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茶式茶杯及其杯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367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冲茶式茶杯及其杯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泡茶用具的改进,该泡茶用具包括茶杯及杯盘,其中的改进是茶杯的内胆可以倾斜地钩挂在杯提顶部的挂钩上,使内胆下部仍处于杯体内,让留存在内胆的茶汤可以慢慢地滴落到杯体内;杯盘则具有一对凹部,凹部外围的若干等分位置上,分别沿径向设有突肋,可供杯体及内胆分别搁置在上面,并通过该凹部汇集自杯体及内胆流出的水,确保盘面及杯底的洁净。
茶是中国人发现的,也是中国的“国饮”,喝茶在国人的心目中是一种生活的享受、生活的艺术,极其自然和谐。
国人喝茶追求“美、健、性、伦”四义泡茶的姿态要表现出优美的韵律,使用的茶具要具有优美的造形,品茗的环境更要注意到典雅的格调;通过喝茶带给人健康的身体,也因为品茗意境的提高,使人的心灵更加健全;通过喝茶可以陶冶个人的心性,变化气质,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通过喝茶更可以明伦教孝,君以茶赏臣,子以茶孝亲,朋友之间茶沟通感情,夫妻之间因茶更加亲爱,充分发挥出茶的精神所在。
至于就使用的茶具而言,冲泡与享茶的方法因茶具而异,其中有一种个人专用的茶杯,是由盛装茶汤的杯体、容纳茶叶的内胆及封闭杯口的杯盖所组成,而内胆的圆周及底部设有一系列的小孔,供茶汤流入杯体内,具有将茶叶阻绝,防止茶叶混入茶汤中的功能,而茶汤则由杯体直接就口饮用,使在品茗的过程中不致于喝到茶叶。
由于在冲茶时,开水是经由内胆倒入杯体内,使茶叶浸泡在开水中,让茶叶吸收温度与水份,而等茶叶泡到适当浓度后,必须将内胆自杯体中取出,避免茶汤的浓度过于浓厚,而在内胆取出时,内胆中仍将存留许多茶汤,为避免茶汤浪费,习惯上会将内胆提高到杯口上方,使留存在内胆的茶汤滴落在杯体内,直到茶汤不再滴出为止。因此,显而易见,常用的茶杯由于缺乏承接放置内胆的设计,而必须以手拿提的现象使其在使用上颇为不便。
另一方面,就承接放置茶杯的杯盘而言,因其盘底为平面设计,缺乏集水凹部的设计,故在提水冲茶时,开水很容易因淋到杯外而流到杯盘上面,并且在覆盖杯盖时,茶汤也可能自杯内溢出而流到杯盘上面,而在内胆自杯内取出而搁在杯盘上面时,其残余的茶汤也会滴渗到杯盘上面,使盘面无法保持洁净,让杯底沾染到水,造成茶杯在就口饮用时,茶汤很容易滴落在衣服上面,形成难以清洗茶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冲茶式茶杯,其内胆是一直径上大下小的异径体,而在两直径之间的交界设置一环形沟部,用以钩挂在杯提顶部的挂钩上,使内胆能倾斜地钩挂在杯体上,让留存在内胆的茶汤可以滴落到杯内,而免去以手拿持内胆的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杯盘,其盘面具有一对凹部,凹部外围的若干等分位置上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突肋,可供杯体及内胆分别搁置在上面,而通过该凹部汇集自杯体及内胆流出的水,确保盘面的洁净,避免杯体的底部沾染到水,以防就口饮用时茶汤滴落在衣服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由冲茶式茶杯及用以承接放置该茶杯的杯盘组成的泡茶用具,其中茶杯进一步由盛装茶汤的杯体、容纳茶叶的内胆及封闭开口的杯盖组成;其特征在于,内胆是一直径上大下小的异径体,而在两者之间产生一直径差,并在该直径差位置设置一环形沟部,而杯提的顶部则高过杯体的顶部,并且形成一挂钩,供内胆的沟部钩挂在上面,使内胆可以斜挂在杯体上,让留存的茶汤可以滴落到杯体内;其中杯盘的盘面具有一大一小的凹部,每一凹部的外围若干等分位置上,分别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一突肋,以供杯体及内胆分别搁置在其上面,并通过该凹部汇集自杯体及内胆流出的水;其中突肋是彼此相隔120度设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特点将参照下面的附图及实施例予以详细说明即可完全明白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制成的泡茶用具的示意图,其显示杯体及内胆分别搁在杯盘上的情况,其中杯盘为剖面状态,以表示集水凹部的形状。
图2是本实用新型茶杯的组合剖面图,以表示其内部结构。
图3是本实用新型茶杯的正视图,显示内胆斜挂在杯提上,使留存的茶汤滴入杯体的情况。
图4是本实用新型杯盘的俯视图,以表示突肋的分布情况。
现在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泡茶用具10。如
