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丢弃集尘袋时手不用接触集尘袋的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567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丢弃集尘袋时手不用接触集尘袋的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具体涉及一种丢弃集尘袋时手不用接触集尘袋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现有吸尘器当集尘袋装满了垃圾,用手取出集尘袋并丢弃的过程中,容易把手弄脏。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09年3月25日公开了名称为“吸尘器的集尘袋支撑结构”的发明专利,公开号为101390732,该吸尘器的集尘袋支撑结构采用了一个活动安装在吸尘器壳体上的集尘袋架将集尘袋固定,这样的结构可以将集尘袋和集尘袋支架一起取出,从而便于集尘袋安装和取出,不易使灰尘挥洒而弄脏手,这也就是其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可以看出,其取出集尘袋手还是需要接触集尘袋而存在卫生问题,并且其集尘袋的定位机构以及集尘袋支架的安装定位均存在结构比较复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吸尘器取出集尘袋时容易弄脏手的问题,提供一种丢弃集尘袋时手不用接触集尘袋的吸尘器,真正做到集尘袋丢弃时手完全不接触装有灰尘等垃圾的集尘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丢弃集尘袋时手不用接触集尘袋的吸尘器,包括设有集尘腔的壳体及可拆卸的安装在集尘腔口部的垃圾箱盖,垃圾箱盖上设有连接吸尘软管的接口,其特征在于:在垃圾箱盖内壁面的后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定位集尘袋面板后侧边檐的卡槽部,还包括设在垃圾箱盖内壁面前部的用于对集尘袋面板前侧进行卡夹的卡爪夹紧机构,所述卡爪夹紧机构上设有用于解除所述卡爪夹紧机构的卡夹状态使集尘袋掉落的摁钮部,所述摁钮部上端穿设在设于圾箱盖壁面上的通孔。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爪夹紧机构包括一安装在垃圾箱盖内壁面上的格纳盒及一对转接在格纳盒的转槽内的相向设置的回转板,每一回转板外端的下侧设有用于夹紧集尘袋面板前部两侧边檐的卡爪,还包括向回转板施加弹力使回转板保持有向卡夹状态位置转动趋势的弹性装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摁钮部后端转接在格纳盒的容纳槽内,摁钮部前侧壁设有抵接在所述两回转板内端上壁面的传动杆,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将摁钮部顶起的压簧;或者所述摁钮部下端抵接在所述两回转板内端上壁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弹性装置为连接在两回转板之间的卡簧;或者所述弹性装置为连接在两回转板之间的拉簧,所述两回转板的卡爪侧壁设有定位拉簧端部的定位轴;或者所述弹性装置为设在回转板转轴与格纳盒之间的扭簧;或者所述弹性装置为设在垃圾箱盖与回转板之间或者格纳盒与回转板之间的弹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格纳盒侧壁上设有若干卡孔,所述垃圾箱盖内壁面上设有若干卡钩部与所述卡孔配合,格纳盒通过卡孔扣接在所述垃圾箱盖的卡钩部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一回转板内端设置有卡槽部,另一回转板内端设有卡板部,所述卡槽部两侧壁设有长条孔,所述卡板部嵌入卡槽内并通过一穿过所述长条孔的销轴转接。此结构使得两回转板动作保持一致。作为又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爪夹紧机构为转接在垃圾箱盖内壁面前部的卡爪一,卡爪一用于卡接集尘袋面板的前侧边檐,所述摁钮部一体设在卡爪一上靠卡槽部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垃圾箱盖内壁面上还设有限制卡爪一转动角度的限位筋。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箱盖外壁面上转动连接有提手,垃圾箱盖壁体上设有容纳所述提手的凹槽。本实用新型可拆卸的垃圾箱盖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垃圾箱盖内壁面的后侧设有卡柱,垃圾箱盖内壁面的前侧设有弹性扣爪,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卡柱和弹性扣爪对应的卡槽及扣槽。便于垃圾箱盖的扣接与拆卸。本实用新型通过卡爪夹紧机构将集尘袋安装在垃圾箱盖上,丢弃集尘袋时只需摁下摁钮,集尘袋即可自行脱落,真正做到集尘袋丢弃时手完全不接触装有灰尘等垃圾的集尘袋,本实用新型同时也克服了现有常见吸尘器中集尘袋取出时灰尘容易洒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操作方便,优化了现有吸尘器集尘袋的安装方式,更加符合家庭卫生需求。
