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蒸煮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702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热蒸煮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类生活用品,特别是烹调用的电热蒸煮器。
现有的电热蒸煮器,由金属或陶瓷等耐高温材料制造的蒸煮器皿和以合金电阻丝或半导体为电热元件的加热器两个基本部份组成。也有再配以控制装置或其它附件的。如中国专利局公告的一项实用新型“调温高压多功能电锅”(公告号CN2071926U)即由金属锅体、合金电阻丝为电热元件的加热器、均热板和双金属控温开关组成。另一实用新型“电热膜可调式陶瓷电火锅”(公告号CN2071037U)则由陶瓷锅体、电热膜、隔热底座、电源接插件、功率调节器组成。上述电热蒸煮器有以下缺点电热元件外面必须包覆电绝缘层以保证使用安全,因此热能传导必须通过导热不良的电绝缘层,导致减缓加热速率并增加了热损失,常用的合金电阻丝没有自动恒温功能和自动保护功能,半导体电热元件虽然有自动恒温功能但为了有效地传导热能它的工作温度必须远超过100℃。因此当缺水或加热时间过长时仍然会烧焦食品甚至使蒸煮器本身损坏。如果外加监控装置将提高制造成本;调节功率需使用较复杂的功率调节器,制造成本高;电热器和控制装置损坏后维修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高效节能、不须另加自动监控装置本身就有自动恒温和自动保护功能的、易于功率调节的、低成本的、经久耐用、维修简便的电热蒸煮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电热蒸煮器包括蒸煮器皿和电热器,其特征是电热器为一个电绝缘材料制造的、内部装有电极的盛水容器构成的蒸汽发生器;有电绝缘材料制造的蒸汽通道两端分别与蒸汽发生器和蒸煮器皿相通,并且至少有一段高于蒸汽发生器和蒸煮器皿允许的最高液面;有一个蒸汽分散器安放在蒸煮器皿中,一端与蒸汽通道出口连通另一端靠近蒸煮器皿底部,其上分布有若干直径不大于2mm的小园孔或面积不超过上述小园孔面积的异形孔或沟槽,从蒸汽通道出口到蒸汽分散器上开有小孔的部位之间,不能有更大的连通被蒸汽分散器分割开的蒸煮器皿上下两部份的孔或空隙。使用时先在蒸汽发生器中加入少量的水。因为普通的自来水含有无机盐,所以当电极两端接通220V交流电源时,电流通过水能变为热能,使水受热汽化,经过蒸汽通道进入蒸煮器皿并进一步被蒸汽分散器上小孔分割成若干股细小的蒸汽流对食品加热。蒸汽通道的作用是使蒸煮器皿中的液体与蒸汽发生器中的水保持分离而仅允许蒸汽通过。它既是热能传递通道又保证电绝缘。因为它本身和水蒸汽都是不导电的。同时它还避免了蒸煮器皿中液体与蒸汽发生器中水互相污染。蒸汽分散器的作用是一方面使蒸汽在蒸煮器皿中合理分布以均匀加热食品,另一方面将蒸汽分散成许多股细小的蒸汽流以保证蒸汽与食品迅速地热交换。后一作用在煮食品时是必不可少的。
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可以由单一的电绝缘材料制造的盛水容器内按装电极构成也可以由两个以上、互相有细长小孔连通的电绝缘材料制造的盛水容器,在较小的一个盛水容器中安装电极构成。后者结构可以容纳较多的水,当安装有电极的容器中水汽化消耗后,其它容器中水通过小孔进行补充,因此一次加水可以使用较长的时间。同时这种结构又限制了容器之间的热交换,因此接通电源后能迅速产生蒸汽对食品进行加热。 加热完毕之后残留在装有电极的容器中的100℃热水较少,减少了热损失。
蒸汽发生器中可以安装一对电极也可以安装若干对电极并在蒸汽发生器外面相应地安装一组可开、关每一对电极的开关,以调节功率。当然也可以安装一组继电器,由控制装置控制自动调节功率。
