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旋转自推进式管道高压清洗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61079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旋转自推进式管道高压清洗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旋转自推进式管道高压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高压连接阀置于输水主管一端,输水主管另一端置于旋转圆筒主体上,连接轴承置于旋转圆筒主体上,增压推进体置于旋转圆筒主体内部,且分别通过下冲击水管和上冲击水管和输水主管相连接,增压腔置于增压推进体内,固定轴承通过固定杆置于增压腔口径较小的一端,旋转推进片一端通过密封轴承置于增压腔内,另一端置于固定轴承内,增压腔口径较小的一端通过连接轴承和高压冲击盘连接,高压喷口均匀分布置于高压冲击盘上。下动力腔和上动力腔分别置于增压推进体上,上动力冲击腔和下动力冲击腔均匀对称分布置于旋转圆筒主体内部两侧。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旋转自推进式管道高压清洗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旋转自推进式管道高压清洗装置,涉及一种对管道内部进行清洗的旋转自推进式高压清洗装置,属于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高压反冲在管道内部进行自推进,和对管道内部污垢进行清理的高压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管道运输在液体输送作业中有着显著的优势,成本低,操作方便,能够连续运输。但是管道运输存在一个重大的问题,即管道清洗,尤其是输送具有腐蚀性液体或粘稠液体时,这些液体长期在管道中穿行,不可避免会在管道中形成沉淀或污垢,这些沉积在管道中的污垢不但会大大增加流体输送过程中的阻力,而且还会对管道材料造成腐蚀和伤害,严重时会使管道破裂,造成运输流体的外泄。外泄的流体通常都有较大的危险性,会对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这些污垢严重时能使流程中断,装置被迫停产,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可能发生恶性事故,因此,管道清洗就是液体输送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主要通过高压水直接射流清洗或化学清洗法,但是高压水直接射流清洗存在清洗不彻底的问题,深入管道内部的污垢清洗不够彻底,化学清洗法虽然清洗干净,但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同时对被清洗物有一定的腐蚀作用,而且存在成本高,时间长的缺点。

【发明内容】

[0003]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旋转自推进式管道高压清洗装置提供了一种利用高压反冲在管道内部进行自推进,和对管道内部污垢进行清理的高压清洗装置。能够有效提高管道内部的清理效率。
[0004]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旋转自推进式管道高压清洗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旋转自推进式管道高压清洗装置由旋转推进装置、螺旋加压装置和主体支撑装置组成。主体支撑装置由高压连接阀、输水主管、旋转圆筒主体、连接轴承组成,高压连接阀置于输水主管一端,输水主管另一端置于旋转圆筒主体上,连接轴承置于旋转圆筒主体上,螺旋加压装置由上冲击水管、下冲击水管、旋转推进片、增压腔、增压推进体、密封轴承、固定轴承、固定杆、高压冲击盘和高压喷口组成,增压推进体置于旋转圆筒主体内部,且分别通过下冲击水管和上冲击水管和输水主管相连接,增压腔置于增压推进体内,固定轴承通过固定杆置于增压腔口径较小的一端,旋转推进片一端通过密封轴承置于增压腔内,另一端置于固定轴承内,增压腔口径较小的一端通过连接轴承和高压冲击盘连接,高压喷口均匀分布置于高压冲击盘上。旋转推进装置由上动力水管、下动力水管、上动力腔、下动力腔、上动力冲击腔和下动力冲击腔组成,下动力腔和上动力腔分别置于增压推进体上,上动力冲击腔和下动力冲击腔均匀对称分布置于旋转圆筒主体内部两侧,输水主管通过上动力水管和上动力腔一端相连接,上动力腔另一端与上动力冲击腔相连,输水主管通过下动力水管和下动力腔一端相连接,下动力水管与下动力腔一端相连,下动力腔另一端与下动力冲击腔相连。[0005]使用时,首先将旋转圆筒主体放置在需要清洗的管道内,然后将输水主管通过高压连接阀和外部高压输送牵引管相连接,高压液体通过高压连接阀进入输水主管,高压液体通过输水主管进入上动力水管,然后在上动力腔中进行挤压加压,然后从上动力冲击腔喷出,同时高压液体通过输水主管进入下动力水管,然后在下动力腔中进行挤压加压,然后从下动力冲击腔喷出,上动力冲击腔和下动力冲击腔共同带动旋转圆筒主体在管道内部往前推进,同时输水主管内的高压液体通过上冲击水管和下冲击水管进入旋转圆筒主体内的增压推进体内,旋转推进片在进入增压推进体内的高压液体的带动下,高速旋转,并将增压腔内的高压液体进一步增压,然后通过连接轴承进入高压冲击盘,高压液体从高压冲击盘上的高压喷口高速喷出,对管道内部进行高压清洗,达到利用高压反冲在管道内部进行自推进,和对管道内部污垢进行清理的高压清洗的目的。
