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抛式清洁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64064发布日期:2023-03-24 13:43阅读:56来源:国知局
可抛式清洁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清洁工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抛式清洁刷。


背景技术:

2.为了防止滋生细菌,达到无需清洗的目的,市面上出现了一类可抛式清洁刷。此类清洁刷具有刷柄和刷头,通过刷柄上的夹紧装置对刷头进行连接或者拆卸。经使用后的刷头可以从刷柄上拆掉并直接丢弃,之后安装上新的刷头继续使用,使用较便捷且卫生。
3.通常情况下刷柄具有一定的长度,以利于用户舒适地使用且能够避免手部接触到溅射的污物,但是过长的刷柄往往导致清洁刷产品的包装尺寸过大,由此会对产品运输、储存等环节造成不便。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将刷柄进行了拆分设计,能够实现产品包装小型化的要求。然而,现有技术中将用来操控夹紧装置动作的操控装置设置在了刷柄的下部分内,从而造成用户在操作时不够便捷和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抛式清洁刷,通过将外壳以及外壳内部的伸缩轴进行了拆分,且外壳在对接时伸缩轴可通过第二夹紧件连接,从而使用户可在刷柄的上部分对刷头进行拆卸操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操控刷头拆卸时不够便捷和卫生的技术问题。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抛式清洁刷,包括刷头、刷柄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刷头的第一夹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柄包括相互分离设置的上外壳和下外壳,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内部的上伸缩轴和下伸缩轴,所述下伸缩轴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夹紧件;
6.所述上外壳与所述下外壳能够对接,且所述上伸缩轴与所述下伸缩轴通过第二夹紧件固定连接,通过伸缩所述上伸缩轴可带动所述下伸缩轴,以驱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夹持或者释放所述刷头。
7.本技术中的可抛式清洁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对刷柄的拆分不仅限于外壳,还对于外壳内部的伸缩轴也进行了相应的拆分,并可通过第二夹紧件固定连接,在实现连接之后可以通过上伸缩轴来对第一夹紧件进行控制,由此使用户可以在刷柄的上部分进行操控。相比较现有技术,在清洁刷使用完成之后需要将刷头释放时,用户无需将手部挪到刷柄的下部分来对伸缩轴进行操控,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便捷性;同时,用户的手部始终处于刷柄的上部分,并与刷头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在释放刷头时不易被刷头上的污物所溅射到,由此保证了使用卫生和用户的健康。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伸缩轴和所述下伸缩轴中的两者之一上设置所述第二夹紧件,两者之另一设置连接头;
9.所述第二夹紧件包括活动设置的多个夹爪,当所述连接头伸入多个所述夹爪之间时,所述夹爪可夹紧所述连接头从而使得所述上伸缩轴与所述下伸缩轴固定连接。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夹爪包括两个,所述连接头呈圆饼状结构,两个所述夹
爪的相对面具有与所述圆饼结构相应的定位槽。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夹爪的前端具有供所述连接头滑动的第一引导斜面,所述第一引导斜面沿着所述连接头的插入方向而逐渐向所述定位槽倾斜。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外壳与所述下外壳插接。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下外壳的上端的外径小于所述上外壳的下端的内径,以使所述下外壳的上端能够插接于所述上外壳内;
14.所述第二夹紧件设置于所述下伸缩轴上,所述连接头设置于所述上伸缩轴上;
15.所述下外壳的上端开设有供所述夹爪的外端伸出的避让槽,当所述上外壳与所述下外壳插接且所述夹爪夹紧所述连接头时,所述上外壳的内壁将所述夹爪抵紧,进而防止所述连接头从两个所述夹爪之间脱出。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夹爪的外端具有供所述上外壳的下端滑动的第二引导斜面,所述第二引导斜面沿着所述连接头的插入方向逐渐外凸于所述下外壳的外壁面。
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下外壳在与所述上外壳插接到位后进一步通过卡扣组件扣合连接。
