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保温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111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的保温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包括壶盖组件、壶身组件、壶嘴组件、手柄组件、设有电耦合器的底盖组件以及电源底座组件,所述壶身组件是一上小下大的结构,其包括壶外壳组件和内胆组件,所述内胆组件的内胆的口部外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具有一定弹力的码片,所述内胆组件的上口部通过所述内胆组件自下而上伸入所述壶外壳组件并通过码片挂于壶外壳组件的上口部上而与壶外壳组件的上口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壶身组件设置成三层结构,并在三层结构中分别采用真空层和密闭的空气层隔开,减小了电水壶内胆容纳腔的热对流传递,极大地提高了保温效果;壶身组件的上口部安装时通过码片连接,使得装配简单方便快捷。
【专利说明】—种改良的保温电水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器,具体涉及一种电水壶,尤其涉及一种对保温效果有较高要求的电水壶。
【背景技术】
[0002]电水壶产品,已经成为居家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家用电器。电水壶一般包括壶盖组件、手柄组件、壶身,设置于壶身下方加热器件和与其电耦合连接的底座。而保温电热水壶,分为普通的电热偶重复加热保温:此种保温水壶的能耗高,且水重复加热影响水的质变,产生健康问题;另一和保温电热水壶是通过结构设计使容纳腔体的液体密封,不能与外部冷空气对流,达到保温的目的。后者的低能耗、环保、健康,是目前的研发的主要方向。此种保温电热水壶,是普通电水壶和保温壶的结合体,即能加热又能保温和防烫。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使用量超过的普通保单层水壶,有取而代之的趋势,此种水壶是通过在两层壶体间及底部填充隔热材料或通过辐射层或空气层或真空层的方式,减少热对流或延缓热对流来实现保温效果。作为保温电水壶主要部件,壶体组件(容纳腔)和壶盖的密封性是保温的核心部份。壶体组件密封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个产品的保温。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简单、热对流传递慢,大大提高保温效果的改良的保温电水亚。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包括壶盖组件、壶身组件、壶嘴组件、手柄组件、设有电耦合器的底盖组件以及电源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身组件是一上小下大的结构,其包括壶外壳组件和内胆组件,所述内胆组件的内胆的口部外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具有一定弹力的码片,所述内胆组件的上口部通过所述内胆组件自下而上伸入所述壶外壳组件并通过码片挂于壶外壳组件的上口部上而与壶外壳组件的上口部连接。壶外壳组件和内胆组件这两个组件是需要装配在一起,中间形成均衡等距的空气隔热层,如采用直接焊接连接,这样会加大热传递,中间的空气隔热层就失去了意义,所以须采用间接连杆固定的方法,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码片的弹性原理,组装时,内胆自下而上伸入壶外壳组件并通过码片挂于壶外壳组件的上口部,此时码片的弹性角增加,会产生一弹性力使内胆紧紧连接在壶外壳组件的上口部,实现壶身三层之间在上部的连接。
[0006]进一步,所述壶外壳组件是一由内外两层上下端固接形成的外真空双层组件。采用双层隔热,大大提升了壶体的保温时间。
[0007]进一步,所述壶外壳组件的外部上、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和支撑壶嘴组件的上肩台和用于固定底盖组件的下肩台。将底盖组件固定在壶外壳组件的下肩台处,再通过螺丝将内胆组件的底部与底盖组件连接,使内胆组件向下收紧,内胆组件的上口部通过码片挂于壶外壳组件的上口部,两边受力,使内胆组件被紧紧的固定。[0008]进一步,所述壶外壳组件的上肩台处设置有第一环形扣,所述壶嘴组件自上而下压入并与第一环形扣相卡接。
[0009]进一步,所述壶嘴组件与所述内胆组件的内胆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这样在倒水时水不会流向壶身组件的内部。
[0010]进一步,所述内胆的口部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密封圈的第二环形扣,所述第二环形扣通过滚压工艺制成。
[0011]进一步,所述壶嘴组件包括装饰环、塑胶环和锁扣,所述塑胶环上设有与壶外壳组件固定的环形扣位筋。
[0012]进一步,所述码片含有一弹性角,在所述内胆组件与壶外壳组件连接时所述弹性角增加。
[0013]进一步,所述码片的挂钩的宽度大于所述壶外壳组件上口部的厚度。
[0014]进一步,所述壶外壳组件与内胆组件之间的空气隔热层的间距从上往下是均衡等距的,所述空气隔热层的间距范围为1.5mm-4mm。太大了浪费空间,增加材料成本和产品的重量;小于1.5丽,制造精度和装配要求的精度也会提高,增加生产制作成本,且无法保证内胆与壶身外壳接触。一旦直接面接触,热传导会增加,减少保温时间。但两者的间隙小,且都是大小下大的结构,节省空间,实现容积最大化。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电水壶的壶身组件设置成三层结构,并在三层结构中分别采用真空层和密闭的空气层隔开,减小了电水壶内胆容纳腔的热对流传递,极大地提高了壶身的保温效果;壶身组件的上口部安装时通过码片连接,使得装配简单方便快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壶身组件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剖视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壶身组件的爆炸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码片的立体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码片的主视图。
[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壶身组件与壶嘴组件一种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0022]图7是图6中的壶身组件与壶嘴组件的连接处的放大图。
