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自动鞋套机的脱扣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鞋套机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自动鞋套机的脱扣机构。
背景技术:
某些场所,例如实验室、住宅、办公场所等,为了保持清洁,避免鞋子上的泥巴和灰尘散落在地面上,均采用袋子包覆在穿于脚上的鞋子外部。而鞋套机实现了将袋子自动地包覆在鞋子外部。鞋套机推向市场后,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鞋套机主要由壳体、袋子、脚踏机构以及通过脚踏机构能实现将袋子逐一地从脱扣机构中脱离出来的脱扣机构等部件组成。其中,脱扣机构包括用于容纳脱扣的壳体、推块、弹簧、直端限位件、带钩限位件,脱扣大致呈土字形,推块限位在壳体内部使推块可沿着壳体轴线方向上下移动,推块的上方放置有脱扣,推块的下方设有弹簧,弹簧抵在壳体的下部,在壳体上设有仅能一次让一个脱扣穿过的凹槽,该凹槽沿垂直于壳体轴线方向延伸,通过脚踏机构带动直端限位件和带钩·限位件沿壳体轴线方向上下运动,直端限位件和带钩限位件设置在壳体内部、沿壳体轴线方向放置,直端限位件用来限制和允许脱扣通过凹槽,带钩限位件设置在壳体内部、沿壳体轴线方向放置,带钩限位件的钩部顶压在脱扣上使该钩部下方的脱扣均随其向下运动,带钩限位部件作为脱扣逐一地进入凹槽关件部件,在其向上运动过程中,脱扣受袋子上的橡皮筋弹性恢复力而进入凹槽。由于脱扣呈土字形,其表面积较小,再者这种结构的脱扣机构是采用带钩限位件结构以实现脱扣逐一地进入凹槽,而带部件本身是采用细小地棒状材料型成,其与脱扣相接触的面也较小,因此,带限位件在向下拉动脱扣过程中容易与脱扣发生脱离,在脱扣受橡皮筋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从凹槽中窜出,产生在带钩限位件一个运动周期内有多个脱扣脱离于脱扣机构的现象,给使用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一个运动周期内脱扣脱离数量准确的用于自动鞋套机的脱扣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用于自动鞋套机的脱扣机构,包括壳体、弹簧、用于放置脱扣的推块,在壳体上设有供脱扣穿过的脱扣凹槽和用于收容弹簧、推块的收容腔,弹簧与推块相抵,还包括具有钩部的挡件、导向机构、具有限位部和身部的限位件,脱扣具有通孔、通槽和翼板,该通孔可供限位件穿过,该通槽供钩部穿过,在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容置挡件的凹槽,凹槽沿壳体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且穿过脱扣凹槽,挡件与凹槽滑移配合,挡件一端用于和脚踏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接,挡件的钩部可移动至凹槽上方的第一位置或位于凹槽下方的第二位置,钩部与脱扣形成顶压配合,限位件的一端用于和脚踏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接,限位部可移动至脱扣凹槽的第一位置或高于脱扣凹槽的第二位置,导向机构和限位件滑移配合。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导向机构由设置在所述推块上的通孔和设置在壳体底部上的通孔形成,推块上的通孔和壳体上的通孔均与限位杆滑移配
口 O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身部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脱扣上的通孔、推块上的通孔均与身部的横截面形状相适。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钩部的外径略小于通槽的宽度,该通槽与翼板相邻。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脱扣具有头部,钩部通过该头部与脱扣形成顶压配合。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在收容腔的侧壁上设有凸沿,该凸沿供弹簧相抵,弹簧套在限位件上并且限位件上用于和脚踏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端·部露在弹黃外。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限位件由塑料制成。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挡件由金属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相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脱扣机构设置了挡件、导向机构、限位件等结构,挡件不仅起到对位于预脱离状态的下方脱扣向下拉的作用,还兼具起阻挡其它的脱扣从脱扣凹槽内窜出的作用,实现了在脱扣机构一个运动周期内脱扣的脱离数量准确的目的。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I一4 ;一种用于自动鞋套机的脱扣机构,包括壳体I、弹簧2、用于放置脱扣3的推块4,在壳体上设有供脱扣3穿过的脱扣凹槽5和用于收容弹簧2、推块4的收容腔11,还包括挡件