[0006]有益效果
[0007]一、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0008]二、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0009]三、能够有效提高管道内部的清理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旋转自推进式管道高压清洗装置的剖面结构图
[0011]附图中
[0012]其中零件为:高压连接阀 (I),旋转圆筒主体(2),上动力水管(3),上冲击水管
(4),上动力冲击腔(5),旋转推进片(6),增压推进体(7),上动力腔(8),固定杆(9),高压喷口(10),连接轴承(11),高压冲击盘(12),固定轴承(13),下动力腔(14),增压腔(15),密封轴承(16),下冲击水管(17),下动力冲击腔(18),下动力水管(19),输水主管(20),管道
(21)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旋转自推进式管道高压清洗装置是这样实现的,由旋转推进装置、螺旋加压装置和主体支撑装置组成。主体支撑装置由高压连接阀(I)、输水主管
(20)、旋转圆筒主体(2)、连接轴承(11)组成,高压连接阀(I)置于输水主管(20) —端,输水主管(20)另一端置于旋转圆筒主体(2)上,连接轴承(11)置于旋转圆筒主体(2)上,螺旋加压装置由上冲击水管(4)、下冲击水管(17)、旋转推进片(6)、增压腔(15)、增压推进体
(7)、密封轴承(16)、固定轴承(13)、固定杆(9)、高压冲击盘(12)和高压喷口(10)组成,增压推进体(7)置于旋转圆筒主体(2)内部,且分别通过下冲击水管(17)和上冲击水管(4)和输水主管(20)相连接,增压腔(15)置于增压推进体(7)内,固定轴承(13)通过固定杆
(9)置于增压腔(15) 口径较小的一端,旋转推进片(6) —端通过密封轴承(16)置于增压腔(15)内,另一端置于固定轴承(13)内,增压腔(15) 口径较小的一端通过连接轴承(11)和高压冲击盘(12)连接,高压喷口(10)均匀分布置于高压冲击盘(12)上。旋转推进装置由上动力水管(3)、下动力水管(19)、上动力腔(8)、下动力腔(14)、上动力冲击腔(5)和下动力冲击腔(18)组成,下动力腔(14)和上动力腔(8)分别置于增压推进体(7)上,上动力冲击腔(5)和下动力冲击腔(18)均匀对称分布置于旋转圆筒主体(2)内部两侧,输水主管(20)通过上动力水管(3)和上动力腔(8) —端相连接,上动力腔(8)另一端与上动力冲击腔(5)相连,输水主管(20)通过下动力水管(19)和下动力腔(14) 一端相连接,下动力水管(19)与下动力腔(14) 一端相连,下动力腔(14)另一端与下动力冲击腔(18)相连,使用时,首先将旋转圆筒主体(2)放置在需要清洗的管道(21)内,然后将输水主管(20)通过高压连接阀(I)和外部高压输送牵引管相连接,高压液体通过高压连接阀(I)进入输水主管
(20),高压液体通过输水主管(20)进入上动力水管(3),然后在上动力腔(8)中进行挤压加压,然后从上动力冲击腔(5)喷出,同时高压液体通过输水主管(20)进入下动力水管(19),然后在下动力腔(14)中进行挤压加压,然后从下动力冲击腔(18)喷出,上动力冲击腔(5)和下动力冲击腔(18)共同带动旋转圆筒主体(2)在管道(21)内部往前推进,同时输水主管(20)内的高压液体通过上冲击水管(4)和下冲击水管(17)进入旋转圆筒主体(2)内的增压推进体(7)内,旋转推进片(6)在进入增压推进体(7)内的高压液体的带动下,高速旋转,并将增压腔(15)内的高压液体进一步增压,然后通过连接轴承(11)进入高压冲击盘
(12),高压液体从高压冲击盘(12)上的高压喷口(10)高速喷出,对管道(21)内部进行高压清洗,达到利用高压反冲在管道(21)内部进行自推进,和对管道(21)内部污垢进行清理的高压清洗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旋转自推进式管道高压清洗装置,其特征是:由旋转推进装置、螺旋加压装置和主体支撑装置组成,主体支撑装置由高压连接阀、输水主管、旋转圆筒主体、连接轴承组成,高压连接阀置于输水主管一端,输水主管另一端置于旋转圆筒主体上,连接轴承置于旋转圆筒主体上,螺旋加压装置由上冲击水管、下冲击水管、旋转推进片、增压腔、增压推进体、密封轴承、固定轴承、固定杆、高压冲击盘和高压喷口组成,增压推进体置于旋转圆筒主体内部,且分别通过下冲击水管和上冲击水管和输水主管相连接,增压腔置于增压推进体内,固定轴承通过固定杆置于增压腔口径较小的一端,旋转推进片一端通过密封轴承置于增压腔内,另一端置于固定轴承内,增压腔口径较小的一端通过连接轴承和高压冲击盘连接,高压喷口均匀分布置于高压冲击盘上,旋转推进装置由上动力水管、下动力水管、上动力腔、下动力腔、上动力冲击腔和下动力冲击腔组成,下动力腔和上动力腔分别置于增压推进体上,上动力冲击腔和下动力冲击腔均匀对称分布置于旋转圆筒主体内部两侧,输水主管通过上动力水管和上动力腔一端相连接,上动力腔另一端与上动力冲击腔相连,输水主管通过下动力水管和下动力腔一端相连接,下动力水管与下动力腔一端相连,下动力腔另一端与下动力冲击腔相连。
【文档编号】B08B9/032GK203791283SQ201420104675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4日
【发明者】张凯, 袁志成, 李建宇 申请人:张凯, 袁志成, 李建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