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盖结构和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524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饭煲盖结构和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家用电器产品,特别是一种电饭煲盖结构及电饭煲。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电饭煲,一般是以做饭为主,很少有蒸菜等功能。同时,绝大部分是为家庭使用而设计的电饭煲,虽然功能齐全,但体积较大,价格较高,不方便携带。而小的电饭煲则是传统的功能简单的磁感应机械式控制的,其成本低,符合小家庭使用。但是,其主要缺点是这些电饭煲的盖一般仅起到普通盖的作用。蒸菜时,不能调节进入蒸菜盘的蒸汽量, 更没有能够自动控制调节进入蒸菜盘蒸汽量的电饭煲盖。为了达到电饭煲不仅能够做饭,而且还能够蒸不同的菜和蒸出较好的菜的目的,现在市场上急需一种能够适时自动控制进入电饭煲蒸盘内蒸汽量的盖和能够即时做出新鲜饭菜的便携式电饭煲。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携带方便,具有保温功能,做饭方便,又能蒸不同种类菜肴的电饭煲盖结构和电饭煲。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饭煲盖结构,包括煲体和煲盖组件,所述煲盖组件由覆盖在煲体上的外盖和覆盖在内锅上的内盖组成,所述外盖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内盖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外盖上固定有导向柱,所述内盖上设置有导向孔,导向柱穿过导向孔形成滑动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是螺杆,螺杆与内盖上的螺孔旋接。本实用新型所述外盖上固定有防溢探头的凸台探针的一端,包裹有绝缘套的凸台探针的另一端穿过内盖、蒸盘和蒸盆凸缘上设置的过孔进入内锅的空腔内,外盖上还固定有上连接器,所述上连接器与煲体上设置的下连接器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煲体内腔上部设置有位置开关组件,所述位置开关组件包括有上位开关、中位开关和下位开关。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电饭煲盖结构,包括煲体、外盖、蒸盘盖和蒸盘,所述外盖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蒸盘盖连接,所述蒸盘盖扣合在蒸盘上,所述蒸盘上部盘壁的圆周上设置有通孔。本实用新型所述外盖上固定有导向柱,所述蒸盘盖上设置有盖孔,导向柱穿过盖孔形成滑动连接,所述蒸盘盖上设置有卡扣,所述蒸盘上设置有与卡扣对应的凸起,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是螺杆,螺杆与蒸盘盖上的螺孔旋接。本实用新型所述蒸盘盖上还设置有过孔,固定在外盖上的防溢探头穿过过孔和蒸盆凸缘上的通孔进入内锅的容腔中。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包括煲体、煲体内的内锅、蒸盆、蒸盘和煲体底部的发热盘、温度传感器组件和控制电路,还包括电饭煲盖结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电机转动自动调节进入蒸盆内蒸汽量,解决了小型电饭煲蒸不同种类菜的难题,并且能够达到较好的蒸菜效果,而且煲体和内锅上设置了防溢探头,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电饭煲在做饭的过程中容易溢出米汤的问题,煲体上还装置有保温层,使做好的饭菜能够较好地长时间保温,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给用户提供了一种卫生、节能、使用方便的便携式电饭煲。

图I是本实用新型电饭煲盖结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饭煲盖结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蒸盘和蒸盘盖组装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蒸盘盖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蒸盆的主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蒸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电饭煲盖结构实施例一的电饭煲盖结构,包括煲体I和煲盖组件2,煲体I上装置有保温层108,煲盖组件2由覆盖在煲体I上的外盖203和覆盖在内锅6上的内盖201组成,外盖203上设置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轴与内盖201连接,其中,电机3的输出轴是螺杆301,螺杆301与内盖201上的螺孔205旋接。