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盒及清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63175发布日期:2022-08-17 08:15阅读:83来源:国知局
消毒盒及清洁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消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毒盒及清洁组件。


背景技术:

2.生活中有一些生活物品容易滋生细菌,如牙刷或筷子等待消毒件,因此出现了对这些待消毒件进行消毒的消毒盒,对这些待消毒件进行消毒时,将待消毒件放置在消毒盒,利用消毒盒内的消毒器对待消毒件进行消毒。
3.然而,待消毒件与消毒盒的连接一般较为松散,待消毒件容易与消毒盒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消毒盒及清洁组件,使得待消毒件不易与消毒盒分离。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消毒盒,用于对待消毒件进行消毒,待消毒件包括待消毒部以及与所述待消毒部连接的柄部,所述消毒盒包括:座体,所述座体形成有朝向第一预设方向敞开的消毒腔,所述座体具有第一安装面;消毒件,安装于所述座体上,用于对所述待消毒部进行消毒;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上并伸入所述消毒腔;第二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上并伸入所述消毒腔,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形成用于固定所述待消毒件的安装区,所述安装区朝向第三预设方向敞开,所述第三预设方向、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以及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相互垂直;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靠近所述安装区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位部以及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安装部靠近所述安装区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卡位部与所述第二卡位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卡位部以及所述第二卡位部用于分别与所述待消毒部的两侧抵接,所述第一卡位部和所述第二卡位部用于固定所述待消毒部以限制所述待消毒部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运动;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均朝向所述安装区延伸,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均与所述第一安装面在所述第三预设方向上间隔开,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安装面配合固定所述待消毒部以限制所述待消毒部沿所述第三预设方向的运动。
6.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沿第二预设方向的间距向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面的方向逐渐减小。使得待消毒部卡入安装区后与第一安装部以及第二安装部的接触更加紧密,如此,即可限制待消毒部沿第三预设方向向安装区133的敞口侧窜动,可以防止待消毒部从安装区的敞口侧掉出。
7.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面形成至少部分所述消毒腔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安装部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面的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靠近所述消毒腔的敞开侧。使得待消毒部固定于安装区时,待消毒部固定在靠近消毒腔的敞开侧的位置,便于刚用过的待消毒部快速干燥,避免待消毒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导致待消毒部上滋生细菌,并且这种自然干燥的方式,可免去设置干燥结构,简化了消毒盒的整体结构。
8.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位部包括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一曲
面结构,所述第二卡位部包括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二曲面结构,所述第一曲面结构与所述第二曲面结构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间距向靠近所述消毒腔的敞开侧的方向逐渐减小。以待消毒件为牙刷为例,相关技术中,牙刷的刷柄与刷头的过渡连接处一般呈弧形状,且过渡连接处沿第二预设方向的尺寸朝向消毒腔的敞开侧逐渐增大,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曲面结构和第二曲面结构,并对第一曲面结构与第二曲面结构沿第二预设方向的间距进行设计,可以使得牙刷的第一曲面结构以及第二曲面结构与过渡连接处匹配贴合,进一步防止牙刷发生晃动。
9.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消毒腔的顶部沿所述第三预设方向的间距为l1,所述第一安装部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消毒腔的敞开侧的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间距为l2,l1>l2。
