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施工用清洁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4793发布日期:2020-05-26 17:25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施工用清洁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施工用清洁工具。



背景技术:

防水施工是指各种防水施工工艺,包括屋面防水、地下室防水、卫生间防水、外墙防水、地铁防水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防水施工已然成为当代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防水施工的准备阶段中,施工员不仅要对防水材料进行精准的预算,还要对防水施工工具进行提前准备,在防水施工中,施工员往往需借助到清洁工具对防水地点的表面进行清理。

传统的清洁工具仅仅使用扫把对防水基面进行简单的垃圾清理,然而在此清理的过程中极易扬起灰尘,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而且针对于防水基面,工作人员还需借助其他工具对防水基面的明水进行清理,还需对防水基面的干燥区域进行湿润处理,以达到便于施工的最终目的。若如此,工作人员则需过多的携带防水施工用具来针对防水基面进行施工前的处理工作,如此诸多的施工用具,一方面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携带,另一方面增加了防水施工的施工成本。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水施工用清洁工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施工用清洁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在针对防水基面进行垃圾清理时,可避免灰尘对工人造成身体上的危害,以及同时解决防水基面的明水处理工作和防水基面干燥区域的湿润工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水施工用清洁工具,包括操作杆和用于对垃圾进行清理扫除的清洁刷,还包括用于对基面进行除水湿润的加湿组件和用于对基面清扫进行降尘的降尘组件;

所述降尘组件包括用于储存水的蓄水壳和开设于蓄水壳底部用于出水的流水孔,所述降尘组件还包括对流水孔可进行封堵操作的挡板、与蓄水壳顶部连通设置的基座和贯穿设置在基座上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部设置有把手且底部和挡板固定连接;

所述加湿组件包括用于对基面进行除水加湿的海绵体和通过第一快速更换组件可对海绵体进行收纳的收纳盒,所述收纳盒与操作杆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操作杆的另一侧设置有顶部为存放开口且底部为工作开口的壳体,所述清洁刷通过第二快速更换组件可拆卸设置于壳体的内部,且清洁刷的清洁部位可选择调节的延伸出壳体任意一端的开口,所述蓄水壳与壳体的前侧为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蓄水壳的顶部设置有与蓄水壳连通的进水管。

进一步,所述操作杆上设置有防滑垫。

进一步,所述蓄水壳的底部至少连通设置有两个凹陷槽块。

进一步,所述挡板的底端至少设置有两个与凹陷槽块相卡合的凸块。

进一步,所述第一快速更换组件包括开设于收纳盒两侧的第一限位孔和设置在海绵体两侧与第一限位孔相卡合的第一弹性限位键。

进一步,所述第二快速更换组件包括开设于壳体两侧的第二限位孔和设置在清洁刷的两侧与第二限位孔相卡合的第二弹性限位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防水施工用清洁工具,通过蓄水壳、流水孔、挡板、基座、活动杆和把手的配合使用,当工人对防水基面进行垃圾清理前,可对蓄水壳的内部灌入一定量的水,当工人开始对防水基面清理时,工人可手抓把手,通过活动杆向上抽离挡板,使得蓄水壳内部积水可由流水孔缓慢流出,当工人开始对基面进行清扫时,水可不断的由流水孔漏出,由此可对灰尘进行降尘处理,相比较传统对基面进行清理的方式,本申请更有效的避免灰尘扬起对工人造成身体上的危害,同时可便于工人将灰尘连同垃圾一并清扫,提高了清洁的效率。

2.该防水施工用清洁工具,通过海绵体和收纳盒的配合使用,以及壳体、清洁刷和第二弹性限位键的配合使用,当工人需对明水进行处理时,可先将第二弹性限位键按压收缩,将清洁刷取出,并将其反方向安装于壳体的内部,此时海绵体相比较清洁刷更接近于基面,此时工人可借由海绵体对少量明水进行吸收,另一方面海绵体还可将大量明水清扫至指定地点,而需对基面的干燥区域进行湿润时,则可将海绵体蘸湿,再借由海绵体对干燥区域进行湿润。

本申请上述方案完美的解决了在对防水基面进行清理时,避免了灰尘扬起对工人身体造成危害的问题,同时进一步的将基面清理、明水处理以及基面湿润这三项功能融为一体,简便了防水施工所需携带、准备的工具,更为重要的是最大限度的减少了防水施工的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降尘组件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加湿组件局部剖视图。

图中:1、操作杆;2、防滑垫;3、壳体;4、降尘组件;401、蓄水壳;402、进水管;403、把手;404、活动杆;405、挡板;5、清洁刷;6、加湿组件;601、海绵体;602、收纳盒;7、第二快速更换组件;701、第二弹性限位键;8、凸块;9、第一快速更换组件;901、第一弹性限位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一侧”、“另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相同”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相同,而是可以存在微小的差异。术语“垂直”仅仅是指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平行”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水施工用清洁工具,包括操作杆1和用于对垃圾进行清理扫除的清洁刷5,还包括用于对基面进行除水湿润的加湿组件6和用于对基面清扫进行降尘的降尘组件4;

降尘组件4包括用于储存水的蓄水壳401和开设于蓄水壳401底部用于出水的流水孔,此处所设置的流水孔,为均匀分布蓄水壳401的底端,且流水孔的孔径较小,满足工人在对基面进行清理时,可对灰尘完成降尘的工作,降尘组件4还包括对流水孔可进行封堵操作的挡板405、与蓄水壳401顶部连通设置的基座和贯穿设置在基座上的活动杆404,活动杆404的顶部设置有把手403且底部和挡板405固定连接,此处所提及的挡板405,其目的是可便于工人在对灰尘较多的基面进行清理时,将挡板405抽离与流水孔的接触面,蓄水壳401内部的蓄水由流水孔因重力作用自然流出,从而使得工人可自由的调节蓄水壳401内部积水的存留与排放;

