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火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406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式火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式火锅,包括火锅本体、篦子和升降机构,火锅本体包括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的隔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筒、驱动装置和连接杆,升降筒可上下滑动地插装在第三区内,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竖直设置,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升降筒固定连接,连接杆竖直设置,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升降筒的顶端,下端与篦子固定连接,篦子位于第一区内,当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缩回后,篦子位于第一区的底部,当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伸出后,篦子位于第一区的顶部。本装置中第一区为红汤区,第二区为红汤料包区。本装置能够让菜品与汤分离,方便夹持菜品,保持菜品营养,并且不会出现错捞出火锅底料的情况。
【专利说明】一种升降式火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调器皿,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式火锅。

【背景技术】
[0002]火锅是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导热,来涮煮食物的烹调方式,同时亦可指这种烹调方式所用的锅具。其特色为边煮边吃,或是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吃的时候食物仍热气腾腾,汤物合一。在传统的火锅用餐中,是人工用勺子或筷子从汤里捞出菜品,操作不方便,用餐时间长,不易分辨每位食客忌口的菜品品种,并且由于一些菜品长时间没有被捞出,造成了其营养的流失。
[0003]鸳鸯锅作为火锅的一种,因其可使人享受不同的口味而备受顾客喜爱。它可以满足不同口味人的需要,解决了众口难调的问题,而且随着鸳鸯锅的广泛推广,现在已发展成可分割更多,品尝更多口味的三分、四分锅。但是在用鸳鸯锅等火锅吃具有红汤料包的火锅时,火锅中的很多底料难以和菜品区分,导致食客在捞菜品时经常错捞出火锅底料。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式火锅,能够让菜品与汤分离,方便的夹持菜品,保持菜品的营养,并且不会出现错捞出火锅底料的情况。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升降式火锅,包括火锅本体、篦子和升降机构,所述火锅本体包括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所述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之间通过隔板分隔,所述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的隔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筒、驱动装置和连接杆,所述升降筒可上下滑动地插装在第三区内,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第三区内,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竖直设置,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升降筒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筒的高度大于第三区的深度,所述连接杆竖直设置,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升降筒的顶端,连接杆的下端与篦子固定连接,所述篦子位于第一区内,当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缩回后,所述篦子位于第一区的底部,当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伸出后,所述篦子位于第一区的顶部。
[0006]可选的,所述升降筒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所述驱动装置能够进入升降筒内。
[0007]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所述气缸与气泵连接,所述气泵通过手控开关控制。
[0008]可选的,所述火锅本体还包括第四区,所述第四区位于第三区的左侧,第四区与第三区之间通过隔板分隔,所述第一区位于第三区的右侧,所述第四区和第一区关于第三区左右对称,所述篦子为两个,两个篦子左右对称,分别位于第一区和第四区内,所述连接杆为四根,四根连接杆的上端均与升降筒的顶端固定连接,其中两根连接杆的下端与一个篦子固定连接,另外两根连接杆的下端与另一个篦子固定连接。
[0009]可选的,所述火锅本体还包括第五区,所述第五区位于第三区的前侧,所述第二区位于第三区的后侧,所述第四区位于第二、第三、第五区的左侧,所述第一区位于第二、第三、第五区的右侧,所述第五区与第一、第三、第四区之间通过隔板分隔。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区为红汤区,所述第二区为红汤料包区,所述第四区为白汤区,所述第五区为菌汤区。
[0011]可选的,所述升降筒的顶部还固定安装有水杯,所述水杯开口向上。
[0012]可选的,所述水杯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
[0013]可选的,所述火锅本体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区的横截面形状均为矩形。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一区的长度为330毫米,宽度为140毫米,所述第四区的长度为330毫米,宽度为140毫米,两个篦子的长度均为320毫米,宽度均为130毫米。
