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水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990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冲水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水便器,具体而言,涉及直冲式、虹吸式、虹吸喷射式等冲水便器。
背景技术
:公开有一种在冲水便器的内缘部设置吐水口,从该处吐出冲洗水并通过漩涡式水流来冲洗盆的冲水便器(例如专利文献l、2)。根据这样的冲洗方式,污垢等不易附着、残留在便器的内缘内侧,清扫性也良好,而且可以用少量的水有效地冲洗便器的盆整体。专利文献l:日本国特开2001-27140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第3381261号
发明内容在这样的冲水便器中,为了防止形成漩涡式水流的冲洗水飞出便器外,在内缘部设有外伸部。通过尽可能减少这样的内缘部的外伸部,清扫性可以变得更加良好,也可以更切实地防止污垢等的附着。本发明是基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提供能尽可能减少内缘部的外伸部的冲水便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冲水便器,其特征为,配备有形成有连通于排水路的积水部的盆部;设置于所述盆部上的内缘面;及向所述盆部吐出经过第1导水路供给的冲洗水的同时、向所述内缘面的大致切线方向吐出所述被供给的水并形成在所述内缘面与所述盆部的边界附近向前方流动的漩涡式水流的第1狭长开口,断面相对于从所述第1狭长开口吐出的水流流向大致垂直的狭长开口的形状在水平方向上呈扁平状。根据本发明,提供能尽可能减少内缘部的外伸部的冲水便器。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便器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线剖视图。图4是例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冲水便器中的导水路的构成的局部截面模式图。图5是用于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冲水便器中的冲洗水的水流的模式图。图6是从正面方向观察狭长开口的模式图。图7是上部导水路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8是图7的C-C线剖视图。图9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是内缘面32附近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对比例所涉及的冲水便器的局部的模式剖视图。图11是图7的D-D线剖视图。图12是例示本发明者试制的冲水便器中的狭长开口的尺寸的模式图。图13是用于说明评价内容的模式图,(a)至(c)分别对应于图l、图3、图2。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冲水便器的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并对应于图1的E-E线剖视图。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冲水便器的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并对应于图1的E-E线剖视图。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冲水便器的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并对应于图1的E-E线剖视图。符号说明10-冲水便器;12-上面;20-盆部;22-积水水位;24-积水面;25-台部;26-露出面;28-边界;30-内缘部;32-内缘面;32P-外伸部;40-供水口;42-导水路;44-隔壁;46-上部导水路;48-下部导水路;50-分配部;52-连通口;53-扩展部;54-中央狭长开口;55-突出部;56-狭长开口;60-排水口;62-吐水开口;64-上升水路;66-下降水路;Cl-漩涡式水流。