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滤榨油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59993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精滤榨油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滤榨油机,其包括压榨机构与回收机构,压榨机构设置在回收机构的上方,该回收机构包括一滤油空间,该滤油空间内设置有一刮板,该刮板往复运动清理料渣。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精滤榨油机过滤速度快,过滤效果好,不堵料,不喷渣,不易卡死,操作安全,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具有非常好的实用价值。
【专利说明】精滤榨油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电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更加方便,更加实用,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每个家庭中的精滤榨油机。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开始对食品健康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中国近年来频繁出现劣质食品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诸多社会话题,使人们对市场上销售的食品越来越放心不下,逐渐敬而远之,总希望所有的食品都是自己亲手完成才能放心食用。
[0003]特别是,这两年频繁出现关于食用油的各类恶劣事件,比如地沟油、勾兑油、潲水油等事件频繁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让人们每次听到都毛骨悚然,急切的需要一种可以自给自足的供油设备以彻底的解决这些关乎生命的生活难题,逃离这水深火热的食品污染巨坑,于是一种家用的榨油机便应运而生。
[0004]不管是家用的还工业用的榨油机就是指借助于机械外力的作用,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其可分为水压机制油机、螺旋制油机、新型液压榨油机和高效精滤榨油机。螺旋榨油机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压榨制油设备,它具有连续化处理量大、动态压榨时间短、出油率高、劳动强度低等优点。于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们便将螺旋式工业用榨油机的工作原理移植到家用榨油机上,使其尺寸小型化,工作简便化,使用即时化。
[000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型榨油机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其尺寸结构非常小,其一开始的出现给大众带来了惊喜,但随之而来的是,这种小型榨油机发展时间短,其技术在各个方面都极为不成熟,使用起来让大家非常的失望。首先是在榨油机的过滤方面,由于家用榨油机无法像工业榨油机一样,在大量榨取后,再集中到专业的过滤机器上过滤,现有的榨油机大都是通过自然沉淀或通过滤材进行自然过滤,然而这样过滤耗时长,效率非常低,其显然不能满足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其次,现有的家用榨油机之压榨机构很容易存在堵料,喷渣,卡死等问题,现有的榨杆在长期转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转,其一旦偏转,榨杆的轴心就不稳定,其进一步导致了上述问题的出现。再有,家用榨油机不同于工业使用的榨油机,工业榨油机的操作都是由专业人员来完成,而家用榨油机的使用环境是在家里,其面向的是社会的各类人群,其包括老人,小孩等等,其安全问题以及拆装维护问题,必须是榨油机生产商们应该考虑的问题。而现有的绝大多数家用榨油机都未考虑到这一点。
