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气两用枕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761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气两用枕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水气两用枕垫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气两用枕垫。
背景技术
[0002]现代人的工作生活离不开电脑,长时间对着电脑伏案工作带来的不良后果是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颈椎疾病,颈椎疾病使得人们的颈部特别容易产生疲劳,进而导致失眠、神经性衰弱等症状,最终还易引起脱发、消化不良和便秘等诸多不适。[0003]高质量的睡眠和休息能够对颈椎疲劳的恢复产生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但传统枕垫一般都是充满固定填充物,无法根据不同人的颈部生理结构对枕垫的高度进行相应的调节,从而也无法做到对颈部全面舒适的支撑作用,因此,为适应现代人的睡眠休息要求,传统的枕垫还有待于作出进一步的改进。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更为简单且使用方便的水气两用枕垫。[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气两用枕垫,包括有中空的枕套,该枕套的一侧设置有拉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套内设置有隔层,所述隔层与枕套的上层薄片之间形成封闭的水气两用层,所述隔层上开设有位于所述枕套之内的排注水气口,该排注水口上设置有排注水气阀门,并且,所述隔层外包覆有隔热层。[0006]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层与所述枕套的下层薄片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中容置有第一填充物。[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填充物可以为海绵或化纤或天然绒毛。[0008]为了减轻注水后的重量,方便移动和携带,作为优选,所述水气两用层的内腔分割成型有相互连通的多条储水细腔,多条所述储水细腔间隔布置且相邻的储水细腔之间形成有真空密封腔。[0009]为了简化工艺结构,同时达到减轻注水后重量的目的,作为另一优选,所述的水气两用层上形成有多条压线,相邻的压线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水路通道。[0010]作为另一优选方案,该水气两用枕垫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该水气两用枕垫,包括有中空的枕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套为封闭型结构,所述枕套内设置有隔层,所述隔层与枕套的上层薄片之间形成封闭的水气两用层,所述枕套的上层薄片上开设有露于所述枕套之外的排注水气口,该排注水气口上设置有排注水气阀门,并且,所述隔层外包覆有隔热层。[0011]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层与所述枕套的下层薄片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中容置有第二填充物。[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填充物可以为海绵或化纤或天然绒毛。[0013]作为优选,所述水气两用层的内腔分割成型有相互连通的多条储水细腔,多条所述储水细腔间隔布置且相邻的储水细腔之间形成有真空密封腔。[0014]为了简化工艺结构,同时达到减轻注水后重量的目的,作为另一优选,所述的水气两用层上形成有多条压线,相邻的压线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水路通道。[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现有的枕套内设置有水气两用层,通过阀门能够向该水气两用层内灌水或充气,从而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需要而调节枕头的高低,以在睡眠或休息时达到和人体颈椎生理弧度较好的配合,达到对颈部的全面支撑;为了防止因温差原因而使得水气两用层表面形成水凝结,水气两用层的外表面两侧还分别设置有隔热层,能有效避免水气形成,防止枕套内发霉;并且,还可以在水气两用层的表面进行压线,使得注水后的枕垫表面形成凹凸结构,能够实现解暑降温,同时增加枕垫的透气性,提高使用舒适度。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0021]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0022]本实施例为一种水气两用枕垫,包括有中空的枕套1,枕套有上下两层薄片熔接制成,该薄片可以采用塑料、塑料与织造布叠置粘合或者塑料与植绒面料叠置粘合,其中,塑料是指PVC或TPU或PU或PE材料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织造布或植绒面料是指化纤布或棉布或它们的任意组合。[0023]该枕套I的一侧设置有拉链口 13,枕套I内设置有隔层2,隔层2与枕套I的上层薄片11之间熔接制成一体,并形成一个封闭的水气两用层3。[0024]其中,隔层2上开设有位于枕套I之内的排注水气口 4,该排注水气口 4上设置有排注水气阀门5,并且,隔层2外包覆有隔热层6 ;隔热层6与枕套I的下层薄片12之间形成空腔,空腔中容置有第一填充物7,该第一填充物7可以为海绵或化纤或天然绒毛等填充物。[0025]水气两用层3的内腔可以为全部连通,为了能够减轻注水后的重量,水气两用层3的内腔还可以分割成型有相互连通的多条储水细腔31,多条储水细腔31间隔布置且相邻的储水细腔31之间形成有真空密封腔32。[0026]还可以在水气两用层的表层直接压制压线,压线可以呈相互平行的规律分布,也可以弯折分布,但所有被压线分割的水路通道区域之间都是相互连通的;当注水或充气后,水气两用层的表面会形成波浪状起伏结构,特别适合长期卧床的病人使用,起到良好的透气散热效果。