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图l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便器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线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冲水便器10的上面12的前方,盆部20与设置于其上的内缘部30有开口,在上面12的后方,用于导入冲洗水的供水口40有开口。在供水口40上,例如可以设置未图示的低位水箱,并可以从该低位水箱把冲洗水导入供水口40。或者也可以通过冲洗阀或电磁开闭阀等把冲洗水从自来水管导入供水□40。盆部20具有处于积水水位22的下方、积存冲洗水的积水面24;及在积水水位22上方露出的露出面26。如图3所示,积水面24的一部分向下方延伸较深,在其后方,连通于排水路的排水口60有开口。在通常的状态下,形成把冲洗水积存到积水水位22的积水部。另一方面,内缘部30在盆部20与上面12之间具有围绕冲水便器的开口端的内缘面32。而且,在内缘部30的后方中央附近设有中央狭长开口54,在其左右,分别开口有在水平方向上扁平的狭长开口56、56。在中央狭长开口54的后方设有分配部50。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左右的扁平的狭长开口56、56中分别吐出冲洗水。从狭长开口56、56向前方吐出的冲洗水向左右稍微扩散着在盆部20的露出面26向前方流下来冲洗盆部20。另外,从狭长开口56、56向内缘部30的内缘面32的大致切线方向吐出的冲洗水,形成旋转于内缘面32的下端的漩涡式水流。该漩涡式水流沿着内缘面32与露出面26的边界28向前方流。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断面相对于从这些狭长开口56、56吐出的水流的流向大致垂直的狭长开口的形状在水平方向上呈扁平状。由此,可以抑制漩涡式水流在上下方向的扩散,并可以从狭长开口56、56向前方的左右方向大范围地吐出冲洗水。并且,可以抑制沿着内缘面32与露出面26的边界28进行旋转的漩涡式水流攀上内缘面32而飞出便器外,并可以使冲洗水流遍露出面26。作为其结果,可以减少用于抑制漩涡式水流飞出的内缘面32的外伸部。在图2及图3所示的具体例的情况下,内缘面32大致垂直地直立设置,几乎不形成外伸部。即,可以使内缘面的外伸量比边界28下侧的露出面26的台部25(参照图2)的突出量少。也就是说从狭长开口向左右方向的内缘面32吐出的冲洗水,不是在内缘面32上升的水流,而是形成沿内缘面32的下端朝向前方的漩涡式水流。这样通过减少内缘面的外伸量来使清扫性更加良好,也可以更切实地防止污垢的附着。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冲水便器中的冲洗水的导水路构造与冲洗水的水流进行说明。图4是例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冲水便器中的导水路的构成的局部截面模式图。图5是用于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冲水便器中的冲洗水的水流的模式图。图6是从正面方向观察狭长开口的模式图。如图4所示,设置于冲水便器的上面12的后方的供水口40与形成在冲水便器内部的导水路42连通。向冲水便器10的前方延设导水路42,并通过隔壁44来分路上部导水路46与下部导水路48。g卩,从供水口40如箭头A所示地导入的冲洗水通过隔壁44如箭头B所示地上下分路,并分别向上部导水路46与下部导水路48供给。上部导水路46在隔壁44的上侧向冲水便器的前方延伸,如图5所示,具有其流路宽度(图5中左右方向的宽度)向前方扩展的扩展部53。另外,在扩展部53的上游一侧的端部的附近,在上部导水路46的中央附近设有分配部50。分配部50将流动于上部导水路46的冲洗水向左右分配,并分别引导到扩展部53。在图5中如箭头Bl所示的通过分配部50分配的冲洗水,沿着扩展部53的左右扩展的流路,如箭头B2所示地分别向左右方向改变流向,并如箭头F1、箭头C所示,向前方吐水。如箭头F1所示,从狭长开口56向前方吐出的冲洗水,稍微向左右扩散着从狭长开口56的下方到前方冲洗盆部20。另一方面,如箭头C所示,从左右的狭长开口56、56沿内缘面32的大致切线方向分别吐出的冲洗水,如图5中箭头Cl所示,分别形成沿内缘面32与盆部20的边界28向前方前进的漩涡式水流,可以冲洗内缘面32的下端附近。