[0006]综上所述,现有的榨油机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急切需要在每一结构上可以有所创新,弥补其存在的诸多不足,使家用榨油机更快,更安全,更实用的进入到每一家庭,让人们尽快走出这水深火热的食品污染中。
【实用新型内容】
[0007]为克服现有家用榨油机滤油效率低,压榨机构很容易堵料,喷渣,卡死,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榨油效率高,油料可充分榨取,榨油回收速度快,榨油设备寿命更高的新型家用精滤榨油机。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滤榨油机,其包括压榨机构与回收机构,压榨机构设置在回收机构的上方,其特征在于:该回收机构包括一滤油空间,该滤油空间内设置有一刮板。
[0009]优选地,该回收机构由下至上包括一集油盒,一进气道架,一卡扣架,卡扣架卡接在集油盒内,进气道架包括一中空管结构,该中空管结构贯穿并密封连接于集油盒盒体壁。
[0010]优选地,该回收机构包括一真空泵,该真空泵包括一进气口与一出气口,进气口与出气口分别与一电磁阀相连接,该两电磁阀同时连接于一三通结构。
[0011]优选地,该压榨机构包括一榨杆,该榨杆一端与减速器连接,与减速器连接的榨杆一端为球形外六角接头结构,或球形外五角接头结构,或球形外四角接头结构,榨杆与减速器之间径向剖面单边配合间隙为0.1-0.5_。
[0012]优选地,该压榨机构进一步包括一榨筒,榨筒与榨杆之间的单边距离为
0.3-0.5mm。
[0013]优选地,该精滤榨油机进一步包括一翻盖,翻盖与精滤榨油机本体之间开合式连接,该翻盖内设置有加热块与保护罩,加热块位于保护罩与翻盖之间,该保护罩与加热块的位置与压榨机构位置相对应。
[0014]优选地,该加热块包括两对称设置的叶片,该两叶片合页式相配合。
[0015]优选地,该回收机构进一步包括一双环回螺杆与一弹簧针,弹簧针穿过刮板卡接在双环回螺杆的螺槽中。
[0016]优选地,双环回螺杆的两端设置有环形槽,该环形槽处套有弹簧。
[0017]优选地,在翻盖与榨油机本体扣合状态下,翻盖对应的精滤榨油机本体位置处设置有配线孔。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精滤榨油机具有以下多个优点:
[0019]1.过滤速度快,过滤效果好;榨油机之回收机构设置有清料装置与气泵装置,其清料装置对过滤腔内的料渣进行周期清理,避免过多的料渣在过滤腔内堆积导致过滤速度慢。清料装置巧妙地通过双环回螺杆结构的设置,以及弹簧针与双环回螺杆结构的配合实现了简单有效的料渣清理结构,清料装置的结构简单,体积小,尽管其功率小,但提供的动力非常强,其成本低的同时寿命较长。刮板与隔板之间结构的配合使榨油机在进行料渣回收的同时进行了料渣的二次过滤,其加强了回收机构的过滤效果。真空泵通过简单的三通与电磁阀相配合,使真空泵通过单个连接端可改变集油盒内的压强,其采用正负压交替的方式,在负压时能加速原油的过滤,在正压时,有利于清理滤纸上所贴附的料渣,总的来说,其加快了整个回收过滤的效率。本实用新型中所用的滤材为滤纸,滤纸的成本非常低,其为一次性使用材料,卫生,简单便捷,其避免了现有的滤材容易清洗不彻底导致细菌滋生的问题发生。卡扣架、进气道支架、滤纸及集油盒组成一四合一的整体,有效的配合整个过滤操作。
[0020]2.不堵料,不喷渣,不易卡死;榨油机之榨杆的轴头采用球形外六角的结构,其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轴心统一,榨杆与榨筒之间单边间距在0.3-0.5mm之间,其保证压榨效果非常好的同时,榨杆与榨筒之间配合顺畅,不会在有油料时榨杆和榨筒相互卡住导致难以清理的情况发生。
[0021]3.操作安全;榨油机的翻盖或料斗被打开时,压榨机构与清料装置停止工作,蜂鸣装置鸣叫提醒操作者注意安全,其保证了操作者起码的安全,另,榨油机的加热块设置在翻盖的内部,翻盖被扣下时,翻盖与榨筒接触,加热块为榨筒加热;翻盖被打开时,保护罩的两叶片闭合将加热块遮挡,避免操作人员被烫到,整个设计非常人性化。