蒸汽通道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可以做成单独的另件也可以与蒸汽发生器或蒸煮器皿做成一体。其截面可以是管状或环管状。可按蒸煮器大小、形状和总体结构选定。
蒸汽分散器可以做成不同的型式可以做成中央进气式的,也可以做成外缘环形进气式的,还可以做成外缘一侧进气式的(详见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蒸煮器皿可以做成锅状或壶状或保暖瓶状或饭盒状或煮蛋器状。具有上述不同形状和尺寸的蒸煮器皿的各式电热蒸煮器都兼有蒸、煮食品的功能,可以分别作为电热锅、电火锅、电饭煲、电热水壶、电热水杯、电热保暖瓶、电热饭盒、电煮蛋器之用。
本实用新型的蒸煮器皿和蒸汽分散器可以用任何具有一定强度的、能在100℃温度下连续工作的无毒材料制造。可选用下列材料不锈钢、铝合金、陶瓷、耐热玻璃、耐热无毒塑料(PP塑料、ABS塑料、聚碳酸酯塑料等)。蒸汽发生器壳体和蒸汽通道应用具有一定强度的,能在100℃温度下连续工作的、无毒的电绝缘材料制造。可选用下列材料PP塑料、ABS塑料、聚碳酸酯塑料、陶瓷、耐热玻璃。电极应用耐腐蚀导电材料制造,如石墨、不锈钢。
电热蒸汽发生器与蒸煮器皿可以做成一体,也可以做成分体式的(以管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加热快速。因为热能是以水蒸汽为载体传递的。水的汽化热为其本身比热的595倍,所以传递效率很高。只需要少量的水作为传热载体即足以传递热能。电流直接加热水使之汽化,通过蒸汽通道进入蒸煮器皿加热食品。热能传递不受电绝缘层阻隔,故加热快速。特别是采用包括双容器或多容器的蒸汽发生器结构,半分钟内蒸汽即可进入蒸煮器皿开始加热食品。
(2) 热损失小。 因为蒸汽发生器中水和电极的工作温度都只有100℃与外界环境的温差比合金电热丝或半导体电热元件与外界环境温差都要小得多,在同样的保温条件下,向外界环境散失的热能自然少得多。而且本实用新型壳体都可用耐热无毒塑料制造。塑料的导热系数远低于金属或陶瓷,而且容易制成双层壳体故能进一步减少热能散失。当然,使用后蒸汽发生器中残留的热水也导致热损失。但残留热水很少(特别是采用包括双容器或多容器的蒸汽发生器结构),总的热损失仍然明显低于现有技术。
(3)具有自动恒温和自动保护功能。因为水在常压下沸点为100℃,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100℃自动恒温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它保证不会烧焦食品。蒸汽发生器中水消耗完即自动断电,因此即使不慎忘了关断电源也不会导致事故或继续耗费电。这就是它的自动保护作用。
(4)容易实现功率调节。现有的电热蒸煮器调节功率需要配置专用的功率调节器。本实用新型因为(与合金电阻丝或半导体电热器件不同)电极的位置不影响加热均匀性。而且电极价格便宜。所以只要在蒸汽发生器内安放几对电极,并使用一组开关就可以实现功率调节。也可以通过控制装置和继电器控制各对电极电流通或断实现自动功率调节。
(5)安全可靠。电绝缘是由绝缘材料制造的蒸汽发生器外壳和蒸汽通道保证的。工作温度只有100℃。因此不存在现有技术中可能出现的绝缘层烧坏而漏电的问题。除非蒸汽发生器破损导致水渗漏,而这是容易在通电前发现的。因此使用安全。
(6)成本低。本实用新型制造成本低是由于以下原因1、包括一对或几对电极的蒸汽发生器的成本低于同功率的以电阻丝或半导体为电热元件的电热器的成本。2、整个电热蒸煮器中最高工作温度为100℃,因此材料的耐热性能也只要能在100℃温度下连续工作就可以。选材的范围要宽得多。例如,除电极和密封件外全部构件都可用PP塑料制造。这就比现有技术常用的制造蒸煮器皿的材料如不锈钢、铝合金甚至陶瓷都便宜得多。3、由于功率调节机构简单,本身又有自动恒温和自动保护功能。因此在需要调节功率或自动恒温、自动保护的蒸煮器中,其控制装置比现有技术简单。这导致进一步降低成本。
