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工程学羽绒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483阅读:8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人体工程学羽绒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床上用品,具体的涉及一种羽绒被。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羽绒被,款式和加工工艺也各不相同,但是绗缝图形多为规则的方格,没有与人体工程学相结合,贴合度不够,不能很好的满足身体每个部分对温度的需求。因此,本领域需要能与人体工程学结合的羽绒被。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提供一人体工程绗缝羽绒被,根据人体睡眠时睡姿设计绗缝,使其对人体更加贴合,充分发挥羽绒的保暖特性,同时根据颈部,胸部,腹部及腿部对温度需求的差异,来调节羽绒的含量和格子的大小,使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有最舒适的温度,使睡眠更加科学,更加舒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体工程学羽绒被,所述羽绒被被绗缝分割成四周的肩部区域、脚部区域、左侧区域、右侧区域和中间的胸部区域、腹部区域、腿部区域,各区域填充羽
绒。 上述羽绒被内设立衬条。上述羽绒被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纵向中间宽,二端窄,且内侧绗缝线由中间向二端倾斜。上述腿部区域羽绒单位重量大于四周的肩部区域、脚部区域、左侧区域、右侧区域。上述四周的肩部区域、脚部区域、左侧区域、右侧区域羽绒单位重量大于腹部区域。上述腹部区域羽绒单位重量大于胸部区域。上述腹部区域羽绒单位重量大于胸部区域。上述羽绒被被面面料为高支高密全棉面料。上述四周的肩部区域、脚部区域、左侧区域、右侧区域填充羽绒的单位重量为260-290g/m2,胸部区域填充羽绒的单位重量为220-250g/m2,腹部区域填充羽绒的单位重量为240-270g/m2,腿部区域填充羽绒的单位重量为270_300g/m2。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支高密全棉面料”指60支(60S)以上的全棉面料。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羽绒被,此款羽绒被采用人体绗缝形式设计,根据人体睡眠时的睡眠曲线设计,使被子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与人体贴合,减少流动空气,充分发挥羽绒的保暖性。被子左右两边呈对称的不规则多边形,人体平躺置于被子之下时,两边的绗缝曲线正好能贴合人体的腰部,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密不透风;当人体侧睡置于被子之下时,一侧的绗缝曲线能与人体的胸腹部贴合,更保暖。同时根据人体工程学中指出的人体不同部位的保暖系数需求不同这一原理,不同区域的格子中充绒量不同,最靠近头部的格子相对较小,填充的绒稍多,可避免肩部着凉;胸腔部分减少填充克重,可减轻对胸腔和心肺的压迫,使其呼吸更顺畅;腹部填充常规克重,保护内脏,避免着凉;足部填充的羽绒最多,使其气血循环畅通,确保腿部的保暖性;两侧及尾部填充的绒稍多,避免漏风,锁住更多的空气。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使产品更加科技化,使用舒适,提高使用者的睡眠质量。因此,本实用新型羽绒被的优点是:1.根据人体工程学中指出的人体不同部位的保暖系数需求不同这一原理,不同区域的格子中充绒量不同,最靠近头部的格子相对较小,填充的绒稍多,可避免肩部着凉;胸腔部分减少填充克重,可减轻对胸腔和心肺的压迫,使其呼吸更顺畅;腹部填充常规克重,保护内脏,避免着凉;足部填充的羽绒最多,使其气血循环畅通,确保腿部的保暖性。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使产品更加科技化,使用舒适,提高使用者的睡眠质量。2.该人体工程学羽绒被根据人体睡眠时的睡眠曲线设计,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采用二端斜向中间的绗缝线,使被子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与人体贴合,减少流动空气,填补人体与被子间产生的空隙。人体平躺置于被子之下时,两边的绗缝曲线正好能贴合人体的腰部,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密不透风;当人体侧睡置于被子之下时,一侧的绗缝曲线能与人体的胸腹部贴合,更保暖,营造温暖舒适的睡眠环境。且该羽绒被制作工艺简单。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人体工程学羽绒被绗缝线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人体工程学羽绒被的分区充绒示意图。11.肩部区域;12.脚部区域;13.左侧区域;14.右侧区域;2.胸部区域;3.腹部区域;4.腿部区域;5.内侧绗缝线。·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羽绒均为市售商品。实施例1羽绒被I本羽绒被选用高支高密全棉面料(60S),无需加防绒衬,里面填充100%的白鹅绒(含绒量95%)。该羽绒被按照绗缝图在上下两层面料中间附立衬条做成箱式结构,从被子的长度方向充绒。被子纵向被绗缝线分割为肩部区域11、胸部区域2、腹部区域3、腿部区域4和脚部区域12,横向还有左侧区域13和右侧区域14,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纵向中间宽,二端窄,且内侧绗缝线5由中间向二端倾斜,使二侧区域中间宽度渐进式地大于二端宽度。充绒时,区域4单位重量大于其他区域,四周区域11、12、13、14,单位重量大于区域3,区域3单位重量大于区域2。四周区域11、12、13、14填充羽绒为270g/m2,胸部区域2填充羽绒240g/m2,腹部区域3填充羽绒255g/m2,腿部区域4填充羽绒280g/m2。实施例2羽绒被2具体结构同实施例1,面料采用100S全棉面料,充绒量略有区别。四周区域11、12、13、14填充羽绒为290g/m2,胸部区域2填充羽绒250g/m2,腹部区域3填充羽绒270g/m2,腿部区域4填充羽绒300g/m2。实施例3羽绒被3具体结构同实施例1,面料采用80S全棉面料,充绒量略有区别。四周区域11、12、13、14填充羽绒为260g/m2,胸部区域2填充羽绒220g/m2,腹部区域3填充羽绒240g/m2,腿部区域4填充羽绒270g/m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适当调整各区域的充绒重量。四周区域中各区域填充重量也可以略有差别。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这些改变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人体工程学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被被绗缝分割成四周的肩部区域、脚部区域、左侧区域、右侧区域和中间的胸部区域、腹部区域、腿部区域,各区域补充羽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人体工程学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被内设立衬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人体工程学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被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纵向中间宽,二端窄,且内侧绗缝线由中间向二端倾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人体工程学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被内设立衬条。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人体工程学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区域羽绒单位重量大于四周的肩部区域、脚部区域、左侧区域、右侧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人体工程学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周的肩部区域、脚部区域、左侧区域、右侧区域羽绒单位重量大于腹部区域。
7.如权利要求5所述人体工程学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腹部区域羽绒单位重量大于胸部区域。
8.如权利要求6所述人体工程学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腹部区域羽绒单位重量大于胸部区域。
9.如权利要求1-4、6-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人体工程学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被被面面料为高支高密全棉面料。
10.如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人体工程学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周的肩部区域、脚部区域、左侧区域、右侧区域填充羽绒的单位重量为260-290g/m2,胸部区域填充羽绒的单位重量为220-250g/m2,腹部区域填充羽绒的单位重量为240_270g/m2,腿部区域填充羽绒的单位重量为27·0-300g/m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体工程学羽绒被,所述羽绒被被绗缝分割成四周的肩部区域、脚部区域、左侧区域、右侧区域和中间的胸部区域、腹部区域、腿部区域。所述各区域根据人体特点填充不同单位重量的羽绒。该羽绒被制作简单,保暖性和贴合度更好。
文档编号A47G9/02GK203121809SQ201320139068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5日
发明者朱苗苗 申请人:罗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