[0022]4.整体结构设计合理;罩壳上的配线孔位置设置在翻盖的下方,在翻盖的扣合状态下,配线孔的位置被翻盖遮挡,碎料不易进入到榨油机罩壳中,其保证了榨油机内部的清洁。压榨机构于回收装置集成在翻盖与底座之间,将翻盖打开,即可对压榨装置进行拆装清洗,操作起来简单快捷。榨油机的整个动力部分与控制部分都集中在了罩壳内,其位置与外部的压榨机构和回收机构相对应,整个结构设计紧凑而合理,其外观漂亮,体积小,集成度高,实用性强,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精滤榨油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精滤榨油机翻盖被打开状态下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精滤榨油机后视图。
[0026]图4是保护罩的开合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精滤榨油机在水平方向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榨杆与榨筒配合状态下的剖视图。
[0029]图7是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是图7中W处的结构放大图。
[0031]图9是图7中W处的正视图。
[0032]图10是精滤榨油机之回收机构在垂直方向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是清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是清料装置的俯视图。
[0035]图13是清料装置之双环回螺杆与弹簧针之间的结构配合示意图。
[0036]图14是气泵的气流控制结构示意图。
[0037]图15是控制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0038]【【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40]请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榨油机10包括一外壳11,一驱动机构13 (标号见图5),—压榨机构15,—回收机构17与一控制机构(图未不),驱动机构13,压榨机构15与回收机构17收容在外壳11所形成的空间内。驱动机构13与压榨机构15位置相对应,其为压榨机构15提供动力源。压榨机构15将各种油料压榨形成带原油的料渣后,其将压榨的原油与料渣进行初次分离并分别排出。回收机构17的位于压榨机构15下方,用于回收压榨机构15所压榨排出的原油,并将原油进行快速过滤形成澄清的可直接食用的油。控制机构集成了整个榨油机10的电路控制部分,其控制各个机构的运作,使榨油机10有条不紊的运转。
[0041]请参阅图3,外壳11包括一底座111,一罩壳113,一翻盖115,底座111位于榨油机10的最底部,罩壳113与翻盖115对应于底座111,罩壳113扣合于底座111上,在罩壳113与底座111之间形成一的容纳空间,其用于容纳驱动机构13与控制机构。翻盖115间隔设置在底座111的上方,其近似为“U”形盒体,该“U”形开口朝底座111方向设置,翻盖115开合式连接于罩壳113边部,其可以扣合,可以翻起,翻盖115与罩壳113之间形成一与外界连通的空间,该空间内集成了压榨机构15与回收机构17。
[0042]罩壳113的顶部设置有控制面板1131,控制面板1131与罩壳113内部的控制机构相对应,其上集成了榨油机10的控制按键。罩壳113的一侧设置有过孔1135,罩壳113内的驱动机构13通过该过孔1135将动力输出至罩壳113外部的压榨机构15与回收机构17,从而实现驱动机构13与压榨机构15及回收机构17之间的配合。在翻盖115扣合的状态下,翻盖115遮挡的罩壳113位置处设置有配线孔1133,该配线孔1133用于线路的进出罩壳113所用,其位于翻盖115的顶部,在翻盖115扣合状态下,其被翻盖115遮挡,压榨机构15在压榨过程中溅出的碎料不易进入罩壳113内,其有利于榨油机10的清洁维护。罩壳113与底座111上均设置有散热孔112,罩壳113内部的热气从散热孔112处散出。