外盖203上固定有导向柱202,内盖201上设置有导向孔206,导向柱202穿过导向孔206形成滑动连接。外盖203上固定有防溢探头7的凸台探针701的一端,包裹有绝缘套702的凸台探针701的另一端穿过内盖201、蒸盘5和蒸盆4凸缘上设置的过孔进入内锅6的空腔内。外盖203上还固定有上连接器207,上连接器207与煲体I上设置的下连接器107配合连接。煲体I内腔上部设置有位置开关组件,该位置开关组件包括有一个以上的上位开关101、中位开关102和下位开关103。煲盖组件2的内盖201可以上下移动,用户通过控制面板9上的功能键,当设定蒸哪一种菜时,控制电路将控制外盖203上设置的电机3旋转工作,从而驱动内盖201移动到设定位置。其具体移动的位置通过煲体I上设置的位置开关组件检测内盖201所在位置,从而控制内盖201的移动位置。而且通过程序控制,可以做到将内盖201移动到上位开关101 (最大位置),中位开关102 (中间位置),下位开关103 (内盖201与内锅6的闭合位置)。用户通过控制内盖201的移动,可以控制由内锅6进入蒸盘5内的蒸汽量,完成不同菜的蒸熟功能。通过检测位置开关组件的动作和移动内盖201,可以完成内盖201移到最大位置,即上位开关101 (最大位置)。即可以控制由内锅6进入蒸盘5内的蒸汽量为最大的位置,并且可以控制进入蒸盘5的蒸汽的时间,时间到后再闭合内盖201,通过这种配合来实现进入蒸盘5的不同的蒸汽量,从而实现根据不同的菜,控制不同蒸汽量进入蒸盘5内。同理,控制电路可以通过控制内盖201移动到中间位置,即中位开关102的位置,即进入蒸盘5的蒸汽量中等量的位置,来达到控制进入蒸盘5的蒸汽量,实现对用户选择的菜进行蒸熟。如图2、3、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电饭煲盖结构实施例二的电饭煲盖结构,包括煲体I、外盖203、蒸盘盖8和蒸盘5,外盖203上设置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轴与蒸盘盖8连接,其中,电机3的输出轴是螺杆301,螺杆301与蒸盘盖8上的螺孔801旋接。外盖203上固定有导向柱202,蒸盘盖8上设置有盖孔802,导向柱202穿过盖孔802形成滑动连接。蒸盘盖8上设置有卡扣804,蒸盘5上设置有与卡扣804对应的凸起502,蒸盘5上部盘壁的圆周上设置有通孔501,蒸盘盖8上还设置有过孔803,外盖203上固定有防溢探头7的凸台探针701的一端, 包裹有绝缘套702的凸台探针701的另一端穿过蒸盘盖8上的过孔803和蒸盆4凸缘上设置的通孔402进入内锅6的空腔内。外盖203上还固定有上连接器207,上连接器207与煲体I上设置的下连接器107配合连接。煲体I内腔上部设置有位置开关组件,位置开关组件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上位开关101、中位开关102、下位开关103。蒸盘盖8扣住蒸盘5后,蒸盘5可以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电机旋转而上下移动,用户通过控制面板9上的功能键,设定蒸哪一种菜时,控制电路将根据用户设定,按设定时间控制电机旋转,而控制外盖203上设置的电机3旋转工作,从而驱动蒸盘5移动到设定位置。其移动的位置通过煲体I上设置的位置开关组件检测蒸盘5所在位置,从而控制蒸盘5的移动位置。而且通过程序控制,可以做到将蒸盘5移动到上位开关101 (最大位置),中位开关102 (中间位置),下位开关103 (内盖201与内锅6的闭合位置)。用户通过控制蒸盘5的移动,可以控制由内锅6通过蒸盘5上部盘壁的圆周上的通孔501进入蒸盘5内的蒸汽量,完成不同菜的蒸熟功能。通过检测位置开关组件的动作和移动蒸盘5,控制电路可以控制蒸盘5移到最大位置,即上位开关101 (最大位置),此时蒸盘5上部盘壁的通孔501全部露出蒸盆4而不被阻挡,从而实现内锅6的蒸汽进入蒸盘5内的蒸汽量最大。通过蒸盘5的上下移动,可以控制内锅6发生的蒸汽进入蒸盘5内的蒸汽量。即可以控制由内锅6进入蒸盘5内的蒸汽量为最大的位置。然后,控制闭合蒸盘5上部盘壁上的通孔501,即通过将蒸盘5往蒸盆4内下降,当蒸盘5下降到下位开关103位置时,使蒸盘5上部盘壁上的通孔501全部被蒸盆4的盆壁挡住而闭合,使蒸汽无法进入蒸盘5。通过这种配合来实现进入蒸盘5的不同的蒸汽量,从而实现根据不同的菜,控制不同蒸汽量进入蒸盘5内。同理,控制电路可以通过控制蒸盘5移动到中间位置,即中位开关102的位置,即进入蒸盘5的蒸汽量中等量的位置,使蒸盘5上部盘壁上的通孔501部分被蒸盆4的盆壁挡住,从而减少内锅6产生的蒸汽进入蒸盘5,达到控制进入蒸盘5的蒸汽量,实现对用户选择的菜进行蒸熟。并且还可以通过控制进入蒸盘5的蒸汽的时间,即通过控制蒸盘5在最大位置或中间位置停留的时间,从而控制蒸菜蒸汽量,达到蒸不同菜的目的。