以下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吸尘器的外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尘器实施例1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图2中卡爪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回转板与集尘袋的配合示意图;图5为图3中卡爪夹紧机构内摁钮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格纳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垃圾箱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1中弹性装置的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图9为替代实施例1中弹性装置的实施结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1中垃圾箱盖安装在吸尘器上的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1中垃圾箱盖取出吸尘器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吸尘器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垃圾箱盖内壁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他12中卡爪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实施例二解除卡紧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0032]如图1、图2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丢弃集尘袋时手不用接触集尘袋的吸尘器包括设有集尘腔02的壳体I及可拆卸的安装在集尘腔口部的垃圾箱盖2,垃圾箱盖2上设有连接吸尘软管的接口 21,在垃圾箱盖2内壁面22的后部221设有两个用于定位集尘袋面板01后侧边檐011的卡槽部23,还包括设在垃圾箱盖2内壁面前部222的用于对集尘袋面板01前侧进行卡夹的卡爪夹紧机构,所述卡爪夹紧机构上设有用于解除所述卡爪夹紧机构的卡夹状态使集尘袋掉落的摁钮部3,所述摁钮部上端穿设在设于圾箱盖2壁面上的通孔24。如图3、图4、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所述卡爪夹紧机构包括一安装在垃圾箱盖2内壁面22上的格纳盒4及一对转接在格纳盒4的转槽41内的相向设置的回转板5,图中50为回转板转轴,每一回转板5外端的下侧设有用于夹紧集尘袋面板01前部两侧边檐012的卡爪51,还包括向回转板施加弹力使回转板保持有向卡夹状态位置转动趋势的弹性装置,所述摁钮部3后端31转接在格纳盒4的容纳槽42侧壁,摁钮部3前侧壁设有抵接在所述两回转板5内端上壁面的传动杆32,所述容纳槽42内设有将摁钮部3顶起的压簧43 ;当然上述摁钮部也可以不设置传动杆的结构,而是将摁钮部下端抵接在所述两回转板内端上壁面,这种结构下垃圾箱盖上的通孔24需设在回转板内端的上方。如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中所述格纳盒4侧壁上设有若干卡孔44,所述垃圾箱盖2内壁面上设有若干卡钩部25与所述卡孔44配合,格纳盒4通过卡孔44扣接在所述垃圾箱盖2的卡钩部25上。如图8,为了使两回转板动作保持一致,可以进一步在所述一回转板5内端设置卡槽部53,另一回转板内端设有卡板部54,所述卡槽部两侧壁设有长条孔55,所述卡板部54嵌入卡槽部53内并通过一穿过所述长条孔55的销轴转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装置可以采用如图8所示的连接在两回转板5之间的卡簧52,卡簧52由一拉杆521及两端的内回转钩522构成,所述卡簧绕设在回转板外壁面上,两内回转钩从外部钩在回转板的卡爪51外侧壁,从而对卡爪施加一弹性推力。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装置还可以采用如图9所示的结构,即所述弹性装置为连接在两回转板5之间的拉簧56,所述两回转板5的卡爪51侧壁设有定位拉簧56端部的定位轴57。当然,所述弹性装置还可以为设在回转板转轴与格纳盒之间的扭簧,或者为设在垃圾箱盖与回转板之间或者格纳盒与回转板之间的弹簧。这些常用的弹性装置结构为可以选择的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作详述。如图2,本实施例中垃圾箱盖2外壁面上转动连接有提手26,垃圾箱盖2壁体上设有容纳所述提手的凹槽27。如图7和图10,本实施例中可拆卸的垃圾箱盖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垃圾箱盖2内壁面22的后侧221设有卡柱28,垃圾箱盖2内壁面22的前侧222设有弹性扣爪29,所述壳体I上设有与所述卡柱28和弹性扣爪29对应的卡槽11及扣槽12。便于垃圾箱盖的扣接与拆卸。如图10,为实施例1中垃圾箱盖安装在吸尘器上的示意图,需要丢弃集尘袋时,只需要拉起提手,使所述弹性扣爪29及卡柱28先后脱离扣槽12和卡槽11,再拎出垃圾箱盖,如图11所示,然后移至垃圾桶,摁下摁钮部,卡爪转动,集尘袋面板前部边檐脱离卡爪,在重力作用下,集尘袋自行掉落。实施例2[0042]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丢弃集尘袋时手不用接触集尘袋的吸尘器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指出在于所述卡爪夹紧机构采用另外一种实施结构。本实施例卡爪夹紧机构为转接在垃圾箱盖2内壁面22前部222的卡爪一 20,图中223为卡爪一轴孔,201为卡爪一转轴,卡爪一 20用于卡接集尘袋面板01的前侧边檐013,所述摁钮部3 —体设在卡爪一 20上靠卡槽部23的一侧。为了控制卡爪一的转动角度,使使用者有较好的开启手感,所述垃圾箱盖内壁面上还设有限制卡爪一转动角度的限位筋224。如图15,需卸下集尘袋时,只需摁住摁钮部3,卡爪一 20转动,集尘袋面板前侧边檐013即脱离卡爪,在重力作用下,集尘袋会自行掉落。通过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被完全有效的达到了,熟悉该项技艺的人士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
