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籽蒸炒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320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油菜籽蒸炒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油菜籽蒸炒控制系统,包括卧式蒸炒锅、导热油锅炉和煤气发生炉,煤气发生炉通过供气管道与导热油锅炉相连,卧式蒸炒锅标高低于导热油锅炉;导热油锅炉包括炉膛、炉壳、第一导热油管,炉壳上设置有油管进口、油管出口;第一导热油管由依次连接的出口段、螺旋段和进口段构成,出口段连接在油管出口与卧式蒸炒锅之间、进口段连接在油管进口与卧式蒸炒锅之间,螺旋段位于炉膛内,进口段与卧式蒸炒锅连接的一端上还连接有储油箱,进口段上设置有抽油泵。本发明采用煤气发生炉将媒转化为煤气后供给导热油锅炉使用,燃料燃烧充分、污染更;第一导热油管管路上抽油泵和储油箱,保证导热油的恒定供给,从而确保高效、稳定的加热。
【专利说明】油菜籽蒸炒控制系统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食用油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油菜籽蒸炒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3]菜籽油的生产一般包括以下步骤:预榨车间首先对菜籽进行轧胚得料胚,其次料胚蒸炒得熟胚,然后熟胚干燥,接着预榨得预榨油和预榨饼,最后预榨油去精炼,预榨饼去浸出;浸出车间首先预榨饼浸出得浸出毛油和湿柏,其次湿柏烘干得干柏,浸出毛油依次经过蒸发得浸出油,最后浸出油去精炼;精炼后过滤得成品油,最后成品油冷却计量入库。
[0004]其中,将料胚蒸炒的步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一般采用蒸炒锅进行蒸炒,而蒸炒锅的热量一般由蒸汽或者导热油带来,而采用蒸汽加热系统复杂、控制不方便;而导热油的加热相对简单,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导热油自身的加热一般采用煤作为燃料进行加热,采用煤作为燃料,煤在炉膛内不易燃烧充分,而且排出的废弃对环境的污染较大。
[0005]此外,在采用导热油的加热系统中,导热油靠自身循环进行流动,不便于控制,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导热油出现损耗会导热油流速不稳定、加热效果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油菜籽蒸炒控制系统,该系统首先采用煤气发生炉进行煤转气,采用煤气加热导热油,燃烧充分、污染小,导热油循环管路上设置抽油泵进行控制,保证导热油的供给,从而确保高效、稳定的加热。
[0007]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油菜籽蒸炒控制系统,包括卧式蒸炒锅、导热油锅炉和为导热油锅炉供给煤气的煤气发生炉,所述煤气发生炉通过供气管道与导热油锅炉相连,所述卧式蒸炒锅标高低于导热油锅炉;所述导热油锅炉包括炉膛、炉壳、第一导热油管,所述炉壳上设置有进气口、烟气出口、油管进口、油管出口 ;所述第一导热油管由螺旋段、出口段和进口段构成,其中,出口段连接在油管出口与卧式蒸炒锅之间、进口段连接在油管进口与卧式蒸炒锅之间,螺旋段位于炉膛内,两端分别在油管进口和油管出口处连接进口段、出口段,所述进口段与卧式蒸炒锅连接的一端上还连接有储油箱,进口段上设置有抽油泵。
[000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卧式蒸炒锅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圆筒形蒸炒锅本体、和水平穿设在蒸炒锅本体中心的固定轴,所述蒸炒锅本体四周设置有导热油夹套,所述导热油夹套内设置有多根轴线平行于蒸炒锅本体轴线的第二导热油管,该第二导热油管的入口连接第一导热油管的出口、出口连接第一导热油管的入口。
[0009]进一步,多根第二导热油管均匀分布在蒸炒锅本体四周。
[0010]进一步,所述炉壳内壁还设置有保温层,减少炉膛的热量损失。
[0011]进一步,所述供气管道上还设置有控制阀。
[0012]进一步,所述炉壳呈长方体状,由一侧开口的炉壳本体和炉盖构成,所述炉盖盖合在炉壳本体开口的侧面上,所述炉盖中心还开设有容纳燃烧器的燃烧孔,该燃烧孔上盖有燃烧盖,所述燃烧盖中心设置有点火孔,所述炉盖上在燃烧孔四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吹灰孔。