[0043]翻盖115包括一翻盖轴1151,翻盖115围绕翻盖轴1151转动,其开合式连接于罩壳113,翻盖115的外侧设置有料斗1153,该料斗1153为内部呈斜坡状的圆柱体,其内部的斜坡朝榨油机10内部倾斜,该料斗1153的底部,也就是斜坡的最底部设置有一料斗入口1152,该料斗入口 1152与压榨机构15的位置相对应,油料被送入料斗1153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顺着斜坡滑入料斗入口 1152,然后对应进入压榨机构15中。翻盖115朝外的一侧设置有排料管1155,该排料管1155为中空管状,其位置与压榨机构15的料渣排出口位置相对应,料渣在压榨机构15排出后,在排料管1155的导向下排至榨油机10外部,用户可以在该排料管1155的排出口位置对应放置料渣收容装置来收集料渣。排料管1155可拆取。
[0044]请参阅图4,翻盖115的内部设置有加热块1157以及保护罩1159,加热块1157设置在翻盖115与保护罩1159之间,保护罩1159为两个对称设置的叶片1158组成,该叶片1158上设置有半圆形结构,两叶片1158之间合页式匹配,翻盖115被翻开时,两叶片1158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闭合,该两叶片1158之间的半圆形结构形成一圆形,加热块1157被遮挡在翻盖115与保护罩1159之间,其可以避免加热块1157温度过高时,人接触到加热块1157导致的烫伤;翻盖115在闭合过程中,加热块1157被压榨机构15撑开,两叶片1158在翻盖115的闭合过程中滑向压榨机构15的两侧,压榨机构15容入两叶片1158的半圆形结构内,位于保护罩1159后面的加热块1157与压榨机构15贴合,加热块1157为压榨机构15加热。该保护罩1159的半圆形结构不做限定,其可以根据压榨机构15的形状来配合设置。罩壳113上设置有与翻盖115位置相对应的微动开关与蜂鸣装置(均图未示),该微动开关以及蜂鸣装置与榨油机10内部的控制机构相连接,在翻盖115被扣合下时,微动开关导通,榨油机10正常压榨,蜂鸣装置不工作;相反,翻盖115被打开时,该微动开关断开,榨油机10停止压榨工作,蜂鸣装置蜂鸣提醒使用者翻盖115被打开,应该要注意安全。翻盖115在打开的状态时,压榨机构15暴露在外面,非常危险,微动开关与蜂鸣装置的设置有效地解决了该安全隐患。
[0045]请参阅图5,驱动机构13包括一压榨驱动电机131,一减速器133与散热风扇137,压榨驱动电机131设置在与压榨机构15对应的罩壳113内部,其通过减速器133将适当的动力传输至压榨机构15,使压榨机构15获取动力后持续压榨。散热风扇137位置与压榨驱动电机131及散热孔112位置相对应,其用于加速罩壳113内部热量的散发。
[0046]请参阅图6,压榨机构15包括一榨筒151与一榨杆153,榨杆153套在榨筒151内,榨筒151与榨杆153配合后末端穿过罩壳113上设置的过孔1135与罩壳113内部的减速器133连接,减速器133将动力传输至榨杆153,榨杆153在榨筒151内转动,榨筒15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 1511(标号见图2),该进料口 1511的位置朝上,其与翻盖115上的料斗入口 1152位置相对应,油料从料斗入口 1152进入进料口 1511,压榨机构15通过榨杆153与榨筒151的配合以及榨杆153的旋转所提供的螺旋式挤压力与剪切力将油料压榨成碎料。设榨筒151与榨杆153之间的单边间隙为L,L的取值范围为0.3-0.5mm,在该间隙范围内,油料可以取得最佳的压榨效果。
[0047]请参阅7至图9,榨杆153包括一轴头155,该轴头155用于实现榨杆153与减速器133之间的配合,减速器133内设置有轴孔(图未示),该轴孔的用于插接轴头155,榨杆153之轴头155插入减速器133内部,减速器133将动力传输至榨杆153。该轴头155为球形外六角结构,榨杆153与减速器133之间径向剖面单边配合间隙为0.1-0.5_,其能够保证榨杆153在转动过程中即使出现了偏转,即非同轴转动,球形轴头155其中的某一个面仍然能够和减速器133内的轴孔侧壁相接触,其使减速器133与榨杆153之间的接触始终为面接触,面接触结构可避免现有榨杆在非同轴转动中线接触所带来的弊端。球形结构的轴心稳定,其也就保证了榨杆153转动轴心的稳定。该轴头155可以是外四角,外五角,外六角或者多角。
