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液免冲水排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液免冲水排放系统,包括小便器、小便器密封装置、排气装置、便液排放装置及控制装置;小便器密封装置包括马达及小便器密封门,马达可驱动小便器密封门密封住小便器或从小便器上打开;排气装置包括吸气模块、排气扇及排气管道,在排气扇启动时,所述小便器内之臭气可经排气装置排放至外界;便液排放装置连接小便器;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小便器密封装置及排气装置,可控制小便器密封门及排气扇的工作与否。本实用新型无需冲水,节约水资源和费用,避免了小便废水污染,且本实用新型在有人小便时,能自动打开小便器,并排走小便器内的臭气,在无人小便时,能自动关闭小便器,阻止小便器内臭气泄漏。
【专利说明】便液免冲水排放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学校、火车站、地铁站、商场、旅游景点、汽车站、部队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公共厕所卫生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液免冲水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绝大多数公共厕所的小便便液均采用水冲式排放方式,这在强调和追求生态和谐和水资源保护的今天,水冲式便液排放方式存在种种缺陷而显得越来越不合适,这些缺陷集中体现在厕所废物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而排放对生态环境特别是水体造成的巨大污染,以及对生活用水的巨大需求与耗费上。以现在冲厕每次六升水计算,一所三万人高校一年冲厕用水达50万吨,以北京市商业水价计算,需要350万元的冲厕费用,冲厕用水量和冲厕水费是小事,但环保是大事。
[0003]有鉴于此,人们一直尝试改变或者替代这种水冲式便液排放系统,例如,中国专利200720008093.8公开了一种免冲水排污小便蒸发器,中国专利200420047392.9公开了一种防堵塞免冲型纳米小便器,中国专利97248216.4公开了一种气封免冲分流式便器,中国专利201120372360.6公开了一种具有双重气味阻隔装置的免冲洗小便器。然而,上述现有专利技术要根本改变或者替代水冲式便液排放系统是极其困难的,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脱臭难。脱臭包括有人小便时的胶臭和无人小便时的脱臭,即使是上述现有现有技术中的具有双重气味阻隔装置的免冲洗小便器,也仅仅能阻隔下水管道中的臭气,而对于小便时及小便后小便器内所产生的臭气则无法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液免冲水排放系统,该便液免冲水排放系统在有人小便时,能自动打开小便器,并排走小便器内的臭气,在无人小便时,能自动关闭小便器,阻止小便器内的臭气泄漏至厕所室内。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液免冲水排放系统,包括小便器、小便器密封装置、排气装置、便液排放装置及控制装置;所述小便器密封装置包括马达及小便器密封门,所述马达可驱动小便器密封门密封住小便器,或驱动小便器密封门从小便器上打开;所述排气装置包括吸气模块、排气扇及排气管道,吸气模块连通小便器,在排气扇启动时,所述小便器内之臭气依次经吸气模块、排气扇及排气管道排放至外界;所述便液排放装置连接小便器,用以收集便液;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小便器密封装置及排气装置,该控制装置设有感应器,感应器感应到有人小便时,控制装置控制小便器密封门打开,并控制排气扇工作,感应器感应到无人小便时,控制装置控制小便器密封门密封住小便器,并控制排气扇停止工作。
[0006]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0007]所述小便器包括小便收集盆器,该小便收集盆器为光面盆器或者具有多排网孔的网孔盆器,所述吸气模块设置于小便收集盆器的四周,吸气模块具有若干通风孔。[0008]所述小便器密封装置为男式结构,所述小便器密封门包括第一门架、第二门架及闸门;所述第一门架及第二门架的相对一面分别设有带密封胶条的滑动槽,所述闸门可嵌设于滑动槽内,并可沿滑动槽上下滑动;闸门为中空结构,所述小便器设置于闸门之内,闸门上升时露出小便器,闸门下降时密封小便器。
[0009]所述小便器密封装置为女式结构,所述小便器密封门为平移式门,该平移式门连接一齿轮装置,所述马达可通过齿轮装置带动平移式门水平移动,以便露出或密封小便器。
[0010]所述排气装置之排气管道还连接有一自动闭合的百叶窗,该百叶窗具有若干活动的摆叶片,排气扇工作时,排气管道内的臭气可吹开摆叶片排出,排气扇停止工作时,摆叶片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回位,关闭百叶窗,以便阻止外界空气进入排气管道。
[0011]所述便液排放装置包括排放管道及与排放管道连接的便液收集池,该排放管道设有两弯管,两弯管组成“S”形结构,以便防止便液收集池中的臭气回流。