10.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消毒腔的顶部沿所述第三预设方向的间距为l1,l1≥20mm。可以为不同型号和尺寸的牙刷预留足够的容置空间,从而使得消毒盒可以为不同型号和尺寸的牙刷进行消毒。
11.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消毒腔的敞开侧的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间距为l2,l2≥1mm。使得将待消毒部固定于安装区时,第一安装面可以为待消毒件的柄部提供支撑。
12.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毒腔的内侧壁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面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面,所述消毒件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上与所述安装区对应的位置处。便于消毒件更好的对待消毒部进行消毒。
13.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毒件与所述第一安装面沿第三预设方向的间距为l3,20mm≤l3≤30mm。对消毒件与第一安装面沿第三预设方向的间距 l3进行设计,可以在为不同型号和尺寸的牙刷预留足够的容置空间的基础上,减小消毒盒的整体体积,又能使得消毒件射出的紫外线或臭氧与待消毒部充分接触,实现全面彻底的消毒杀菌。
14.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面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安装区朝向所述消毒腔的敞开侧的一侧,所述凹陷部的凹底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所述凹陷部的凹底延伸至所述消毒腔的敞开侧。待消毒件使用完后,将待消毒部固定于安装区时,待消毒件的柄部的部分位于凹陷部内,残留在待消毒件上的水可流至第一安装面上,第一安装面上的水汇聚至凹陷部并沿着凹陷部从消毒腔的敞开侧流出,可以防止污水积攒在消毒腔内滋生细菌,并且凹陷部的两侧壁对待消毒件也可以起到限位作用,可以防止待消毒件左右晃动,从而使得待消毒件放置的更稳固。
15.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毒腔的内侧壁还包括:第二安装面,与所述第一安装面相对设置;连接侧面,用于将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面连接;其中,所述凹陷部为由凹底向所述连接侧面延伸的弧形凹陷部。可以更加便于第一安装面上的水流汇聚,同时也使得凹陷部的侧壁可以与待消毒件的柄部贴合,以达到更好的限位作用。
16.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侧面与所述第一安装面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面的连接处均为弧面。连接侧面与第一安装面以及第二安装面的连接处均设置为圆角,使得待消毒部在消毒腔中移动时侧壁对待消毒部的剐蹭损伤小,并且连接侧面与第一安装面以及第二安装面的连接处容易清洗,可以防止连接侧面与第一安装面以及第二安装面的连接处藏纳污垢和滋生细菌。
17.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的深度向靠近所述消毒腔的敞开侧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便于汇聚至凹陷部中的水液沿着凹陷部从消毒腔的敞开侧流出。
18.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延伸至所述安装区。使得残留在待消毒件上的水可以直接流至凹陷部,加快水液排放速度。
19.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毒盒还包括:挂架,连接于所述座体,所述挂架与所述第一安装面背向设置。消毒盒可以通过挂架挂设于墙体或桌面等地面,以便于用户使用。
20.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体上设有朝向第一预设方向敞开的插口,所述挂架具有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的插板,所述插板适于插入所述插口以使所述座体连接于所述挂架,所述挂架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的安装指示线。挂架上的插板可以沿第一预设方向插入插口中,以实现挂架与座体的安装,需要将挂架取下时,沿第一预设方向将插板从插口中抽出即可,挂架与座体的装卸方便简单,并且安装指示线可以为用户提供安装指示,可以极大的提高用户使用的方便性。
21.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均为弹性安装部。使得待消毒部可以更好的卡合于固定结构的安装区,使得待消毒件与消毒盒的连接更加紧密。
22.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清洁组件,包括牙刷以及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消毒盒,所述牙刷包括刷头和刷柄,所述刷头包括待消毒部和设置于所述待消毒部上的刷毛,所述待消毒部卡合于所述安装区。
23.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刷毛正对所述消毒件设置。使得消毒件产生的紫外灯或臭氧等可以与刷毛充分接触,从而使得消毒件可以对刷毛进行充分全面的消毒。