如图I、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包括电饭煲盖结构的电饭煲,包括煲体I、煲体I内的内锅6、蒸盆4、蒸盘5和煲体I底部的发热盘103、温度传感器组件和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将做饭的米和水按比例放入内锅6中,然后,按顺序放入蒸盆4,再将蒸盘5上的定位凸503对准蒸盆4上的通孔402插入后放在蒸盆4上,使蒸盘5凸缘上的通孔504与蒸盆4凸缘上的通孔402对齐,以保证通孔通气良好,再将要蒸的生菜放入蒸盘5内,用准备的调料拌匀,然后盖上电饭煲盖。(2)、接通电源,设置煮饭时间和蒸菜时间,按下开始键,控制电路按设计程序控制发热盘103开始加热。(3)、控制电路根据设定的煮饭时间和蒸菜时间,通过温度传感器组件所测温度对发热盘103的发热进行控制,与此同时,控制电路根据设定蒸菜时间,控制电机旋转控制内盖201升降,或控制蒸盘5升降,从而控制蒸汽进入蒸盘5的蒸汽量。(4)、当达到用户的设置值时,程序运行时间达到时,控制电路控制发热盘103停止工作,从而结束控制程序,完成蒸煮过程。如图1、5、6所示,本实用新型电饭煲盖结构实施例一的使用方法详细说明如下一、用户事先准备好需要蒸的菜(如土豆)和调料、大米。首先按要求将洗干净的大米按一定比例的水一起放入内锅6中,然后,放入蒸盆4,再将蒸盘5叠在蒸盆4上,再将蒸盘5上的定位凸503对准蒸盆4上的通孔402插入放在蒸盆4上,使蒸盘5凸缘上的通孔504与蒸盆4凸缘上的通孔402对齐,以保证通孔通气良好。二、将菜(如土豆)放入蒸盘5内,然后,将盖2的外盖203盖在煲体I上,注意I、将盖上的上连接器207与煲体I上的下连接器107位置对准后插入;2、将外盖203上固定的防溢探头7的包裹有绝缘套702的凸台探针701的一端穿过内盖201、蒸盘5和蒸盆4凸缘上设置的过孔进入内锅6的空腔内。三、将电源插头插入电源座,在控制面板9上的蒸菜功能按键选择需要蒸的菜的种类和煮饭功能选择,然后,按‘开始’键,电饭煲开始工作。四、这时,控制电路将按用户设置的蒸菜功能,控制煲盖组件2上的外盖203上的电机3旋转,从而控制内盖201向上移动,当控制电路检测到上位开关101闭合时,控制电路控制电机3停止旋转,此时,内盖201与内锅6之间已经打开到最大的距离,使内锅6内产生的蒸汽能够顺畅地进入蒸盘5内,给蒸盘5利用蒸汽蒸菜。五、这时,电饭煲开始煮饭蒸菜,控制电路控制发热元件通电开始加热,内锅6底部受到发热元件的加热而变热,开始煮内锅6内的大米,当内锅6内的饭在煮的过程中产生的汤汁水泡上升到防溢探头7,与防溢探头7接触时,控制电路检测到防溢探头7与内锅6之间的阻值由较大变为很小时(即设定值时),控制电路控制发热元件断电停止加热。当停止加热的时间达到程序设定的时间后,控制电路再次控制发热元件重新通电加热,如此反复不断加热,并且保证了在煮饭过程中,煮饭的汤汁不会溢出到电饭煲外。六、当进入蒸盘4内的蒸汽量达到程序设置的量,即进入蒸汽的时间达到设定的蒸菜功能的时间时,控制电路控制电机3反向旋转,将内盖201下移,直到将内盖201与内锅6封闭为止,即控制电路检测到下位开关103闭合的信号,控制电机3停止旋转。七、当煮饭的时间达到用户设定的煮饭功能的时间时,控制电路控制发热元件断电停止加热,并且报警提醒用户煮饭时间结束。如图2、3、4、5、6所示,本实用新型电饭煲盖结构实施例二的使用方法详细说明如下—、用户事先准备好需要蒸的菜(如土豆)和调料、大米。首先按要求将洗干净的大米按一定比例的水一起放入内锅6中,然后,放入蒸盆4,再在蒸盆4上叠上蒸盘5,将蒸盘5上的定位凸503对准蒸盆4上的通孔402插入放在蒸盆4上,将蒸盘5凸缘上的通孔504与蒸盆4凸缘上的通孔402对齐,以保证通孔通气良好。二、将菜(如土豆)放入蒸盘5内,然后,将蒸盘盖8上的卡扣804与蒸盘5上设置的凸起502扣紧。同时,将盖2的外盖203盖在煲体I上,注意1、将盖上的上连接器207与煲体I上的下连接器107位置对准后插入。2、将外盖203上固定的防溢探头7的包裹有绝缘套702的凸台探针701的一端穿过蒸盘盖8、蒸盆4凸缘上设置的过孔进入内锅6的空腔内。三、将电源插头插入电源座,在控制面板9上的蒸菜功能按键选择需要蒸的菜的种类和煮饭功能选择,然后,按‘开始’键,电饭煲开始工作。四、这时,控制电路将按用户设置的蒸菜功能,控制煲盖组件2上的外盖203上的电机3旋转,从而通过控制蒸盘盖8向上移动而拉动蒸盘5向上移动,当控制电路检测到上位开关101闭合(最大位置)时,控制电路控制电机3停止旋转,此时,蒸盘5上移到最大位置,蒸盘5上部盘壁的通孔501全部露出蒸盆4而不被阻挡,从而可以实现内锅6的蒸汽进入蒸盘5内的蒸汽量最大。使内锅6内产生的蒸汽能够顺畅地进入蒸盘5内,使蒸盘5利用蒸汽蒸菜。五、这时,电饭煲开始煮饭蒸菜,控制电路控制发热元件通电开始加热,内锅6底部受到发热元件的加热而变热,开始煮内锅6内的大米,当内锅6内的饭在煮的过程中产生的汤汁水泡上升到防溢探头7,与防溢探头7接触时,控制电路检测到防溢探头7与内锅6·之间的阻值由较大变为很小时即设定值时,控制电路控制发热元件断电停止加热。当停止加热的时间达到程序设定的时间后,控制电路再次控制发热元件重新通电加热,如此反复不断加热,并且保证了在煮饭过程中,煮饭的汤汁不会溢出到电饭煲外。六、当进入蒸盘5内的蒸汽量达到程序设置的量,即进入蒸汽的时间达到设定的蒸菜功能的时间时,控制电路控制电机3反向旋转,将蒸盘5下移,直到将蒸盘5与内锅6封闭为止,即控制电路检测到下位开关103闭合的信号,控制电机3停止旋转。七、当煮饭的时间达到用户设定的煮饭功能的时间时,控制电路控制发热元件断电停止加热,并且报警提醒用户煮饭时间结束。
