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粉尘环境下使用的饮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819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粉尘环境下使用的饮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粉尘环境下使用的饮水设备,包括一杯状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上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桶装水的水桶内部;以及一气管,所述气管一端延伸至桶装水的水桶内部,另一端连接有一气囊,所述气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的进气口上设置有单向开关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加热装置采用杯状的小容量厚膜加热,可以迅速对其内部的水进行加热,不使用时,完全不用通电保温。该加热装置因为单独存且便于清洗更换,能够保证加热空间的清洁,进而保证了饮水的清洁安全。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囊将空气压入桶内,使桶内的水通过水管进入加热装置,因为气囊的过滤装置,保证了进入桶内空气是洁净的空气。
【专利说明】—种高粉尘环境下使用的饮水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高粉尘环境下使用的饮水设备。
【背景技术】
[0002]世界上大多数的水体污染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传统的自来水处理方法,已不能保证提供品质优良的饮用水,而且在市政供水中还存在着二次污染的问题,如高层的水箱供水,漫长的自来水输送管线,都会造成潜在的铁锈,泥沙以及微生物等污染问题。日常饮用的自来水经过了多种清洁、杀菌消毒手段,经出厂水质检测能够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再经过漫长的管道和二次加压的水箱,流入千家万户。流入住户前,漫长的管道经过了复杂地形和道路,有些管道年久失修,有些水管与污水管交叉,楼里的一些水管甚至先要经过厕所,才能够到达厨房。因为水管四周的渗漏和二次加压水箱很少清理消毒,水箱里不可能一尘不染,以及水管中的铁锈等诸多原因会造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再一检测,铁锈、铅、酚等致病微生物、农药都有不同程度出现,其污染情况可能触目惊心。同时,烧水过程并不能除去水中那些会引起慢性疾病的杂质,可以说我们长期以来饮用的水不是十分卫生的。喝弱碱性水是改善人体体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0003]由于上述的问题,现在很多场所包括家庭、工厂、办公室等都使用饮水机用以日常饮水,但是,饮水机因为长期的暴露在空气中,加之经常的需要进行换桶,导致饮水机内部成为了细菌的温床,特别是一些高粉尘的环境下。再有饮水机的加热部分在其内部,不便于清洗,导致结构严重,甚至由于水垢太多水不能烧开。同时,天冷的时候,因为要保证热水的随时供应,饮水机一直处于加热或保温状态,使水反复进行加热和冷却,一但不能彻底杀死内部的细菌等有害物质,其温暖的环境极易使细菌滋生,而且浪费了较多的能源。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饮水机的替代产品,一种高粉尘环境下使用的饮水设备。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粉尘环境下使用的饮水设备,包括一杯状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上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桶装水的水桶内部;以及一气管,所述气管一端延伸至桶装水的水桶内部,另一端连接有一气囊,所述气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的进气口上设置有单向开关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包括:
[0007]所述的加热装置采用印制与加热装置上的厚膜加热电路进行加热。
[0008]所述的气囊的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口连接的过滤装置。
[0009]所述气囊的容积不大于加热装置的容积。
[0010]所述加热装置的容积不大于500毫升。
[0011]所述的加热装置为圆柱型,且其直径不大于10厘米。
[0012]所述延伸至水桶内部一端的气管和水管外部包覆有保护管,所述保护管的长度不小于水桶的高度。
[0013]所述气管和水管延伸至水桶内的部分为一体式结构,即一设置有隔板的管件,所述隔板将所述的管件分隔为两个独立的管路,分别与气管和水管连通,且管件末端两个独立的管路开口处不在独立的位置不一致。
[0014]所述的管件直接略大于桶装水水桶出口内径,所述管件通过过盈量与水桶出口固定,并保证了桶内与外界的隔绝。
[001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加热装置采用杯状的小容量厚膜加热,可以迅速对其内部的水进行加热,不使用时,完全不用通电保温。该加热装置因为单独存且便于清洗更换,能够保证加热空间的清洁,进而保证了饮水的清洁安全。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囊将空气压入桶内,使桶内的水通过水管进入加热装置,因为气囊的过滤装置,保证了进入桶内空气是洁净的空气,与管件配合保证了桶内环境与外部环境的隔绝。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气囊,2、气管,3、水管,4、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00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粉尘环境下使用的饮水设备,包括一杯状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上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桶装水的水桶内部;以及一气管,所述气管一端延伸至桶装水的水桶内部,另一端连接有一气囊,所述气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的进气口上设置有单向开关装置。所述的加热装置优选采用印制与加热装置上的厚膜加热电路进行加热,该设计可以使加热装置内的水快速加热,不用长时间等待。所述的气囊的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口连接的过滤装置,保证了进入桶内的空气洁净。所述气囊的容积不大于加热装置的容积。所述加热装置的容积不大于500毫升。所述的加热装置为圆柱型,且其直径不大于10厘米。一般人一次饮水较少,为了不浪费以及能够快速的使水温达到100度,本实用新型优选小容量的加热装置,气囊的容积不大于加热装置的容积,防止了使用者不小心将过多的水抽出。