[00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装置通过将火锅本体分为第一、第二、第三区,将篦子设置在第一区内,通过升降机构驱动篦子在第一区内上下运动,能够通过升降机构控制篦子上升,把涮好的菜品滤出来,夹食完已经涮好的菜品后,在通过升降机构控制篦子下降,再接着涮,这样反复控制篦子上升和下降,就能够让菜品与汤分离,方便的夹持菜品,避免菜品被长时间涮煮,保持菜品的营养。同时通过在分隔第一区和第二区的隔板上开设多个通孔,在食用红汤火锅时,将红汤料包放在第二区内,将菜品放入第一区的篦子上,就能够很方便的夹持菜品,不会出现错捞出火锅底料的情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式火锅的实施例2的立体图(篦子落下状态);
[0017]图2为图1中火锅本体的立体图;
[0018]图3为图1中升降机构和篦子的立体图;
[0019]图4为图1中升降筒和水杯的立体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式火锅的实施例2的立体图(篦子升起状态);
[0021]图中标记不意为:10_火锅本体;11-第一区;12_第二区;13_第二区;14_第四区;15-第五区;16-通孔;17-隔板;30-升降机构;31-升降筒;32-连接杆;33-水杯;50-篤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0023]实施例1
[002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式火锅,包括火锅本体、篦子和升降机构,火锅本体包括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之间通过隔板分隔。在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的隔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用于连通第一区和第二区。
[0025]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筒、驱动装置和连接杆。升降筒可上下滑动地插装在第三区内,升降筒和第三区的形状相同,均为圆形,升降筒的外径略小于第三区的内径,当然,升降筒和第三区也可以使用其他形状。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第三区内,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采用直线电机,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竖直设置,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升降筒的顶端固定连接,升降筒的高度大于第三区的深度。
[0026]连接杆竖直设置,连接杆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第三区的深度。连接杆位于升降筒外侧,连接杆的上端焊接在升降筒的顶端,连接杆的下端与篦子用螺栓固定连接,篦子位于第一区内,当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缩回后,篦子位于第一区的底部,当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伸出后,篦子位于第一区的顶部。
[0027]本装置通过升降机构控制篦子上升,把涮好的菜品滤出来,夹食完已经涮好的菜品后,在通过升降机构控制篦子下降,再接着涮,这样反复控制篦子上升和下降,就能够让菜品与汤分离,方便的夹持菜品,避免菜品被长时间涮煮,保持菜品的营养。同时通过在分隔第一区和第二区的隔板上开设多个通孔,在食用红汤火锅时,将红汤料包放在第二区内,将菜品放入第一区的篦子上,就能够很方便的夹持菜品,不会出现错捞出火锅底料的情况。
[0028]实施例2
[0029]如图1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式火锅,包括火锅本体10、篦子50和升降机构30。
[0030]结合图2所示,火锅本体10包括第一区11、第二区12、第三区13、第四区14和第五区15。第五区15位于第三区13的前侧,第二区12位于第三区13的后侧,第四区14位于第二、第三、第五区12、13、15的左侧,第一区11位于第二、第三、第五区12、13、15的右侦U。第二区12、第三区13和第五区15之间通过隔板分隔,第一区11与第二区12、第三区13、第五区15之间均通过隔板分隔17,第四区14与第二区12、第三区13、第五区15之间也均通过隔板分隔,第四区14和第一区11关于第三区13左右对称。在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之间的隔板17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6,以连通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第一区11、第二区12、第三区13、第四区14和第五区15的深度均相等。
[0031]火锅本体10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第一区11、第二区12、第三区13、第四区14和第五区15的横截面形状也均为矩形。本实施例中第一区11为红汤区,第二区12为红汤料包区,第四区14为白汤区,第五区15为菌汤区。
[0032]结合图3、图4所示,升降机构30包括升降筒31、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和连接杆32,升降筒31可上下滑动地插装在第三区13内,升降筒31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升降筒31略小于第三区13,以便升降筒31在第三区13内上下滑动。升降筒31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驱动装置能够进入升降筒31内。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第三区13内,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竖直设置,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升降筒31固定连接,升降筒31的高度大于第三区13的深度。连接杆32竖直设置,本实施例中篦子50为两个,两个篦子50左右对称,分别位于第一区11和第四区14内。连接杆32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第一区的深度,连接杆32为四根,其中两根连接杆32的下端与一个篦子50固定连接,另外两根连接杆32的下端与另一个篦子50固定连接。四根连接杆3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升降筒31的顶端,当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缩回后,篦子50位于第一区11和第四区14的底部。如图5所示,当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伸出后,篦子50位于第一区11和第四区14的顶部。