该漩涡式水流沿内缘面32与盆部20的边界28旋转,并在内缘面32前方的端部附近合流,如箭头C2所示,通过向盆部20流下来冲洗盆部20前方的露出面26的表面,并向排水口60形成主流,具有与积水一起冲入污物的作用。另外,箭头C1所示的漩涡式水流的一部分如箭头F2(参照图5)所示地依次向盆部20流下,依次冲洗盆部20的露出面26的表面。另一方面,形成在隔壁44下方的下部导水路48如图1及图5所示,在积水面24的内侧延伸,并与正对排水路的排水口60设置的吐水开口62连通。艮口,流动于下部水路48的冲洗水如图5中箭头G所示,从吐水开口62向排水路的排水口60吐水。该吐水水流作为所谓的"喷射"来起作用,具有把包含排泄物的冲洗水从正对的排水口60向排水路冲入的作用。另一方面,在设置于上部导水路46的分配部50的下游一侧设有连通口52。连通口52如图4所示,连通上部导水路46与下部导水路48。当冲洗水流入下部导水路48时,该连通口52作为所谓的"排气"的开口起作用。即,下部导水路48的下游一侧与吐水开口62连通,并开口于积水中。因此,为了顺利地把冲洗水导入下部导水路48,需要迅速地排出残留在导水路中的空气。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连通口52,可以迅速地排出残留在下部导水路48中的空气,如图4中箭头D所示,可以把冲洗水顺利地导入下部导水部48。并且,从连通口52排出的空气经过形成比较宽的流路的扩展部53排放到狭长开口。因此,从连通口52排出的被压缩的空气碰在上面12的内侧,在经过扩展部53时,因为其势力被抑制着从狭长开口释放,因此可以抑制水从狭长开口飞出。再有,当如此顺利地导入冲洗水,下部导水路48成为满水状态时,则其水的一部分从下部导水路48经过连通口52溢出到上部导水路46。如此溢出的冲洗水从中央狭长开口54向下方流下,冲洗盆部20后方的露出面26的表面。此时,如图4至图6中箭头E所示,冲洗水从中央狭长开口54向其下方的盆部20吐出。吐出的冲洗水向左右稍微扩散着在延伸于其下方的露出面26的表面流下来冲洗盆部20,具有把悬浮在积水表面的污物等向积水内冲入并向排水口60引导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左右的狭长开口56、56当中的离中央狭长开口54近的部分吐出的冲洗水如箭头Fl所示,稍微流向斜下方冲洗盆部20的后方。此时,可以由从中央狭长开口54如箭头E吐出的冲洗水的水流与从左右的狭长开口56、56如箭头Fl吐出的冲洗水的水流来覆盖盆部20的后部整体,均匀地冲洗。如此通过从左右的狭长开口56、56及中央狭长开口54吐出的冲洗水来均匀地冲洗内缘面32与盆部20的露出面26,其水流入盆部20的下方,盆部20的水位上升。而且与此同时,通过从吐水开口62吐出的冲洗水,包含排泄物的水被冲入至排水路的排水口60。由于这些水流,包含排泄物的冲洗水使排水路的上升水路64(参照图4)成为满水状态,再通过快速流出至下降水路66来引发虹吸现象,并被一口气排出。冲洗水通过虹吸现象被排出后,盆部20的水位由于从左右狭长开口56、56及吐水开口62吐出的冲洗水而再次上升,并上升到积水水位22。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从左右的狭长开口56、56向前方吐出的水流F1及从中央狭长开口54流下的水流E,从盆部20的后方到前方的一部分得到冲洗,而且,通过从狭长开口56、56吐出的漩涡式水流C、Cl、C2来冲洗内缘面32的下端,并且,通过因这些漩涡式水流的一部分的流下而形成的水流F2,盆部20的前方一侧被均匀地冲洗。g卩,可以通过从左右的狭长开口56、56吐出的水流F1、C与从中央狭长开口54流下的水流E来均匀地冲洗盆部20的全部。根据本发明者的实验,即使把供给到上部导水路46与下部导水路48的水量的合计水量降低到4.3升左右,也可以使冲洗水均匀地流至盆部20与内缘部30的大致全部,从而切实地冲洗冲水便器。另外,供给到上部导水路46的冲洗水的量VI与供给到下部导水路48的冲洗水的量V2的比例例如可以在V1:V2=3:7至1:4的范围内。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从左右的狭长开口56、56吐出的冲洗水的吐水水流的截面形状在水平方向上呈扁平状,能够有效地抑制漩涡式水流C1飞出冲水便器外。图7是上部导水路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8是图7的C-C线剖视图。上部导水路46的扩展部53如箭头B2所示,形成水流方向向左右分路从而从狭长开口56、56分别吐水的流路。