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卡扣及扣槽,所述卡扣设置于所述下外壳上,所述上外壳上开设所述扣槽,所述卡扣的前端部卡入所述扣槽内从而使所述卡扣组件扣合。
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外壳上还设有操控件,用于操控所述上伸缩轴进行伸缩运动。
2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外壳上设有连通孔,所述操控件为活动设置于所述上外壳上的驱动按钮,所述驱动按钮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上伸缩轴传动连接。
2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刷柄还设有复位件,用于使所述上伸缩轴和所述下伸缩轴复位,且使所述第一夹紧件保持夹持所述刷头的状态。
2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复位件位于所述上外壳内,并连接于所述上伸缩轴和所述上外壳的内壁之间。
2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复位件为套设于所述上伸缩轴上端的压簧,且所述上伸缩轴外壁上还具有用于对所述压簧进行限位的抵接凸缘,所述压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上外壳的顶壁相抵。
2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伸缩轴外壁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上伸缩轴在径向上进行摆动的限位凸缘。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抛式清洁刷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刷柄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刷柄的爆炸图;
29.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30.图5是图4中上伸缩轴与下伸缩轴连接后的示意图;
3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夹紧件的示意图;
32.图7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33.图8是图7中上外壳与下外壳连接后的示意图;
34.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刷柄的剖视图;
35.图10是图9中c处的放大图;
36.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夹紧件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10、刷头;20、刷柄;31、上外壳;311、扣槽;32、下外壳;321、卡扣;322、避让槽;323、导向槽;41、上伸缩轴;411、连接头;412、抵接凸缘;413、限位凸缘;42、下伸缩轴;421、第二夹紧件;421a、夹爪;421b、定位槽;421c、第一引导斜面;421d、第二引导斜面;50、第一夹紧件;51、夹紧臂;52、导向柱;60、复位件;70、驱动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上”、“底”、“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若有的话)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2.还需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零部件,对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相同的零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43.现有技术中的可抛式清洁刷,具有刷柄、刷头、夹紧装置以及操控装置,用户通过操控装置来控制夹紧装置开闭,从而实现夹持或者释放刷头的功能。
44.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可抛式清洁刷,只是将刷柄的外壳进行了拆分设计,并没有将
操控装置进行拆分,由此使得操控装置只能设置于具有夹紧装置的那一段刷柄上,也就是说,操控装置只能设置在刷柄的下部分,倘若用户在清洁使用完成之后需要将刷头抛弃时,需要将手部挪到刷柄的下部分对操控装置进行操控,从而造成用户操作时不够便捷,此外,操控装置位于下部分还造成其距离刷头过近,用户在操控而将刷头抛弃时,从刷柄上掉落的刷头会将其上的污物溅射到用户手部,使用起来不够卫生和健康。
4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抛式清洁刷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刷柄20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刷柄20的爆炸图。
