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热油加热炊用煮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导热油加热炊用煮锅,由煮锅内胆(1)、煮锅外壳(2)、夹层内隔圈(3)、夹层内通孔阻尼圈(4)、隔热保温锅体(5)、圆盆式油室(6)、导热油输入管(7)、调节阀(8)和回油管(9)组成,在煮锅内胆(1)和煮锅外壳(2)形成的夹层内设置有夹层内隔圈(3)和夹层内通孔阻尼圈(4),圆盆式油室(6)安装在煮锅外壳(2)底部开口处,煮锅内胆(1)和煮锅外壳(2)及圆盆式油室(6)形成夹层密封腔,导热油输入管(7)沿圆盆式油室(6)的圆周面的切线方向接入相通。本实用新型结构新型、高效节能,且可在低压常压运行,能为学校、机关团体提供高温热能的炊用煮锅和安全可靠、环保卫生的餐饮烹饪方式。
【专利说明】一种导热油加热炊用煮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热油加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导热油加热炊用煮锅。
【背景技术】
[0002]导热油加热装置又叫导热油加热器,多为大型热油温控设备,能在较低的运行压力下将导热油温度加热到350摄氏度,泵输送流量大,加热功率高。导热油加热器是以煤、重油、轻油、可燃气体为燃料,导热油为热载体,利用循环油泵强制液相循环,将热能输送给用热设备后,继而返回重新加热的温度控制设备。由于导热油热稳定性能好、传热性能佳、低蒸汽压、以及无毒无味、对设备无腐蚀等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石油及化学、纺织印染、轻工造纸、建材、饲料、食品、制药等领域。导热油加热设备按受热传热部件结构分,有板式、箱式、管翼片式、螺旋板式和螺旋管式等,目前已有的专利技术有97101935.5燃煤导热油加热炉热交换采暖机组,但在炊用煮锅方面少有应用。传统的煮锅有燃煤式、燃气式、燃油式和锅炉提供蒸汽式的。如专利号:CN201220647233.7 —种鲍鱼蒸煮锅,夹套式锅体设计,通过向夹套内输入有压高温热蒸汽来加热锅体;专利号:CN201220284831.2,用于加工薯制品的蒸汽蒸煮锅,设置了蒸汽隔离层,蒸汽隔离层与锅体内壁之间形成密闭的蒸汽腔,通过向蒸汽腔内输入有压高温热蒸汽来加热锅体内壁。燃煤式、燃气式、燃油式的和锅炉提供蒸汽式的都有一氧化碳排放及PM2.5造成对操作室内环境的污染,而锅炉提供蒸汽式的需在高蒸汽压环境下运行。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型、高效节能、安全可靠、环保卫生、低压常压运行的并能提供高温热能的导热油加热炊用煮锅。
[0004]本实用新型由煮锅内胆、煮锅外壳、夹层内隔圈、夹层内通孔阻尼圈、隔热保温锅体、圆盆式油室、导热油输入管、调节阀和回油管组成。
[0005]在隔热保温锅体内安装有煮锅内胆和煮锅外壳,煮锅内胆和煮锅外壳在煮锅口处焊接密封,煮锅内胆和煮锅外壳形成的夹层内设置有夹层内隔圈和夹层内通孔阻尼圈,夹层内隔圈安装在煮锅内胆高度的五分之四处,夹层内通孔阻尼圈安装在煮锅内胆高度的五分之一至五分之二之间处,圆盆式油室安装在煮锅外壳底部开口处,煮锅内胆和煮锅外壳及圆盆式油室形成夹层密封腔,导热油输入管沿圆盆式油室的圆周面的切线方向接入相通,回油管的上端口安装在夹层内隔圈的下方的煮锅外壳上,并与夹层密封腔相通,调节阀连接在导热油输入管的端口处。
[0006]当打开调节阀,导热油通过导热油输入管沿圆盆式油室的圆周面的切线方向进入圆盆式油室,在圆盆式油室内及夹层密封腔里形成旋转的流体,旋转的导热油流体增加了夹层密封腔内的水平流动,减少了流体的竖向流速,同时安装在煮锅内胆高度的五分之一至五分之二之间处的夹层内通孔阻尼圈也进一步减少了流体的竖向流速,快速加热煮锅内胆,并在夹层内通孔阻尼圈以下形成形成高温导热油加热区域,经过这个区域的导热油由夹层内通孔阻尼圈的通孔进入夹层内隔圈下面空腔的低温导热油加热区域,继续加热煮锅内胆壁,完成热交换的导热油由回流管回流至导热油加热设备。