[0048]压榨机构15内还设置有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与控制机构相连接,其用于检测压榨机构15内是否还有油料,当检测机构检测到压榨机构15在一段时间内无油料的时候,检测装置将信号传输回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控制压榨机构15停止工作。
[0049]请参阅图10,回收机构17包括一集油盒171,一进气道架173,一^^扣架175,一清料装置177与一气泵装置(未标号)。集油盒171,进气道架173,卡扣架175与清料装置177由下而上一体设置,集油盒171为一盒状的容器,其用于收集经过过滤的食用油,卡扣架175位于压榨机构15的出油口处,卡扣架175的外侧设置有卡扣结构1759(标号见图2),该卡扣装置可以将卡扣架175卡扣在集油盒171顶部,卡扣架175与集油盒171的边沿密封贴合,卡扣架175高度小于集油盒171的高度。清料装置177安装在卡扣架175内部,其用于收集过滤的料渣。进气道架173位于集油盒171侧壁的较高位置处,进气道架173从集油盒171外部进入集油盒171内部并一端固定在集油盒171内,从集油盒171外部至集油盒171内部段的进气道架173为一中空结构,其与集油盒171密封固定连接,气泵装置通过该中空结构的进气道架173与集油盒171内部连通,气泵装置用于改变集油盒171内的气体压强,该气泵装置集成在罩壳113内,其通过罩壳113上的过孔1135与进气道架173连接。
[0050]请参阅图图11至图13,卡扣架175为一与集油盒171结构尺寸相匹配的方形盒体,其中间被一隔板1753隔开形成两个腔体,其一腔体为用于过滤的过滤腔1751,另一腔体为收集料渣的油泥盒1755,过滤腔1751底面设置有过滤孔(图未示),腔体的底部铺有滤纸(未标号),从压榨机构15排出的原油流出在滤纸上,油透过滤纸与过滤孔后流入集油盒171内部。油泥盒1755的底部为密封的,其用于堆放原油被过滤后留在滤纸上的料渣。隔板1753上设置有回油引导槽1757。
[0051]清料装置177包括一刮板1771,一双环回螺杆1772,一弹簧针1773与一刮板电机1776(标号见图5),双环回螺杆1772位于卡扣架175的一侧,刮板1771垂直于双环回螺杆1772位于过滤腔1751内部,其尺寸与过滤腔1751的截面尺寸相匹配。双环回螺杆1772穿过刮板1771的一端,并通过弹簧针1773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刮板电机1776集成在罩壳113的内部,双环回螺杆1772通过罩壳113上设置的过孔1135连接于该刮板电机1776,刮板电机1776可正反转,其给双环回螺杆1772提供双向转动的动力,刮板电机1776使用5V直流电,其功率为6W。
[0052]双环回螺杆1772为一单螺槽1774的螺旋杆,其两端螺槽1774的尽头设置有一环形槽1775,该环形槽1775处设置有弹簧1778,由于双环回螺杆1772贯穿于刮板1771,刮板1771与双环回螺杆1772之间通过弹簧针1773相匹配,弹簧针1773卡接在双环回螺杆1772的螺槽1774内,双环回螺杆1772朝一个方向转动时,弹簧针1773及其刮板1771会沿着双环回螺杆1772方向做水平运动。当刮板1771运动到双环回螺杆1772的末端时,即弹簧针1773走到双环回螺杆1772末端时,弹簧针1773卡入双环回螺杆1772末端的环形槽1775内,弹簧针1773在环形槽1775道里运行,双环回螺杆1772转动但弹簧针1773及其刮板1771停止不动。此时,双环回螺杆1772向相反方向转动时,弹簧针1773会因双环回螺杆1772末端弹簧1778的推力使弹簧针1773及其刮板1771离开环形槽1775进入螺槽1774向相反的方向平动,再当弹簧针1773及其刮板1771走到另一末端时,同样,弹簧针1773进入螺杆的环形槽1775内,弹簧针1773及其刮板1771停止平动。如此刮板1771机械式往复于过滤腔1751内,刮板1771通过双环回螺杆1772的正向或反向转动来实现较大推力的往复平动。