46.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抛式清洁刷,包括刷头10、刷柄20以及用于安装刷头10的第一夹紧件50,刷柄20包括相互分离设置的上外壳31和下外壳32,以及分别位于上外壳31和下外壳32内部的上伸缩轴41和下伸缩轴42,下伸缩轴42的下端连接第一夹紧件50。上外壳31与下外壳32能够对接,且上伸缩轴41与下伸缩轴42通过第二夹紧件421固定连接,通过伸缩上伸缩轴41可带动下伸缩轴42,以驱动第一夹紧件50夹持或者释放刷头10。
47.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可抛式清洁刷,将刷柄20拆分为了上下两个部分,其中,上部分为上外壳31以及可在上外壳31内伸缩的上伸缩轴41,下部分为下外壳32以及可在下外壳32内伸缩的下伸缩轴42,使用时,将上部分和下部分进行对接,上外壳31与下外壳32可以通过插接、卡扣等方式连接在一起,上伸缩轴41与下伸缩轴42则通过第二夹紧件421固定连接,由此,用户在上拉或者下推上伸缩轴41而使其在上外壳31内伸缩时,可以同步带动下伸缩轴42在下外壳32内伸缩,进而驱动第一夹紧件50动作而实现夹持或者释放刷头10的目的。
48.可选地,通过上伸缩轴41对第一夹紧件50进行操控时,对于其控制逻辑不做限制,也就是说,在上拉上伸缩轴41时,可驱动第一夹紧件50执行夹持动作或者释放动作,在下推上伸缩轴41时则驱动第一夹紧件50执行与前述所对应的相反动作。可通过对第一夹紧件50进行特殊的设计或者选型,即可实现该效果。
49.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可抛式清洁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对刷柄20的拆分不仅限于外壳,还对于外壳内部的伸缩轴也进行了相应的拆分,并可通过第二夹紧件421固定连接,在实现连接之后可以通过上伸缩轴41来对第一夹紧件421进行控制,由此使用户可以在刷柄20的上部分进行操控。相比较现有技术,在清洁刷使用完成之后需要将刷头10释放时,用户无需将手部挪到刷柄20的下部分来对伸缩轴进行操控,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便捷性;同时,用户的手部始终处于刷柄20的上部分,并与刷头10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在释放刷头10时不易被刷头10上的污物所溅射到,由此保证了使用卫生和用户的健康。
50.如前所述,用户通过对上伸缩轴41进行操控,以使第一夹紧件50夹持或者释放刷头10,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上伸缩轴41可以延伸至上外壳31的上端面而伸出,用户手握着上伸缩轴41的伸出端,以类似手持式打气筒的操作方式,将上伸缩轴41在上外壳31的内部伸缩,从而使第一夹紧件50执行相应地夹持或者释放动作。
51.或者,在上外壳31的侧壁开设条形槽,上伸缩轴41弯折后从条形槽内伸出,用户手握着上伸缩轴41的弯折部,以类似枪栓上膛的操作方式,将上伸缩轴41在上外壳31的内部伸缩,从而使第一夹紧件50执行相应地夹持或者释放动作。
52.可选地,上外壳31与下外壳32的结构可以是筒状封闭结构,也可以是具有镂空的框架状结构,还可以是。此外,上外壳31和下外壳32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矩形、梯
形等。
53.可选地,上外壳31和下外壳32之间可以通过卡扣321连接、磁吸连接、螺纹连接、胶黏剂粘接、热熔连接等方式对接。
54.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是图4中上伸缩轴41与下伸缩轴42连接后的示意图。
55.如图4、图5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上伸缩轴41和下伸缩轴42中的两者之一上设置第二夹紧件421,两者之另一设置连接头411;第二夹紧件421包括活动设置的多个夹爪421a,当连接头411伸入多个夹爪421a之间时,夹爪421a可夹紧连接头411从而使得上伸缩轴41与下伸缩轴42固定连接。
56.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二夹紧件421的具体结构进行了限定:第二夹紧件421包括活动设置的多个夹爪421a,当连接头411伸入多个夹爪421a之间时,夹爪421a可夹紧连接头411从而使得上伸缩轴41与下伸缩轴42固定连接。
57.此外,第二夹紧件421和连接头411的设置基体可以互换,即上伸缩轴41上具有连接头411,而下伸缩轴42设置第二夹紧件421;还可以是上伸缩轴41设置第二夹紧件421,而下伸缩轴42上具有连接头411。
58.可选地,连接头411与上伸缩轴41或者下伸缩轴42的设置方式可以是一体成型,即连接头411是上伸缩轴41或者下伸缩轴42的一部分。
59.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活动设置的夹爪421a是指,多个夹爪421a之间可以相对或者相背移动,比如,在将连接头411伸入多个夹爪421a之间时,夹爪421a被连接头411所撑开从而相背移动,待连接头411伸入后,夹爪421a又会依靠外力或者自身弹性复位力而相对移动,从而将连接头411抱住,以形成夹爪421a夹紧连接头411的目的。
60.可选地,第二夹紧件421可以包括两个铰接的夹爪421a以及扭簧,夹爪421a的铰接处具有扭簧,通过扭簧的弹性复位力而使得夹爪421a夹紧连接头411。
61.此外,第二夹紧件421夹紧连接头411的方式还有多种,可以仅通过夹爪421a自身的弹性复位力而夹紧连接头411;还可以在夹爪421a自身弹性复位力不足以夹紧时,由上外壳31或者下外壳32的内壁辅助抵紧夹爪421a以夹紧连接头411;还可以在夹爪421a完全不具有弹性复位力的情况下,依靠上外壳31或者下外壳32的内壁挤压夹爪421a而夹紧连接头411。具体详见后述实施例。
