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可携带的筷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064阅读:9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可携带的筷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方便可携带的筷子涉及一种筷子结构的改进。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卫生,且使用和携带方便的筷子。本实用新型包括两根结构相同的筷体,所述的筷体是由内筷体和外筷体构成,所述的内筷体同外筷体的空腔相应,其结构要点是:所述外筷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凸楞,以及与该凸楞形状相应的凹槽。
【专利说明】一种方便可携带的筷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人类生活必需部,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分部,家庭用具或餐桌用具大类,餐桌用具小类,糖夹子、芦荀夹子、其他食品夹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筷子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0002]在外面就餐吃饭的人非常多,通常就餐处会提供消毒筷子或是一次性筷子。所谓的“消毒筷子”其实往往名不副实,消毒效果很难达标;而一次性筷子的生产会造成大量林地被毁,中国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子450亿双(约消耗木材166万立方米)。每加工5000双木制一次性篌子要消耗一棵生长30年杨树,全国每天生产一次性木制篌子要消耗森林100多亩,一年下来总计3.6万亩,而且劣质木筷并不干净,只是给人一种卫生的错觉。
[0003]为了卫生和环保的原因,自备随身筷子的诉求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筷子的长度过长,左右筷分开,不便于携带,而且筷子入口腔部分暴露于外,携带起来很不卫生。
[0004]专利号为200620098108.X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方便可携带的筷子,它包括有一双筷体,该双筷体的每根筷子均由上半筷段和下半筷段组成,上半筷段和下半筷段之间通过螺纹结构可拆卸式连接,上半筷段为空腔结构,下半筷段可反向插入到上半筷段的空腔结构中;上述一双筷体的其中一根筷子的上半筷段的顶端连接有细绳或皮筋,细绳或皮筋与双孔盖套相连,双孔盖套在下半筷段反向插入上半筷段后与上半筷段插入端套接配合。该筷子虽然可将下半筷段可反向插入到上半筷段的空腔结构中,但其双筷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实用,容易断开。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卫生,且使用和携带方便的筷子。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实用新型包括两根结构相同的筷体,所述的每根筷体是由内筷体和外筷体构成,所述的内筷体同外筷体的空腔相应,其结构要点是:所述外筷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凸楞,以及与该凸楞形状相应的凹槽。两个外筷体可以利用侧壁上的凸楞和凹槽结构紧固在一起。
[0008]进一步地,所述内筷体的一端设有内筷体定位环,所述内筷体定位环的两侧对称位置各有一环状凸起,所述的内筷体定位环与外筷体空腔的外平面相应;在外筷体空腔入口处内壁上设置有外筷体定位凸起,所述的外筷体定位凸起与内筷体定位环和任一环状凸起之间形成的凹陷相应;使外筷体定位凸起与内筷体定位环和任一环状凸起之间形成了紧密的扣合,以达到内筷体外展和收入外筷体的定位功能。上述结构较现有的内筷体和外筷体通过螺纹连接的结构,有使用方便、快捷的特点。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凸楞和凹槽分别位于外筷体相对的两侧壁上。该结构在使用时,可将两外筷体整齐的排列、形状规则;也可将多个外筷体并排连接;因此,使用和存储都很方便。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凸楞为圆柱状凸楞,相应地,所述的凹槽为圆柱状凹槽。圆柱状的凸楞和凹槽可使两外筷体的扣合稳固。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内筷体从外筷体的密闭空腔中拔出,倒置后插入外筷体内,形成可使用长度的筷子,使用完后将内筷体从外筷体中拔出,再倒置将内筷体的入口腔部分插入外筷体的密闭空腔中,以保护内筷体的清洁卫生,再利用外筷体侧面的凹凸结构将两个外筷体扣合在一起,可放入衣袋内随身携带。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卫生,且使用和携带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根筷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及未使用时内筷体的状态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两个外筷体分开以及相扣合的状态图。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筷体整体结构的横截面图。