断面相对于该流路的流向大致垂直的狭长开口的形状在水平方向上呈扁平状。例如,在假设分别形成相对于分配部50的侧壁大致平行的水流的情况下,箭头B2所示的水流宽度W(参照图7)与高度H(参照图8)的比例为W:H=2:1以上。通过这样从狭长开口56、56分别吐出扁平的水流,可以有效地抑制漩涡式水流C1在内缘面32上升,并越过便器的上面12而飞出。g卩,通过吐出扁平的水流,可以抑制在上下方向的扩散,同时形成规定流量的漩涡式水流。通过抑制漩涡式水流C1在上下方向特别是向上方的扩散,可以减少内缘面32的外伸部。另外,箭头B2所示的水流流路的断面或狭长开口56、56的上下端边越接近直线,越具有能抑制吐出的漩涡式水流在上下方向扩散的倾向。另外,使狭长开口的内缘面一侧的开口宽度逐渐小于中央的开口宽度并减少内缘面一侧的吐水量,则更能抑制在内缘面一侧的冲洗水的上下方向的扩散。图9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是内缘部32附近的剖视图。如图9所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缘面32的外伸部非常少,内缘面32是大致接近垂直的面。这是因为通过把从大致垂直于从狭长开口56、56吐出的吐水水流的流向的方向观察到的截面做成扁平的形状,有效地抑制了漩涡式水流C1向上方扩散。g口,在漩涡式水流C1向上方扩散较大的情况下,为了防止飞出便器外,需要把内缘面32的外伸部做大。也就是说需要使内缘面32的上部向盆部倾斜。图10是表示对比例所涉及的冲水便器的局部的模式剖视图。艮P,图IO表示形成漩涡式水流的吐水口156的开口附近的截面构造。在本对比例中,吐水口156几乎不扁平。因此,从吐水口156吐出的冲洗水容易在上下方向上扩散。由此,在本对比例中,为了抑制漩涡式水流上下方向的扩散,在成为漩涡式水流流路的内缘面32的下方设置台部125的同时,在内缘面32的上方也设置较大地突出的外伸部32P。g卩,在漩涡式水流流路的上方形成外伸部32P,在下方形成台部125。而且,相对于内缘面32的底面,台部125与外伸部32P的突量P1程度相同。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抑制漩涡式水流C1向上方扩散,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内缘面32的外伸部。g卩,如关于图1至图6等所述,可以减少内缘面32的外伸部,可以使其突出量比台部25的突出量显著减少。作为其结果,可以更加提高清扫性,也更能抑制污垢等附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内缘面32是大致垂直的面,通过连接在其下的盆部20的露出面26的上端倾斜,从而作为从下面支承漩涡式水流Cl并使其流向前方的台部25来起作用。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从狭长开口56、56吐出的漩涡式水流只要到达便器的前端即可,不需要其以上的周转,因此可以减少台部25的突出。例如,也可以把台部25上端的倾斜角度e减小到大概45度左右。g卩,可以减小台部25的凹凸或段差,由更加平滑且连续的曲面来形成盆面。如果减小盆面的凹凸或段差,则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污垢的附着或残留,而且容易使用例如抹布等来迅速均匀地擦拭,也可以更加提高清扫性。图11是图7的D-D线剖视图。在中央狭长开口54的背后设有连通口52,从下部导水路48经过连通口52溢出到上部导水路46的冲洗水及由分配部50向左右分配的冲洗水的一部分从中央狭长开口54吐出。而且,在中央狭长开口54的开口部中,在上部导水路46的上方设有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55(也图4参照)。S卩,从中央狭长开口54吐出的冲洗水通过突出部55向下方修正其方向。在此,假设当从中央狭长开口吐出的冲洗水如箭头Y所示的那样向前方较强地吐出时,则有时中央狭长开口54正下方的盆部20的露出面26未得到冲洗。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突出部55使从中央狭长开口54吐出的冲洗水的方向朝着下方,这样就可以如箭头E所示地从正下方的盆部20的露出面26流下,可以均匀地冲洗其表面,可以通过把悬浮在积水表面的污物等向积水内冲入并向排水口60引导的作用,有效地执行冲洗。以下对本发明者实施的实验的结果进行说明。