[0007]导热油输入量大小通过调节阀来调节,进而来控制煮锅的温度;通过设置夹层内通孔阻尼圈和夹层内隔圈安装在煮锅内胆高度,来设置煮锅的高温和低温区域,保证快速加热和热能的有效利用;导热油输入管设置在沿圆盆式油室的圆周面的切线方向接入相通,圆盆式油室内及夹层密封腔里形成旋转的流体,提高热交换效率,减少热能损耗。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新型、高效节能,可在低压常压运行的并能提供高温热能的炊用煮锅和安全可靠、环保卫生的餐饮烹饪方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1、煮锅内胆2、煮锅外壳 3、夹层内隔圈4、夹层内通孔阻尼圈5、隔热保温锅体6、圆盆式油室7、导热油输入管 8、调节阀 9、回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煮锅内胆(I)、煮锅外壳(2)、夹层内隔圈(3)、夹层内通孔阻尼圈(4)、隔热保温锅体(5)、圆盆式油室(6)、导热油输入管(7)、调节阀(8)和回油管(9)组成。在隔热保温锅体(5)内安装有煮锅内胆(I)和煮锅外壳(2),煮锅内胆(I)和煮锅外壳(2)在煮锅口处焊接密封,煮锅内胆(I)和煮锅外壳(2)形成的夹层内设置有夹层内隔圈(3)和夹层内通孔阻尼圈(4),夹层内隔圈(3)安装在煮锅内胆(I)高度的五分之四处,夹层内通孔阻尼圈(4)安装在煮锅内胆(I)高度的五分之一至五分之二之间,圆盆式油室(6)安装在煮锅外壳(2)底部开口处,煮锅内胆(I)和煮锅外壳(2)及圆盆式油室(6)形成夹层密封腔,导热油输入管(7)沿圆盆式油室(6)的圆周面的切线方向接入相通,回油管
(9)的上端口安装在夹层内隔圈(3)的下方的煮锅外壳(2)上,并与夹层密封腔相通,调节阀(8)连接在导热油输入管(7)的端口处。
[0012]当打开调节阀(8),导热油通过导热油输入管(7)沿圆盆式油室(6)的圆周面的切线方向进入圆盆式油室(6),在圆盆式油室(6)内及夹层密封腔里形成旋转的流体,旋转的导热油流体增加了夹层密封腔内的水平流动,减少了流体的竖向流速,同时安装在煮锅内胆(I)高度的五分之一至五分之二之间处的夹层内通孔阻尼圈(4)也进一步减少了流体的竖向流速,快速加热煮锅内胆(1),并在夹层内通孔阻尼圈(4)以下形成形成高温导热油加热区域,经过这个区域的导热油由夹层内通孔阻尼圈(4)的通孔进入夹层内隔圈(3)下面空腔的低温导热油加热区域,继续加热煮锅内胆(I)壁,完成热交换的导热油由回流管(9)回流至导热油加热设备。
[0013]导热油输入量大小通过调节阀(8)来调节,进而来控制煮锅的温度;通过设置夹层内通孔阻尼圈(4)和夹层内隔圈(3)安装在煮锅内胆高度,来设置煮锅的高温和低温区域,保证快速加热和热能的有效利用;导热油输入管(7)设置在沿圆盆式油室(6)的圆周面的切线方向接入相通,圆盆式油室内(6)及夹层密封腔里形成旋转的流体,提高热交换效率,减少热能损耗。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新型、高效节能,且可在低压常压运行,能为学校、机关团体提供高温热能的炊用煮锅和安全可靠、环保卫生的餐饮烹饪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热油加热炊用煮锅,由煮锅内胆(I)、煮锅外壳(2)、夹层内隔圈(3)、夹层内通孔阻尼圈(4)、隔热保温锅体(5)、圆盆式油室(6)、导热油输入管(7)、调节阀(8)和回油管(9)组成,其特征是在隔热保温锅体(5)内安装有煮锅内胆(I)和煮锅外壳(2),煮锅内胆(I)和煮锅外壳(2)在煮锅口处焊接密封,煮锅内胆(I)和煮锅外壳(2)形成的夹层内设置有夹层内隔圈(3)和夹层内通孔阻尼圈(4),圆盆式油室(6)安装在煮锅外壳(2)底部开口处,煮锅内胆(I)和煮锅外壳(2)及圆盆式油室(6)形成夹层密封腔,导热油输入管(7)与圆盆式油室(6)接入相通,回油管(9)的上端口安装在夹层内隔圈(3)的下方的煮锅外壳(2)上,并与夹层密封腔相通,调节阀(8)连接在导热油输入管(7)的端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加热炊用煮锅,其特征是夹层内隔圈(3)安装在煮锅内胆(I)高度的五分之四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热油加热炊用煮锅,其特征是夹层内通孔阻尼圈(4)安装在煮锅内胆(I)高度的五分之一至五分之二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加热炊用煮锅,其特征是导热油输入管(7)沿圆盆式油室(6)的圆周面的切线方向接入相通。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3647050SQ201320792979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6日
【发明者】吴远东 申请人:龙山红日锅炉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