62.可选地,连接头411的截面形状可以是三角形、梯形、圆形、椭圆形等结构。连接头411的立体结构则可以是多棱锥。
6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夹紧件421的示意图。
64.如图6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夹爪421a包括两个,连接头411呈圆饼状结构,两个夹爪421a的相对面具有与圆饼结构相应的定位槽421b。
65.如前所述,第二夹紧件421夹紧连接头411的方式有多种,具体如本实施例中,第二夹紧件421包括一体成型的两个夹爪421a,连接头411呈圆饼状结构,两个夹爪421a的相对面具有与圆饼结构相应的定位槽421b,两个夹爪421a的末端间距小于连接头411的宽度,在上伸缩轴41与下伸缩轴42对接时,连接头411将两个夹爪421a撑开并滑入定位槽421b内。
66.此时夹爪421a处于形变态,通过自身的弹性复位力而夹紧连接头411;亦或者,此时夹爪421a处于非形变态,通过定位槽421b对连接头411的摩擦阻力而防止连接头411脱出。
67.如图6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夹爪421a的前端具有供连接头411滑动的第一引导斜面421c,第一引导斜面421c沿着连接头411的插入方向而逐渐向定位槽421b倾斜。
68.为了在上伸缩轴41与下伸缩轴42进行对接时,能够使连接头411顺利地插入到两个夹爪421a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夹爪421a的前端开设第一引导斜面421c,第一引导斜面421c沿着连接头411的插入方向而逐渐向定位槽421b倾斜。
69.在一种实施例中,上外壳31与下外壳32插接。
70.如前所述,上外壳31和下外壳32之间可以卡扣321、磁吸、螺纹、胶黏剂、热熔等方式对接,此外还可以将上外壳31与下外壳32插接。
71.可选地,上外壳31和下外壳32的插接方式也具有多种,可以在上外壳31和下外壳32的连接端面上分别设置立柱和插槽,以类似电源插销的方式插接。
72.图7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图8是图7中上外壳31与下外壳32连接后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刷柄20的剖视图。图10是图9中c处的放大图。
73.如图7-图10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下外壳32的上端的外径小于上外壳31的下端的内径,以使下外壳32的上端能够插接于上外壳31内;第二夹紧件421设置于下伸缩轴42上,连接头411设置于上伸缩轴41上;下外壳32的上端开设有供夹爪421a的外端伸出的避让槽322,当上外壳31与下外壳32插接且夹爪421a夹紧连接头411时,上外壳31的内壁将夹爪421a抵紧,进而防止连接头411从两个夹爪421a之间脱出。
74.如前所述,在夹爪421a自身弹性复位力不足以夹紧连接头411时,可由上外壳31或者下外壳32的内壁辅助抵紧夹爪421a以夹紧连接头411。即本实施例中,第二夹紧件421设置于下伸缩轴42上,连接头411设置于上伸缩轴41上,下外壳32的上端能够插接于上外壳31内,下外壳32的上端还开设有供夹爪421a的外端伸出的避让槽322,当上外壳31与下外壳32插接且夹爪421a夹紧连接头411时,夹爪421a的外端此刻与避让槽322的槽口平齐,上外壳31的内壁将夹爪421a抵紧,进而防止连接头411从两个夹爪421a之间脱出。
75.本实施例中,对于夹爪421a夹紧连接头411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措施,通过上外壳31的内壁对夹爪421a形成限位作用,避免夹爪421a张开而使连接头411脱出,从而提升了上伸缩轴41与下伸缩轴42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了操控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76.此外,下外壳32与上外壳31的插接结构简单而易于加工,能够使上外壳31和下外壳32具有足够的连接面积,也保证了二者的连接强度。
77.如图6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夹爪421a的外端具有供上外壳31的下端滑动的第二引导斜面421d,第二引导斜面421d沿着连接头411的插入方向逐渐外凸于下外壳32的外壁面。
78.如前所述,在夹爪421a完全不具有弹性复位力的情况下,依靠上外壳31或者下外壳32的内壁挤压夹爪421a而夹紧连接头411。即本实施例中,夹爪421a的外端具有供上外壳31的下端滑动的第二引导斜面421d,第二引导斜面421d沿着连接头411的插入方向逐渐外凸于下外壳32的外壁面。对接装配前,夹爪421a的外端从避让槽322伸出去而凸出于下外壳32的外壁面,上外壳31的下端向下外壳32的上端进行套接,上外壳31顺着第二引导斜面421d而挤压两个夹爪421a相对运动,从而使两个夹爪421a将连接头411抱紧。
79.在一种实施例中,下外壳32在与上外壳31插接到位后进一步通过卡扣组件扣合连接。
80.本实施例中,在上外壳31和下外壳32的插接结构基础上,进一步增设了卡扣组件,以加强上外壳31和下外壳32的连接强度。