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本实用新型无需冲水,节约了大量水资源和购水费用,避免了小便废水对生态环境特别是水体造成的巨大污染;其二、本实用新型设置小便器密封装置,其马达可驱动小便器密封门密封住小便器,或驱动小便器密封门从小便器上打开,因此,当有人小便时,小便器密封门打开,小便器露出,人走后,小便器密封门密封住小便器,与室内空气隔断,从而防止小便器在人走之后不断地向厕所室内散发臭气;其三、本实用新型设置排气装置,当有人小便时,排气扇工作,小便器内之臭气依次经吸气模块、排气扇及排气管道排放至外界,从而防止小便器在露出之时向厕所室内散发臭气;其四、本实用新型采用带有感应器的控制装置控制小便器密封装置及排气装置的工作与否,智能、方便、实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小便器密封装置处于密封状态时的一优选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小便器密封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小便器密封门的一优选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小便器密封装置的另一优选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图4中小便器密封装置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便液免冲水排放系统,包括装饰面板1、小便器2、小便器密封装置3、排气装置4、便液排放装置5及控制装置;所述装饰面板I设置于小便器2外端;所述小便器密封装置3包括马达31及小便器密封门32,所述马达31可驱动小便器密封门32密封住小便器2,或驱动小便器密封门32从小便器2上打开;所述排气装置4包括吸气模块41、排气扇42及排气管道43,吸气模块41连通小便器2,在排气扇42启动时,所述小便器2内之臭气依次经吸气模块41、排气扇42及排气管道43排放至外界;所述便液排放装置5连接小便器2,用以收集便液;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小便器密封装置3及排气装置4,该控制装置设有感应器6,该感应器6可安装于装饰面板I上,该感应器6感应到有人小便时,将有人小便的信息反馈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小便器密封门32打开,并控制排气扇42工作,该感应器6感应到无人小便时,将无人小便的信息反馈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小便器密封门32密封住小便器2,并控制排气扇42停止工作。感应器6优选为光电感应器,当身体离感应器6距离缩短至30CM之内时,感应器6即可感应到有人小便。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小便器2包括小便收集盆器21,所述小便收集盆器21为光面盆器(图中未示出)或者具有多排网孔的网孔盆器(参照图2),采用具有多排网孔的网孔盆器能防止便液溅出;所述吸气模块41设置于小便收集盆器21的四周,该吸气模块41具有若干通风孔,当有人小便时,臭气由通风孔进入,再经排气管道43排出,达到异味不外流目的。
[002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小便器密封装置3为男式结构,所述小便器密封门32包括第一门架321、第二门架322及闸门323 ;所述第一门架321及第二门架322的相对一面分别设有带密封胶条324的滑动槽325,所述闸门323可嵌设于滑动槽325内,并可沿滑动槽325上下滑动,所述密封胶条324可起密封作用,防止臭气泄漏;所述闸门323为中空结构,所述小便器2设置于闸门323之内,闸门323上升时露出小便器2,闸门323下降时密封小便器2。进一步,所述闸门323上端设有栓绳孔326,该栓绳孔326连接一拉绳装置,该拉绳装置包括一转盘33及一绕过转盘33的第一拉绳34,所述马达31可通过第一拉绳34拉动闸门323上升,露出小便器2 ;马达31停止工作时,闸门323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回位,密封小便器2。
[0022]承上,为了防止停电时小便器密封门32不能打开,所述拉绳装置还包括第二拉绳(图中未示出)及带有弹簧的第一机械开关(图中未示出),该第一机械开关、第二拉绳及闸门323依次连接,踩下第一机械开关时,第一机械开关通过第二拉绳拉动闸门323上升,露出小便器2,脚离开第一机械开关时,第一机械开关复位,闸门323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回位,密封小便器2。
[0023]当然,上述男式小便器密封装置除了采用上升或下降的闸门结构外,也可采用单门左右开合或双门左右开合的门结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0024]本实用新型的小便器密封装置也可设计成女式结构,此时,如图4所示,所述小便器密封门为平移式门35,该平移式门35连接一齿轮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马达31可通过齿轮装置带动平移式门35水平移动,以便露出或密封小便器2。
[0025]参照图4及图5,为了防止停电时小便器密封门不能打开,所述女式结构的小便器密封装置还包括带有弹簧的第二机械开关36及连杆37,该第二机械开关36、连杆37及平移式门35依次连接,踩下第二机械开关36时,第二机械开关36通过连杆37带动平移式门35打开,露出小便器2,脚离开第二机械开关36时,第二机械开关36复位,并通过连杆37带动平移式门35密封小便器2。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排气装置4之排气管道43还连接有一自动闭合的百叶窗44,该百叶窗44具有若干活动的摆叶片441,排气扇42工作时,排气管道43内的臭气可吹开摆叶片441排出,排气扇42停止工作时,摆叶片441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回位,关闭百叶窗44,以便阻止外界空气进入排气管道43。作为排气装置4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百叶窗44上面设计空气处理系统(图中未示出),从百叶窗44排出的臭气可经空气处理系统除臭处理后排出,从而解决低楼厕所外面的臭气问题,达到没有异味的技术效果。[0027]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便液排放装置5包括排放管道及与排放管道连接的便液收集池(图中未示出),该排放管道设有两弯管51,两弯管51组成“S”形结构,以便防止便液收集池中的臭气回流。