加湿组件6包括用于对基面进行除水加湿的海绵体601和通过第一快速更换组件9可对海绵体601进行收纳的收纳盒602,收纳盒602与操作杆1的一侧固定连接,在防水施工前,施工人员可利用海绵体601对积水较少区域进行吸水除水,对积水较多的明水区域,进行推扫除水工作,将明水推扫至指定区域,以便于防水施工的顺利进行,然而针对干燥基面,还可利用蘸水后的海绵体601进行润湿工作;

操作杆1的另一侧设置有顶部为存放开口且底部为工作开口的壳体3,清洁刷5通过第二快速更换组件7可拆卸设置于壳体3的内部,且清洁刷5的清洁部位可选择调节的延伸出壳体3任意一端的开口,蓄水壳401与壳体3的前侧为固定连接,当施工员需对防水施工基面进行垃圾清扫时,可将清洁刷5的清洁部位延伸出壳体3的工作开口,当施工员需对防水施工基面进行除水或湿润工作时,可将清洁刷5反向放置于壳体3的内部,将清洁刷5的清洁部位延伸出壳体3的存放开口,此时相对于清洁刷5,海绵体601更接近于防水施工基面的一侧,由此在进行防水施工基面的润湿工作或除水工作时,清洁刷5不会对此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中:蓄水壳401的顶部设置有与蓄水壳401连通的进水管402,工人可经进水管402对蓄水壳401的内部进行注水,以便于后续的除尘工作能够将灰尘进行降尘,避免扬起的灰尘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安全。

本实用新型中:操作杆1上设置有防滑垫2,通过设置有防滑垫2,可增加使用人员手部和操作杆1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出现使用人员手部打滑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中:蓄水壳401的底部至少连通设置有两个凹陷槽块,此处所设置的凹陷块,其位于流水孔的两侧,且与流水孔并不相接。

本实用新型中:挡板405的底端至少设置有两个与凹陷槽块相卡合的凸块8,只有当施工人员利用把手403调节凸块8完美的卡合至凹陷槽块的内侧时,挡板405处于与流水孔的相对面,才可完成对流水孔的封堵,反之,当施工人员手抓把手403将凸块8偏离于凹陷槽块的内侧时,挡板405则无法与流水孔完美的进行遮挡,蓄水壳401内部的蓄水则可经流水孔流出。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快速更换组件9包括开设于收纳盒602两侧的第一限位孔和设置在海绵体601两侧与第一限位孔相卡合的第一弹性限位键901,此处需要强调的是由图6可知,收纳盒602的两侧开设有与第一弹性限位键901相卡合的第一限位孔,当海绵体601出现损坏或海绵体601掺杂水量过多时,可按压第一弹性限位键901,使其向内收缩,第一弹性限位键901逐渐脱离于第一限位孔的内侧,此时工人则可将海绵体601取出进行清理更换。

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快速更换组件7包括开设于壳体3两侧的第二限位孔和设置在清洁刷5的两侧与第二限位孔相卡合的第二弹性限位键701,此处需要强调的是由图4可知,壳体3的两侧开设有与第二弹性限位键701相卡合的第二限位孔,工人可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按压第二弹性限位键701使其向内收缩,并逐渐脱离于第二限位孔的内侧,以达到将清洁刷5拆卸于壳体3的目的,此处,施工员可将清洁刷5反方向置于壳体3的内部,以避免清洁刷5与防水基面过于接近,影响本工具的基面润湿或基面除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工作原理:使用前,使用人员先检查本工具内部结构的安全性,使用时,使用人员先经过进水管完成对蓄水壳401的蓄水工作,此时使用人员可手抓把手403通过活动杆404的上下移动,调节凸块8卡合至凹陷槽块的内侧,以完成挡板405对流水孔的封堵工作,然后当使用者对灰尘较多的基面进行防水施工前的垃圾清理工作时,则可手拉把手403,将凸块8抽离于凹陷槽块的内侧,此时挡板405并无对流水孔形成封堵,蓄水壳401内部的积水可经流水孔流出,此时使用人员便可边对基面进行垃圾、杂质的清理,经流水孔流出的细水还可对经清理扬起的灰尘进行降尘,使用人员便可将垃圾连同降尘后的灰尘一并扫除,其有利于避免扬起的灰尘危害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当基面清理完毕后,使用人员可按压第二弹性限位键701,使其向内收缩,此时第二弹性限位键701脱离于第二限位孔的内侧,使用人员便可将清洁刷5拆卸并重新反向安装至壳体3的内侧,并再次利用第二弹性限位键701卡合至第二限位孔的内侧,完成对清洁刷5的再次安装,此时安装后的清洁刷5,其清洁部位远离防水点基面的一侧,当使用者需对基面表面的明水处进行清理时,若明水量较少,则可利用海绵体601直接对其进行吸收,若明水量较多时,则利用海绵体601,将较多的明水清理推扫至指定地点,而遇到基面的干燥区域时,则还可将海绵体601进行蘸水,利用蘸水后的海绵体601对基面进行拖扫,则完成对基面干燥区域的湿润工作,以便于防水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至此,本工具则可完成对防水施工前的基面清理、明水处理、湿润基面这三项工作,本申请所提及的第一弹性限位键901和第二弹性限位键701其功能原理在已授权公开的实用新型案件“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模拟的装置”(cn208281424u)中,已对弹性限位键的结构原理进行叙述,故本申请不再对此进行重复赘述。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