[0027]实施例二,如图3、图4所示:[0028]本实施例的水气两用枕垫同样包括有中空的枕套1’,枕套I’有上下两层薄片熔接制成,该薄片可以采用塑料、塑料与织造布叠置粘合或者塑料与植绒面料叠置粘合,其中,塑料是指PVC或TPU或PU或PE材料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织造布或植绒面料是指化纤布或棉布或它们的任意组合。[0029]与实施例一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枕套I’为全封闭型结构,没有拉链口,枕套I’内也设置有隔层2’,隔层2’与枕套I’的上层薄片11’之间形成封闭的水气两用层,排注水气口 3’开设于枕套I’的上层薄片11’上,能够露于枕套I’之外,该排注水气口 3’上设置有排注水气阀门4’,并且,隔层2’外也包覆有隔热层5’。[0030]隔热层5’与枕套I’的下层薄片12’之间形成有空腔,空腔中容置有第二填充物6’,该第二填充物6’可以为海绵或化纤或天然绒毛等填充物;[0031]当本实施例的枕垫当枕头使用时,为了提高使用舒适度,枕套的中间位置还成型有下凹部73’,该下凹部73’能够与使用者的颈部曲线相适配,当头部靠在枕垫上时,颈部刚好落入在下凹部13’内;同样地,为了减轻重量,水气两用层的内腔也分割成型有相互连通的多条储水细腔71’,多条储水细腔71’间隔布置且相邻的储水细腔71’之间形成有真空密封腔72’ ;还可以在水气两用层的表层直接压制压线,相邻压线之间的水路通道全部连通。[0032]水气两用层的表层还可以在直接压制压线,压线可以呈相互平行的规律分布,也可以弯折分布,但所有被压线分割的水路通道区域之间都是相互连通的;当注水或充气后,水气两用层的表面会形成波浪状起伏结构,特别适合长期卧床的病人使用,起到良好的透气散热效果。[0033]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水气两用枕垫不仅可以当做枕头使用,还可以应用于各种产品中,如凉垫、靠垫、宠物垫、户外充气床垫、防褥用凉席及透气功能集于一体的床垫坐坐寸寸ο
权利要求1.一种水气两用枕垫,包括有中空的枕套,该枕套的一侧设置有拉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套内设置有隔层,所述隔层与枕套的上层薄片之间形成封闭的水气两用层,所述隔层上开设有位于所述枕套之内的排注水气口,该排注水口上设置有排注水气阀门,并且,所述隔层外包覆有隔热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气两用枕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与所述枕套的下层薄片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中容置有第一填充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气两用枕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物为海绵或化纤或天然绒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气两用枕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气两用层的内腔分割成型有相互连通的多条储水细腔,多条所述储水细腔间隔布置且相邻的储水细腔之间形成有真空密封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气两用枕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气两用层上形成有多条压线,相邻的压线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水路通道。
6.一种水气两用枕垫,包括有中空的枕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套为封闭型结构,所述枕套内设置有隔层,所述隔层与枕套的上层薄片之间形成封闭的水气两用层,所述枕套的上层薄片上开设有露于所述枕套之外的排注水气口,该排注水气口上设置有排注水气阀门,并且,所述隔层外包覆有隔热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气两用枕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与所述枕套的下层薄片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中容置有第二填充物。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气两用枕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填充物为海绵或化纤。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气两用枕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气两用层的内腔分割成型有相互连通的多条储水细腔,多条所述储水细腔间隔布置且相邻的储水细腔之间形成有真空密封腔。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气两用枕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气两用层上形成有多条压线,相邻的压线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水路通道。
专利摘要一种水气两用枕垫,包括有中空的枕套,该枕套的一侧设置有拉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套内设置有隔层,所述隔层与枕套的上层薄片之间形成封闭的水气两用层,所述隔层上开设有位于所述枕套之内的排注水气口,该排注水口上设置有排注水气阀门,并且,所述隔层外包覆有隔热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现有的枕套内设置有水气两用层,通过阀门能够向该水气两用层内灌水或充气,从而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需要而调节枕头的高低,以在睡眠或休息时达到和人体颈椎生理弧度较好的配合,达到对颈部的全面支撑;能够实现解暑降温,同时增加枕垫的透气性;并且,水气两用层的外表面两侧还分别设置有隔热层,能有效避免水气形成,防止枕套内发霉。
文档编号A47G9/10GK203016464SQ20122072957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5日
发明者权宁洙 申请人:权宁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