24.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最大间距为a,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最小间距为b,所述柄部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最大宽度为c,所述待消毒部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最小宽度为d;其中,所述b大于所述c,使得所述柄部能够卡入所述安装区;所述a小于所述d,以限制所述待消毒部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运动。将待消毒件挂于消毒盒时,是将柄部卡入安装区后,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柄部,使得待消毒部卡入安装区中,同时利用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的限位作用,限制待消毒部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运动,防止待消毒部从安装区脱离。
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对待消毒件的待消毒部进行消毒时,用户可以将待消毒部通过消毒腔敞开的开口伸入消毒腔内,随后调整待消毒部的位置,并将待消毒部卡入安装区,即可实现待消毒部的固定,利用安装区对待消毒部进行固定,使得待消毒部与消毒盒的连接更为紧密;同时利用第一卡位部以及第二卡位部分别与待消毒部的两侧抵接,第一卡位部以及第二卡位部可以限制待消毒部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运动,并且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与待消毒部远离第一安装面的一侧的板面抵接,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与第一安装面配合可以限制待消毒部沿第三预设方向的运动,可以防止待消毒件放置于消毒盒上时发生晃动,从而可以防止在消毒过程中待消毒件与消毒盒分离。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待消毒件放置于安装区的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消毒盒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消毒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消毒盒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消毒盒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清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
34.10、消毒盒;11、座体;111、消毒腔;112、开口;113、第一安装面;113a、第一过渡面;113b、第二过渡面;114、第二安装面;115、连接侧面;116、凹陷部;12、消毒件;13、固定结构;131、第一安装部;132、第二安装部;133、安装区;134、第一卡位部;135、第二卡位部;136、第一限位部;137、第二限位部;14、导向结构;141、导向部;142、第一导向斜面;143、第二导向斜面;15、导向面;16、定位结构;17、挂架;171、插板;18、插口;19、安装指示线;20、待消毒件;21、待消毒部;22、柄部;30、牙刷;31、刷头;311、刷毛;32、刷柄。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6.本技术提供一种消毒盒及清洁组件,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待消毒件与消毒盒的连接一般较为松散,待消毒件容易与消毒盒分离的问题。
3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消毒盒10,如图1所示,消毒盒10用于对待消毒件20进行消毒,待消毒件20包括待消毒部21以及与所述待消毒部21连接的柄部 22。待消毒件20可以为牙刷,牙刷可以为手动牙刷或电动牙刷,牙刷也可以为硬毛牙刷或软毛牙刷,本技术对牙刷的种类和尺寸不做具体限定,当然,待消毒件20也可以是睫毛刷或梳子等需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的器件。
38.具体的,继续参见图1和图2所示,所述消毒盒10包括座体11、消毒件12以及固定结构13。
39.其中,所述座体11形成有朝向第一预设方向aa敞开的消毒腔111,所述座体11具有第一安装面113;所述座体11的制备材料可以为金属、塑料或木质,本技术对座体11的制备材料不做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消毒腔111的敞开侧为开口112,消毒腔111是用于容纳待消毒部21的腔体,对待消毒部21进行消毒时,将待消毒部21通过消毒腔111的开口112伸入消毒腔111内。
40.消毒件12安装于所述座体11上,用于对所述待消毒部21进行消毒;消毒件 12可以为紫外灯或臭氧消毒器等具有消毒功能的消毒器件,消毒件12可以产生对待消毒部21进行
消毒处理的紫外线或臭氧。
41.固定结构13设置于所述消毒腔111内,所述固定结构13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113,所述固定结构13具有用于固定所述待消毒部21的安装区133。固定结构13包括第一安装部131以及第二安装部132,第一安装部131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132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113上并伸入所述消毒腔111,所述第二安装部 132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31沿第二预设方向bb间隔排布,所述第一安装部131与所述第二安装部132之间形成所述安装区133,所述安装区133朝向第三预设方向 cc敞开,所述第三预设方向cc、所述第二预设方向bb以及所述第一预设方向 aa相互垂直。
4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安装部131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132可以均为弹性安装部,以使得待消毒部21可以更好的卡合于固定结构13的安装区133,使得待消毒件20与消毒盒10的连接更加紧密。
