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饭锅内置蒸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5078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饭锅内置蒸笼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饭锅内置蒸笼,包括蒸笼本体,所述蒸笼本体为与电饭锅内胆相配合的圆筒体,所述蒸笼本体包括蒸笼壁和蒸笼底,所述蒸笼底上设有多个气孔,所述蒸笼壁上开有至少一对径向对称的开口,所述开口底部铰接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与所述开口的大小相适应;所述活动门顶部铰接有提手部,提手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活动门的高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外观新颖,蒸笼上设置有提手部,可以轻松方便的把被加热蒸煮过的蒸笼从电饭煲内取出且不被烫伤,且蒸笼壁上对称设有开口,可以方便取出放置在蒸笼中的食物容器而使食物不会被倒出;在加热蒸煮的过程中,提手部与蒸笼壁的上边缘平齐,不会导致电饭煲盖不紧的情况发生。
【专利说明】一种电饭锅内置蒸笼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电饭锅内置蒸笼。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电饭锅一般都具有蒸笼,以在煮饭的同时蒸煮其它食物。但大 多数电饭锅的蒸笼大都没有提手,经电饭锅加热蒸煮后,使得很烫的蒸笼从电饭锅内拿出 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因此取放非常麻烦,给使用者的带来极大的不便。为了解决此问 题,部分蒸笼采用侧壁开孔的方式以方便提放,然而,由于使用过程中,内锅温度很高,这种 结构很容易烫伤使用者,且提起过程,蒸笼易倾斜或脱手而将蒸笼内的食物倒出。而且,当 所蒸煮的食物容器其直径接近蒸笼的直径时,手指无法插入将食物容器取出,且经过蒸煮 后,食物容器的温度也很高,需要将其取出就更加困难,且容易烫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放方便、安全可靠、 且容易取出蒸煮的食物容器的电饭锅内置蒸笼。
[0004]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饭锅内置蒸笼,包括蒸笼本体,所述蒸 笼本体为与电饭锅内胆相配合的圆筒体,所述蒸笼本体包括蒸笼壁和蒸笼底,所述蒸笼底 上设有多个气孔,所述蒸笼壁上开有至少一对径向对称的开口,所述开口底部铰接有活动 门,所述活动门与所述开口的大小相适应,所述活动门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在开启状 态下所述开口敞开,在关闭状态下所述开口被所述活动门遮蔽,且所述活动门的上边缘与 所述蒸笼壁的上边缘平齐,所述活动门的外边缘与所述蒸笼底的外边缘平齐;所述活动门 顶部铰接有提手部,所述提手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活动门的高度,所述提手部具有隐 藏状态、提起状态和扣压状态,在隐藏状态下所述提手部叠合在所述活动门上,在提起状态 下所述提手部高出所述蒸笼壁的上边缘且与所述活动门连成一线,在扣压状态下所述提手 部整体与所述蒸笼壁的上边缘平齐或低于所述蒸笼壁的上边缘,所述提手部的提起状态和 扣压状态均建立在所述活动门的关闭状态下。
[0005] 优选地,所述开口底部与所述活动门通过第一铰链铰接,所述活动门与所述提手 部通过第二铰链铰接。
[0006] 优选地,所述活动门上设置有限制所述第一铰链转动的锁定件,所述提手部上对 应设置有与所述锁定件配合的解锁件,所述提手部叠合在所述活动门上时,所述解锁件释 放所述锁定件。
[0007] 优选地,所述第一铰链上设置有限制所述第一铰链转动的锁定件,所述第二铰链 上设置有控制所述锁定件的解锁件,所述提手部叠合在所述活动门上时,所述解锁件释放 所述锁定件。
[0008] 优选地,所述开口处设有至少一条阻止所述活动门通过所述开口的缓阻边。
[0009] 优选地,所述第一铰链为180度铰链,所述第二铰链为270度铰链。
[0010] 优选地,所述提手部的高度等于所述活动门的高度。
[0011] 优选地,所述提手部在扣压状态下整体与所述蒸笼壁的上边缘平齐。
[0012] 优选地,所述开口的宽度为3cm?4cm,深度与所述蒸笼壁的高度一致。
[0013] 优选地,所述气孔的直径为8mm?15mm。
[0014] 与现在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成本 低、外观新颖,蒸笼上设置有提手部,可以轻松方便的把被加热蒸煮过的蒸笼从电饭煲内取 出且不被烫伤,且蒸笼壁上对称设有开口和活动门,当活动门处于开启状态时可以方便取 出放置在蒸笼中的食物容器而使食物不会被倒出;在加热蒸煮的过程中,提手部与蒸笼壁 的上边缘平齐,不会导致电饭煲盖不紧的情况发生;当活动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复原了蒸笼 的圆筒体结构,保证了蒸笼的强度,不易发生变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饭锅内置蒸笼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饭锅内置蒸笼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电饭锅内置蒸笼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8]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饭锅内置蒸笼,包括蒸笼本体100,所述 蒸笼本体100为与电饭锅内胆相配合的圆筒体,所述蒸笼本体100包括蒸笼壁200和蒸笼 底300,所述蒸笼底300上设有多个直径为8mm?15mm的气孔301,所述蒸笼壁200上开有 一对径向对称的开口 201,其宽度为3cm?4cm,深度与所述蒸笼壁200的高度一致。