[0023]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壶身组件另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剖视图。
[0024]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壶身组件与壶嘴组件另一种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实用新型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0026]参照图1-9,一种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包括壶盖组件21、壶身组件、壶嘴组件、手柄组件22、设有电耦合器的底盖组件26以及电源底座组件27,所述壶身组件是一上小下大的结构,其包括壶外壳组件18和内胆组件19,所述内胆组件19的内胆的口部外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具有一定弹力的码片20,所述内胆组件19的上口部通过所述内胆组件自下而上伸入所述壶外壳组件18并通过码片20挂于壶外壳组件18的上口部上而与壶外壳组件18的上口部连接。采用双层隔热,大大提升了壶体的保温时间。壶外壳组件18和内胆组件19这两个组件是需要装配在一起,中间形成均衡等距的空气隔热层192,如采用直接焊接连接,这样会加大热传递,中间的空气隔热层192就失去了意义,所以须采用间接连杆固定的方法,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码片的弹性原理,组装时,内胆自下而上伸入壶外壳组件18并通过码片20挂于壶外壳组件18的上口部,此时码片20的弹性角α增加成β,会产生一弹性力使内胆紧紧连接在壶外壳组件18的上口部,实现壶身三层之间在上部的连接。
[0027]所述壶外壳组件18是一由内层182、外层181两层上下端固接形成的外真空双层组件,参见图2、图6。采用双层隔热,大大提升了壶体的保温时间。所述壶外壳组件18也可以是单层的外壳结构,见图8、图9。
[0028]所述壶外壳组件18的外部上、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和支撑壶嘴组件的上肩台183和用于固定底盖组件26的下肩台184。将底盖组件26固定在壶外壳组件18的下肩台184处,再通过螺丝将内胆组件19的底部与底盖组件26连接,使内胆组件19向下收紧,内胆组件19的上口部通过码片20挂于壶外壳组件18的上口部,两边受力,使内胆组件19被紧紧的固定。
[0029]所述壶外壳组件18的上肩台183处设置有第一环形扣,所述壶嘴组件自上而下压入并与第一环形扣相卡接。
[0030]所述壶嘴组件与所述内胆组件的内胆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7。这样在倒水时水不会流向壶身组件的内部。
[0031]所述内胆的口部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密封圈17的第二环形扣191,所述第二环形扣191通过滚压工艺制成。
[0032]所述壶嘴组件包括装饰环15、塑胶环16和锁扣23,所述塑胶环16上设有与壶外壳组件18固定的环形扣位筋。
[0033]所述码片20含有一弹性角α,在所述内胆组件19与壶外壳组件18连接时所述弹性角增加。
[0034]所述码片20的挂钩201的宽度大于所述壶外壳组件18上口部的厚度。
[0035]所述壶外壳组件18与内胆组件19之间的空气隔热层192的间距从上往下是均衡等距的,所述空气隔热层192的间距范围为1.5mm-4mm。太大了浪费空间,增加材料成本和产品的重量;小于1.5丽,制造精度和装配要求的精度也会提高,增加生产制作成本,且无法保证内胆与壶身外壳接触。一旦直接面接触,热传导会增加,减少保温时间。但两者的间隙小,且都是大小下大的结构,节省空间,实现容积最大化。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包括壶盖组件、壶身组件、壶嘴组件、手柄组件、设有电耦合器的底盖组件以及电源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身组件是一上小下大的结构,其包括壶外壳组件和内胆组件,所述内胆组件的内胆的口部外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具有一定弹力的码片,所述内胆组件的上口部通过所述内胆组件自下而上伸入所述壶外壳组件并通过码片挂于该壶外壳组件的上口部上而与该壶外壳组件的上口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外壳组件是一由内外两层上下端固接形成的外真空双层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外壳组件的外部上、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和支撑壶嘴组件的上肩台和用于固定底盖组件的下肩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外壳组件的上肩台处设置有第一环形扣,所述壶嘴组件自上而下压入并与第一环形扣相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嘴组件与所述内胆组件的内胆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的口部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密封圈的第二环形扣,所述第二环形扣通过滚压工艺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嘴组件包括装饰环、塑胶环和锁扣,所述塑胶环上设有与壶外壳组件固定的环形扣位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码片含有一弹性角,在所述内胆组件与壶外壳组件连接时所述弹性角增加。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码片的挂钩的宽度大于所述壶外壳组件上口部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改良的保温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外壳组件与所述内胆组件之间的空气隔热层的间距从上往下是均衡等距的,所述空气隔热层的间距范围为 I.5mm-4mm。
【文档编号】A47J27/21GK203662551SQ201320723510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4日
【发明者】龚益官, 黄理水, 徐先平 申请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