43.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安装部131靠近所述安装区13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位部134以及第一限位部136,所述第二安装部132靠近所述安装区 13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位部135以及第二限位部137,所述第一卡位部134与所述第二卡位部135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卡位部134以及所述第二卡位部135用于分别与所述待消毒部21的两侧抵接,所述第一卡位部134和所述第二卡位部135用于固定所述待消毒部21以限制所述待消毒部21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aa的运动;所述第一限位部136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137均朝向所述安装区133延伸,所述第一限位部136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137均与所述第一安装面113在所述第三预设方向cc上间隔开,所述第一限位部136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37用于与所述第一安装面113配合固定所述待消毒部21以限制所述待消毒部21沿所述第三预设方向 cc的运动。
44.需要说明的是,对待消毒件20的待消毒部21进行消毒时,用户可以将待消毒部21通过消毒腔111敞开的开口112伸入消毒腔111内,随后调整待消毒部21 的位置,并将待消毒部21卡入安装区133,即可实现待消毒部21的固定,利用安装区133对待消毒部21进行固定,使得待消毒部21与消毒盒10的连接更为紧密,同时利用第一卡位部134以及第二卡位部135分别与待消毒部21的两侧抵接,第一卡位部134以及第二卡位部135可以限制待消毒部21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aa 的运动,并且第一限位部136以及第二限位部137与待消毒部21远离第一安装面 113的一侧的板面抵接,第一限位部136以及第二限位部137与第一安装面113配合可以限制待消毒部21沿第三预设方向cc的运动,可以防止待消毒件20放置于消毒盒10上时发生晃动,从而可以防止在消毒过程中待消毒件20与消毒盒10分离。
45.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部131以及第二安装部132可以为块状结构,第一安装部131以及第二安装部132可以与座体11一体成型,当然,也可以将第一安装部131、第二安装部132以及座体11分别形成后,通过粘接、焊接、螺纹连接或铆接等方式将第一安装部131以及第二安装部132安装于座体11上。
46.继续参见图2和图3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位部134包括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aa延伸的第一曲面结构,所述第二卡位部135包括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aa延伸的第二曲面结构,所述第一曲面结构与所述第二曲面结构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bb的间距向靠近所述消毒腔111的敞开侧的方向逐渐减小。
47.需要说明的是,以待消毒件20为牙刷30为例,相关技术中,牙刷30的刷柄 32与刷头31的过渡连接处一般呈弧形状,且过渡连接处沿第二预设方向bb的尺寸朝向消毒腔111
的敞开侧逐渐增大,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曲面结构和第二曲面结构,并对第一曲面结构与第二曲面结构沿第二预设方向bb的间距进行设计,可以使得牙刷30的第一曲面结构以及第二曲面结构与过渡连接处匹配贴合,进一步防止牙刷30发生晃动。
48.继续参见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安装部131与所述第二安装部132沿第二预设方向bb的间距可以向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面113的方向逐渐减小。可以理解的是,以安装区133远离第一安装面113的一侧为安装区133的敞口侧为例,安装区133第二预设方向bb的尺寸由安装区133的底侧向敞口侧方向逐渐减小,安装区133的敞口侧的尺寸小,从而使得待消毒部21卡入安装区133后与第一安装部 131以及第二安装部132的接触更加紧密,如此,即可限制待消毒部21沿第三预设方向cc向安装区133的敞口侧窜动,可以防止待消毒部21从安装区133的敞口侧掉出。
49.具体的,继续参见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安装面113形成至少部分所述消毒腔111的内侧壁,所述消毒腔111的内侧壁还包括第二安装面114以及连接侧面 115,所述第二安装面114与所述第一安装面113相对设置,所述连接侧面115用于将所述第一安装面113与所述第二安装面114连接。
50.其中,所述固定结构13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面113的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 aa的靠近所述消毒腔111的敞开侧,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安装部131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132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面113的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aa的靠近所述消毒腔111的敞开侧。
5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部131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132靠近消毒腔111的敞开侧设置,使得待消毒部21固定于安装区133时,待消毒部21固定在靠近消毒腔 111的敞开侧的位置,便于刚用过的待消毒部21快速干燥,避免待消毒部21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导致待消毒部21上滋生细菌,并且这种自然干燥的方式,可免去设置干燥结构,简化了消毒盒10的整体结构。