[0013]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首先采用煤气发生炉将媒转化为煤气后供给导热油锅炉使用,使导热油锅炉采用煤气作为燃料时,相对于采用蒸汽加热的系统更加简单和易于控制,相对采用煤作为燃料,煤气在炉膛内燃烧更充分,热量转化效率更高,对导热油的加热更加方便和易于控制,而且排出的废气相对于直接使用煤作为燃料更少,对环境的污染更小;
2、本发明在第一导热油管的出口段上设置有抽油泵,在该出口段与第二导热油管的连接处设置储油箱,抽油泵根据第一导热油管的导热油需要抽取相应量导热油到第一导热油管中进行热循环,保证导热油的恒定供给,从而确保高效、稳定的加热;
3、本发明蒸炒锅本体采用卧式结构,其采用电机带动,蒸炒时绕转固定轴转动即可,更加方便控制;蒸炒锅本体四周均布第二导热油管加热均匀,蒸炒效率高;
4、本发明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成本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炉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卧式蒸炒锅;11_蒸炒锅本体;12_导热油夹套;13_第二导热油管;14_支架;15_固定轴;2_导热油锅炉;21_炉膛;22_炉壳;221_炉壳本体;222_炉盖;223_点火孔;224_吹灰孔;225_燃烧孔;226_燃烧盖;23_第一导热油管;24_烟气出口 ;25_油管进口 ;26_油管出口 ;27_保温层;3_煤气发生炉;4_供气管道;5_储油箱;6_抽油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7]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油菜籽蒸炒控制系统,包括卧式蒸炒锅1、导热油锅炉2和煤气发生炉3。
[0018]所述煤气发生炉3通过供气管道4与导热油锅炉2相连,为导热油锅炉2供给煤气。
[0019]所述导热油锅炉2包括炉膛21、炉壳22、第一导热油管23,所述炉壳22上设置有进气口、烟气出口 24、油管进口 25、油管出口 26:
供气管道4连接到炉壳22的进气口上,煤气发生炉3制造的煤气就通过供气管道4、进气口进入炉膛21内,煤气在炉膛21内燃烧;所述供气管道4上设置有控制阀,控制进入炉膛21内的煤气,使煤气达到保障加热功能的同时,充分使炉膛21内的煤气燃烧。
[0020]炉壳22四周内壁设置有保温层27,防止炉膛21内的热量散失,充分利用燃料产生的热量。
[0021]第一导热油管23由弯曲呈螺旋状的螺旋段、出口段和进口段构成,其中,出口段连接在油管出口 26与卧式蒸炒锅I之间、进口段连接在油管进口 25与卧式蒸炒锅I之间,螺旋段位于炉膛21内,两端分别在油管进口 25和油管出口 26处连接进口段、出口段,导热油流入炉膛21内后在螺旋状段内被充分加热,加热后流出炉膛21通过出口段流向卧式蒸炒锅I。所述进口段与卧式蒸炒锅I连接的一端上还连接有储油箱5,该储油箱5位于进口段与卧式蒸炒锅I连接的下方也即进口段入口的下方;进口段上设置有抽油泵6,抽油泵6根据第一导热油管23的导热油需要抽取相应量导热油到第一导热油管23中进行热循环,保证导热油的恒定供给,从而确保高效、稳定的加热。
[0022]所述卧式蒸炒锅I标高低于导热油锅炉2,即卧式蒸炒锅I的到地面的高度小于导热油锅炉2到地面的高度,从而使得,第一导热油管23的出口段的入口高于出口,使导热油从高处的导热油锅炉2中流入低处的卧式蒸炒锅I的第二导热油管13中,导热油在重力作用辅助下迅速流入卧式蒸炒锅I中给卧式蒸炒锅I进行加热。具体地,所述卧式蒸炒锅I包括支架14、固定在支架14上的圆筒形蒸炒锅本体11和水平穿设在蒸炒锅本体11中心的固定轴15,蒸炒锅本体11轴向平行于水平面放置,在电机等传动装置的带动下,蒸炒锅本体11可以绕该固定轴15转动。所述蒸炒锅本体11四周设置有导热油夹套12,所述导热油夹套12内设置有多根轴线平行于蒸炒锅本体11轴线的第二导热油管13,这些第二导热油管13均两端伸出导热油夹套12后入口连接第一导热油管23的出口、出口连接第一导热油管23的入口,多根第二导热油管13在蒸炒锅本体11的周向上均匀分布,对蒸炒锅本体11内的油菜籽充分加热,所述蒸炒锅本体11采用不锈钢制成。
