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水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552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出水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出水控制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水控制结构,属于现有出水控制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0002]水是生命之源,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水,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大多数只是经过简单的净化,当人们饮用自来水的时候,都需要进行加热,而后才进行饮用,而热水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用于将冷水进行加热的工具。[0003]现有的热水壶按钮式出水控制结构,其结构复杂,按钮开关容易失效,导致打不开或关不紧,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忘记关闭;倾倒时,热水流出来,需要双手配合,使用不方便。发明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出水控制结构,其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可快速出水。[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出水控制结构,包括瓶体、瓶颈、瓶塞,瓶体的开口处连接瓶颈,瓶颈的中部为瓶口,瓶塞以旋卡式或者卡扣式连接于瓶口处,瓶塞内设有出水通道,所述的出水通道的内出口位于瓶塞下表面,出水通道的外出口位于瓶塞外侧边;[000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塞内还设有出水开关结构,出水开关结构包括阀杆、弹性结构、传动压杆、第一活动铰、第二活动铰、出水压杆,阀杆下部设于出水通道内出口处用于堵塞内出口,传动压杆的第二端部通过第一活动铰连接于瓶塞内,传动压杆的第一端部压接于阀杆的上端部,出水压杆通过第二活动铰连接于瓶塞上,出水压杆的一端通过第一活动铰和第二活动铰与传动压杆的第二端部传动连接,另一端作为动力臂穿出瓶塞外;弹性结构套设于阀杆上。将出水开关结构的压杆分为两段式压杆,即传动压杆和出水压杆,然后采用第一活动铰和第二活动铰将两者传动连接,如此设置,可以将出水压杆的按压行程减小, 并且按压时省力,即用户只需轻轻按下出水压杆一小段距离,即可打开出水通道的内出口, 从而倒出瓶体内的水;同时出水压杆的按压形成减小后,瓶塞上出水压杆穿出处的孔的尺寸可以减小,不影响瓶塞的整体美观;出水压杆与孔之间的缝隙也能减小,有效避免或者减少异物进入到瓶塞内部引发卫生问题。将出水压杆延伸出壶盖外部,则出水压杆可以与手柄配合设置,这样,仅用一只手就可以完成提壶和按压出水的操作,此处所提到的手柄是本领域的惯常技术手段,在此不累述。[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阀杆下部套设有第一密封圈。将第一密封圈套设在阀杆下部上, 当阀杆下部将出水通道的内出口关闭时,第一密封圈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将内出口密封,防止水漏出或者渗出,同时有利益保温。[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阀杆上还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设置在出水通道的上方, 即设置在外出口的上方,可以防止水或者蒸汽从瓶塞上方导出。[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结构为弹簧。当加热水或者不需要倒出水时,由于弹簧的弹性作用,将阀杆保持密封在出水通道的内出口处;当倒出水后,对阀杆复位,继续对出水通道的内出口密封。[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瓶塞包括上瓶塞和下瓶塞,所述上瓶塞和下瓶塞为卡接或者螺钉连接。将瓶塞分为上、下瓶塞结构,有利于瓶塞内的出水开关结构进行装配、维护及清洁。[0011]进一步的,所述出水通道的内出口的中心线偏离瓶塞的中心线。即出水通道的内出口不设置在瓶塞的中央,而是靠近外出口设置,这样,使得出水通道的整体长度减短,当倒水时,可快速出水。当然,也可以将内出口设置在瓶塞的中央,但是如此的话,倒水时出水就比较慢。[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瓶体为双层真空结构。[0013]以上所述的“活动铰”,指的是在传动压杆或者出水压杆上一体设置或者分体设置转动轴,在瓶塞上对应转动轴的地方设置孔,将传动压杆或者出水压杆上的转动轴安装到瓶塞上对应的孔,则形成“活动铰”;反过来,也可以在瓶塞上设置转动轴,在传动压杆或者出水压杆上对应转动轴的地方设置孔,转动轴和空对应安装,则形成“活动铰”。[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瓶塞内还设有出水开关结构,阀杆下部设于出水通道内出口处,传动压杆第一端部压接于阀杆的上端部,传动压杆第二端部通过第一活动铰连接于瓶塞内;出水压杆一端通过第二活动铰连接于瓶塞上,另一端作为动力臂穿出瓶塞外;出水压杆通过第一活动铰和第二活动铰与传动压杆传动连接;弹性结构套设于阀杆上,第一密封圈设于阀杆下部用于密封出水通道的内出口。其结构简单,操作容易,通过两压杆传动配合,可快速出水,并且两压杆传动连接,使得出水压杆按压行程小,按压省力,轻轻一按便可出水;同时,将出水压杆延伸出壶盖外部,则出水压杆可以与手柄配合设置,这样,仅用一只手就可以完成提壶和按压出水的操作,非常方便用户使用;还有,通过两段式压杆设置,则出水通道的内出口位置可以设置在瓶塞的中央,也可以设置在较边缘处,均可按压出水。