图12是例示本发明者试制的冲水便器中的狭长开口的尺寸的模式图。在此,左右狭长开口56、56的端部之间的宽度L1是185毫米,中央狭长开口54的宽度L2是90毫米。另外,左右狭长开口56的高度H1是7毫米或6毫米,中央狭长开口54的高度H2是6毫米或5毫米。冲洗水是从低位水箱供给到供水口40,其合计水量是4.3升,最大瞬间流量是每分钟210升。并且,供给到上部导水路46的水量是1.2升,供给到下部导水路48的水量是3.1升。图13是用于说明评价内容的模式图。在此,图13(a)至(c)分别对应于图1、图3、图2。在图13(a)至(c)中表示的a点及b点处测量了在内缘面32旋转的漩涡式水流向上方扩散了多少。即,测量了从内缘面32与台部25的边界28到漩涡式水流C1的上端的距离。并且,在试制的冲水便器中,从边界28到上面12的距离在a点处是45毫米,在b点处是55毫米。另外,内缘面32是大致垂直的面也就是相对于铅锤方向大致平行的面。而且,边界28的正下方的台部25的倾斜角度如关于图9所述,大致是45度角。另一方面,在图13(a)中表示的c点处评价漩涡式水流是否到达并流遍其正下方的盆部20的露出面26。表1表示变换流动在内缘面32的漩涡式水流的瞬间流量进行实验的结果。在此,示出了在a点与b点处的从境界边界28到漩涡式水流Cl的上端的距离(毫米)。另外,在c点处,冲洗水流到其正下方的盆部20的露出面26时为"0"。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在此,狭长开口56、56的高度H1是7毫米,中央狭长开口54的高度H2是6毫米。从表l的结果可知,例如即便使在内缘面32流动的漩涡式水流的瞬间流量为每分钟100升以上的情况下,从边界28到漩涡式水流的上端的距离在a点处也是6.0毫米、在b点处是5.0毫米,可以充分抑制漩涡式水流向上方扩散。而且,漩涡式水流可以到达c点处,并可以均匀地冲洗其正下方的盆部20的露出面26。因此在试制的冲水便器中,虽然从边界28到上面12的距离在a点处是45毫米,在b点处是55毫米,但是已知也可以把这些距离显著地縮短。例如,如果使从边界28到上面12的距离在a点及b点处例如是10毫米左右,则可以抑制漩涡式水流飞出,同时能冲洗内缘面32的大致全部。其次,表2表示狭长开口的高度H1、H2分别为6毫米、5毫米时的结果。在此,示出了在a点与b点处的从边界28到漩涡式水流Cl的上端的距离(毫米)。另外,在c点处,冲洗水流到其正下方的盆部20的露出面26时为"〇"。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从表2可知,通过降低狭长开口的高度H1、H2,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在内缘面32流动的漩涡式水流向上方扩散。而且同时,还可以高水准地维持在c点处的冲洗效果。从表2的结果可知,在降低开口的高度H1、H2的情况下,从边界28到上面12的距离在a点及b处例如即使是5毫米,也可以抑制漩涡式水流飞出,同时均匀地冲洗内缘面32的大致全部。图14至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冲水便器的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艮口,这些图对应于图1的E-E线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从左右的狭长开口56吐出的冲洗水的水流的截面形状呈扁平状,可以抑制沿边界28流动的漩涡式水流向上方扩散。但是,如此被抑制向上方扩散的漩涡式水流从左右到达并在冲水便器10前方的端部的内缘面32处合流时,由于水势相乘,因此也有可能一部分水飞出便器外。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在冲水便器的前方处的内缘面32上设置外伸部。在此情况下,如图14所示,可以在内缘面32上下方向的整体跨度上设置向下方倾斜的外伸部。或者,也可以如图15所示,只在内缘面32的上方设置突出的外伸部32P。由此,可以使冲水便器的左右的内缘面32是大致垂直的面,并只在前方处根据需要设置外伸部来切实地抑制漩涡式水流飞出的同时,尽可能地使清扫性良好,也可以尽可能地防止污垢。并且,更不用说也可以对冲水便器的左右的内缘面32,适当地设置图14或图15所例示的外伸部。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通过使从左右的狭长开口56吐出的冲洗水的水流的截面形状呈扁平状,可以抑制在内缘面32流动的漩涡式水流向上方扩散,因此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外伸部的量。