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26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烹饪用锅具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该陶瓷锅具包括陶瓷锅体,所述陶瓷锅体的底部的外表面设有可感应磁场的金属层。该陶瓷锅具能用于电磁炉上,且能保证所烹饪食物的营养和风味不流失,此外,能有效改善陶瓷的传热性能,缩短加热时间,节约能源;受热均匀,较好的保证食物的烹饪效果。
【专利说明】—种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烹饪用锅具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
【背景技术】
[0002]电磁炉的工作原理:是在炉内设有一金属线圈,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磁场,当使用铁质锅具放置炉面上时,锅具即切割磁力线而在锅具底部产生交变电流,交变电流使锅具铁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其热效率比所有炊具的效率高出近一倍,使使锅具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用来加热和烹饪食物,从而达到煮熟食物的目的。电磁炉升温快、热效率高、无明火、无烟尘、无有害气体,清洁无污染深受广大家庭的喜爱。
[0003]但是铁质锅具相比于陶瓷锅具,其不能较好的保证烹饪的食物的营养和风味,不能直接的置放于电磁炉上进行使用。
[0004]为了解决将陶瓷锅用于电磁炉上,有人研发了 一种专利申请号为:CN200910068540.2,名称为可在电磁炉上使用的陶瓷锅具的制造方法与结构的发明专利,该专利申请公开了可在电磁炉上使用的陶瓷锅具的制造方法,具体是:利用陶瓷材料拉坯成型后,经烧结制成陶坯体,再于陶坯体表面上釉成型为锅具本体,然后将具有感应磁场特性的熔融金属熔射于锅具本体的内部底面,待冷却后,再于该粗糙的金属层表面喷覆纳米的陶瓷材料,以形成平整的烹饪面,此一陶瓷锅具可在电磁炉上感应磁场,从而加热置于锅内的食物;其结构,是锅具本体是以陶土烧结制成,锅具本体的底面内部结合有可感应磁场的金属层。该陶瓷锅具能在电磁炉上使用,但是该锅具由于在锅具本体的内部底面设有金属层,将金属层置于内部底面存在以下缺点:
[0005]第一、在高温烹饪时,底部的金属层是与食物本身直接接触的,因此其不能较好的保持食物的营养和风味;
[0006]第二、电磁炉加热温度较高时,底部的金属层处热量聚集升温较快,这样,使得锅具受热不均,容易将食物烧焦烧糊。
[0007]因此,研发一种能直接放在电磁炉上使用又能使用安全可靠的陶瓷锅具迫在眉睫。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具体公开一种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该陶瓷锅具能用于电磁炉上,且能保证所烹饪食物的营养和风味,受热均匀,较好的保证食物的烹饪效果。
[0009]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包括陶瓷锅体,所述陶瓷锅体的底部的外表面设有可感应磁场的金属层。[0011]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陶瓷锅体的侧面的外侧壁设有可感应磁场的金属层。
[001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陶瓷锅体按其底部结构不同,可分成以下两种:
[0013]第一、所述陶瓷锅体的底部为平直面,且该底部的沿边为若干道圆形凸筋边。
[0014]第二、所述陶瓷锅体的底部为平直面,且该底部的沿边为若干道圆形凸筋边,但所述陶瓷锅体的底部中间位置设有向内的凹槽。
[001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陶瓷锅体按其金属层表面结构的不同,可分成以下两种:
[0016]第一,所述金属层的表面为光滑表面。
[0017]第二,所述金属层的表面为粗糙纹,且所述粗糙纹全部或部分的布置在陶瓷锅体底部的中部位置。
[0018]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金属层的厚度范围是0.2?3mm。
[0019]此外,为了提高锅具本身的强度等性能,所述金属层外还喷覆有陶瓷纳米涂料层。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1](I)本实用新型由于至少在锅体的底部外表面设有可感应磁场的金属层,使得该陶瓷锅具能直接置放于电磁炉上使用;
[0022](2)本实用新型由于在锅体底部外表面设置金属层,确保烹饪的食物直接与陶瓷锅体直接接触,确保食物的营养和风味的不流失;同时,即使在加热温度较高时,较高的热量短时间内经过金属层再传热至陶瓷锅体后,陶瓷锅体能较好的将骤升的热量均匀化,有效的避免食物烧焦烧糊事件的发生,确保烹饪效果;
[0023](3)本实用新型由于将金属层置于外表面,使得锅具内食物在烹煮时受金属发热的影响较小,能更准确地感知内部食物的温度;
[0024](4)本实用新型在陶瓷的外表面附上金属层后,用在传统的发热系统中(非电磁加热),能有效改善陶瓷的传热性能,缩短加热时间,节约能源;
[0025](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不易摔碎,使用寿命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002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的剖视图;
[0028]图2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图;
[0029]图3是实施例二所述的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实施例三所述的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图;