[0053]刮板1771为一具有特定结构的条形板,其尺寸机构与隔板1753相配合,刮板1771贴合于过滤腔1751底部设置,其高度高于隔板1753的高度。刮板1771靠近隔板1753侧设置有两回油引导器,回油引导器为两垂直于刮板1771本体的条形板,其与隔板1753上的回油引导槽1757的位置结构尺寸均相对应,回油引导器1777对应的刮板1771底部设置有回油槽1779,当刮板1771运动到隔板1753处时,隔板1753与刮板1771之间堆积有刮板1771从过滤腔1751所刮来的料渣,回油引导器1777进入隔板1753的回油引导槽1757内,使位于隔板1753与刮板1771之间的料渣进行进一步挤压,在挤压过程中,食用油在重力作用下往下流,回油引导器1777对食用油的流动方向具有引导作用,在回油引导器1777的引导作用下,食用油流向回油引导槽1757下方的回油槽1779处,食用油通过回油槽1779流回过滤腔1751内,其完成了对料渣的二次过滤。在刮板1771运动到隔板1753处时,位于其中的料渣受到挤压后往外走,由于刮板1771的高度大于隔板1753的高度,料渣被挤入油泥盒1755内,料渣的收集完成。
[0054]请参阅图14,气泵装置包括一真空泵1791(标号见图5)与电磁阀1793,真空泵1791与电磁阀1793相配合可将密闭空间变为正压或负压,真空泵1791与电磁阀1793之间配有导气管1797与一三通1795,真空泵1791的出气口 1794与进气口 1792通过导气管1797分别与电磁阀1793相连接,分别与进气口 1792,出气口 1794相连接的进气电磁阀1796与出气电磁阀1798通过三通1795相连接,三通1795的另一出口通过导气管1797从罩壳113上的过孔1135处连接至集油盒171上的进气道架173173中,导气管1797与进气道架173173之间密封连接,但可拆卸。与进气口 1792出气口 1794连接的两电磁阀1793工作原理如下:关闭电磁阀1793电源时,真空泵1791的进气口 1792通过与进气电磁阀1796与三通1795之间连通,此时,与三通1795连接的出气电磁阀1798关闭,故气泵装置将集油盒171内的气体抽出,使集油盒171内为负压状态;相反,打开电磁阀1793电源时,真空泵1791的出气口 1794通过与出气电磁阀1798与三通1795之间连通,此时,与三通1795连接的进气电磁阀1796关闭,故气泵装置向集油盒171内输出气体,使集油盒171内为正压状态。
[0055]控制机构集成了外壳11,压榨机构15,驱动机构13与回收机构17的电路控制部分,其通过外壳11上的控制面板1131受控于使用者,控制面板1131上集成了电源开关,过滤,预热,电机正反转,无料提示等功能键与指示灯。
[0056]榨油机10的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预压榨阶段,二是压榨阶段与回收阶段,二是清理阶段。
[0057]首先,是预压榨阶段;用户在使用时,首先确保翻盖115已经扣合好,再榨油机10与电源接通,然后将电源开关打开,控制面板1131上的指示灯点亮,加热块1157开始加热,刮板1771电机工作1s后暂停工作,在刮板1771电机的1s工作状态内,双环回螺杆1772单向转动使刮板1771运动到与隔板1753相对的一侧,刮板1771归位。3分钟后,榨杆153与榨筒151在加热块1157的作用下完成了预热,榨油机10完成了预压榨阶段的工作。
[0058]接下来是压榨阶段,压榨驱动电机131开始工作,用户可向料斗1153内投放油料,如花生,芝麻,核桃肉等,油料在料斗1153中滑向料斗入口 1152后,从榨筒151的进料口 1511处进入压榨机构15中,油料在压榨机构15中螺旋前进,其受到来自榨杆153与榨筒151之间的挤压力与剪切力后被压榨成带原油的碎料,原油从出油口排出,碎料在排料管1155对应的位置处排出,由于榨杆153与榨筒151处于加热状态,这样,加速了原油的流动速度,提高了压榨效率与出油率。带料渣的原油从压榨机构15的出油口处流入回收机构17之过滤腔1751中,原油迅速将过滤腔1751底部覆盖,过滤腔1751的底部铺有滤纸形成过滤层,过滤层界定了一上层过滤空间与一下层过滤空间,原油从上层过滤空间中透过滤纸流入下层过滤空间即集油盒171内,将原油中所带的料渣留在了滤纸上面。