52.继续参见图2和图3所示,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131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132与所述消毒腔111的顶部沿所述第三预设方向cc的间距为 l1,所述第一安装部131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132与所述消毒腔111的敞开侧的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aa的间距为l2,l1>l2。
53.可以理解的是,消毒腔111的顶部可以理解为第二安装面114的顶点,l1可以理解为第二安装面114的顶点与第一安装部131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132的顶点沿第三预设方向cc的间距,l2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安装部131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132与消毒腔111的开口112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aa的间距。
54.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l1≥20mm,l1可以为20mm、22mm、23mm、25mm、 27mm、30mm或40mm等尺寸,当然,l1也可以为其他尺寸。可以理解的是,以待消毒件20为牙刷30为例,相关技术中,牙刷30的刷头31沿第三预设方向cc 的厚度(包括待消毒部和刷毛长度)一般小于20毫米,而本技术中,第一安装部131以及第二安装部132与消毒腔111的顶部沿第三预设方向cc的间距l1大于或等于20mm,可以为不同型号和尺寸的牙刷30预留足够的容置空间,从而使得消毒盒10可以为不同型号和尺寸的牙刷30进行消毒。
55.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l2≥1mm。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安装部131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132与消毒腔111的敞开侧之间可以设置一定的间距,以使得将待消毒部21固定于安装区133时,第一安装面113可以为待消毒件20的柄部22 提供支撑。
56.进一步的,还可以设置为:1mm≤l2≤2mm,l2可以为1mm、1.1mm、1.3mm、 1.5mm、1.7mm、1.8mm或2mm等尺寸,当然,l1也可以为其他尺寸,以在保证第一安装面113可以为待消毒件20的柄部22提供支撑的基础上,保证第一安装部131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132靠近消毒腔111的敞开侧设置。
57.如图4所示,所述消毒件12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面114上与所述安装区133 对应的位置处,以便于消毒件12更好的对待消毒部21进行消毒。
58.其中,所述消毒件12与所述第一安装面113沿第三预设方向cc的间距为l3,可以设置为:20mm≤l3≤30mm。
59.需要说明的是,l3可以为20mm、22mm、23mm、25mm、27mm、28mm或 30mm等尺寸,当然,l3也可以为其他尺寸。可以理解的是,消毒件12位于第二安装面114上时,对消毒件12与第一安装面113沿第三预设方向cc的间距l3 进行设计,可以在为不同型号和尺寸的牙刷30预留足够的容置空间的基础上,减小消毒盒10的整体体积,又能使得消毒件12射出的紫外线或臭氧与待消毒部 21充分接触,实现全面彻底的消毒杀菌。
60.继续参见图4所示,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面113设置有凹陷部116,所述凹陷部116位于所述安装区133朝向所述消毒腔111的敞开侧的一侧,所述凹陷部116的凹底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aa延伸,所述凹陷部116的凹底延伸至所述消毒腔111的敞开侧。
61.需要说明的是,凹陷部116可以由第一安装面113的部分朝第一预设方向aa 凹陷形成。凹陷部116的凹底延伸至消毒腔111的敞开侧,待消毒件20使用完后,将待消毒部21固定于安装区133时,待消毒件20的柄部22的部分位于凹陷部116 内,残留在待消毒件20上的水可流至第一安装面113上,第一安装面113上的水汇聚至凹陷部116并沿着凹陷部116从消毒腔111的敞开侧流出,可以防止污水积攒在消毒腔111内滋生细菌,并且凹陷部116的两侧壁对待消毒件20也可以起到限位作用,可以防止待消毒件20左右晃动,从而使得待消毒件20放置的更稳固。
62.其中,所述凹陷部116的深度可以向靠近所述消毒腔111的敞开侧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以便于汇聚至凹陷部116中的水液沿着凹陷部116从消毒腔111的敞开侧流出。
63.其中,所述凹陷部116可以延伸至所述安装区133,使得残留在待消毒件20 上的水可以直接流至凹陷部116,加快水液排放速度。
64.进一步的,所述凹陷部116可以为由凹底向所述连接侧面115延伸的弧形凹陷部116,可以更加便于第一安装面113上的水流汇聚,同时也使得凹陷部116 的侧壁可以与待消毒件20的柄部22贴合,以达到更好的限位作用。
65.继续如图4所示,所述消毒盒10还可以包括导向结构14,所述导向结构14 与所述固定结构13对应设置,用于对通过所述消毒腔111的敞开侧进入所述消毒腔111的所述待消毒部21进行导向,以将所述待消毒部21导入所述安装区133。
66.需要说明的是,消毒盒10一般安装于墙体或桌面等地方,而用于固定待消毒部21的固定结构13位于消毒盒10的消毒腔111内,固定结构13处于用户的视线盲区,用户需要俯身探头才能将待消毒部21精准地固定于固定结构13的安装区133,这使得消毒盒10的使用不方便,导致用户的体验感极差。