权利要求1.一种电饭煲盖结构,包括煲体(I)和煲盖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煲盖组件(2)由覆盖在煲体(I)上的外盖(203)和覆盖在内锅(6)上的内盖(201)组成,所述外盖(203)上设置有电机(3 ),所述电机(3 )的输出轴与内盖(20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饭煲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203)上固定有导向柱(202),所述内盖(201)上设置有导向孔(206),导向柱(202)穿过导向孔(206)形成滑动连接,所述电机(3 )的输出轴是螺杆(301),螺杆(301)与内盖(201)上的螺孔(205 )旋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203)上固定有防溢探头(7 )的凸台探针(701)的一端,包裹有绝缘套(702 )的凸台探针(701)的另一端穿过内盖(201)、蒸盘(5)和蒸盆(4)凸缘上设置的过孔进入内锅(6)的空腔内,外盖(203)上还固定有上连接器(207),所述上连接器(207)与煲体(I)上设置的下连接器(107)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饭煲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I)内腔上部设置有位置开关组件,所述位置开关组件包括有上位开关(101 )、中位开关(102)和下位开关(103)。
5.一种电饭煲盖结构,包括煲体(I)、外盖(203)、蒸盘盖(8)和蒸盘(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203)上设置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与蒸盘盖(8)连接,所述蒸盘盖(8)扣合在蒸盘(5)上,所述蒸盘(5)上部盘壁的圆周上设置有通孔(5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饭煲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203)上固定有导向柱(202),所述蒸盘盖(8)上设置有盖孔(802),导向柱(202)穿过盖孔(802)形成滑动连接,所述蒸盘盖(8)上设置有卡扣(804),所述蒸盘(5)上设置有与卡扣(804)对应的凸起(502),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是螺杆(301),螺杆(301)与蒸盘盖(8)上的螺孔(801)旋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饭煲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盘盖(8)上还设置有过孔(803),固定在外盖(203)上的防溢探头(7)穿过过孔(803)和蒸盆(4)凸缘上的通孔(402)进入内锅(6)的容腔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饭煲盖结构和电饭煲。该电饭煲盖结构,包括煲体和煲盖组件,所述煲盖组件由覆盖在煲体上的外盖和覆盖在内锅上的内盖组成,所述外盖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内盖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电机转动自动调节进入蒸盆内蒸汽量,解决了小型电饭煲蒸不同种类菜的难题,并且能够达到较好的蒸菜效果,而且煲体和内锅上设置了防溢探头,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电饭煲在做饭的过程中容易溢出米汤的问题,煲体上还装置有保温层,使做好的饭菜能够较好地长时间保温,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给用户提供了一种卫生、节能、使用方便的便携式电饭煲。
文档编号A47J27/56GK202775913SQ20122031031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9日
发明者张默晗, 陈华金, 邹淑斌, 应宁波 申请人:晶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