压榨驱动电机131开启的同时,气泵也开始工作,此时,两个电磁阀1793的电源未接通,真空泵1791抽取集油盒171内的气体,由于卡扣架175与集油盒171边部密封贴合,过滤腔1751被原油与料渣覆盖,油泥盒1755的底部为密封结构,故,卡扣架175与集油盒171之间相对密封,集油盒171仅通过进气道架173173与气泵装置连接,而进气道架173173与集油盒171之间密封连接,故集油盒171形成一与外界密闭的空间,真空泵1791抽取集油盒171内的气体,集油盒171内空间迅速呈负压,在过滤层的的上下形成一压差,原油在负压的作用下大大地提高了过滤速度。压榨驱动电机131工作20s后,两个电磁阀1793的电源接通并持续工作13s,真空泵1791向集油盒171内部输入气体,集油盒171内逐渐呈正压状态,集油盒171内的正压给过滤腔1751内滤纸上紧密覆盖的料渣一个向上的力,料渣受力后向上运动,料渣与滤纸之间的紧密覆盖状态被打破,滤纸之滤孔内的碎料受力向上,其使滤纸保持通顺的状态,食用油能更加快速地透过滤纸进入集油盒171内。在电磁阀1793电源接通的3s后,刮板电机1776启动,刮板电机1776带动双环回螺杆1772朝油泥盒1755方向旋转5s,然后再朝罩壳113方向运动5s,至此,刮板1771在双环回螺杆1772的带动下,在过滤腔1751内运动了一个周期,在其上半个5s的周期中,刮板1771从过滤腔1751的一侧运动到刮板1771处,其将覆盖在滤纸上的料渣刮至隔板1753处进行二次过滤与料渣收集,在下半个5s的周期内,刮板1771归位于过滤腔1751与隔板1753相对的一侧。至此,压榨阶段的一个周期完成,该周期的时间为20s+13s,简单的说,在周期的前20s中,压榨机构15压榨,回收机构17负压回收,在该周期的后13s中,压榨机构15持续压榨,回收机构17正压清料,如此往复高效过滤欲回收。
[0059]最后是榨油机10的清理阶段,榨油机10完成压榨阶段后,通过控制面板1131上的正反转键可控制压榨驱动电机131的正反转,用户可按反转键使榨杆153反转,以此可以清理榨杆153与榨筒151之间残余的料渣,在压榨过程中,如有卡料的情况,也可启动压榨驱动电机131的反转功能。取集油盒171的时候,需要将翻盖115打开,翻盖115被打开之后,蜂鸣装置鸣叫提醒用户注意安全,微动开关断开,压榨驱动电机131与刮板电机1776停止工作,但加热块1157仍然加热,在翻盖115打开状态下,位于翻盖115上的保护罩1159的两叶片1158闭合将加热块1157遮挡,避免人因无意接触到加热块1157导致烫伤。集油盒171与卡扣架175 —体被取下后,直接将卡扣架175与集油盒171之间的卡扣结构1759打开,将集油盒171拿出即可把食用油导出,然后将榨油机10清洗完毕即可,整个榨油过程完成。
[006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回收机构17可独立于榨油机10本体而设置,其各个控制周期的时间可根据用户油料的不同以及驱动机构13功率的不同而设置。
[006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榨油机10具有以下优点:
[0062]1.过滤速度快,效果好;榨油机10之回收机构17设置有清料装置177与气泵装置,其清料装置177对过滤腔1751内的料渣进行周期清理,避免过多的料渣在过滤腔1751内堆积导致过滤速度慢。清料装置177巧妙地通过双环回螺杆1772结构的设置,以及弹簧针1773与双环回螺杆1772结构的配合实现了简单有效的料渣清理结构,清料装置177的结构简单,体积小,尽管其功率小,但提供的动力非常强,其成本低的同时寿命较长。刮板1771与隔板1753之间结构的配合使榨油机10在进行料渣回收的同时进行了料渣的二次过滤,其加强了回收机构17的过滤效果。真空泵1791通过简单的三通1795与电磁阀1793相配合,使真空泵1791通过单个连接端可改变集油盒171内的压强,其采用正负压交替的方式,在负压时能加速原油的过滤,在正压时,有利于清理滤纸上所贴附的料渣,总的来说,其加快了整个回收过滤的效率。本实用新型中所用的滤材为滤纸,滤纸的成本非常低,其为一次性使用材料,卫生,简单便捷,其避免了现有的滤材容易清洗不彻底导致细菌滋生的问题发生。卡扣架175、进气道支架、滤纸及集油盒171组成一四合一的整体,有效的配合整个过滤操作。
[0063]2.不堵料,不喷渣,不易卡死;榨油机10之榨杆153的轴头155采用球形外六角的结构,其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轴心统一,榨杆153与榨筒151之间单边间距在