[0020]所述延伸至水桶内部一端的气管和水管外部包覆有保护管,所述保护管的长度不小于水桶的高度。
[0021]所述气管和水管延伸至水桶内的部分为一体式结构,即一设置有隔板的管件,所述隔板将所述的管件分隔为两个独立的管路,分别与气管和水管连通,且管件末端两个独立的管路开口处不在独立的位置不一致,优选方案是水管的出口低于气管的出口。
[0022]所述的管件直接略大于桶装水水桶出口内径,所述管件通过过盈量与水桶出口固定,并保证了桶内与外界的隔绝。通过过盈量将管件与水桶固定,结构简单可靠,不需要额外的固定装置来进行固定和密封。降低了使用和生产成本。
[002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加热装置采用杯状的小容量厚膜加热,可以迅速对其内部的水进行加热,不使用时,完全不用通电保温。该加热装置因为单独存且便于清洗更换,能够保证加热空间的清洁,进而保证了饮水的清洁安全。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囊将空气压入桶内,使桶内的水通过水管进入加热装置,因为气囊的过滤装置,保证了进入桶内空气是洁净的空气,与管件配合保证了桶内环境与外部环境的隔绝。
[002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用者握住气囊,将因为气囊设置有单向开关装置,使外部空气可以进入气囊,但气囊内空气不能通过该单向开关装置溢出;由于气囊内的空气进入桶内,导致桶内压力变大,桶内的水即沿着水管进入加热装置,待加热装置内部的水达到使用者的要求后,打开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即可。因为采用厚膜加热的方式进行加热,加之加热装置的容积限制较小,所以使用者不用长时间等待。加热装置采用类杯型设计,在加热完成后可以方便的将热水移出,并可以依据需要设计与所述加热装置匹配的盖体,进一步的缩短加热时间。
[0025]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的电气控制部分为现有较为成熟技术,本申请在此不做赘述。
[00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高粉尘环境下使用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杯状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上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桶装水的水桶内部;以及一气管,所述气管一端延伸至桶装水的水桶内部,另一端连接有一气囊,所述气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的进气口上设置有单向开关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粉尘环境下使用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采用印制与加热装置上的厚膜加热电路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粉尘环境下使用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的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口连接的过滤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粉尘环境下使用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容积不大于加热装置的容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粉尘环境下使用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的容积不大于500毫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粉尘环境下使用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为圆柱型,且其直径不大于10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粉尘环境下使用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至水桶内部一端的气管和水管外部包覆有保护管,所述保护管的长度不小于水桶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粉尘环境下使用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和水管延伸至水桶内的部分为一体式结构,即一设置有隔板的管件,所述隔板将所述的管件分隔为两个独立的管路,分别与气管和水管连通,且管件末端两个独立的管路开口处不在独立的位置不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粉尘环境下使用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件直接略大于桶装水水桶出口内径,所述管件通过过盈量与水桶出口固定,并保证了桶内与外界的隔绝。
【文档编号】A47J31/00GK203524472SQ201320713555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2日
【发明者】冯秀芳, 李好学, 李泉 申请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