而且,如图16所示,也可以使内缘面32在上下方向的整体跨度上向外侧倾斜。由此,使用者可以从上方目视内缘面32及盆部20表面的全部,使清扫性更出色。以上,参照具体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例。关于所述的实施方式,即使业内人员追加适当的设计变更,只要具备本发明的特征,就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例如,关于冲水便器的形状或尺寸、构造不局限于例示的内容,可以适当地进行变更。关于冲水便器的材料,也可以由陶瓷来形成,此外还可以使用例如丙烯等的树脂或其他、各种有机材料或在其表面实施各种覆盖的材料。另外,所述的各种具体例所配备的各要素,只要技术上可行就可以进行组合,这些组合后的内容只要包含本发明的特征,也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冲水便器,其特征为,配备有形成有连通于排水路的积水部的盆部;设置于所述盆部上的内缘面;及向所述盆部吐出经过第1导水路供给的冲洗水的同时、向所述内缘面的大致切线方向吐出所述被供给的冲洗水并形成在所述内缘面与所述盆部的边界附近向前方流动的漩涡式水流的第1狭长开口,断面相对于从所述第1狭长开口吐出的水流流向大致垂直的狭长开口的形状在水平方向上呈扁平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水便器,其特征为,所述内缘面大致垂直地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水便器,其特征为,在所述内缘面的上端设有外伸部。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冲水便器,其特征为还配备有向所述盆部吐出经过所述第1导水路供给的冲洗水的同时,向所述内缘面的大致切线方向吐出所述被供给的所述冲洗水并形成在所述内缘面与所述盆部的边界附近向前方流动的漩涡式水流的第2狭长开口,断面相对于从所述第2狭长开口吐出的水流流向大致垂直的狭长开口的形状在水平方向上呈扁平状,从所述第2狭长开口吐出的所述漩涡式水流的旋转方向与从所述第1狭长开口吐出的所述漩涡式水流的旋转方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水便器,其特征为,还配备有设置于所述第l狭长开口与所述第2狭长开口之间并向所述盆部吐出冲洗水的中央狭长开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水便器,其特征为,所述第l狭长开口、所述中央狭长开口、所述第2狭长开口是连续的。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冲水便器,其特征为,还配备有-向开口于所述积水部的吐水开口供给冲洗水的第2导水路;及设置于所述中央狭长开口的后方,并连通所述第1导水路与第2导水路的连通口。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冲水便器,其特征为,从所述第2导水路经过所述连通口供给到所述第1导水路的冲洗水从所述中央狭长开口吐出。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冲水便器,其特征为,所述中央狭长开口的上端具有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内缘部的外伸部的冲水便器。其特征为,配备有形成有连通于排水路的积水部的盆部;设置于所述盆部上的内缘面;及向所述盆部吐出经过第1导水路供给的冲洗水的同时、向所述内缘面的大致切线方向吐出所述被供给的冲洗水并形成在所述内缘面与所述盆部的边界附近向前方流动的漩涡式水流的第1狭长开口,断面相对于从所述第1狭长开口吐出的水流流向大致垂直的狭长开口的形状在水平方向上呈扁平状。文档编号E03D11/02GK101413288SQ20081016747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3日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5日发明者守田友昭,平河智博,米田敏文申请人:Toto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