0.3-0.5_之间,其保证压榨效果非常好的同时,榨杆153与榨筒151之间配合顺畅,不会在有油料时榨杆153和榨筒151相互卡住导致难以清理的情况发生。
[0064]3.操作安全;榨油机10的翻盖115或料斗1153被打开时,压榨机构15与清料装置177停止工作,蜂鸣装置鸣叫提醒操作者注意安全,其保证了操作者起码的安全,另,榨油机10的加热块1157设置在翻盖115的内部,翻盖115被扣下时,翻盖115与榨筒151接触,加热块1157为榨筒151加热;翻盖115被打开时,保护罩1159的两叶片1158闭合将加热块1157遮挡,避免操作人员被烫到,整个设计非常人性化。
[0065]4.整体结构设计合理;罩壳113上的配线孔1133位置设置在翻盖115的下方,在翻盖115的扣合状态下,配线孔1133的位置被翻盖115遮挡,碎料不易进入到榨油机10罩壳113中,其保证了榨油机10内部的清洁。压榨机构15于回收装置17集成在翻盖115与底座111之间,将翻盖115打开,即可对压榨装置15进行拆装清洗,操作起来简单快捷。榨油机10的整个动力部分与控制部分都集中在了罩壳113内,其位置与外部的压榨机构15和回收机构17相对应,整个结构设计紧凑而合理,其外观漂亮,体积小,集成度高,实用性强,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价值。
[006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精滤榨油机,其包括压榨机构与回收机构,压榨机构设置在回收机构的上方,其特征在于:该回收机构包括一滤油空间,该滤油空间内设置有一刮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滤榨油机,其特征在于:该回收机构由下至上包括一集油盒,一进气道架,一卡扣架,卡扣架卡接在集油盒内,进气道架包括一中空管结构,该中空管结构贯穿并密封连接于集油盒盒体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滤榨油机,其特征在于:该回收机构包括一真空泵,该真空泵包括一进气口与一出气口,进气口与出气口分别与一电磁阀相连接,该两电磁阀同时连接于一三通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滤榨油机,其特征在于:该压榨机构包括一榨杆,该榨杆一端与减速器连接,与减速器连接的榨杆一端为球形外六角接头结构,或球形外五角接头结构,或球形外四角接头结构,榨杆与减速器之间径向剖面单边配合间隙为0.1-0.5_。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精滤榨油机,其特征在于:该压榨机构进一步包括一榨筒,榨筒与榨杆之间的单边距离为0.3-0.5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滤榨油机,其特征在于:该精滤榨油机进一步包括一翻盖,翻盖与精滤榨油机本体之间开合式连接,该翻盖内设置有加热块与保护罩,加热块位于保护罩与翻盖之间,该保护罩与加热块的位置与压榨机构位置相对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精滤榨油机,其特征在于:该加热块包括两对称设置的叶片,该两叶片合页式相配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滤榨油机,其特征在于:该回收机构进一步包括一双环回螺杆与一弹簧针,弹簧针穿过刮板卡接在双环回螺杆的螺槽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精滤榨油机,其特征在于:双环回螺杆的两端设置有环形槽,该环形槽处套有弹簧。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精滤榨油机,其特征在于:在翻盖与榨油机本体扣合状态下,翻盖对应的精滤榨油机本体位置处设置有配线孔。
【文档编号】C11B3/00GK203923135SQ201420062656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2日
【发明者】初振, 黄斐 申请人:深圳市元谷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