(7)经久耐用、维修简便。现有的电热蒸煮器容易损坏的是电热器件或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电热元件是电极和水,工作温度只有100℃,几乎是用不坏的。唯一可能需要维修之处是蒸汽发生器安装电极处漏水。对此,用户自己就可用粘胶剂修补。至于控制装置,前面已提到本实用新型也比现有技术简单,维修自然也就比较简便。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剖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图剖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主视图剖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局部剖示图。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剖示图。锅盖1、蒸屉2、内锅4、内衬3组成一层叠蒸煮器皿。内锅4及内衬3中央凸起成园管形上端有开口,形成蒸汽通道。外锅5与内锅4焊接或粘接为一体,形成一个双层保温锅体,同时底部形成内、外两个可盛水容器,彼此有两个细长小孔连通。在中间的园形盛水容器中安装3片电极8(构成2对)。这样,在锅体底部就组成了一个蒸汽发生器。外侧安装组合开关7。蒸汽分散器6为中央进气式,安放在锅内,底部开有一组直径为1.6mm的小孔。上述另件的材料,电极8用石墨或不锈钢制造,蒸汽分散器6和内衬3用不锈钢制造,其余另件全部用PP塑料或ABS塑料制造。使用时应事先从蒸汽通道上端开口处向蒸汽发生器内加水(以不超过内锅4底部为宜)。接通电源后,中间的园形盛水容器的水迅速受热汽化,经过蒸汽通道并被蒸汽分散器上小孔分割成许多细小蒸汽流。当蒸汽流与锅体中液体接触时,释放热量转化为水。当锅体中液体到达100℃时,蒸汽流穿过液体进入蒸屉2蒸食品,这时液体出现沸腾现象。当中间园形盛水容器中水汽化逐渐消耗后,外侧环形盛水容器中的水通过小孔予以补充。使用组合开关7可以使两对电极8中任意一对接通或开断,以调节功率。
此例的功能及用途与现有的电热蒸煮锅类同。如果取消蒸屉2,将锅盖1的边缘稍事修改,使之能直接盖在内锅4上,并且将蒸汽分散器的形状和排气小孔分布位置修改一下,就构成了一个具有高温区和低温区的电热火锅。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图剖示图。内胆5和外套6用密封胶粘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双层水杯。外套6的底上安装一对电极8,侧面有手把及加水口。加水口上有端盖7(带螺纹)。内胆5与外套6之间的空腔底部就成为蒸汽发生器盛水容器,上部环形空间成为蒸汽通道。在内胆上端,靠近手把一侧有小孔A。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即由孔A进入蒸汽分散器4与内胆5形成的通道。蒸汽分散器4为外缘环形进气式。它与外套6之间有密封垫3,用螺帽2压紧封严。杯盖1安放在螺帽2上。蒸汽分散器4端部开有一组园周均布的直径为1mm的小孔。为了便于拆下清洗,中央有一个大孔。因为大孔位置比小孔低,所以蒸汽不会从大孔逸出,只能从小孔排出。孔A开在靠近手把一侧是避免倒出杯中水时水进入蒸汽发生器中。此外,在蒸汽分散器内侧还刻有允许最高水位的标记。