[0017]图5是本实用新型内筷体处于使用状态时,与外筷体相扣合的纵截面图。
[0018]其中,I为内筷体、2为内筷体定位环、3为环状凸起、4为空腔、5为外筷体、6为凹槽、7为凸榜、8为外篌体定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根筷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筷体分为内筷体I和外筷体5。内筷体I是一圆柱形长杆,在内筷体I的一端设置有内筷体定位环2,内筷体定位环2的两侧对称位置各有一环状凸起3 ;以所述内筷体定位环2为界,将内筷体I分成一长部和一短部。外篌体5是一长方体,外篌体5内具有一圆柱状空腔4,所述内篌体I的直径应略小于该空腔4的直径;空腔4的入口开在外筷体5的底面上,内筷体定位环2的外缘直径应略大于空腔4的直径,因此,内筷体定位环2能够卡接在空腔4的入口处;外筷体5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凸楞7和与该凸楞7形状相应的凹槽6,由图可见,凸楞7为圆柱状凸楞7,凹槽6为圆柱状凹槽6,当然凹槽6还可为燕尾槽,相应凸楞7为梯形凸楞7。
[0020]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及未使用时内筷体I的状态图。当内筷体I处于使用状态时,内筷体I的长部位于外筷体5之外,而内筷体I的短部位于外筷体5的空腔4之内;当内筷体I处于未使用状态时,内筷体I的短部位于外筷体5之外,而内筷体I的长部位于外筷体5的空腔4之内。
[0021]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两外筷体5分开以及相扣合的状态图。也可将一外筷体5的凸榜7,从另一外篌体5的凹槽6末端插入,将两外篌体5结合在一起。
[0022]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外筷体5整体结构的横截面图。由图可见,凸楞7和凹槽6的截面均为尺寸相应的圆缺;当然,为使外筷体5的凸楞7不会从另一外筷体5的凹槽6中滑出,可将凹槽6的底部堵死,或是设置挡片。
[0023]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内筷体I处于使用状态时,与外筷体5相扣合的纵截面图。由图可见,外筷体5空腔4的入口处内壁上带有外筷体定位凸起8,该外筷体定位凸起8位于内筷体定位环2和环状凸起3之间,并与环状凸起3紧密靠合,该外筷体定位凸起8与内筷体定位环2和任一环状凸起3之间,可以形成紧密的扣合,以达到内筷体I外展和收入外篌体5的定位功能。
[002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筷体可采用竹、木、塑料、仿象牙、树脂或不锈钢等任何材质。断面可采用圆、椭圆、或方形等。所述的外筷体5侧面的凹凸结构可以是一对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是两对或多对。
[0025]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例如内外筷体通过螺纹连接,以及凹槽6、凸楞7的形状等。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方便可携带的筷子,包括两根结构相同的筷体,所述的每根筷体是由内筷体(I)和外筷体(5)构成,所述的内筷体(I)同外筷体(5)的空腔(4)相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筷体(5)的侧壁上设置有凸楞(7),以及与该凸楞(7)形状相应的凹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可携带的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筷体(I)的一端设有内筷体定位环(2),所述内筷体定位环(2)的两侧对称位置各有一环状凸起(3),所述的内筷体定位环(2)与外筷体(5)空腔(4)的外平面相应;在外筷体(5)空腔(4)入口处内壁上设置有外筷体定位凸起(8),所述的外筷体定位凸起(8)与内筷体定位环(2)和任一环状凸起(3)之间形成的凹陷相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方便可携带的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楞(7)和凹槽(6)分别位于外筷体(5)相对的两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方便可携带的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楞(7)为圆柱状凸楞(7),相应地,所述的凹槽(6)为圆柱状凹槽(6)。
【文档编号】A47G21/10GK203436099SQ201320506271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0日
【发明者】官祉伊 申请人:官祉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