫圈位于固定键和端盖之间。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位于拖把头底部的卡腔能够与拖把桶中的卡台相配合,当拖把需要脱水时,将拖把头中的卡腔卡到拖把桶的脱水卡台上,然后就可以方便、有效的转动拖把进行脱水操作,当拖把需要清洗时,也可以将拖把头中的卡腔卡到拖把桶的清洗卡台上,然后就可以方便、有效的转动拖把进行清洗操作,使得拖把的整体结构设计更加合理,性能更加可靠。本实用新型中带有内螺纹的螺纹管安装在连接套中,螺纹管底部的主动齿能够与连接套上底面中的从动齿相啮合,而连接套固定在内管中,通过螺纹管的转动可以带动连接套的转动,通过连接套的转动可以带动内管的转动,通过内管的转动而带动拖把头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对拖把头的脱水功能。由于本实用新型螺纹管中的内螺纹与螺杆上的外螺纹相匹配,通过螺杆的上下移动就可以实现螺纹管的转动,而螺杆的一端固定在固定键上,固定键固定在套管中,所以通过套管的上下移动就可以实现对拖把头的脱水功能,清洗拖把非常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内管穿接在定位内套和套管中,而定位内套中有一头上均匀的设置有三至五瓣瓣体,通过定位外套可以将定位内套上的瓣体夹紧,使得定位内套上的瓣体牢牢的抱箍在内管的外壁上,从而实现内管在套管中的定位功能。本实用新型通过拉手的上提或者下拉就可以达到定位外套下移或者上移的目的,从而实现定位内套抱箍内管的功倉泛。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脱水拖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脱水拖把将部分部件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套管、定位外套、定位内套和内管之间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外套和拉手安装在套管上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位外套和拉手安装在套管上后对套管进行放大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拖把头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拖把头中的拖头盖、内齿轮、转轴和齿轮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参见图I至图7,本实施例中的脱水拖把包括套管I、定位外套2、定位内套3、内管
4、拉手5、螺钉6、握把7、固定键8、缓冲垫圈9、端盖10、转动圈11、螺纹管12、连接套13、限位圈14和拖把头15,其中,拖把头15安装在内管4的下端。[0023]本实施例中的拖把头15包括拖头盖17、内齿轮18、转轴20、安装架21和三个齿轮19,其中,拖头盖17中开有拖头盖孔,内齿轮18固定在拖头盖17中。本实施例的安装架21中开有安装架孔,该安装架21上设置有三个安装柱,即安装柱的数量与齿轮19的数量是相等的。本实施例中的齿轮19套装在相对应的安装柱上,即一个安装柱上套装一个齿轮19,齿轮19可以在安装柱上转动。本实施例中的转轴20上设置有一圈齿牙22,该转轴20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卡腔16,卡腔为“十”字形结构,即在拖把头15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卡腔16,该卡腔16为“十”字形结构。本实施例中的转轴20依次穿接在安装架21的安装架孔和拖头盖17的拖头盖孔中,该转轴20上的齿牙22与齿轮19啮合,转轴20的转动可以带动齿轮19进行转动,齿轮19与内齿轮18啮合,齿轮19的转动可以带动内齿轮18进行转动,安装架21和拖头盖17相配合。通常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齿轮19的个数为至少两个,安装架21上设置有数量与 齿轮19的数量相等的安装柱。本实用新型转轴20的下部可以设置有法兰面24,该法兰面