[0019] 所述开口 201底部通过第一铰链202铰接有活动门203,所述活动门203与所述开 口 201的大小相适应,所述第一铰链202为180度铰链,所述活动门203具有开启状态和关 闭状态,在开启状态下所述开口 201敞开,在关闭状态下所述开口 201被所述活动门203遮 蔽,且所述活动门203的上边缘与所述蒸笼壁200的上边缘平齐,所述活动门203的外边缘 与所述蒸笼底300的外边缘平齐。
[0020] 所述活动门203顶部通过第二铰链204铰接有提手部205,所述提手部205的高度 略小于所述活动门203的高度,所述第二铰链204为270度铰链,所述提手部205具有隐藏 状态、提起状态和扣压状态,在隐藏状态下所述提手部205叠合在所述活动门203上,在提 起状态下所述提手部205高出所述蒸笼壁200的上边缘且与所述活动门203连成一线,在 扣压状态下所述提手部205整体与所述蒸笼壁200的上边缘平齐或低于所述蒸笼壁200的 上边缘,所述提手部205的提起状态和扣压状态均建立在所述活动门203的关闭状态下。
[0021] 所述开口 201处设有两条阻止所述活动门203通过所述开口 201的缓阻边206,所 述缓阻边206的内壁与所述蒸笼壁200的内壁平齐。
[0022] 所述活动门203上设置有限制所述第一铰链202转动的锁定件(图中未画出), 所述提手部205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锁定件配合的解锁件(图中未画出),所述提手部205 叠合在所述活动门203上时,所述解锁件释放所述锁定件。
[002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 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 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 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饭锅内置蒸笼,包括蒸笼本体,所述蒸笼本体为与电饭锅内胆相配合的圆筒 体,所述蒸笼本体包括蒸笼壁和蒸笼底,所述蒸笼底上设有多个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蒸 笼壁上开有至少一对径向对称的开口,所述开口底部铰接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与所述开 口的大小相适应,所述活动门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在开启状态下所述开口敞开,在关 闭状态下所述开口被所述活动门遮蔽,且所述活动门的上边缘与所述蒸笼壁的上边缘平 齐,所述活动门的外边缘与所述蒸笼底的外边缘平齐;所述活动门顶部铰接有提手部,所述 提手部的商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活动门的商度,所述提手部具有隐减状态、提起状态和扣压 状态,在隐藏状态下所述提手部叠合在所述活动门上,在提起状态下所述提手部高出所述 蒸笼壁的上边缘且与所述活动门连成一线,在扣压状态下所述提手部整体与所述蒸笼壁的 上边缘平齐或低于所述蒸笼壁的上边缘,所述提手部的提起状态和扣压状态均建立在所述 活动门的关闭状态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内置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底部与所述活动门 通过第一铰链铰接,所述活动门与所述提手部通过第二铰链铰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锅内置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门上设置有限制所 述第一铰链转动的锁定件,所述提手部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锁定件配合的解锁件,所述提 手部叠合在所述活动门上时,所述解锁件释放所述锁定件。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锅内置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上设置有限制 所述第一铰链转动的锁定件,所述第二铰链上设置有控制所述锁定件的解锁件,所述提手 部叠合在所述活动门上时,所述解锁件释放所述锁定件。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锅内置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处设有至少一条阻 止所述活动门通过所述开口的缓阻边。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饭锅内置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为180度铰链, 所述第二铰链为270度铰链。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电饭锅内置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部的高度 等于所述活动门的高度。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电饭锅内置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部在扣压 状态下整体与所述蒸笼壁的上边缘平齐。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电饭锅内置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宽度为 3cm?4cm,深度与所述蒸笼壁的高度一致。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电饭锅内置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的直径为 8mm ?15mm〇
【文档编号】A47J36/20GK203885330SQ201420241502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1日
【发明者】刘荣文 申请人:南城县百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