81.具体地,卡扣组件可对上外壳31和下外壳32的插接处进行轴向限制,避免上外壳31和下外壳32在轴向分离;卡扣组件还可对上外壳31和下外壳32的连接处进行周向限制,避免上外壳31和下外壳32出现相对转动。
82.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卡扣组件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对上外壳31和下外壳32的插接处进行加强即可。
83.如图7、图8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卡扣组件包括卡扣321及扣槽311,卡扣321设置于下外壳32上,上外壳31上开设扣槽311,卡扣321的前端部卡入扣槽311内从而使卡扣组件扣合。
84.本实施例中,对于卡扣组件的具体结构进行了限定,该卡扣组件的结构简单而易于实施。
85.如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上外壳31上还设有操控件,用于操控上伸缩轴41进行伸缩运动。
86.如前所述,用户通过对上伸缩轴41进行控制,以使第一夹紧件50夹持或者释放刷头10,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上伸缩轴41的伸出端或者弯折部,该伸出端或者弯折部即为操控件。
87.此外,操控件还可以是电驱动装置等,具体并不限定,只要能够控制上伸缩轴41进行伸缩运动即可。
88.如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上外壳31上设有连通孔,操控件为活动设置于上外壳31上的驱动按钮70,驱动按钮70通过连通孔与上伸缩轴41传动连接。
89.本实施例中,驱动按钮70带动上伸缩轴41运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连通孔为腰形孔,驱动按钮70可沿着连通孔的长度方向而滑动,驱动按钮70的底部与上伸缩轴41硬连接,用户用拇指推动驱动按钮70时带动上伸缩轴41伸缩;另一种是连通孔具有一定的轴向长度,驱动按钮70可沿着连通孔的轴向而滑动,驱动按钮70的底部与上伸缩轴41通过导向斜面而滑动连接,用户用拇指按压驱动按钮70时挤压上伸缩轴41而使其伸缩。
90.如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刷柄20还设有复位件60,用于使上伸缩轴41和下伸缩轴42复位,且使第一夹紧件50保持夹持刷头10的状态。
91.清洁刷在使用时,刷柄20和刷头10是处于连接状态的,为了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性,避免用户长时间发力而控制上伸缩轴41以使第一夹紧件50保持夹持刷头10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将刷柄20增设复位件60,通过复位件60的复位作用力而使第一夹紧件50保持夹持刷头10的状态。
92.在一种实施例中,复位件60位于上外壳31内,并连接于上伸缩轴41和上外壳31的内壁之间。
93.在其他实施例中,复位件60也可以连接于下伸缩轴42和下外壳32的内壁之间。由于上伸缩轴41与下伸缩轴42通过第二夹持件固定连接,因此下伸缩轴42在复位件60的复位作用力之下也能够带动下伸缩轴42和上伸缩轴41复位。
94.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夹紧件50的示意图。
95.如图11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夹紧件50其主要包括两个铰接的夹紧臂51,每
个夹紧臂51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导向柱52。而下外壳32内则开设有与多个导向柱52相对应的导向槽323,下外壳32内每一侧的两个导向槽323呈“八”字状。用户伸缩上伸缩轴41时,带动下伸缩轴42伸缩从而作用于第一夹紧件50,使得夹紧臂51在导向柱52和导向槽323的共同作用下而闭合或者张开,从而对刷头10形成夹持或者释放效果。
96.如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复位件60为套设于上伸缩轴41上端的压簧,且上伸缩轴41外壁上还具有用于对压簧进行限位的抵接凸缘412,压簧的另一端与上外壳31的顶壁相抵。
97.如前所述,本技术中的第一夹紧件50其主要通过导向柱52和导向槽323共同作用,使得夹紧臂51闭合或者张开,从而对刷头10形成夹持或者释放效果。并且根据导向柱52和导向槽323的设计方式可以得出,在夹紧臂51呈伸出趋势时,第一夹紧件50对刷头10形成夹持状。因此,本实施例对于复位件60的选择为压簧,在自然状态下复位件60将上伸缩轴41和下伸缩轴42向外推,从而使的夹紧臂51呈伸出趋势。
98.进一步地,上伸缩轴41外壁上还具有用于对压簧进行限位的抵接凸缘412,压簧的另一端与上外壳31的顶壁相抵,由此使得压簧被压缩于抵接凸缘412与上外壳31的顶壁之间。
99.如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上伸缩轴41外壁上设置有用于限制上伸缩轴41在径向上进行摆动的限位凸缘413。
100.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上伸缩轴41的工作稳定性,避免其偏斜而卡住,上伸缩轴41外壁上设置有用于限制上伸缩轴41在径向上进行摆动的限位凸缘413。
10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