24上可以设置有一圈棘齿23,在安装架21中可以设置有棘轮,该棘轮和转轴20中的棘齿23相配合,使得拖把头能够实现单向转动的功能。本实施例中的套管I与内管4的管径相互匹配,套管I能够套装在内管4上,套管I与内管4的管径相互匹配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定位外套2和定位内套3的形状和大小也相互匹配。本实施例中的固定键8固定在套管I中,螺杆6的一端固定在固定键8上,使得螺杆6与套管I连接成一体,通过套管I的上下移动可以带动螺杆6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的限位圈14固定在螺杆6的另一端。在螺纹管12中带有与螺杆6上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螺纹管12的底部周边设置有主动齿,主动齿的形状呈直角形,在连接套13的上底面设置有与螺纹管12上的主动齿相匹配的从动齿,端盖10、螺纹管12和连接套13均套装在螺杆上,螺纹管12安装在连接套13内,螺纹管12上的主动齿能够与连接套13上的从动齿相啮合,通过螺纹管12转动能够带动连接套13的转动。端盖10固定在连接套13的上端,通过端盖10而将螺纹管12定位在连接套13内,连接套13固定在内管4中,通过连接套13的转动就能够带动内管4的转动。本实施例在连接套13的外周设置有一圈凸台,转动圈11套装在连接套13上,转动圈11位于凸台上方且介于连接套13和套管I之间,使得套管I和连接套13之间进行转动时,能够减小连接套13和套管I之间的摩擦阻力。本实施例的缓冲垫圈9套装在螺杆6上,缓冲垫圈9位于固定键8和端盖10之间,通过缓冲垫圈9能够有效减小固定键8和端盖10之间的撞击力,降低了固定键8和端盖10撞击产生的噪音,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的握把7固定在套管I的上端,使得使用更加方便。本实施例中定位内套3的一头固定在套管I的一端,且定位内套3与套管I的外壁面相固定,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内套3也可以与套管I的内壁面相固定。在定位内套3的另一头上均匀的设置有四瓣瓣体,即在定位内套3的另一头上均匀的设置有四条间隙,而使定位内套3的另一头呈瓣体状,从而确保定位内套3另一头上的管径具有缩放功能,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将穿接在定位内套3中的管件牢牢的抱箍住。本实用新型中定位内套3另一头上的瓣体数目至少为两瓣,通常在三至五瓣之间。本实施例的定位外套2上设置有两个椭圆形的定位孔,该定位外套2套装在套管I上,定位外套2的下部与固定在套管I上的定位内套3相套装,通过定位外套2的下移就可以实现定位内套3另一头上的瓣体收缩,即定位内套3另一头上的管径缩小。本实施例中的拉手5呈U型结构,拉手5通过两颗螺钉6而铰接在套管I上,且两颗螺钉6分别穿接在定位外套2的两个定位孔中,拉手5的两端也分别位于定位外套的两个定位孔中。当上提或者下拉拉手5时,拉手5的两端会对定位外套2产生一个作用力,使得定位外套2向相反方向移动,如将拉手5向上提时,拉手5的两端挤压定位外套2并对定位外套2产生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使得定位外套2向下移动。本实施例中的套管I和定位内套3均套装在内管4上,当拉手5下拉时,拉手5对定位外套2产生一个向上移动的力,使得定位外套2沿套管I略微上移,从而使得定位内套3上的四瓣瓣体受到定位外套2的挤压力减小,使得四瓣瓣体对内管4产生的抱箍力减小,内管4就可以在套管I和定位内套3中移动。相反,当拉手5上提时,拉手5对定位外套2 产生一个向下移动的力,使得定位外套2沿套管I略微下移,定位内套3上的四瓣瓣体受到定位外套2的挤压力增大,使得四瓣瓣体对内管4产生的抱箍力增大,内管4就被牢牢的抱箍在定位内套3中了,从而实现了良好的定位功能。当本实施例中的脱水拖把的拖把头需要进行脱水时,把拖把头15底部的“十”字形结构的卡腔16卡接到拖把桶的“十”字形结构的脱水卡台上,能够有效防止拖把头15水平方向进行移动,拖把桶上的脱水卡台是能够转动的。当本实施例中的脱水拖把的拖把头需要进行清洗时,也可以把拖把头15底部的“十”字形结构的卡腔16卡接到拖把桶的“十”字形结构的清洗卡台上,能够有效防止拖把头15水平方向进行移动,拖把桶上的清洗卡台也是能够转动的。本实施例中的脱水拖把进行脱水操作时,将拉手5下拉,定位内套3对内管4产生的抱箍力减小,使得套管I能够在内管4上进行灵活的往复移动,当套管I向下移动时,套管I带动螺杆6也进行向下移动。在螺杆6的压力作用下,螺纹管12底部的主动齿与连接套13上的从动齿相啮合,通过螺杆6的向下移动而带动螺纹管12的转动,通过螺纹管12的转动而带动连接套13的转动,再由连接套13的转动来带动内管4的转动,最后通过内管4的转动而带动拖把头15的转动,以此实现拖把头15的脱水功能。当本实施例中的套管I向下移动到最低位置时,固定键8撞击到缓冲垫圈9上,缓冲垫圈9再撞击到端盖10上,然后将套管I向上移动,此时,螺杆6也向上移动,螺纹管12在螺杆6向上提的作用力下,螺纹管12上的主动齿与连接套13上的从动齿相脱离,也就是说在套管I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螺纹管12始终在连接套13内进行空转。当本实施例中的套管I向上移动到最高位置时,固定在螺杆6上的限位圈14就顶在连接套13的底部,防止螺杆6从内管4中拔出。然后再将套管I向下移动使拖把头15转动而进行脱水,如此循环直到拖把头15脱水结束为止,本实施例中的脱水拖把的脱水操作可以在拖把桶中实现,使得拖把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使用更加方便,防止出现脱水过程中水滴四溅的现象。