图1所示,泡茶用具10主要是由茶杯1及杯盘2组成,其中,杯盘2为一浅盘体,用以承接放置茶杯1。茶杯1进一步是由杯体11、内胆12及杯盖13组合而成,其中杯体11为一有底的中空体,用以盛装茶汤,同时侧壁附有杯提14以供拿持茶杯而设置。内胆12为一有底的中空体,用以容纳茶叶,其上部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突缘15,使内胆能搁在杯体11上,其圆周及底部则具有一系列的小孔16,以供茶汤流入杯体11内。杯盖13则覆盖在内胆12或杯体11上,以将共开口封闭,防止茶香泄出,杯盖13上方另外附有一盖钮供掀拿杯盖13之用。由于茶杯1及杯盘2上面所提到的构造均属普通技术,故进一步说明实无必要,在此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改进部份配合附图详述如下如图2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而成的内胆12,其是直径上大下小的异径体,即上部17的直径较下部18的直径大(在此的直径包括外径与内径两部份),因此,在上部17与下部18两者之间产生一直径差,并在该直径差的直径转换上设置一环形沟部19,而因为有该环形沟部19的设计,杯提14也作相对应的配合设计,此对策就是使其顶部高过杯体11的顶面,并且使之弯曲而形成一挂钩20,供内胆12的沟部19钩挂在上面(请参阅图3所示),使内胆12能在下部18仍处于壶内的情形下钩挂在杯体11上,让留存在内胆12的茶汤能慢慢地滴落到杯体11内,直到茶汤滴尽为止,再将内胆搁置在杯盘2上面,并把杯盖13覆盖在内胆12上面(如
图1所示),然后以杯体11直接就口饮用,解决了常用茶杯的内胆因无一妥善的设计可以搁置在杯体上,而必须用手将内胆提高至杯体上方,让茶汤慢慢滴落到杯内的缺陷。
由于前述沟部19为环状设计,故当钩挂在杯提14的挂钩20上时,并无方向性的限制,只要沟部19对准挂钩20即可将内胆12钩挂在杯提14上,固定及取下均相当方便;同时,因沟部19的外围是一高于沟底的外围墙21。当内胆12钩挂在挂钩20上面时,因有该外墙21的防护,故能有效地防止内胆12滑落,使其稳定的钩挂在杯体11上。
其次,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改进部份一杯盘2。如
图1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改进而成的杯盘2,其特征是在盘面上分开设置一大一小两个圆形凹部23与24,而且每一凹部外围的三等分位置上,分别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一凸出于盘面的突肋25(请同时参阅图4所示),以供杯体11及内胆12分别搁置在上面,使自杯体及内胆流出的水能由该凹部23与24分别予以汇集,保持盘面的洁净,避免壶体11的底部沾染到水,使其在就口饮用时能确保茶汤不会滴落在衣服上。
如上所述,依照本实用新型改进而成的泡茶用具,由于内胆可以钩挂在杯提上,让剩汤滴落到杯内,因此不必以手拿持,同时杯盘具有集水凹部可以汇集自杯外及内胆滴落的水,保持盘面及杯底的洁净,确保在饮用时茶汤不会滴在衣服上。
权利要求1.一种由冲茶式茶杯及用以承接放置该茶杯的杯盘组成的泡茶用具,其中茶杯进一步由盛装茶汤的杯体、容纳茶叶的内体及封闭开口的杯盖组成;其特征在于,内胆是一直径上大下小的异径体,而在两者之间产生一直径差,并在该直径差位置设置一环形沟部,而杯提的顶部则高过杯体的顶部,并且形成一挂钩,供内胆的沟部钩挂在上面,使内胆可以斜挂在杯体上,让留存的茶汤可以滴落到杯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用具,其中杯盘的盘面具有一大一小的凹部,每一凹部的外围若干等分位置上,分别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一突肋,以供杯体及内胆分别搁置在上面,并通过该凹部汇集自杯体及内胆流出的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泡茶用具,其中突肋是彼此相隔120度设置的。
专利摘要一种冲茶式茶杯及其杯盘,其中茶杯进一步由杯体、内胆及杯盖组成,其特征在于内胆是一直径上大下小的异径体,而在两直径之间设置一环形沟部,以钩挂在杯提的倒钩上,使内胆能钩挂在杯体上,让留存在内胆的茶汤可以滴落到杯体内,而不必以手拿持内胆。杯盘则具有一大一小两个凹部,每一凹部外围的三等分位置上,分别设有突出于盘面的肋条,供杯体及内胆分别搁置在上面,以汇集自杯体及内胆流出的水,以确保盘面及杯底的洁净。
文档编号A47G19/22GK2117088SQ9220884
公开日1992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1992年5月8日 优先权日1992年5月8日
发明者邓丁寿 申请人:邓丁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