[0028]本实用新型便液免冲水排放系统的排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 I)感应器感应到无人小便,小便器密封装置及排气装置处于初始复位状态;
[0030](2)感应器感应到有人小便,感应器将此信息反馈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小便器密封装置打开小便器密封门,并控制排气装置之排气扇工作,此时小便器内的臭气经排气装置排出至外界,便液经便液排放装置排出;
[0031](3)小便之后,感应器感应到无人小便,感应器将此信息反馈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小便器密封装置及排气装置复位,小便器密封门密封住小便器,排气扇停止工作。
[00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以上的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便液免冲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小便器、小便器密封装置、排气装置、便液排放装置及控制装置;所述小便器密封装置包括马达及小便器密封门,所述马达可驱动小便器密封门密封住小便器,或驱动小便器密封门从小便器上打开;所述排气装置包括吸气模块、排气扇及排气管道,吸气模块连通小便器,在排气扇启动时,所述小便器内之臭气依次经吸气模块、排气扇及排气管道排放至外界;所述便液排放装置连接小便器,用以收集便液;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小便器密封装置及排气装置,该控制装置设有感应器,感应器感应到有人小便时,控制装置控制小便器密封门打开,并控制排气扇工作,感应器感应到无人小便时,控制装置控制小便器密封门密封住小便器,并控制排气扇停止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液免冲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便器包括小便收集盆器,该小便收集盆器为光面盆器或者具有多排网孔的网孔盆器,所述吸气模块设置于小便收集盆器的四周,所述吸气模块具有若干通风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液免冲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便器密封装置为男式结构,所述小便器密封门包括第一门架、第二门架及闸门;所述第一门架及第二门架的相对一面分别设有带密封胶条的滑动槽,所述闸门可嵌设于滑动槽内,并可沿滑动槽上下滑动;闸门为中空结构,所述小便器设置于闸门之内,闸门上升时露出小便器,闸门下降时密封小便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液免冲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上端设有栓绳孔,该栓绳孔连接一拉绳装置,该拉绳装置包括一转盘及一绕过转盘的第一拉绳,所述马达可通过第一拉绳拉动闸门上升,露出小便器;马达停止工作时,闸门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回位,密封小便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液免冲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装置还包括第二拉绳及带有弹簧的第一机械开关,该第一机械开关、第二拉绳及闸门依次连接,踩下第一机械开关时,第一机械开关通过第二拉绳拉动闸门上升,露出小便器,脚离开第一机械开关时,第一机械开关复位,闸门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回位,密封小便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液免冲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便器密封装置为女式结构,所述小便器密封门为平移式门,该平移式门连接一齿轮装置,所述马达可通过齿轮装置带动平移式门水平移动,以便露出或密封小便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液免冲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便器密封装置还包括带有弹簧的第二机械开关及连杆,该第二机械开关、连杆及平移式门依次连接,踩下第二机械开关时,第二机械开关通过连杆带动平移式门打开,露出小便器,脚离开第二机械开关时,第二机械开关复位,并通过连杆带动平移式门密封小便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液免冲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之排气管道还连接有一自动闭合的百叶窗,该百叶窗具有若干活动的摆叶片,排气扇工作时,排气管道内的臭气可吹开摆叶片排出,排气扇停止工作时,摆叶片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回位,关闭百叶窗,以便阻止外界空气进入排气管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液免冲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液排放装置包括排放管道及与排放管道连接的便液收集池,该排放管道设有两弯管,两弯管组成“S”形结构,以便防止便液收集池中的臭气回流。
【文档编号】A47K11/12GK203506564SQ201320607856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0日
【发明者】李国林 申请人:李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