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组合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70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组合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们进餐时使用的筷子,属于家庭用具及用品技术领域。
现在人们进餐时使用的筷子不管是木制,竹制,还是其它材料制作,均系两根长约170-270毫米的细棍。这种筷具对流动人员来说携带不便(因太长),也难于保持筷具的清洁卫生。在餐馆、饭厅或野外现人们大量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机制卫生木筷,这对社会是一种经济负担,也造成木材大量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设计出一种既便于携带,又能保证筷具清洁卫生的便携式组合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由筷套,能在筷套内滑动的筷芯和罩住筷芯并套在筷套上的筷帽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筷套为一端封闭的管状物,长70-120毫米,外壁横切面采用园形或正多边形(如正四边形),内壁套管为园锥形或园柱形,直径范围3-7毫米。筷芯一般为直园棍,长度为90-170毫米,两端直径可稍有差别。为保证筷芯从筷套内大部分拉出后(呈使用状态),筷芯与筷套之间接触紧密不滑脱,要求筷芯与筷套的套触部分为能彼此紧密配合固定的锥面、凸凹面或螺纹。同样筷帽与筷套的套触部分也为能彼此密合固定的锥面或螺纹。筷帽内还可垫一层消毒纸有利清洁和灭菌。
本实用新型筷芯送入筷套内,再戴上筷帽呈保存携带状态时,全长100-160毫米;脱下筷帽,将筷芯从筷套中拉出呈使用状态时,全长170-270毫米。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携带方便,卫生清洁,可避免病原经筷具传播;2、可附加装饰物,美观大方,能作为馈赠礼物或纪念物用存;3、使用、拆卸、清洗、装配方便、耐用可靠。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保存携带状态的结构剖视图。
实施例参照附
图1、2。本实施例由筷套(1),筷芯(2)和筷帽(3)组成。最好用无毒的餐具塑料制作。筷套(1)长100毫米,外壁横切面为园形,内壁套管为园锥形,壁厚1毫米,大孔端孔径为5.88毫米,端口由一带饰物的螺帽(7)封闭,小孔端孔径为4.88毫米,小孔端与筷芯(2)紧密接触的套触部(4)上距端部15毫米处有2个凹槽;筷芯(2)为一实心园直棍,长130毫米,两端直径稍有差别,小端直径4毫米,大端直径5毫米,筷芯(2)拉出后,其大端与筷套(1)紧密接触的套触部(5)上有2个与筷套(1)的套触部(4)上的凹槽啮合的凸环;筷帽(3)由一对连为一体,一端封闭的帽管构成,帽管横切面为园形,长度为52毫米。装有筷芯(2)的筷套(1)可插入筷帽(3)的帽管内约20毫米,二者紧密接触不滑脱。筷帽(3)外纵向可附连一弹性夹(如自来水笔笔帽外的弹性夹)。筷帽(3)内壁可贴附一层消毒纸(6),以利筷芯(2)清洁和灭菌。本实施例脱下筷帽(3),拉出筷芯(2)呈使用状态时全长为210毫米;送入筷芯(2),戴上筷帽(3)呈保存携带状态时全长为130毫米。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组合筷,其特征由筷套(1),能在筷套(1)内滑动的筷芯(2)和罩住筷芯(2)并套在筷套(1)上的筷帽(3)组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组合筷,其特征在于筷套(1)的套触部(4)和筷芯(2)的套触部(5)为能彼此紧密配合固定的锥面或凹凸面或螺纹。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组合筷,其特征在于脱下筷帽(3),筷芯(2)从筷套(1)拉出呈使用状态时的全长为170-270毫米,筷芯(2)送入筷套(1)内,戴上筷帽(3)呈保存携带状态时全长为100-160毫米。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组合筷,其特征在于筷帽(3)与筷套(1)的套触部分为能彼此紧密配合固定的锥面或螺纹。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组合筷,其特征在于筷套(1)的封闭端附连有装饰物。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组合筷,其特征在于筷帽(3)内附有一层消毒纸(6)。
7.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组合筷,其特征在于筷帽(3)外纵向附连有一弹性夹。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组合筷,其特征在于筷套(1),筷芯(2)和筷帽(3)可用无毒塑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人们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组合筷。它由筷套(1),能在筷套(1)内滑动的筷芯(2)和罩住筷芯(2)并套在筷套(1)上的筷帽(3)组成。进餐时脱下筷帽(3),将筷芯(2)从筷套(1)内拉出呈使用状态即可。本实用新型制造容易,使用、拆卸、清洗和装配均方便,便于携带,耐用可靠,可避免传染病病源经筷具传播,而且美观大方,可作为馈赠礼物或纪念品用存。
文档编号A47G21/00GK2109786SQ92214050
公开日1992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1992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1992年1月13日
发明者文心田 申请人:文心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