上述另件的材料电极8应用石墨或不锈钢制造。密封垫3用耐热(100℃)无毒橡胶制造。其余所有构件可以用PP塑料制造。也可以选择其他材料。例如,蒸汽分散器4可用不锈钢制造并在内胆5内壁衬一薄层不锈钢。也可以选用陶瓷内胆5,外套6则用与陶瓷粘接性能好的ABS塑料制造。还可以外套6、内胆5、蒸汽分散器4及杯盖1都选用透明的聚碳酸酯塑料或耐热玻璃制造。这样整个杯子都是透明的,可以观察内部液体加热状况。
此例工作原理和过程同实施例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主视图剖示图。图4为局部剖示图。饭盒体3与盖1组成饭盒本体。蒸汽通道与饭盒体3做成一体(即饭盒体一侧的并排两管道),有矩形孔C与饭盒体3内部相通,两管道之间有孔B相通。管道上端有两个塞子2。底盘5与饭盒体3焊接或粘接构成蒸汽发生器盛水容器,内安装一对电极6。容器有孔A与蒸汽通道连通。蒸汽分散器4为外缘一侧进气式,呈环形。其外缘有锥度与饭盒体3内壁底部(锥形)配合,内缘有若干径向小沟槽,每个小沟槽横截面积为1mm2。
上述另件的材料电极6应用石墨或不锈钢制造。 塞子2用耐热(100℃)无毒橡胶制造。其余另件全部用PP塑料制造。
使用时先拔下与A孔相对的塞子2,加水入蒸汽发生器中(水面不超过A孔为宜)。盖紧塞子2,接通电源。蒸汽经A、B、C孔进入饭盒体3内,并被蒸汽分散器4上小沟槽分割成许多股细小蒸汽流加热食品。
此例的功能和用途与现有的电热饭盒类同。
权利要求1.一种兼有蒸、煮食品功能的电热蒸煮器包括蒸煮器皿和电热器,其特征是电热器为由一个电绝缘材料制造的、内部装有电极的盛水容器构成的蒸汽发生器;有电绝缘材料制造的蒸汽通道两端分别与蒸汽发生器和蒸煮器皿相通,并且至少有一段高于蒸汽发生器和蒸煮器皿允许的最高液面;有一个蒸汽分散器(
图1中(6)、图2中(4)、图3中(4))安放在蒸煮器皿中、一端与蒸汽通道出口连通另一端靠近蒸煮器皿底部,其上分布有若干直径不大于2mm的小园孔或面积不超过上述小园孔面积的异形孔或沟槽,从蒸汽通道出口到蒸汽分散器上开有小孔的部位之间,不能有更大的连通被蒸汽分散器分割开的、蒸煮器皿上下两部分的孔或空隙。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蒸煮器,其特征是蒸汽发生器由单一电绝缘材料制造的盛水容器内安装电极构成和(或)由两个以上、互相有细长小孔连通的电绝缘材料制造的盛水容器、在较小的一个盛水容器中安装电极构成。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蒸煮器,其特征是蒸汽发生器中安装一对电极和(或)若干对电极并在蒸汽发生器外相应地安装一组可开、关每一对电极的开关。
4.按权利要求1、2、3所述的电热蒸煮器,其特征是蒸煮器皿可以做成锅状和(或)壶状和(或)杯状和(或)保暖瓶状和(或)饭盒状和(或)煮蛋器状。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热蒸煮器,其特征是蒸煮器皿和蒸汽分散器可以用不锈钢和(或)铝合金和(或)陶瓷和(或)耐热玻璃和(或)PP塑料和(或)ABS塑料和(或)聚碳酸酯塑料制造。
6.按权利要求1、2、3所述的电热蒸煮器,其特征是蒸汽发生器和蒸煮器皿可以构成一体和(或)构成分体式。
专利摘要本电热蒸煮器属烹调用品,它包括蒸煮器皿、内装电极的蒸汽发生器、蒸汽通道、蒸汽分散器。本实用新型制造成本低、高效节能、有自动恒温和自动保护功能、便于调节功率、安全可靠、经久耐用、便于维修。本实用新型兼有蒸、煮食品功能,可做成各种形状和尺寸、作为电热锅、电水壶、电水杯、电饭盒等用。
文档编号A47J27/04GK2112351SQ9221403
公开日1992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1992年1月8日 优先权日1992年1月8日
发明者邓化 申请人:邓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