[0023]如图2所示,所述炉壳22呈长方体状,由一侧开口的炉壳本体221和炉盖222构成,所述炉盖222盖合在炉壳本体221开口的侧面上,所述炉盖222中心还开设有容纳燃烧器的燃烧孔225,该燃烧孔225上盖有燃烧盖226,该燃烧盖226中心开设有点火孔223,用于点火,所述炉盖222上在燃烧孔四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吹灰孔224,供维修保养时吹灰。
[0024]本发明的加热原理是,煤气发生炉3通过供气管道4向导热油锅炉2的炉膛21内提供燃料,第一导热油管23和第二导热油管13构成导热油流通回路,炉膛21内燃烧后对位于炉膛21内的第一导热油管23螺旋段加热,导热油流经该螺旋段时被加热,然后经出口段流入多根第二导热油管13内,第二导热油管13则将热量传递给不锈钢蒸炒锅本体11,从而对菜籽进行加温蒸炒,从第二导热油管13流出的导热油与蒸炒锅本体11进行热交换后,温度降低,流入第一导热油管23的进口段及位于进口段下方的储油箱5,在抽油泵6的作用下,储油箱5中的导热油再从进口段的入口被抽回进口段,然后流回螺旋段重新加热,形成导热油的循环,从而将导热油锅炉2的热量传递给蒸炒锅本体11。
[0025]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油菜籽蒸炒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蒸炒锅(I)、导热油锅炉(2)和为导热油锅炉(2)供给煤气的煤气发生炉(3),所述煤气发生炉(3)通过供气管道(4)与导热油锅炉(2)相连,所述卧式蒸炒锅(I)标高低于导热油锅炉(2); 所述导热油锅炉(2)包括炉膛(21)、炉壳(22)、第一导热油管(23),所述炉壳(22)上设置有进气口、烟气出口(24)、油管进口(25)、油管出口(26); 所述第一导热油管(23)由螺旋段、出口段和进口段构成,其中,出口段连接在油管出口(26)与卧式蒸炒锅(I)之间、进口段连接在油管进口(25)与卧式蒸炒锅(I)之间,螺旋段位于炉膛(21)内,两端分别在油管进口(25)和油管出口(26)处连接进口段、出口段,所述进口段与卧式蒸炒锅(I)连接的一端上还连接有储油箱(5),进口段上设置有抽油泵(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菜籽蒸炒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蒸炒锅(I)包括支架(14)、固定在支架(14)上的圆筒形蒸炒锅本体(11)、和水平穿设在蒸炒锅本体(11)中心的固定轴(15),所述蒸炒锅本体(11)四周设置有导热油夹套(12),所述导热油夹套(12)内设置有多根轴线平行于蒸炒锅本体(11)轴线的第二导热油管(13),该第二导热油管(13)的入口连接第一导热油管(23)的出口、出口连接第一导热油管(23)的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菜籽蒸炒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多根第二导热油管(13)均匀分布在蒸炒锅本体(11)四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油菜籽蒸炒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壳(22)内壁还设置有保温层(2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菜籽蒸炒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道(4)上还设置有控制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油菜籽蒸炒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壳(22)呈长方体状,由一侧开口的炉壳本体(221)和炉盖(222)构成,所述炉盖(222)盖合在炉壳本体(221)开口的侧面上,所述炉盖(222)中心还开设有容纳燃烧器的燃烧孔(225),该燃烧孔(225)上盖有燃烧盖(226),所述燃烧盖(226)中心设置有点火孔(223),所述炉盖(222)上在燃烧孔(225)四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吹灰孔(224)。
【文档编号】C11B1/04GK104327941SQ201410515354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0日
【发明者】王长严, 王安体 申请人:四川德阳市年丰食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