67.而在本技术中,消毒盒10设置有导向结构14,导向结构14可以对通过消毒腔111的
敞开侧进入消毒腔111的待消毒部21进行导向,使得用户无需看到消毒腔111内的固定结构13,即可将待消毒部21精准地固定于固定结构13的安装区 133,从而使得消毒盒10的使用更加方便,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68.具体的,继续参见图4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座体11还包括导向面15以及定位结构16,所述导向面15与所述第二安装面114背向设置,所述定位结构16位于所述导向面15上与所述固定结构13对应的区域处。
69.可以理解的是,导向面15为消毒盒10外侧的一个侧面,使用消毒盒10的过程中,导向面15容易被用户观测到,因此,用户也容易观测到导向面15上的定位结构16,而定位结构16与消毒腔111内的定位结构16对应,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定位结构16的位置对位于消毒腔111内的固定结构13的位置进行确定,使得用户无需看到消毒腔111内的固定结构13,也可以一次即将待消毒部21顺利固定于固定结构13的安装区133,从而使得消毒盒10的使用更加方便,节省用户时间,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70.所述定位结构16可以包括向远离所述固定结构13的方向凸出的第一凸起结构,外露的凸起结构较为醒目,更易于被用户观测到。
71.所述导向面15可以向远离所述固定结构13的方向凸出以形成所述定位结构 16,可以防止定位结构16从导向面15上掉落,同时可以降低消毒盒10的制造成本。
72.继续参见图4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结构14包括导向部141,所述导向部141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面114上与所述固定结构13对应的区域处。
73.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将待消毒部21放入固定结构13的安装区133时,导向部 141可以单独为用户提供导向,使得用户可以快速将用户将待消毒部21放入固定结构13的安装区133,当然,导向部141也可以与固定结构13相配合,利用导向部141和固定结构13同时为用户提供定位导向,使得用户可以更快速精准的将待消毒部21放入消毒腔111内。
74.其中,所述导向部141可以是与第二安装面114相互独立的部件,即导向部 141与第二安装面114分别成型后,将导向部141放置于到导向面15上;所述导向部141包括向远离所述固定结构13的方向凸出的第二凸起结构。用户将待消毒部21放入消毒腔111内时,用户可将待消毒部21插入第二凸起结构凸出形成的拱形空间中,并正对第二凸起结构向靠近固定结构13的方向移动即可将待消毒部21 放入固定结构13的安装区133。
75.当然,所述导向部141也可以是第二安装面114的组成部分,所述第二安装面114向远离所述固定结构13的方向凸出以形成所述导向部141。
76.继续参见图4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结构14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结构13的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位于所述固定结构13朝向所述连接侧面115的侧部且向远离所述安装区133的方向倾斜,所述导向斜面靠近所述安装区133的区域高于所述导向斜面靠近所述连接侧面115的区域。
77.可以理解的是,用户将待消毒部21放入固定结构13的安装区133时,用户可将待消毒部21插入消毒腔111内,将待消毒部21放至导向斜面,并将待消毒部21 沿着导向斜面向固定结构13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可以由导向斜面引导待消毒部21放入固定结构13的安装区133内,使得用户无需看到消毒腔111内的固定结构13,也可以沿着导向斜面将待消毒部21精准放入固定结构13的安装区133内,方便快捷。
78.其中,导向斜面可以为弧形斜面,使得导向斜面的倾斜更加平缓,便于用户将待消
毒部21沿着导向斜面向固定结构13移动。
7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侧面115包括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31远离所述安装区133的一侧,第二侧面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32 远离所述安装区133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部131朝向所述第一侧面的侧部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142,所述第二安装部132朝向所述第二侧面的侧部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143,即第一安装部131以及第二安装部132上均设置有导向斜面。
80.继续参见图4所示,所述第一安装面113可以包括第一过渡面113a以及第二过渡面113b。
81.其中,第一过渡面113a由所述第一侧面向所述第一安装部131倾斜延伸,所述第一过渡面113a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142连接,且所述第一过渡面113a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142的连接处为弧面;第二过渡面113b由所述第二侧面向所述第二安装部132倾斜延伸,所述第二过渡面113b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143连接,且所述第二过渡面113b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143的连接处为弧面。