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 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脱水拖把,包括内管、拖把头、固定键、套管、拉手、定位外套、螺杆、定位内套、端盖、螺纹管、连接套和限位圈,所述拖把头安装在内管的一端,所述固定键固定在套管中,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在固定键上,所述限位圈固定在螺杆的另一端;所述螺纹管中带有与螺杆相匹配的内螺纹,该螺纹管的底部周边设置有主动齿,所述连接套的上底面设置有与主动齿相匹配的从动齿,所述端盖、螺纹管和连接套均套装在螺杆上,所述螺纹管安装在连接套内,所述端盖固定在连接套的上端,所述连接套固定在内管中;所述定位内套的一头固定在套管的下端,该定位内套的另一头设置有至少两瓣瓣体,所述定位内套和套管均套装在内管上,所述定位外套套装在套管上,该定位外套上设置有椭圆形的定位孔,所述拉手的结构为U型,该拉手通过螺钉铰接在套管上,所述螺钉穿接在定位外套的定位孔中,所述拉手的两端均位于定位外套的定位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把头包括拖头盖、内齿轮、转轴、安装架和至少两个齿轮,所述拖头盖中开有拖头盖孔,所述内齿轮固定在拖头盖中,所述安装架中开有安装架孔,该安装架上设置有数量与齿轮相等的安装柱,所述齿轮套装在相对应的安装柱上;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一圈齿牙,该转轴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卡腔,所述卡腔为“十”字形结构,所述转轴依次穿接在安装架的安装架孔和拖头盖的拖头盖孔中,该转轴上的齿牙与齿轮啮合,所述齿轮与内齿轮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脱水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下部设置有法兰面,该法兰面上设置有一圈棘齿,所述安装架中设置有棘轮,该棘轮和转轴中的棘齿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脱水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的个数为三个。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脱水拖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圈,所述连接套的外周设置有凸台,所述转动圈套装在连接套上,该转动圈位于凸台上方且介于连接套和套管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脱水拖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握把,所述握把固定在套管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脱水拖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垫圈,所述缓冲垫圈套装在螺杆上,该缓冲垫圈位于固定键和端盖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水拖把。目前常用的拖把使用不便,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本实用新型包括内管、拖把头、固定键、套管、拉手、定位外套、螺杆、定位内套、端盖、螺纹管、连接套和限位圈,其特点是拖把头包括拖头盖、内齿轮、转轴、安装架和至少两个齿轮,拖头盖中开有拖头盖孔,内齿轮固定在拖头盖中,安装架中开有安装架孔,安装架上设置有数量与齿轮相等的安装柱,齿轮套装在相对应的安装柱上;转轴上设置有一圈齿牙,转轴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卡腔,卡腔为“十”字形结构,转轴依次穿接在安装架的安装架孔和拖头盖的拖头盖孔中,转轴上的齿牙与齿轮啮合,齿轮与内齿轮啮合。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吸水性能好,清洁效果佳,便于脱水。
文档编号A47L13/24GK202699064SQ20122022432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
发明者邵国发 申请人:嘉兴市振宏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