6、导向机构、具有限位部71和身部72的限位件7。弹簧2与推块4相抵,脱扣3置于推块4上。在所述壳体I上设有用于容置挡件6的凹槽8,凹槽8沿壳体I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且穿过脱扣凹槽5,即凹槽8和脱扣凹槽5呈十字交叉。挡件6与凹槽8滑移配合,挡件在凹槽内可作沿壳体轴线方向上的上下滑动。挡件6 —端用于和脚踏机构的输出端9相连接,该输出端用于带动挡件上下移动。挡件6大致呈U形状,挡件具有钩部61。该钩部61由挡件的端部向内侧弯曲形成。在脚踏机构的输出端上设有U形凹槽,脚踏机构的输出端通过该U形凹槽插接在挡件上。挡件的钩部61具有位于脱扣凹槽5上方的第一位置以及位于脱扣凹槽5下方的第二位置,其中,第一位置的钩部能使脱扣在脱扣凹槽移动无阻碍,使得脱扣能够顺利地进入凹槽,在脚踏机构的带动下,位于第一位置(位于脱扣凹槽的上方)的钩部先移动到脱扣凹槽内再下移到第二位置(位于脱扣凹槽的下方)。限位件7的一端用于和脚踏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接,脚踏机构的输出端通过U形凹槽插接在挡件上。限位部71具有低于脱扣凹槽5的第一位置以及高于脱扣凹槽5的第二位置,限位部在第二位置,限位部71钩住脱扣3以防止脱扣3从脱扣凹槽5内窜出;在限位件在脚踏机构的带动下限位件下移并处于第一位置时,脱扣3与限位部71相脱离,使得脱扣在袋子的橡皮筋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脱扣3从脱扣凹槽5内窜出。导向机构和限位件滑移配合。限位件的身部72沿脱扣凹槽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大于限位部71沿脱扣凹槽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使得位于最上方的脱扣处于预脱离状态(脱扣的翼板在脱扣凹槽内,脱扣的通孔与限位件的限位部相抵)。脱扣3上具有头部31、通槽34、通孔32和翼板33。脱扣上的通孔可 供限位件穿过,使脱扣5沿限位件5排列。通槽34供钩部穿过,即最上一个脱扣在预脱离状态时,通槽与钩部处在通槽的宽度范围内的位置,挡件在脚踏机构的带动下,钩部穿过通槽。甚至,通槽也可以形成开放式的,在翼板后面的部分宽度均小于两个钩部之间的距离。其尺寸应当满足通槽到脱扣凹槽的长度,其小于身部72沿脱扣凹槽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与限位部71沿脱扣凹槽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差,使得钩部能穿过处于预脱离状态的通槽并可顶压位于预脱离状态的脱扣下方的脱扣。钩部61在向下移动时,钩部61刚好在最顶部的脱扣翼板33的后面,钩部与脱扣形成顶压配合,使钩部带动其下部的脱扣向下移动。为了使结构更加紧凑,勾部61顶在脱扣的头部31上。即头部的宽度大于钩部之间的距离,钩部顶在位于预脱离状态下面的脱扣的头部上,带动脱扣向下运动。作为本施例的直接变形,也可以改变挡件在壳体的安装位置,使钩部顶压在脱扣的其它位置,当然该位置的尺寸也应当满足如上述的要求。为了达到钩部也具有限位的目的,防止在使用较薄的脱扣一次脱出多个,使得该脱扣机构适用于对不同厚度的脱扣,具备通用化的功能。钩部的外径略小于通槽34的宽度,该通槽34与翼板33相邻。最上部的脱扣处于预脱离状态,该脱扣与钩部形成如下位置关系脱扣的通槽与钩部处于正对的位置,在钩部运动到脱扣通槽上时,钩部与脱扣上的通槽相抵,使得钩部具有限制脱扣窜出脱扣凹槽的作用;钩部继续向下运动,钩部穿过通槽后,位于最上部的脱扣从脱扣凹槽内窜出,而钩部则带动其下的脱扣向下运动,使得脱扣从脱扣机构从脱出更准确。为了保证限位件在脚踏机构的带动下能保持沿壳体轴线方向上运动,应当设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由设置在所述推块4上的通孔41和设置在壳体底部上的通孔12形成,推块上的通孔和壳体上的通孔均与限位杆滑移配合。即两个通孔的内径略大于限位杆的外径,使得推块与限位件可相对移动,从而实现限位件的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当然导向机构也可以是与壳体相连接的导向套,限位件穿过该导向套。也可以是用限位件的底部(与脚踏机构的输出端)与壳体相适配,用壳体限制限位件摆动。当然还可以用凸沿和限位杆相配合,用凸沿限制限位件摆动。在本实施例中,身部72的横截面形状优选为椭圆形,脱扣上的通孔32、推块上的通孔41均与身部72的横截面形状相适。同样的,身部的截面形状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如方形,圆形。在收容腔的侧壁上设有凸沿10,该凸沿10供弹簧2相抵,弹簧2套在限位件7的外部并且限位杆上用于和脚踏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端部露在弹簧外。通过该结构,可以使脱扣机构更加紧凑,壳体尺寸更小,其用料量更少,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当然,限位杆也可以设置在弹簧的外部,弹簧抵在壳体的底部或者其它的位置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7由塑料制成,当然也可以由其它的材料制成。