82.可以理解的是,用户将待消毒部21放入固定结构13的安装区133时,以用户将待消毒部21从第一过渡面113a所在侧插入消毒腔111为例,用户将待消毒部21 贴着沿着第一过渡面113a向固定结构13方向滑动,第一过渡面113a引导待消毒部21滑动至第一导向斜面142,并且由于第一过渡面113a与第一导向斜面142通过弧面衔接过渡,待消毒部21自然由第一过渡面113a滑动至第一导向斜面142 后,再顺着第一导向斜面142移动到固定结构13的安装区133中,同理,用户将待消毒部21从第二过渡面113b所在侧插入消毒腔111时也可以沿着第二过渡面 113b移动到固定结构13的安装区133中,第一过渡面113a、第一导向斜面142、第二过渡面113b以及第二导向斜面143形成完整的导引轨道,将待消毒部21插入在第一过渡面113a和第二过渡面113b的任何地方均可以引导待消毒部21顺畅地移动至固定结构13的安装区133中,用户无需费力寻找固定结构13,可以随意盲插,提高了消毒盒10使用的便利性。
83.继续参见图4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面114与所述第一安装面113沿所述第三预设方向cc的间距向远离所述所述消毒腔111的敞开侧的方向逐渐减小。用户将待消毒部21放入固定结构13的安装区133时,以用户将待消毒部21从第一过渡面113a所在侧插入消毒腔111为例,当待消毒部21触碰到消毒腔111位于最里侧的内壁,即表示待消毒部21已经触碰到最里侧的内壁,不能再往里移动了,否则可能会损坏待消毒部21,如若待消毒件20的是牙刷,牙刷的刷毛可能会受压变形,此时可以将待消毒部21沿着第一过渡面113a向固定结构13移动,即消毒腔111从外往里逐渐收窄使消毒腔111内侧壁形成限位结构,可以提醒用户移动到位。
84.继续参见图4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侧面115与所述第一安装面113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面114的连接处均为弧面。可以理解的是,连接侧面 115与第一安装面113以及第二安装面114的连接处均设置为圆角,使得待消毒部 21在消毒腔111中移动时侧壁对待消毒部21的剐蹭损伤小,并且连接侧面115与第一安装面113以及第二安装面114的连接处容易清洗,可以防止连接侧面115 与第一安装面113以及第二安装面114的连接处藏纳污垢和滋生细菌。
85.如图5所示,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毒盒10还可以包括挂架17,所述挂架
17连接于所述座体11,所述挂架17与所述第一安装面113背向设置。消毒盒10可以通过挂架17挂设于墙体或桌面等地面,以便于用户使用。
86.其中,所述挂架17可以与所述座体11可徒手拆装,徒手拆装是指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用户可以通过双手实现挂架17与座体11的装卸,使得挂架17与座体11的装卸方便简单。
87.继续参见图5所示,所述座体11上可以设有朝向第一预设方向aa敞开的插口18,所述挂架17具有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aa延伸的插板171,所述插板171 适于插入所述插口18以使所述座体11连接于所述挂架17,所述挂架17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aa延伸的安装指示线19。可以理解的是,挂架17上的插板 171可以沿第一预设方向aa插入插口18中,以实现挂架17与座体11的安装,需要将挂架17取下时,沿第一预设方向aa将插板171从插口18中抽出即可,挂架 17与座体11的装卸方便简单,并且安装指示线19可以为用户提供安装指示,可以极大的提高用户使用的方便性。
88.还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在将挂架17设置于墙体等地方时,若挂架17固定的位置不正,导致座体11也是偏斜放置的,将待消毒件20挂至消毒盒10后,座体 11的重心是倾斜的,则座体11容易因挂不稳而从墙体上掉落;而在本技术中,可以根据安装指示线19的指示,使安装指示线19尽可能与墙体垂直,如此,便可使得座体11与挂架17配合安装后,固定结构13的安装区133的中心轴线与墙体是平行的,如此,待消毒件20挂至消毒盒10时,待消毒件20与墙体平行且与地面是垂直的,使得待消毒件20放置的更稳固。
89.基于上述消毒盒1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清洁组件,如图6所示,清洁组件包括牙刷30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消毒盒10,所述牙刷30包括刷头31和刷柄32,所述刷头31包括待消毒部21和设置于所述待消毒部21上的刷毛311,所述待消毒部21卡合于所述安装区133。
90.其中,所述刷毛311可以正对所述消毒件12设置,使得消毒件12产生的紫外灯或臭氧等可以与刷毛311充分接触,从而使得消毒件12可以对刷毛311进行充分全面的消毒。
91.继续参见图6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131与所述第二安装部132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bb的最大间距为a,所述第一安装部131与所述第二安装部132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bb的最小间距为b,所述柄部22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bb的最大宽度为c,所述待消毒部21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bb的最小宽度为d。
92.其中,所述b大于所述c,使得所述柄部22能够卡入所述安装区133;所述a 小于所述d,以限制所述待消毒部21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aa的运动。
93.可以理解的是,将待消毒件20挂于消毒盒10时,是将柄部22卡入安装区133 后,沿第一预设方向aa移动柄部22,使得待消毒部21卡入安装区133中,同时利用第一安装部131与第二安装部132的限位作用,限制待消毒部21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aa的运动,防止待消毒部21从安装区133脱离。
9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