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防堵功能的压力锅限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034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有防堵功能的压力锅限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防堵功能的压力锅限压装置。
目前市场出售的压力锅限压装置,由排气管和限压阀构成。这种压力锅每次使用前需另外找一根细铁丝之类的东西将排气管捅一捅,检查排气管是否畅通。而这一点由于麻烦,往往会被用户疏忽,造成压力锅因排气管堵塞而爆炸。另外,这种压力锅即使在使用前排气管是畅通的,使用中排气管也易被所排蒸气中携带的悬浮物堵塞而造成爆锅。使用中即使发现或怀疑排气管内有堵塞现象,也得立即熄灭炉火或将压力锅挪离炉火冷却,然后进行检查和排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压力锅限压装置,它能有效地防止使用前压力锅排气管堵塞并被用户疏忽的现象;可以在不影响压力锅工作的情况下对排气管进行检查和疏通;可以使排气管在排气过程中始终保持气流畅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限压阀上加设外径小于排气管内径,长度大于排气管(包括排气管紧固螺帽)长度,用来插入并穿过排气管(包括排气管紧固螺帽)的捅条。这样,当盖上限压阀,排气管内可能存在的堵物即被捅条自然捅出。工作中怀疑有堵,只须拨动或提动限压阀即可进行检查和疏通。同时,在限压阀阀壁上开数个能在蒸气冲击下使阀体旋转的斜的蒸气冲击孔,限压阀与排气管的接触面相互套合,并使限压阀(包括捅条)的重量小于压力锅安全压力限度。这样,当限压阀(包括捅条)受到的蒸气压力超过安全值时,限压阀就会被锅内压力向上顶起而在限压阀与排气管套合处出现一个环形空隙。由于捅条紧固在限压阀上,当蒸气顶动限压阀的同时,也就带动了捅条。并且,由于这时锅内气体的压强和密度远大于锅外空气的压强和密度,因此,当蒸气从空隙处泄出的同时,也就对限压阀阀壁上的蒸气冲击孔产生了冲击作用。由于蒸气冲击力的冲击方向与蒸气冲击孔形成夹角,冲击孔孔壁的一侧受蒸气冲击而使限压阀带动捅条迅速旋转,从而使排气管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气流畅通。
上述捅条可以是圆柱、多棱柱、螺旋柱中的一种,也可以是其横截面为十字形、人字形以及星形中的一种。盖上限压阀后,蒸气冲击孔的轴线最好与排气管的上端面在同一个平面。冲击孔的轴线与限压阀横截面的直径线之间最好形成5°~45°的夹角。限压阀与排气管的接触面最好为圆台形套合。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由于盖上限压阀即可捅除压力锅使用前排气管内可能存在的堵物,也可在不影响压力锅工作的情况下随时拨动或提动限压阀以对排气管进行检查和疏通,因此,对用户来说特别方便。另外,盖上锅盖和限压阀,由于锅内液面与锅盖之间气体的压强作用,无论液面是沸腾的还是静止的,只要排气管不开始排气,液面上的悬浮物就无法进入排气管。由于本实用新型既可以防止使用前排气管堵塞并被疏忽的现象,又可以防止开始排气后排气管被堵塞的现象,从而使压力锅的使用更为安全。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压力锅限压装置的剖面图。
图2是
图1中该装置A-A剖面的俯视图。
下面结合
图1-2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及工作情况予以详细描述。
该装置包括限压阀2,阀体上有插入并穿过排气管3(包括排气管紧固螺帽,图中未画出)的三棱柱捅条4。限压阀上开有四个斜的蒸气冲击孔1;盖上限压阀后,蒸气冲击孔1的轴线与排气管3的上端在同一个平面;冲击孔1的轴线与限压阀A-A剖面的直径线之夹角为30°。限压阀与排气管的接触面5呈圆台形套合。当锅内压力达到一定限度后,蒸气就会将限压阀连同捅条向上顶起,这时,限压阀与排气管的接触面5就会出现一个环形空隙(图中处于闭合状态),蒸气从空隙中射出,冲击限压阀上的蒸气冲击孔1,使限压阀带动捅条顺时针方向迅速旋转,从而使排气管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气流畅通。
权利要求1.一种有防堵功能的压力锅限压装置,它包括限压阀、排气管,其特征在于限压阀上有捅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捅条的外径小于排气管的内径,长度大于排气管包括排气管紧固螺帽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捅条是圆柱、多棱柱、螺旋柱中的一种,或者是其横截面为十字形、人字形以及星形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限压阀上开有数个斜的蒸气冲击孔。
专利摘要一种有防堵功能的压力锅限压装置。目前市场出售的压力锅常因使用前排气管堵塞并被疏忽以及使用中排气管易堵而造成爆炸,使用中发现或怀疑有堵也须熄火冷却再排除。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限压阀2上有可穿过排气管3的捅条4和斜的蒸气冲击孔1。盖上限压阀,排气管内可能存在的堵物即被自然捅出;工作中怀疑有堵只须提动限压阀即可疏通。同时在蒸气冲击下限压阀带动三棱柱捅条迅速旋转,从而使排气管在工作中能始终保持气流畅通。
文档编号A47J27/09GK2115035SQ9220547
公开日1992年9月9日 申请日期1992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1992年2月20日
发明者高西宁 申请人:高西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