[0025]所述挡件由塑料制成。同样的,挡件6也可以由其它的材料制成,例如金属材料制成。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自动鞋套机的脱扣机构,包括壳体、弹簧、用于放置脱扣的推块,在壳体上设有供脱扣穿过的脱扣凹槽和用于收容弹簧、推块的收容腔,弹簧与推块相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钩部的挡件、导向机构、具有限位部和身部的限位件,脱扣具有通孔、通槽和翼板,该通孔可供限位件穿过,该通槽供钩部穿过,在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容置挡件的凹槽,凹槽沿壳体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且穿过脱扣凹槽,挡件与凹槽滑移配合,挡件一端用于和脚踏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接,挡件的钩部可移动至凹槽上方的第一位置或位于凹槽下方的第二位置,钩部与脱扣形成顶压配合,限位件的一端用于和脚踏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接,限位部可移动至脱扣凹槽的第一位置或高于脱扣凹槽的第二位置,导向机构和限位件滑移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自动鞋套机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导向机构由设置在所述推块上的通孔和设置在壳体底部上的通孔形成,推块上的通孔和壳体上的通孔均与限位杆滑移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自动鞋套机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身部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脱扣上的通孔、推块上的通孔均与身部的横截面形状相适。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自动鞋套机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钩部的外径略小于通槽的宽度,该通槽与翼板相邻。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自动鞋套机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脱扣具有头部,钩部通过该头部与脱扣形成顶压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自动鞋套机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收容腔的侧壁上设有凸沿,该凸沿供弹簧相抵,弹簧套在限位件上并且限位件上用于和脚踏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端部露在弹簧外。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自动鞋套机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限位件由塑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自动鞋套机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挡件由金属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自动鞋套机的脱扣机构,解决了其在一个运动周期内脱扣脱离数量准确的技术问题。脱扣具有通孔和翼板,该通孔可供限位件穿过,翼板沿脱扣凹槽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小于身部沿脱扣凹槽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与限位部沿脱扣凹槽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差,在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容置挡件的凹槽,凹槽沿壳体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且穿过脱扣凹槽,挡件与凹槽滑移配合,挡件一端用于和脚踏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接,挡件的钩部可移动至凹槽上方的第一位置或位于凹槽内的第二位置,钩部与脱扣形成顶压配合,限位件的一端用于和脚踏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接,限位部可移动至低于脱扣凹槽的第一位置或高于脱扣凹槽的第二位置,导向机构和限位件滑移配合。
文档编号A47G25/80GK202775706SQ20122045702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8日
发明者黄卫芬 申请人:黄卫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