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丢弃集尘袋时手不用接触集尘袋的吸尘器,包括设有集尘腔的壳体(I)及可拆卸的安装在集尘腔口部的垃圾箱盖(2),垃圾箱盖上设有连接吸尘软管的接口(21),其特征在于:在垃圾箱盖(2)内壁面(22)的后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定位集尘袋面板(Ol)后侧边檐的卡槽部(23 ),还包括设在垃圾箱盖(2 )内壁面前部的用于对集尘袋面板前侧进行卡夹的卡爪夹紧机构,所述卡爪夹紧机构上设有用于解除所述卡爪夹紧机构的卡夹状态使集尘袋掉落的摁钮部(3),所述摁钮部(3)上端穿设在设于圾箱盖壁面上的通孔(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丢弃集尘袋时手不用接触集尘袋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夹紧机构包括一安装在垃圾箱盖(2)内壁面上的格纳盒(4)及一对转接在格纳盒的转槽(41)内的相向设置的回转板(5),每一回转板(5)外端的下侧设有用于夹紧集尘袋面板前部两侧边檐的卡爪(51 ),还包括向回转板施加弹力使回转板保持有向卡夹状态位置转动趋势的弹性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丢弃集尘袋时手不用接触集尘袋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摁钮部(3)后端转接在格纳盒的容纳槽(42)内,摁钮部(3)前侧壁设有抵接在所述两回转板内端上壁面的传动杆(32),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将摁钮部顶起的压簧(43);或者所述摁钮部下端抵接在所述两回转板内端上壁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丢弃集尘袋时手不用接触集尘袋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为连接在两回转板(5)之间的卡簧(52);或者所述弹性装置为连接在两回转板之间的拉簧(56),所述两回转板(5)的卡爪侧壁设有定位拉簧端部的定位轴(57);或者所述弹性装置为设在回转板转轴与格纳盒之间的扭簧;或者所述弹性装置为设在垃圾箱盖与回转板之间或者格纳盒与回转板之间的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丢弃集尘袋时手不用接触集尘袋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格纳盒(4)侧壁上设有若干卡孔(44),所述垃圾箱盖(2)内壁面上设有若干卡钩部(25)与所述卡孔(44)配合,格纳盒通过卡孔扣接在所述垃圾箱盖的卡钩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丢弃集尘袋时手不用接触集尘袋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回转板(5)内端设置有卡槽部(53),另一回转板内端设有卡板部(54),所述卡槽部两侧壁设有长条孔(55 ),所述卡板部嵌入卡槽内并通过一穿过所述长条孔的销轴转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丢弃集尘袋时手不用接触集尘袋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夹紧机构为转接在垃圾箱盖(2)内壁面前部的卡爪一(20),卡爪一用于卡接集尘袋面板的前侧边檐,所述摁钮部(3 ) 一体设在卡爪一(20 )上靠卡槽部(23 )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丢弃集尘袋时手不用接触集尘袋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箱盖内壁面上还设有限制卡爪一转动角度的限位筋(224)。
9.根据权利要求1至于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丢弃集尘袋时手不用接触集尘袋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箱盖(2)外壁面上转动连接有提手(26),垃圾箱盖壁体上设有容纳所述提手的凹槽(27)。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于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丢弃集尘袋时手不用接触集尘袋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箱盖(2)内壁面的后侧设有卡柱(28),垃圾箱盖内壁面的前侧设有弹性扣爪(29),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卡柱和弹性扣爪对应的卡槽(11)及扣槽(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丢弃集尘袋时手不用接触集尘袋的吸尘器,包括壳体及可拆卸的垃圾箱盖,在垃圾箱盖内壁面的后部设有用于定位集尘袋面板后侧边檐的卡槽部,还包括设在垃圾箱盖内壁面前部的用于对集尘袋面板前侧进行卡夹的卡爪夹紧机构,所述卡爪夹紧机构上设有用于解除所述卡爪夹紧机构的卡夹状态使集尘袋掉落的摁钮部,所述摁钮部上端穿设在设于圾箱盖壁面上的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卡爪夹紧机构将集尘袋安装在垃圾箱盖上,丢弃集尘袋时只需摁下摁钮,集尘袋即可自行脱落,真正做到集尘袋丢弃时手完全不接触装有灰尘等垃圾的集尘袋,本实用新型同时也克服了现有常见吸尘器中集尘袋取出时灰尘容易洒出的问题,结构简洁,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A47L9/14GK202932857SQ201220505900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9日
发明者邵晓磊 申请人: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