[0015]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I所示,一种出水控制结构,包括瓶体I、瓶颈2、瓶塞3,瓶体I的开口处连接瓶颈2,瓶颈2的中部为瓶口,瓶塞3以旋卡式连接于瓶口处,瓶塞3内设有出水通道4,出水通道4的内出口位于瓶塞3的下表面,出水通道4的外出口位于瓶塞3的外侧边,其中, 所述的出水通道4的内出口的中心线偏离瓶塞3的中心线,即内出口靠近外出口设置;[0017]所述的瓶塞3内还设有出水开关结构,出水开关结构包括阀杆5、弹性结构6、传动压杆7、第一活动铰8、第二活动铰9、出水压杆10,阀杆5下部设于出水通道4内出口处,传动压杆7第一端部71压接于阀杆5的上端部,第二端部72通过第一活动铰8与与瓶塞3 连接;出水压杆10—端通过第二活动铰9与瓶塞3连接,另一端作为动力臂穿出瓶塞3外; 出水压杆10通过第一活动铰8和第二活动铰9与传动压杆7传动连接;弹性结构6套设于阀杆5上。[0018]进一步的,所述的阀杆5上设有第一密封圈11和第二密封圈12。所述的第一密封圈11、第二密封圈12均为硅胶密封圈。第一密封圈11设置在阀杆5的下部,通过第一密封圈11可有效的将出水通道4的内出口密封;第二密封圈12设置在出水通道4的上方,防止水或者蒸汽从瓶塞3上表面导出。[0019]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结构6为弹簧。当加热水或者不需要倒出水时,由于弹簧的弹性作用,将阀杆5保持密封在出水通道4的内出口处;当倒出水后,对阀杆5复位,继续对出水通道4的内出口密封。[0020]进一步的,所述的瓶塞3包括上瓶塞13和下瓶塞14,所述上瓶塞13和下瓶塞14 为卡接或者螺钉连接。[0021]进一步的,所述的瓶体I为双层真空结构。有利于保温。[0022]使用时,将出水压杆10向下压,出水压杆10绕第二活动铰9转动,其端部向上运动推动传动压杆7的第二端部72,传动压杆7绕第一活动铰8转动,传动压杆7的第一端部 71向下运动推动阀杆5向下移动,出水通道4的内出口打开,此时,倾斜瓶体I即可倒出瓶体I内的水;当倒出水后,松开出水压杆10,通过弹簧对阀杆5复位,继续对出水通道4的内出口密封。[002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做若干适合实际情况的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上非实质性变更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出水控制结构,包括瓶体(I)、瓶颈(2)、瓶塞(3),瓶体(I)的开口处连接瓶颈(2),瓶颈(2)的中部为瓶口,瓶塞(3)以旋卡式或者卡扣式连接于瓶口处,瓶塞(3)内设有出水通道(4),所述的出水通道(4)的内出口位于瓶塞(3)下表面,出水通道(4)的外出口位于瓶塞(3)外侧边;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塞(3)内还设有出水开关结构,出水开关结构包括阀杆(5)、弹性结构(6)、传动压杆(7)、第一活动铰(8)、第二活动铰(9)、出水压杆(10),阀杆(5)下部设于出水通道(4)内出口处用于堵塞内出口,传动压杆(7)第二端部(72)通过第一活动铰(8)连接于瓶塞(3)内,传动压杆(7)的第一端部(71)压接于阀杆(5)的上端部,出水压杆(10)通过第二活动铰(9)连接于瓶塞(3)上,出水压杆(10)的一端通过第一活动铰(8)和第二活动铰(9)与传动压杆(7)的第二端部(72)传动连接,另一端作为动力臂穿出瓶塞(3)外;弹性结构(6)套设于阀杆(5)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出水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5)下部设有第一密封圈(11)。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出水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杆(5)上还设有第二密封圈(12),所述的第二密封圈(12)设于出水通道(4)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出水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结构(6)为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出水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塞(3)包括上瓶塞(13)和下瓶塞(14),所述上瓶塞(13)和下瓶塞(14)为卡接或者螺钉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2、3、4、5任一所述的一种出水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通道(4)的内出口的中心线偏离瓶塞(3)的中心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出水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体(I)为双层真空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水控制结构,属于现有出水控制结构的改进。一种出水控制结构,其出水开关结构包括阀杆、弹性结构、传动压杆、第一活动铰、第二活动铰、出水压杆,阀杆下部设于出水通道内出口处用于堵塞内出口,传动压杆的第二端部通过第一活动铰连接于瓶塞内,传动压杆的第一端部压接于阀杆的上端部,出水压杆通过第二活动铰连接于瓶塞上,出水压杆的一端通过第一活动铰和第二活动铰与传动压杆的第二端部传动连接,另一端作为动力臂穿出瓶塞外;弹性结构套设于阀杆上。其结构简单,操作容易,通过两压杆传动配合,可快速出水。
文档编号A47J31/46GK202801273SQ201220311190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9日
发明者朱国军, 谭发刚, 朱鑫 申请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