[0032]图6是实施例四所述的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是实施例五所述的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是实施例五的立体结构图;
[0035]图9是实施例六所述的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0是实施例七所述的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1是实施例七的立体结构图;
[0038]图12是实施例八所述的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39]实施例一:
[0040]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包括陶瓷锅体1,所述陶瓷锅体I的底部的外表面设有可感应磁场的金属层2,该金属层2通过金属熔射的方式熔射在陶瓷锅体I的底部外表面,所述金属层2的厚度范围是0.2?3mm,且所述陶瓷锅体I的底部为平直面,且该底部的沿边为若干道圆形凸筋边11,便于陶瓷锅体I的生产,其大大提高其合格率。
[0041]此外,所述金属层2的外表面还喷覆有陶瓷纳米涂料层3,用以提高其导热性能和强度性能。
[0042]实施例二:
[004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是在所述陶瓷锅体I的侧面的外侧壁也设有可感应磁场的金属层2,增加了金属层2的占据面积,提高电磁炉的热效率。
[0044]实施例三:
[0045]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是:所述陶瓷锅体I的底部为平直面,且底部的沿边同样为若干道圆形凸筋边11,但在所述陶瓷锅体I的底部中间位置设有向内的凹槽12,结构新颖,外形美观。
[0046]实施例四:
[0047]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是:所述陶瓷锅体I的底部为平直面,且底部的沿边同样为若干道圆形凸筋边11,但在所述陶瓷锅体I的底部中间位置设有向内的凹槽12,结构新颖,外形美观。
[0048]实施例五:
[0049]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是:对应于陶瓷锅体I底部位置的所述金属层2的表面为粗糙纹21,且该粗糙纹21以全部布置在陶瓷锅体I底部的外表面位置,当然,所述粗造纹21也可以以局部布置地方式置于陶瓷锅体I底部中间位置的外表面。
[0050]实施例六:
[0051]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二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是:对应于陶瓷锅体I底部位置的所述金属层2的表面为粗糙纹21,且该粗糙纹21以全部布置在陶瓷锅体I底部的外表面位置,当然,所述粗造纹21也可以以局部布置地方式置于陶瓷锅体I底部中间位置的外表面。
[0052]实施例七:
[0053]如图10、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三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是:对应于陶瓷锅体I底部位置的所述金属层2的表面为粗糙纹21,且该粗糙纹21以全部布置在陶瓷锅体I底部的外表面位置,当然,所述粗造纹21也可以以局部布置地方式置于陶瓷锅体I底部中间位置的外表面。
[0054]实施例八:
[0055]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四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是:对应于陶瓷锅体I底部位置的所述金属层2的表面为粗糙纹21,且该粗糙纹21以全部布置在陶瓷锅体I底部的外表面位置,当然,所述粗造纹21也可以以局部布置地方式置于陶瓷锅体I底部中间位置的外表面。
[0056]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味着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包括陶瓷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锅体的底部的外表面设有可感应磁场的金属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锅体的侧面的外侧壁设有可感应磁场的金属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锅体的底部为平直面,且该底部的沿边为若干道圆形凸筋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锅体的底部中间位置设有向内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的表面为光滑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的表面为光滑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其特征在于:对应于陶瓷锅体底部的金属层的表面设有粗糙纹,所述粗糙纹全部或部分的布置在陶瓷锅体底部的中部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其特征在于:对应于陶瓷锅体底部的金属层的表面设有粗糙纹,所述粗糙纹全部或部分的布置在陶瓷锅体底部的中部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的厚度范围是0.2?3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外还喷覆有陶瓷纳米涂料层。
【文档编号】A47J36/02GK203693262SQ201420034676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0日
【发明者】杨志桥 申请人:广东天际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