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筷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30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筷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筷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所述的框体内设有三棱柱形分筷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筷框,餐客将需要被回收的筷子随机扔入分筷框内,筷子沿着三棱柱的左右坡面分别向两边滑入到框内底部,由于坡面底边与框体底边距离较小,筷子发生转向的空间不足,就可以实现对框内筷子同向排列的目的。
【专利说明】一种分核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筷框。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公司越来越多,包括现有的各种高校都有自己的公共食堂。在每天的集中用餐时间,餐具回收处往往采取勺子、筷子和餐盘相分离的回收措施。对于筷子的回收,现在各公共食堂只是简单地使用一框用来收集筷子,而这样收集的筷子排列没有一致的方向,杂乱无章,相互穿插,给后续筷子的整理和清洗工作带来麻烦。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筷子自动往同一方向排列的功能,能达到减少后续筷子的整理和清洗的工作,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筷框,能实现对筷子进行有规则排列,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后续筷子的整理和清洗的工作,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筷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所述的框体内设有三棱柱形分筷装置。
[0005]优选地,所述的框体为长方体,除了顶面,其它面均封闭。
[0006]更优选地,所述的分筷装置设于框体的中部,分筷装置的两个底面与框体的前后两个侧面相平行,分筷装置的其中一个侧面设于框体的底面上,该侧面上位于左侧的侧棱与框体左侧面的距离为O-lOcm,该侧面上位于右侧的侧棱与框体右侧面的距离为0-10cm。
[0007]更优选地,所述的分筷装置的两个底面分别紧靠框体的前后两个侧面。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9]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筷框,餐客将需要被回收的筷子随机扔入分筷框内,筷子沿着三棱柱的左右坡面分别向两边滑入到框内底部,由于坡面底边与框体底边距离较小,筷子发生转向的空间不足,就可以实现对框内筷子同向排列的目的。
[0010]2、本新型实用简单有效,能达到使筷子同向排列,节省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整理筷子的步骤,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分筷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下。
[0013]实施例1
[0014]如图1所示,为分筷框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分筷框包括框体1,所述的框体I内设有三棱柱形分筷装置2。所述的框体为长方体,除了顶面,其它面均封闭。所述的分筷装置2设于框体I的中部,分筷装置2的两个底面与框体I的前后两个侧面相平行,分筷装置2的其中一个侧面设于框体I的底面上,该侧面上位于左侧的侧棱与框体I左侧面的距离dl为5cm,该侧面上位于右侧的侧棱与框体I右侧面的距离d2为5cm。分筷装置2的两个底面分别紧靠框体I的前后两个侧面。
[0015]使用时,将筷子扔入框内,筷子沿着三棱柱的另外两个侧面向框体底部滑动,由于底部空间限制,筷子均往同一方向排列,达到使筷子同向排列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分筷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I),所述的框体(I)内设有三棱柱形分筷装置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筷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体为长方体,除了顶面,其它面均封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筷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筷装置(2)设于框体(I)的中部,分筷装置(2)的两个底面与框体(I)的前后两个侧面相平行,分筷装置(2)的其中一个侧面设于框体(I)的底面上,该侧面上位于左侧的侧棱与框体(I)左侧面的距离(dl)为O-lOcm,该侧面上位于右侧的侧棱与框体(I)右侧面的距离(d2)为0_10c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筷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筷装置(2)的两个底面分别紧靠框体(I)的前后两个侧面。
【文档编号】A47G21/00GK203609146SQ201320736467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0日
【发明者】刘力, 宋泽文, 张初阳 申请人:东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