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灶用陶瓷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412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磁灶用陶瓷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灶用陶瓷锅。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使陶瓷锅能够采 用电磁炉加热,在陶瓷锅底附加金属层的方式已见于多篇专利文件中,其中有的采用在陶瓷锅底附加金属板或壳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金属与陶瓷的结合不紧密、传热效率不高。也有的采用在陶瓷锅底内表面复合一层金属膜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由于金属膜处于锅的内部,失去了陶瓷锅煲饭和煲汤的特色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陶瓷锅存在的金属与陶瓷的结合不紧、使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磁灶用陶瓷锅,结构紧密,使用效果好。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磁灶用陶瓷锅,包括陶瓷锅体和金属层,金属层设置在陶瓷锅体的锅底外部,并向上延伸至陶瓷锅体的侧壁。进一步地,在所述陶瓷锅体的锅底外部设置釉层,在釉层外部设置金属层,所述金属层是由纳米级或超细级导磁金属颗粒烧结形成的金属层。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
O.01—0. 02mm。所述金属层向上延伸至陶瓷锅体的距离锅底的距离为5-10mm。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灶用陶瓷锅结构牢固耐用,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I为本实用新型电磁灶用陶瓷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磁灶用陶瓷锅的部分剖面图。附图标记I.金属层2.陶瓷锅体3.釉层具体实施方式
图I为本实用新型电磁灶用陶瓷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磁灶用陶瓷锅的部分剖面图。结合图I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磁灶用陶瓷锅包括金属层I、陶瓷锅体2和釉层3。金属层I设置在陶瓷锅体2的锅底外部,金属层I与陶瓷锅体2紧密结合,并向上延伸至锅的侧壁。当陶瓷锅体2的锅底外部设置釉层3时,金属层I设置在釉层3的外部。陶瓷锅分两种,一种是在陶瓷锅体2上施釉,一种是在陶瓷锅体2上不施釉,本实用新型中的金属层即可以设置陶瓷锅体2上,也可设置在釉层3上。本实用新型中的金属层I的厚度为O. 01-0. 02mm,可以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有效节约金属材料。金属层I沿锅的侧壁向上延伸至距离锅底的距离H为5-10mm,可以更有效地吸收电磁加热的能量。本实用新型中的陶瓷锅体2可以是市场上普通的日用陶瓷锅。总之,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陶瓷锅存在的金属与陶瓷的结合不紧密、使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电磁灶用陶瓷锅结构牢固耐用,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可广泛用于电磁灶。·
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灶用陶瓷锅,包括陶瓷锅体和金属层,其特征是,所述金属层设置在陶瓷锅体的锅底外部,并向上延伸至陶瓷锅体的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磁灶用陶瓷锅,其特征是,在所述陶瓷锅体的锅底外部设置釉层,所述金属层设置在所述釉层的外部,所述金属层是由纳米级或超细级导磁金属颗粒烧结形成的金属层。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磁灶用陶瓷锅,其特征是,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O.01—0. 02mm。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磁灶用陶瓷锅,其特征是,所述金属层沿陶瓷锅体的侧壁向上延伸至距离锅底的距离H为5-1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具领域,提供的一种电磁灶用陶瓷锅包括陶瓷锅体和金属层,金属层设置在陶瓷锅体的锅底外部,并向上延伸至陶瓷锅体的侧壁;陶瓷锅体的锅底外部还包括釉层,在釉层外部设置金属层,金属层是由纳米级或超细级导磁金属颗粒烧结形成的金属层。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电磁灶用陶瓷锅的金属与陶瓷结合不紧密的问题,结构牢固耐用,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文档编号A47J36/04GK202681589SQ20122023238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2日
发明者陈顺满 申请人:陈顺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