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形竖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456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s形竖帘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S形竖帘结构,包括多个遮光帘片和多个透气透光帘片,透气透光帘片与遮光帘片之间呈S形波浪表面形状相互循环排列连接在一起;所述透气透光帘片由经线与纬线网状平织构成;所述遮光帘片由透气透光帘片的经线与纬线延伸紧密平织构成,其中遮光帘片的纬线密度大于透气透光帘片的纬线密度,遮光帘片的经线由透气透光帘片的经线平织形成具有上下两层遮光帘层的遮光结构,上下两层遮光帘层彼此分离隔开形成具有中空腔体的高密度双层结构,再通过定型机使织成的透气透光帘片与遮光帘片具有符合竖帘要求的塑型。更好保证竖帘产品制作一致性,产品稳定性高;同时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效率及产品合格率,降低人工使用成本。
【专利说明】—种S形竖帘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帘,尤其是涉及一种能透气透光又能阻挡蚊虫的S型竖帘。
【背景技术】
[0002]通常遮帘具有用于遮挡光线或调节光线的进入量等作用而被广泛的使用在家居、办公等众多环境中,如各式窗帘;而竖帘结构在遮挡光线或调节光线采光量的操作控制中,更具更加方便的调节控制操作性,然而现有S形竖帘的竖帘结构为透气透光材料与遮光材料粘结而成的粘结结构,这存在着在生产中需要使用大量人工,产品粘结一致性低,产品稳定性差,次品率较高等缺陷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S形竖帘存在着生产中需要使用大量人工,产品粘结一致性低,产品稳定性差,次品率较高等现状而提供的一种可更大程度上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竖帘产品制作一致性,更大程度上提高产品合格率的S形竖帘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S形竖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遮光帘片和透气透光帘片,透气透光帘片与遮光帘片之间呈S形波浪表面形状相互循环排列连接在一起,所述透气透光帘片由经线与纬线网状平织构成;所述遮光帘片由透气透光帘片的经线与纬线延伸紧密平织构成,其中遮光帘片的纬线密度大于透气透光帘片的纬线密度,遮光帘片的经线由透气透光帘片的经线平织形成具有上下两层遮光帘层的遮光结构,上下两层遮光帘层彼此分离隔开形成具有中空腔体的高密度双层结构,再通过定型机使织成的透气透光帘片与遮光帘片具有符合竖帘要求的塑型。采用平织结构构成的遮光帘片和透气透光帘片结构,利用平织机来完成实现遮光帘片和透气透光帘片之间的连接结合,更好的保证了竖帘产品制作一致性,避免了常规粘结结构存在的产品粘结一致性低,产品稳定性差的缺陷;同时可更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效率,降低人工使用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且制作完成的竖帘产品使用寿命长、稳定性高。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遮光帘片的纬线密度采用为透气透光帘片的纬线密度3?15倍。提高遮光帘片的平织密度,形成在平织机的平织性能及平织成本等条件满足下平织出比透气透光帘片平织密度更高的高密度双层遮光帘片结构,达到提高遮光帘片本身的遮光效果。
[0006]作为优选,所述透气透光帘片的纬线密度采用为15?30根每公分。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在满足竖帘结构本身效果的情况下,平织出不同平织纬线密度的透气透光帘片,更好的达到透气段具有不同的透气透光效果。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遮光帘层的纬线密度采用为100?180根每公分。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在满足竖帘结构本身效果的情况下,平织出不同平织纬线密度的遮光帘层,更好的达到遮光段具有不同的遮光调节效果。[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遮光帘片在双层遮光帘层之间的中空腔体内设有遮光片。通过遮光片进一步调节实现不同的遮光效果,更好的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遮光片采用铝合金薄片或PVC片。织出的面料其遮光效果难以提高到85%以上,在需要达到85%以上的遮光效果时,可以采用加入铝合金薄片或PVC片,既可以更大程度达到增加遮光性效果,又可以增加遮光段的硬度。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遮光片采用无纺布、透明PVC片或阳光布。在需要提高遮光效果,而又不需要达到85%以上的遮光效果时,采用无纺布、透明PVC片或阳光布,可达到适度提高遮光调节效果,又可以增加遮光段的硬度。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平织结构构成的遮光帘片和透气透光帘片结构,利用平织机来完成实现遮光帘片和透气透光帘片之间的连接结合,更好的保证了竖帘产品制作一致性,避免了常规粘结结构存在的产品粘结一致性低,产品稳定性差的缺陷;同时可更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效率,降低人工使用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且制作完成的竖帘产品使用寿命长、稳定性高。同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实现达到不同的遮光使用调节效果。