[0033]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采用气缸,气缸与气泵连接,气泵通过手控开关控制。手控开关可以安装在火锅桌面上,以方便的控制篦子的上升和下降。在本实施例中,升降筒31的顶部还固定安装有水杯33,水杯33开口向上,水杯33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本装置可以同时做出红汤、高汤(白汤)、菌汤和开水,使用方便。
[0034]本实施例中第一区11的长度为330毫米,宽度为140毫米,第四区14的长度为330晕米,宽度为140晕米,两个篤子50的长度均为320晕米,宽度均为130晕米。
[0035]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003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升降式火锅,其特征在于,包括火锅本体(10)、篦子(50)和升降机构(30),所述火锅本体(10)包括第一区(11)、第二区(12)和第三区(13),所述第一区(11)、第二区(12)和第三区(13)之间通过隔板分隔,所述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之间的隔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6),所述升降机构(30)包括升降筒(31)、驱动装置和连接杆(32),所述升降筒(31)可上下滑动地插装在第三区(13)内,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第三区(13)内,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竖直设置,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升降筒(31)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筒(31)的高度大于第三区(13)的深度,所述连接杆(32)竖直设置,连接杆(3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升降筒(31)的顶端,连接杆(32)的下端与篦子(50)固定连接,所述篦子(50)位于第一区(11)内,当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缩回后,所述篦子(50)位于第一区(11)的底部,当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伸出后,所述篦子(50)位于第一区(11)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筒(31)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所述驱动装置能够进入升降筒(3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式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所述气缸与气泵连接,所述气泵通过手控开关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升降式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火锅本体(10)还包括第四区(14),所述第四区(14)位于第三区(13)的左侧,第四区(14)与第三区(13)之间通过隔板分隔,所述第一区(11)位于第三区(13)的右侧,所述第四区(14)和第一区(11)关于第三区(13)左右对称,所述篦子(50)为两个,两个篦子(50)左右对称,分别位于第一区(11)和第四区(14)内,所述连接杆(32)为四根,四根连接杆(32)的上端均与升降筒(31)的顶端固定连接,其中两根连接杆(32)的下端与一个篦子(50)固定连接,另外两根连接杆(32)的下端与另一个篦子(50)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式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火锅本体(10)还包括第五区(15),所述第五区(15)位于第三区(13)的前侧,所述第二区(12)位于第三区(13)的后侧,所述第四区(14)位于第二、第三、第五区(12、13、15)的左侧,所述第一区(11)位于第二、第三、第五区(12、13、15)的右侧,所述第五区(15)与第一、第三、第四区(11、13、14)之间通过隔板分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式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11)为红汤区,所述第二区(12)为红汤料包区,所述第四区(14)为白汤区,所述第五区(15)为菌汤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式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筒(31)的顶部还固定安装有水杯(33),所述水杯(33)开口向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降式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杯(33)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升降式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火锅本体(10)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区(11、12、13、14、15)的横截面形状均为矩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升降式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11)的长度为330毫米,宽度为140毫米,所述第四区(14)的长度为330毫米,宽度为140毫米,两个篦子(50)的长度均为320毫米,宽度均为130毫米。
【文档编号】A47J36/00GK203970065SQ201420325998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8日
【发明者】高保平 申请人:高保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