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操作的压蒜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6689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于操作的压蒜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将大蒜压成蒜泥的压蒜器。
背景技术
大蒜作为一种调味儿品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在食用时一般要将大蒜制成蒜泥,将大蒜制成蒜泥有多种方法。如专利号为CN20092020664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压蒜器,该压蒜器包括上压杆、下压杆、压料塞、筒套和内筒,使用时,将大蒜放入内筒中,用手同时握住上、下压杆,使上、下压杆靠近,压料塞在上压杆的作用下向内筒底部方向移动,将大蒜压碎成泥,并从内筒底部的漏料孔挤出。该压蒜器制泥效果好,但是在使用时,由于上、下压杆均为直杆,当在内筒内装上大蒜,并将压料塞置于内筒端口内时,上、下压杆间的距离太大,无法一只手同时将上、下压杆握住,而必须用双手分别握住上、下压杆才能进行操作,从而使得压蒜操作不太方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压蒜器,在压制蒜泥时能够单手同时握住上、下压杆进行操作。本实用新型所述便于操作的压蒜器,包括上压杆、下压杆、压料塞、筒套和内筒组成,内筒的上端边缘设有台阶,底部开设有漏料孔,内筒位于筒套内,且通过台阶支撑在筒套上,所述下压杆前端与筒套固定联接,上压杆前端与筒套铰接,压料塞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支杆铰接在上压杆前部,所述上压杆的中后段呈向下凹陷的圆弧状。压蒜时,先将大蒜放入内筒中,然后转动上压杆,使得压料塞位于内筒中,之后用手同时握住上、下压杆,并使手掌与上压杆的圆弧状凹陷处接触,然后用力使上、下压杆靠近,则压料塞在上压杆的作用下向内筒底部运动,将大蒜压碎成泥,并从内筒底部的漏料孔挤出。本实用新型所述压蒜器由于其上压杆的中后段呈向下凹陷的圆弧状,与上压杆为直杆的压蒜器相比,上、下压杆之间的距离得以减小,在压制蒜泥时,能够使用一只手将上、下压杆同时握住进行操作,故使压蒜操作方便快捷。

图I为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该便于操作的压蒜器包括上压杆I、下压杆2、压料塞4、上下两端开口的筒套7和上端开口、下端封闭但开设有漏料孔5的内筒8组成,内筒8位于筒套7内,其上端边缘设有台阶3,并通过该台阶3支撑在筒套7上。所述上压杆I的中后段6呈向下凹陷的圆弧状,上压杆I前端与筒套7铰接,下压杆2前端与筒套7固定联接,压料塞4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支杆9铰接在上压杆I前部 。
权利要求1.一种便于操作的压蒜器,包括上压杆(I)、下压杆(2)、压料塞(4)、筒套(7)和内筒(8)组成,内筒(8)的上端边缘设有台阶(3),底部开设有漏料孔(5),内筒(8)位于筒套(7)内,且通过台阶(3)支撑在筒套(7)上,所述下压杆(2)前端与筒套(7)固定联接,上压杆(1) 前端与筒套(7)铰接,压料塞(4)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支杆(9)铰接在上压杆(I)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杆(I)的中后段(6)呈向下凹陷的圆弧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操作的压蒜器,包括上压杆、下压杆、压料塞、筒套和内筒组成,内筒的上端边缘设有台阶,内筒的底部开设有漏料孔,所述内筒位于筒套内,且通过台阶支撑在筒套上,所述下压杆前端与筒套固定联接,上压杆前端与筒套铰接,其中后段呈向下凹陷的圆弧状,压料塞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支杆铰接在上压杆前部。该压蒜器在压制蒜泥时能够单手同时握住上、下压杆进行操作。
文档编号A47J19/04GK202665191SQ20122028853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9日
发明者陈梁艳 申请人:陈梁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