[0012]【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S形竖帘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S形竖帘结构中加设了遮光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S形竖帘结构中在没遮光片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S形竖帘结构在透光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图4在透光状态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S形竖帘结构在遮光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图6在遮光状态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1:
[0022]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实施例1中,一种S形竖帘结构,包括多个遮光帘片10和多个透气透光帘片20,透气透光帘片20与遮光帘片10之间呈S形波浪表面形状相互循环排列连接在一起(见图4、图5),所述透气透光帘片20由经线与纬线网状平织构成;所述遮光帘片10由透气透光帘片20的经线与纬线延伸紧密平织构成,其中遮光帘片10的纬线密度大于透气透光帘片20的纬线密度,遮光帘片10的经线由透气透光帘片20的经线平织形成具有上下两层遮光帘层30的遮光结构,上下两层遮光帘层30彼此分离隔开形成具有中空腔体40的高密度双层结构(见图2、图3),再通过定型机使织成的透气透光帘片20与遮光帘片10具有符合竖帘要求的塑型,通常可以采用胶水等定型剂使其在经过定型机的定型处理之后,使其最终具有一定的塑型效果,更好的符合竖帘的制作使用效果要求。采用平织结构构成的遮光帘片和透气透光帘片结构,利用平织机来完成实现遮光帘片和透气透光帘片之间的连接结合,更好的保证了竖帘产品制作一致性,避免了常规粘结结构存在的产品粘结一致性低,产品稳定性差的缺陷;遮光帘片10的纬线密度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采用为透气透光帘片20的纬线密度3?15倍。透气透光帘片20的纬线密度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采用为15?30根每公分。遮光帘层30的纬线密度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采用为100?180根每公分。在平织机上完成对透气透光帘片20与遮光帘片10的平织连接。遮光帘片10在双层遮光帘层30之间的中空腔体40内加装有遮光片30 (见图2)。遮光片30采用铝合金薄片,当然也可以是采用PVC片。使遮光帘片本身可达到85%以上的遮光效果。同时还可以增加遮光段的硬度。
[0023]实施例2:
[0024]遮光片30采用无纺布,当然也可以是采用透明PVC片或阳光布。以此来达到到适度提高遮光调节效果,又可增加遮光段的硬度,其他同实施例1相同。
[0025]使用时,在需要透气透光时,打开S形竖帘,使S形竖帘处于图4、图5所示状态效果时,光线及空气可通过处于S形状态下的透气透光帘片20透光透气进入室内;在需要遮光时,闭合S形竖帘,使S形竖帘处于图6、图7所示状态效果时,多个遮光帘片10之间形成倾斜叠接成整个大的遮光竖帘,实现对光线的遮隔,有效的调节了遮光效果。
[0026]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遮光帘片、透气透光帘片、中空腔体、遮光片、双层遮光帘层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
1.一种S形竖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遮光帘片(10)和多个透气透光帘片(20),透气透光帘片(20)与遮光帘片(10)之间呈S形波浪表面形状相互循环排列连接在一起;所述透气透光帘片(20)由经线与纬线网状平织构成;所述遮光帘片(10)由透气透光帘片(20)的经线与纬线延伸紧密平织构成,其中遮光帘片(10)的纬线密度大于透气透光帘片(20)的纬线密度,遮光帘片(10)的经线由透气透光帘片(20)的经线平织形成具有上下两层遮光帘层(30)的遮光结构,上下两层遮光帘层(30)彼此分离隔开形成具有中空腔体(40)的高密度双层结构,再通过定型机使织成的透气透光帘片(20)与遮光帘片(10)具有符合竖帘要求的塑型。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S形竖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帘片(10)的纬线密度采用为透气透光帘片(20)的纬线密度3?15倍。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S形竖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透光帘片(20)的纬线密度采用为15?30根每公分。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S形竖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光帘层(30)的纬线密度采用为100?180根每公分。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S形竖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光帘片(10)在双层遮光帘层(30 )之间的中空腔体(40 )内设有遮光片(30 )。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S形竖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光片(30)采用铝合金薄片或PVC片。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S形竖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光片(30)采用无纺布、透明PVC片或阳光布。
【文档编号】A47H23/08GK203576249SQ201320742974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2日
【发明者】曹小东 申请人:曹小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